司徒雷登其人其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1-22 12:06

张文木

张文木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按:2013年11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发表声明宣布辞职。这使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那位司徒雷登大使。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总结说司徒雷登的离任“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的时间正是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今天骆大使公开其辞职请求的时间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后;两人均是翩翩而来黯然而去。

显然毛泽东对司徒雷登的总结用在骆大使离任这件事上也是合适的。司徒先生活着的时候已经见证了中国人民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现在骆家辉先生与埋在在西子湖畔的司徒先生一道又见证了中国人民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们都真实地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历史必然性。

司徒雷登走后中美进入长达20多年的“冷战”及其间在朝越战场上的间接“热战”那么骆家辉先生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令人关注。今旧文再发温故可以知新。

目录

一、别了的司徒雷登魂兮归来

二、司徒雷登及其在华使命

三、司徒雷登忠实地执行了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

四、1946~1949:司徒先生的人格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

五、司徒雷登应当忏悔

一、别了的司徒雷登魂兮归来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 1876~1962年)离开了中国8月18日毛泽东发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至于司徒雷登本人毛泽东更是揭穿他“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1的虚伪性。事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考虑到司徒先生生前的遗望2008年11月1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接纳并将司徒雷登骨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陵园文星苑。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 1876~1962年)

那么司徒雷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要想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我们不能不从司徒雷登来到中国尤其是他任驻华大使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问题以及司徒在这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来判断。

二、司徒雷登及其在华使命

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1904年他毕业于纽约协和神学院不久就重返中国此后就在中国呆了近半个世纪。司徒雷登在中国期间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而就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进入到最关键的1946~1949年司徒雷登被来华担任美国总统特使的马歇尔看中并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这样从一介书生转身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代言人。中国人所说的“司徒雷登”主要就是这一时期的司徒雷登因为中国人是从他就任驻华大使期间——这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的所作所为认识司徒先生的。

说司徒雷登就不能不说马歇尔。因为司徒就任大使期间肩负的是马歇尔赋予的使命。

罗斯福在世时马歇尔任三军参谋长是罗斯福规划和实现美国取代欧洲战后世界体系的得力助手。1945年美国与苏联联袂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欧洲体系之后又联合苏联确定了远东的战后安排。毛泽东就当时美国远东政策分析说:“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部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2这个分析对当时的美国和苏联的远东政策也是适用的。

这时的远东问题对美苏来说基本就是中国问题。美国人明白仅靠美国一家是拿不下中国的。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的秘密协定。在这个协定中美国牺牲中国利益同意将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同意中国大连港国际化同意“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同意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苏中共同经营。美国还答应保证协助苏联让中国方面接受这个协定。雅尔塔协定的本质在于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长城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就这样美国背着中国通过一纸协定既得到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保证又达到了瓜分中国的目的。

中国人民就这样在抗战胜利前夕无端遭遇到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形势。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这样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任务便转到曾协助罗斯福规划战后布局的马歇尔身上。8月14日在美苏的软硬胁迫下中国国民党政府被迫接受这个协定。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后美苏本指望通过“调停”国共两方使美苏事实上两分中国但事与愿违重庆谈判后中国内战骤起这迫使美国派马歇尔于12月20日以总统特使身份来华“调停”。马歇尔的“出山”让斯大林欢欣鼓舞。因为斯大林知道在美国当时的政治人物中能理解且有能力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只有马歇尔。12月23日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时说:“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3

雅尔塔秘密协定为即将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国预埋了将被进一步南北撕裂的可能性;更可怕的是这种可能性又被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承认转化为现实性:1945年8月蒋介石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事实上承认了损害中国利益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此后苏联和美国给予蒋介石政府以外交支持并主张中国共产党派代表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歇尔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华执行所谓“调停”任务。马歇尔来华后第七天英美苏三国外长发表莫斯科会议公报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合法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这是对蒋介石的卖国行为的政治回报。

国民党政府的卖国使中国反帝反封建和求统一反分裂的重任天然地落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在这时的政治对决中如果真爱中国就应当爱中国共产党;反对中国共产党就是反对中国最进步的力量。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司徒雷登站到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如果只是阶级立场不同这尚可谅解;问题在于司徒雷登协助国民党所表达的对中国的“爱”的情绪中已有落实雅尔塔协定促成中国事实分裂的性质。

1946年初也就是马歇尔来中国前后美国国务院已有了保持“一个分治的中国”的想法。据曾出任驻苏大使的哈里曼回忆他与同僚讨论时表示:

我认为蒋没有能力用战争来消灭共产党的军队和重新控制满洲。我以为我所能希望的最好结果是一个分治的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国北部蒋控制中国南部。我想像蒋能存在下去并认为我是低估了共产党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促使我相信共产党无力接管整个中国的人是斯大林本人。4

马歇尔来华后一方面帮助蒋介石向华北运兵其目的是让国民党在那里为美国守住与苏联在雅尔塔协定中划分的势力范围——作为对应措施苏联也于1946年9月放中共军队进入东北以与之抗衡;5另一方面又以“调停”的姿态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停战提议”并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试图促成中国两个最大的政治力量事实并存的局面。

令马歇尔没有料到的是蒋介石接受马歇尔“调停”——比如接受共产党“停战提议”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的目的与马歇尔的设想是南辕北辙:蒋介石是在争取时间将美国帮助运到华北的军队用于从苏联手中收复东北而不是用于为美国守住华北利益。这打乱了马歇尔与苏联分割中国的计划。在苏军撤出东北前夕蒋军开始向东北大举进攻。是时马歇尔从美国述职回到中国立即当面对蒋介石收回东北的想法施以“声色俱厉”6的高压。面对蒋介石的军事危机马歇尔冷冰冰地告诉蒋介石“国民政府不可能亦不应再往北进”7蒋介石表示除非共产党撤出长春不然他决不签署或同意任何解决办法。马歇尔则埋怨蒋介石错过利用和平手段控制东北的机会。他批评蒋介石战线过长兵力分散8暗示蒋应向南收缩战线。最后马歇尔威胁蒋介石:“如果不与共军妥协则美国将停止对运输政府军前往东北的支援。”9蒋介石断然拒绝马歇尔让他放弃东北的建议于1946年5月19日攻占四平。6月30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政会中常委联席会议上做出实行“戡乱总动员”的决定7月5日发布“全国总动员令”。

司徒雷登与蒋介石

1946年马歇尔与蒋介石在收复东北问题上的争论关乎中国统一还是分裂。蒋介石在阶级立场上代表中国反动的官僚买办势力在这一点上他与马歇尔的要求是吻合的但在民族立场上蒋介石则主张中国统一这招致马歇尔不满。马歇尔在1946年7月写信给杜鲁门表达了为实现美国在华利益不惜“换马”的暗示。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

 

 

 

 

 

 

 

当我阅读马歇尔报告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有一些人愿意根据一个和平解决方案来共同工作。但是双方也都有一些极端分子不要谈判决定拿武力来解决他们国家的命运。10蒋介石委员长自己则似乎介于这两类人之间。在今年春季他周围的温和派的影响无疑是占了上风他同意做些让步尽管表现出了不十分甘心情愿的样子。然而现在看来好像是极端的军队集团得势他不再愿意听取马歇尔的忠告了。11

在得到马歇尔同意后杜鲁门决定亲自向蒋介石施加更大的压力。8月10日杜鲁门让中国驻美大使将一封长信转交蒋介石。在信的结尾处杜鲁门威胁道:

除非在和平解决中国国内问题上确保在短期内有着真正的进展否则就不能期望美国舆论会继续以无私的态度来对待你们的国家。而且我有对美国人民重新说明和解释美国立场的必要。

我真诚地希望能在最近的将来得到阁下的令人鼓舞的好消息以期促成我们共同宣布的目标。12

杜鲁门既然给蒋介石下了逐客令那么推动国民党政府“换马”就必然提上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日程表。在这个日程表上马歇尔相中了司徒雷登让司徒雷登担任美驻华大使。其中原因诚如毛泽东所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13

现在回头看来马歇尔相中司徒雷登的原因除了毛泽东所说的还应当再加上一条这就是:司徒雷登与一般的外交家不同套改斯大林赞赏马歇尔的话说就是司徒先生是少有的既懂政治又懂外交中的一个。14

就在蒋介石发表“全国总动员令”一周后即7月12日司徒雷登正式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5在这样的时刻马歇尔举荐司徒雷登为美驻华大使其用意不言自明:他是要司徒在中华民族处于命运攸关的历史时候置中国于美苏雅尔塔协定预设的南北分裂的框架之中。

对此毛泽东洞若观火1948年12月雷洁琼先生在西柏坡问毛泽东怎样看待“划江而治”?她回忆说:

毛主席笑了笑声很大很鼓励人。毛主席笑着说美国和苏联立场虽然不同但在这个问题上都是站在他们各自的利益上给我们增加压力用军事实力政治实力形成了一种国际国内舆论一种暂时性表面化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从表面上看、暂时性看问题不顾一切代价追求“和平”而不管这种和平能不能长久。决定国家大事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考虑问题。为了一个统一的新中国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放弃暂时抓长远将革命进行到底。如果不是这样搞什么划江而治将后患无穷。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再次统一都要很长时间人民会付出好多倍的代价!事关举国长远大计我们共产党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看得远一点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16

三、司徒雷登忠实地执行了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

看来马歇尔还真会选人司徒雷登并不是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他不仅对马歇尔的政治意图领会快而且落实得力。他任职才两年多就给马歇尔物色到了愿“沿长江和毛泽东划分中国”17的李宗仁18并使其迅速取代了有那么点“半独立性”19的蒋介石。其手段之干练、目的之阴险以致事后让受“惠”于此的李宗仁都悔罪不已。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说:

但在今天回顾那时的情况我不禁不寒而栗了。我今天感到庆幸的是:当年与我打交道的美国方面的领袖人物都是一些没有经验的人。这些人在现状不变的局势下指导世界事务是能干的但处理起严重的国际危机时则肯定是无能为力。如果他们要象约瑟夫·斯大林那样冷酷和精明象他一样善于抓住时机中国肯定是会完了。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我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分中国中国就会陷入象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和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又因中国是6亿人的大国这样一来她就会陷于比前面提到过的3个小国家更为深重的痛苦之中而民族所受的创伤则恐怕几代人也无法治好了。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祖国的未来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20

李宗仁在政治上太幼稚了:当时真正“没有经验的人”并不是司徒雷登更不是马歇尔而是三天两头往司徒雷登那里“跑官”的李宗仁自己。

阅读过司徒雷登任大使期间给美国国务院呈写的大量报告21的人都不会怀疑司徒先生真是一个“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但在关键时候却又很“懂政治”的人物。

1948年底中共军队在辽沈战役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司徒雷登看到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可能性于当月16日给马歇尔写信哀叹“现时的国民党领导已再也不能充当美国努力阻止中国共产主义扩展(实则是阻止中国统一——引者注)的有效工具了”22。这时的司徒雷登一抹平素斯文给美国政府主动提出比马歇尔“两分中国”设想更阴险的即“用典型的中国式处理方式”致中国再陷军阀割据的建议。他写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构想某种典型的中国式处理方式让委员长引退并组成联合政府由张治中与马家(五马将军: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实、马占祥)节制西北四川、云南、贵州也分别由各省主席控制这样就可免受共产党干扰这在联合政府初期是完全可能的。同样共产党在联合政府的名义下会加紧巩固其北部地区而宋子文则会在华南获得喘息之机。这期间美国必须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无论谁统治中国都需要外援而美国是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外援提供者。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在美国利益所在的地区的局势更为明朗的时候利用我们的这种地位左右形势。23

不仅如此司徒雷登也没有忘记分裂中国西藏。1949年7月8日他在即将离任回国前写信给艾奇逊说:

我们希望建议新德里使馆今夏向拉萨派出小型代表团(国务院7月5日上午1时传阅电报信息)。广州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赞成在同中国共产党政府建立关系之前采取任何具有承认西藏自治地位的行动。24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在美国在华利益即将失去的时候美国及其帮闲反动势力即将退出中国的时候司徒雷登先生一点也不善良他已顾不上“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的斯文面罩在情急之中留下这白纸黑字的斑斑铁证。我们通过这些“建议”看到了司徒先生在面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大趋势时的阴暗心理:他不仅要使中国倒退到20世纪初的那种军阀割据的乱局而且还要在这种割据中实现美国的主导地位。

事后看来司徒雷登干的结果显然没有让马歇尔满意。毛泽东说司徒雷登“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为了减小这个“责任”司徒雷登先生面对无可挽回的失败却是屡败屡战干得和想得比马歇尔要求的还要卖力、还要恶毒。这些大概才是最伤中国人民感情的地方。

 

 

 

 

 

 

 

四、1946~1949:司徒先生的人格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

难道司徒先生不知道他向美国国务院提出的所谓“某种典型的中国式处理方式”的建议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吗?

难道司徒先生不知道他所建议的“方式”正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欧洲人要求而又被美国人民拒绝的解决美国南北冲突的方式吗?

难道司徒先生没有读过1858年7月10日林肯《合家之乱》这篇著名的演说吗?如果读过那司徒一定会记住下面那令人感动的句子:

“家不和则不立”我相信这个政府不可能永久地维持半奴隶制半自由制的局面。我并不希望联邦分裂也不希望房子倒塌;但我的确希望停止它分裂。它或者将完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将完全变成另一种东西:不是反对奴隶制的人制止奴隶制度进一步扩展并使公众相信它正处于消亡过程中就是拥护奴隶制的人将把它向前推进直到它在所有的州——不论是老州还是新州北部还是南部——都同样成为合法时为止。这两者必舍其一。25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代表性质根本相反的两个政治力量是无法弥合在一起的。试想如果当时欧洲列强对林肯时期美国南北内战的“调停”成功其结果必是美国分裂——美国的分裂当然符合欧洲的利益;同样的道理1945~1949年间如果美国对中国国共冲突“调停”成功其结果也必是中国更加分裂——中国的分裂当然符合美苏的利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美国人不愿意分裂那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中国人统一国家的心情呢?既然司徒如有些文章所说的对中国“爱得那么痴情那么愚蠢那么义无反顾”26那为什么还要重复用欧洲人对待美国内战的方式对待中国呢?如果说马歇尔欲置中国于南北分裂的企图已让中国人民不能容忍那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全中国、中国即将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夕司徒雷登却还在给美国出谋划策企图再陷中国于20世纪初的“军阀混战”的灾难之中这不是在对中国人民犯罪又是什么呢?

最近中国国内有的文章似乎无视这些称司徒雷登先生是“甘愿死在中国的‘好人’”27。可就是这位在1949年初将李宗仁捧上“总统宝座”并盛赞“李宗仁在正式就职后的数月中政绩突出”28的“好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久就迅速“移情别恋”他似乎忘记了正在急需美援的李宗仁坚持驻守南京并与中共代表黄华商谈相互外交承认的途径并极乐意接受黄华传达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口信”29以及希望他访问燕京大学的邀请。他这样做——比照他同期写给美国国务院利用中国内战分裂中国的建议报告看——并不是由于知时识务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顺应了中国进步潮流而是他那已被帝国主义格式化的人格使然。1949年6月30日他致电马歇尔说:

此行将是迈向相互谅解的一步并会加强中共内部比较倾向自由主义的反苏分子。它将为美国官员提供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同最高一级的中国共产党人非正式会谈。机不可失。它将表明美国对中国动荡的政治潮流的坦率态度并有可能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有益的影响。30

就这样李宗仁及其支持者为司徒雷登忽悠而起在其无用后又被迅速抛弃成了无家可归的弃儿以至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用“滑头政客”31——而不是所谓“好人”——来评价有“恩”于他的司徒雷登。

其实李宗仁的评价还是婉转了些因为李宗仁根本不知道就在他急需美援而屡遭美国拒绝的1949年6月司徒雷登还托即将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陈铭枢和罗隆基等民主人士传话:“如果新中国采取中间态度不完全亲苏美国可以一次性借给新政府50亿美元接近印度15年所得的贷款。”32两个月后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用“嗟来之食”形容司徒先生的“好意”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33如果李宗仁当时知道此事再读了毛泽东写的这篇文章还不知作何感想可能这时的李宗仁对司徒先生的认识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滑头政客”的层面。

司徒抛弃李宗仁在南京坐待共产党的姿态使得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有些人埋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司徒雷登坐等解放军进南京、积极奔走直到1949年8月2日才乘飞机离开中国的举动视而不见”。34好像司徒想与共产党“交友”而共产党没有领情。如果这些人读过前引司徒雷登为美国在华利益不惜置中国再陷军阀内战的那血淋淋的“建议报告”后可能会改变对司徒的看法。司徒在报告中说得明明白白:“美国必须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无论谁统治中国都需要外援而美国是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外援提供者。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在美国利益所在的地区的局势更为明朗的时候利用我们的这种地位左右形势。”35

当然仅从司徒雷登个人而言他在就任大使前后的表现当分别而论。如果说1946年就任大使之前的司徒雷登还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教育家”的话那么1946年以后的司徒雷登就成了美国在华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其个人人格已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我们所说的“别了”并不愿再见到的就是这一时期——而不是其他诸如儿时或年轻时期——的司徒雷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是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压迫深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司徒雷登已没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包括李宗仁在内的“中国朋友”这时他心目中有的只有美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五、司徒雷登应当忏悔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著文《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道别了司徒雷登的同时也送走了一段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屈辱历史。杭州是司徒先生出生的地方半个世纪后司徒雷登骨灰被接纳并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陵园文星苑。但“司徒雷登的归来”并不表明中国人民对司徒雷登罪行的谅解也没有减轻司徒雷登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君不见曾向司徒先生保证与共产党“沿长江划界”的李宗仁不也在1965年回到中国了吗?现在再添个司徒先生也没有什么不行。

李宗仁先生曾见证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并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而悔罪。司徒先生活着的时候已经见证了中国人民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现在他躺在西子湖畔可以再见证一下中国人民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中共第七届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毛泽东说的这一切已经变为事实。笔者想如果司徒先生还真有那么一点良知的话就应为自己在任大使期间曾对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写些至少象李宗仁先生那样的忏悔文字。李宗仁先生的忏悔获得了中国人民的宽容和原谅他去世后葬于八宝山;可司徒先生迄今对中国人民没有只字悔罪即使如此中国人民还是将1946年任驻华大使前后的司徒雷登区别对待满足他的部分愿望接纳他回到其出生地杭州。若司徒先生还有那么一点良知他在九泉下有知他应该感谢中国人民。

1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1页。

2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1页。

3 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29页。

4 [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643页。

5 1946年9月16日苏联军代表克尼德涅夫中将向中共中央转达了莫斯科的重要建议这一建议经八路军晋绥军区转告延安: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反对苏军进入东北三省以外的地区他们必须撤退出目前占领的察绥地区。因此莫斯科坚决要求八路军主力火速北开前往接收包括他们不久后将要撤出的东北地区。这位将军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共同苏联和外蒙之间的交通以免将来国民党军队占领这些地区会再度切断双方的联系。克尼德涅夫将军表示八路军务必全力控制这些地区如果八路军需要他们可以秘密地提供武器;即使将来八路军在抵抗国民党军队进攻时受挫也可以靠近外蒙边界甚至撤到外蒙去。但条件是“战略重心千万不能南移”。杨奎松著:《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6 蒋介石在1946年4月24日向马歇尔提出东北停战条件蒋介石认为这“只不过是要对当初业已达成的协议再加认定而已”可是“马歇尔这回却声色俱厉地表示不同意见要求政府单方面让步。”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页。

7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61页。

8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61页。

9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页。

10 在国民党方面已出现以李宗仁为首的和谈派在共产党方面当时也存在“和平民主建设新阶段”的思潮。1948年5月14日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写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报告中说:“由李宗仁打头阵的运动将公开向委员长挑战并团结国民党内部的不满分子和有公益精神的非共党分子。”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11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下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

12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下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13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1页。

14 1945年12月23日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说:“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29页。

15 司徒雷登对此项任命在日记中记载说:“马歇尔将军于1946年7月4日已谈到举荐我为驻华大使的事。杜鲁门总统于同月10日向参议院提名。12日得获批准。7月15日抵南京履新。20日往牯岭向蒋介石递国书。”陈礼颂译、傅经波校:《司徒雷登日记》香港文史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16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访谈录》载《党的文献》2011年第3期第108页。

17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9页。

18 司徒雷登在1949年1月26日给马歇尔的报告中表示:“李宗仁一直坚持的是只有给予平等的条件才可进行和谈。共产党广播表明李宗仁必须在彻底投降与继续抵抗之间作出选择。我们相信他将选择后者在华南、西南继续抵抗。”2月23日马歇尔报告中表示:“只要李的和平努力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或能成功地阻止中共跨过长江他将能维持并利用人民对他的拥戴。”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78、284页。

19 毛泽东曾评价蒋介石说“他这个人是亲美派但是亲美亲到要把他那点东西搞垮他就不赞成”“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托管地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转引自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9、883页。

20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9~950页。

21 参见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2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6月11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23 引文中有的人名可能有误原文如此。《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10月16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24 《司徒雷登致艾奇逊》(1949年7月8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25 林肯:《两者必舍其一》艾捷尔编赵一凡、郭国良主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26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南风窗》2010年第4期http://www.nfcmag.com/articles/1941。

27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南风窗》2010年第4期。

28 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8页。

29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9年6月3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6页。

30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6月3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7页。

31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8页。

32 黄华著:《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33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1页。

34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南风窗》2010年第4期。

35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10月16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责任编辑:王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