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变形金刚,让中国受伤?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10 10:12

张小宝

张小宝作者

IT、媒体观察者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已坚定地坐在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上,缓缓戴上王冠,默默地向中国观众们点头致意。可王座易手岂是黄袍加身那么轻巧?在闪亮的票房背后,中国人沸腾了:“别再拍了”,“求不要继续下去”……

为了中国,放弃节操?

迈克尔·贝一定既能猜中开头,也能猜到结局——又炮制出一部大卖影片,而且依旧不讨影评人的喜欢。自6月27日与美国同步上映以来,《变形金刚4》在中国仅用11天,就打破了《阿凡达》13.8亿的票房纪录。但在本土市场,迈克尔·贝的新片失去了前三部的魔力,也创造了新纪录,不过是新世纪的最差纪录。在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影评人们给了可怕的17分(满分是100分)。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植入广告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为了证明‘导演有国界,烂片无国界’这样一个真理,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当我们还在为《小时代》和《富春山居图》吐槽到不能自已之时,迈导用事实证明:环球同此凉热。

如果迈克尔·贝决定不再拍《变形金刚》系列,很多人也表示能够理解。毕竟,读到 “这片子有尿点,而且你撒出来的尿保证比这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的任何对话都还要流畅”之类的留言,大概迈导也不会开心。

但是我们显然低估了迈导的抗压能力(好歹人家变形金刚也拍到第四部了)。尽管疾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迈克尔·贝欣然接受自由市场的理念:如果人们不想购买他的产品,那么他就不会再制作。但强劲的票房一再表明,有人,而且是许多人爱看《变形金刚》系列。即便影评人已怒不可遏,观众还是通过掏钱买票的方式表达了对他和那些金属大个子一如既往的支持。

在该片最近于柏林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迈导豪迈地让影评人“去死去死”:“我尽我所能地努力工作,我很高兴看到除了影评人之外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那就让我们无视那些影评人吧。我拍电影就是为了让观众喜欢。”

迈克尔·贝(Michael Bay)手中又诞生了一部大卖影片,而且依旧不讨影评人的喜欢。

好莱坞从未停下脚步,其前进的动力当然不只是发射各种糖衣炮弹,更重要的在于全球所有观众手中的电影票。但同样是好莱坞导演,差距咋就这么大捏?《福布斯》影评人Dorothy Pomerantz说:“好莱坞一直在挖空心思打入中国市场,而迈克尔·贝毫不费力就做到了这点。”当其他人还在“谄媚中国”时,迈导居然已经“入赘”了。

在最新发布的福布斯全球100名人榜上,迈克尔·贝以约6,600万美元的收入位居第50名。随着《变4》的后期收入开始进账,他将以更高的收入登上明年的全球100名人榜。此外,迈克尔·贝还与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Hasbro)签有一项获利丰厚的协议,可以从与《变形金刚》电影相关的玩具销售(目前差不多是全部变形金刚玩具的销售)中获得收入分成。

受伤的中国人

迈克尔·贝“入赘中国”虽然顺风顺水,但别忘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前几部《变形金刚》上映后,中国网络上有不少关于“丑化中国人”的质疑之声。

 

这次迈导摆出(中国)观众是上帝的架势,终于基本化解了丑化之问,但观众依旧不领情:“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变形金刚》!”

也有人为《阿凡达》打抱不平,认为输给《变形金刚》是时运不济。当年全国银幕数量不到5000,3D银幕不到1000;现在,银幕数随着电影业的回暖,已增至20000,3D银幕数量更是增加到15000。从这角度看如果《阿凡达》现在上映,超过《变形金刚》胜算很大。

观众不满意还不要紧,等《变形金刚5》出来时,他们可能早已把吐槽变成了美好回忆。真正严重的是,合作商家大金主也不满意了,甚至有商家因为品牌展现不足或遭遇代理骗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说好的周黑鸭呢!)。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为了证明‘导演有国界,烂片无国界’这样一个真理,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在国际大片中插播广告价格自然不菲,目前中国品牌为植入好莱坞电影所支付的费用多在百万美元级别,不仅包括植入广告费用,也包括品牌商可借助影片的内容和形象进行宣传、开发衍生产品的授权费用。巨额广告费并未阻碍中国企业大举进军好莱坞的计划,国内企业削尖了脑袋意欲加入阵营。但是,有幸获得广告席位的企业很快也发现了不幸之处。

几乎与票房创下纪录同时,7月7日下午广告植入合作方重庆武隆景区在京召开发布会,就《变形金刚4》违约一事向媒体发表维权声明。发布会上,武隆景区认为《变形金刚4》在合作中,未按合同约定呈现“中国·武隆”地标,将起诉派拉蒙影业公司及1905影业公司,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并要求按合同赔偿损失。

无独有偶,电影上映前,另一广告植入方盘古氏公司也因合作纠纷,一度致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暂缓或停止该电影的上映。而从曝光的材料来看,盘古氏公司的遭遇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报道称,中介人周宁在派拉蒙和美国家赋公司授权下,与盘古氏公司商谈合作并签订中文版协议,然而周宁又“代表”盘古氏公司与制片方派拉蒙及美国家赋签订英文版协议,两份协议在合作费用、影片展现盘古全景时长,以及其他合作项目内容等约定上,均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商家怎样才能不吃亏?

要想不吃亏,还得摸清楚好莱坞的门道。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表示,好莱坞在与品牌商合作的长期产业实践中,已逐渐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植入广告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由电影制片商、广告主(品牌商)、广告代理商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四方组成。

忙活广告的团队不比忙活电影的人数少,而且广告与电影是同步推进的。据彭侃介绍,电影制片商在准备剧本的过程中,就已经着手植入广告的工作,片方的营销人员会分析剧本,寻找植入广告的可能。然后再由片方对剧本植入广告进行评估,代理方则评估自己的品牌客户是否适合在该电影中植入广告。最后代理方作为中介,沟通、磨合直至制定详细方案,植入广告的效果最终必须经过拍摄、剪辑直至上映才得以最终呈现。

迈导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在植入广告方面可以说是电影界(或者应该是广告界?)的“楷模”,据追踪Product Placement(植入式广告)的brandchannel公司统计,2011年上映的《变3》中有至少71个植入广告。《变4》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与《变3》相比,《变4》最大的槽点在于不仅是植入大量广告,而且是植入大量中国广告。

广告费也不一定都是货币支付,影评人周黎明称,厂商的支付手段还包括货物及服务。凡是拍摄影片所需要的,比如摄制场地、器材、灯光、道具、剧组所需要的汽车和电脑设备……所有这一切,但凡要花钱买或者租的,都可以由厂家提供,然后想办法折算成广告进行植入。

这种不花钱的广告植入要数“苹果”最成功,据brandchannel网站研究,在2011年取得过周票房冠军的40部好莱坞电影中,苹果的产品在17部(占42.5%)中出现过,比第二名的戴尔、福特汽车和Chevrolet的22.5%高出近一倍,而苹果公司称从未为植入广告支付过费用。但作为出镜回报,苹果会免费向制片方提供iphone、ipad、mac等产品,有时甚至会提供尚未上市的样机。而苹果的网络营销平台,也给予影片一定的营销支持,如推荐影片的预告片。

正是踩着这条成熟至臻的植入广告链条,迈导的变形金刚在从好莱坞一路“杀至”香港、武隆。虽然《变4》除了获金酸莓奖之外,估计不大可能会赢得其他奖项了,一群影评人也已气得跌眼镜、摔键盘。但端坐在票房纪录宝座上的变形金刚看起来仍是那么坚不可摧,而站在它们身后的迈尔克·贝似乎也露出了笃定的微笑。

只是被消费了一把的中国观众,憋了一肚子气的中国商家,下次还会好吗?

责任编辑:李楚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