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吃了避孕药,就这么成了人生赢家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04 07:05

张小宝

张小宝作者

IT、媒体观察者

几天前,短效口服避孕药发明者,91岁的卡尔·杰拉西在美国逝世。这种每天一片的药丸使用50多年来,已经成为结扎以外最为高效的避孕方式。这种避孕药的原理是模拟人体妊娠的状态,让体内始终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脑便以为机体处于怀孕状态,便不再排卵,也不可能受孕了。

然而“性”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科学。不仅仅避孕药本身经历了过女权运动的盛赞与咒骂的双重夹击,就连围绕避孕药展开的研究也跨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出于对“反自然”风险的好奇,科学家变换各种姿势研究了小药丸的“副作用”。

这种每天一片的药丸使用50多年来,已经成为结扎以外最为高效的避孕方式。

1.避孕药帮你找到Mr Right?

如果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那么女性在用和不用避孕药时,会不会对不同男性产生好感?英国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克雷格·罗伯茨(Craig Roberts)团队就此番异想天开做了研究。他们的实验对象是2500名女性,她们的共同点是都与配偶育有后代。区别在于其中1000人在与配偶相遇时服用过避孕药,另外1500位没有用药。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当年10月12日的《皇家学会学报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研究发现,在与配偶交往的时候,用药的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明显要低,但她们对恋爱关系的总体满意(如财政支持和伴侣忠诚度)水平却很高。

对此,有科学家是这样解(xia)释(bai)的:处在经期阶段的女性会寻找具有阳刚外表等特性的男性。这些特征尽管意味着良好的基因,但悲剧的是也可能和不忠基因挂钩。而服药的女性因为此类激素变化,她们就能避开激素的本能作用,更多关注那些能维持长久关系的品质上。

而牛津大学的艾尔沃·尼格(Alexandra Alvergne)2009年也曾对此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避孕药模拟的怀孕状态让女性倾向于接近基因和她相似的男性,理论上家人更有可能保护她和孩子。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潜意识会对女性的激素水平和身体进行衡量,动物本能让他们不想替别人抚养孩子,因此处于排卵期的女性比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更有吸引力。

2.避孕药提高了女性薪水?

这一研究是2012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玛莎·贝莉(Martha Bailey)等人完成的。他们将研究报告发布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网站上,名为“分析避孕药对女性工资的影响”(Parsing the Pill's Impact On Women's Wages)。

这项研究的统计样本是1943-1954年出生的4300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18-20岁之间服用避孕药的情况,以及其之后的薪水收入。研究人员发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口服避孕药一度拉动女性工资增长了50%,约早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日后能获得越高的工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80-1990年,60-70年代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比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平均工资高出了8%。

对这一现象,自主生育权带来的稳定工作学习环境被推为主因。有1/3的原因是因为避孕药让女性能顺利完成学业,得以与男性竞争同等职位。另有2/3的作用源自于避孕药让女性在职业中稳定地积累经验,获得升职。然而除了药物原因,个人能力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提到,如果女性资深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就不强(原文中用的是lower IQ women),即服用避孕药无法呈现出显著效果。而对于“女强人”,服用避孕药则如虎添翼。20岁多岁是帮助她们提升受教育水平,30岁阶段稳步积累经验,升职加薪成为人生赢家。

避孕药帮找老公?信不信由你

3.服用避孕药会变胖吗?

避孕药的机理无非是用激素欺骗身体,而在常人印象中“激素”往往意味着发胖,这也成为许多女性拒绝服用避孕药的原因。但此“激素”非彼“激素”,并非所有激素都能增肥。

当然不捣鼓一下实验,科学家是不会罢休的。不过恰恰和人们的常识相反。一些研究似乎预示,口服短效避孕药会让人变瘦。1997年的一个研究中,服用避孕药的人的基础代谢率要比不吃药的人高差不多5%。2010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近500名15岁至19岁的女孩几年时间。发现成长虽然让女孩们都变重了,但服用避孕药的女孩却要轻上约0.45千克。

此外,还有3个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再次验证避孕药对身材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一些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另一些女性服用安慰剂。3个研究总共1200多人——不过这几个研究是为了研究避孕药的其他副作用,体重数据只是顺带收集。结果发现,吃服用安慰剂的妹子和服用避孕药的妹子体重变化没有太大差别。

4.避孕药降低了卵巢癌几率?

在传统的想象中“是药三分毒”,避孕药这种反自然的药物竟然能防癌?这个问题,要《柳叶刀》说才够分量。2008年,这本著名的科学杂志(The Lancet 2008; 371:303-314.))刊载了英国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Valerie Beral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研究团队综合了45项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卵巢癌发病率的研究,覆盖了21个国家,集合了23257个卵巢癌病例和87,303名对照者。的研究显示,在过去的50年里,口服避孕药已成功预防了10万起卵巢癌的死亡病例。

在科普作家袁越2007年曾在《月经过时了吗》中也提到,“口服避孕药连续服用一年,卵巢癌的发病率就会降低40%,连续服用10年,降低80%。与此相反,如果一名妇女连续排卵超过35年,得卵巢癌的机会就会从1%提高到3%。”

当然,想用避孕药防癌还要权衡一下利弊。尽管卵巢癌患病率低了,但患乳腺癌的风险却涨了。就在去年,《肿瘤研究》发表了福瑞德哈金森肿瘤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选取了1102例患有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年龄在20~49岁之间)。发现近期(一年内)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与从未使用或者只在较早前使用过(超过一年以前)的女性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了50%——也不必被它吓到,毕竟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并不高,增加50%的发病风险也不会造成患病人数大幅上升。何况,就连倒夜班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1.4-1.5倍。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避孕药太完美了?可以说经历了四代成分革新,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确能够较为安全使用。目前最具争议的血栓问题,也仅有个例报道(每10000名妇女每年约增加1.8例),医学上的证据并不充分。即便是避孕界的“救火队员”紧急避孕药,也并没有证据证明偶尔使用一次会使健康受到长远的伤害。不过,如果过分依赖紧急避孕药,每次都找它来摆平,月经周期紊乱之类的麻烦会找上门来——上述种种,让人怀疑来自坊间的不孕、致畸的传言到底从何而来?谁知道呢,或许是套套家的阴谋呢。

各类避孕方式,任君选择。

责任编辑:钟晓雯
计划生育 两性 二胎 避孕药 避孕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贝尔格莱德,塞空军战机为专机护航

习近平抵达塔布,马克龙总统夫妇机场迎接

习近平将抵达塔布,继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