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又开撕,你家用硬币多还是纸币多?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3-16 08:58

张小宝

张小宝作者

IT、媒体观察者

打开钱包,大大小小的硬币叮叮当当散落一地,你站在人群中孤立无助,多么希望掉下去多少还能捡回来多少。

嗯,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尴尬?每当这个时候,是不是希望手里攥着的是一沓纸币?

那么,接下来这个对你来说应该是个坏消息了: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透露,1元硬币化并不是仅在山东省实施,而是全国性的统一安排,将逐步在各地推广。

问题来了,纸币怎么了,为啥就不让用了呢?说实话,宝哥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很仔细留意过,但也隐约觉得,北方人总是习惯于用纸币,南方用硬币的地方明显多于北方。看网友们唇枪舌剑,宝哥觉得,这恐怕是继豆腐脑甜咸、元宵汤圆之后,又一次南北大撕裂。

硬币VS纸币,又开始撕了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硬币代表团,领队的是来自四川德阳的吴大爷,他可被纸币坑惨了。原来老两口辛辛苦苦积攒的35000余元养老钱因为藏在地下已经发霉变钱渣,这应该是史上最痛心的被钱坑了的故事了。

也有人比较不够走心,觉得硬币比纸币好是因为:硬!币!可!以!玩!

比如它帮助患有选择恐惧症的曾小贤同学找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答案:

又比如它帮助外国小伙检测中国高铁的平稳度,以小小身躯验证了中国高铁的顶级乘车享受:

再比如它帮助希拉里在美国总统大选初选中拿下五票。没错,是总统大选啊,抛硬币决定的,有没有觉得硬币实在是太伟大了,简直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当然,还有人喜欢硬币是因为纸币长得太丑太脏了……(嫌弃脸.jpg)

话到这里,纸币代表团表示不服,别的不说,钢镚那么凉,北方人捏着多冷啊。想想看,大冬天买菜你找我钱,硬币掉了你捡还是我捡?

当然,不喜欢硬币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太沉了,携带不方便。有朋友就觉得一口袋硬币叮当作响,还会把裤子坠下来。要是再遇上这样的主儿,不知道要逼疯多少店员:

还有硬币容易丢,基本是带一个丢一个,带两个丢一双,别提有多烦了。

不过仔细问了身边的同学,用硬币还是纸币这事儿,看起来有南北差异,但也没那么绝对,远不如甜咸豆腐脑、汤圆元宵那样南北分明。比如广州够南方了吧,就很少使用硬币,最有趣的是,有的出租车司机在不得不找你硬币的时候会先道歉,似乎找零给人硬币是挺过意不去的事情。海南也是如此,五毛一毛的纸币非常常见。倒是在大东北沈阳,硬币反而很常见,有朋友称在沈阳机场,买饮料给售货员五毛钱纸币都不收,说这边用不出去,找的零钱也是硬币。

辣么,硬币纸币的分布范围到底有没有什么靠谱依据呢?

和国家政策推广有很大关系

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官网上看,全国只有三家造币公司,分布在南京、上海和沈阳。一般人会认为,在哪里产就在哪里销,毕竟硬币的运输需要成本。

不过也有网友推翻了这种论调,还举了反例:“我们南昌这边的金库就有沈阳造币厂生产的批次,再说硬币用火车运输也不需要多少成本。而且,全国三家造币厂中,以沈阳造币厂生产量最大(这你就别问我,事实就是这样),这跟沈阳造币厂悠久的历史,以及当地的工业发展有关(沈阳在机械铸锻方面一直发展很好),所以全国都有流通沈阳造币厂生产的硬币。这也够不成南方多使用硬币的原因。”(参见知乎网友刘成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62778/answer/17787514)

也有细心的朋友发现,硬币流通率很高的城市,通常都有发达的地铁线和自动售货系统。在地铁自动售票机上经常会看到“只收硬币”的字样,毕竟和纸币相比,硬币识别和找零方便。以郑州地铁站为例,由于自动售票机找零仅限1元硬币,往往市民投入一张10元纸币,就需要找零六七个硬币。目前地铁日均客流在17万人次左右,平均每周需消耗硬币60多万枚。以地铁二七广场站为例,目前每天1元硬币消耗量都在1.2万枚至1.5万枚之间。以致于郑州市轨道公司不得不呼吁市民尽量使用绿城通或自备零币。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西安:

再比如自动售货系统,原理和地铁自动售票机一样,都是投币→出货→找零,硬币因为识别率比纸币高,自然比较受青睐。想想大夏天急着喝一瓶水,拿着纸币怎么也塞不进去的窘迫,也是够捉急的。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不那么重要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政策和当地人使用硬币的习惯。一个城市流通的硬币多,首先就表明政府向这个城市投放的硬币多,同时压缩了小面额纸币的投放,这样大家就很明显地感觉这个城市多使用硬币了。

为什么硬币赢了

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其实这项工程已经推广了很久,早在1992年,上海、辽宁、浙江、深圳、江苏这五个地区就成为首批试点。到1996年后,上海小面额货币投放基本以硬币为主,如今已达到了纸币零投放的水平。2001年,央行又在江苏、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开展了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试点。到了2013年,央行又计划推出兑换网络支持扩大小额货币的硬币化工作,以后1元以内的小额货币将以硬币为主。

而使用硬币也早已成为国际趋势。在发达国家,小面额货币都采用硬币制,甚至玩出了花儿。每个国家在对硬币的铸造、图案选择上往往都有着地理、历史含义。比如英镑上的女王头像,简直堪称一部女王成长史:

再比如冰岛靠海,他们1981年至今发行的硬币上都是鳐、鱿鱼、虾、鳕鱼、海豚、螃蟹等“海产品”。

此外,硬币的发行还同世界经济密切相关。比如巴西1984年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快,三四年换一套硬币;土耳其2005年货币改革,在此之前,他们曾出过世界上面额最大的硬币——100万里拉;流通币里直径最大的,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在汤加推行的硬币,直径45毫米,货币价值大于面额,乃FAO对贫弱国家的变相扶助。

汤加1分硬币,FAO粮农币,2005年版

而硬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币种大战中胜出,自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硬币耐磨损,使用寿命长。1枚现代技术条件制造的标准机制硬币,流通次数可达3万次,流通时间平均30年,而1张纸币平均流通300次,仅是硬币寿命的1/100。同为1元面额的硬币和纸币20年投入使用的综合成本之比约为1:15。

其次,硬币有利于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减少病菌传播。许多疾病是通过纸钞为媒介传播的,硬币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挑残、清洗、消毒,然后重新投入市场。(说纸币脏的那位朋友你赢了。)

再次,使用硬币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减少使用纸钞,可保护制造纸钞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资源。对硬币来说,几十年后金属仍可收回重铸,其原有的价值损失不多。

最后,硬币更加方便使用。1元硬币的投放有利于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自动收费机、地铁和公交自动售票机的推广应用。

当然啦,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硬币的使用市场也开始受到碾压。事实上,早在2012年,加拿大央行就因为铸币成本高于面值,而停止铸造并逐步回收1分硬币。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曾取消小面额硬币,以节约成本。毕竟连门口卖菜卖水果的大妈都用上二维码了,还打9.5折,我们和硬币相处的日子也不多了,不管纸币还是硬币,且用且珍惜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硬币 纸币 2016两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