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更能代表中国文学的生产力

来源:观察者网

2012-10-12 10:44

张旭东

张旭东作者

纽约大学教授,《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纽约公共广播电台10月11日就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采访了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重庆大学高研院院长张旭东,以下为文字实录,未经张旭东本人审定。

主持人:莫言的名字意思是“不要说话”,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张旭东:也许,他原名“管谟业”,两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他没必要用笔名来表达“不要说话”的意见,因为八十年代当时非常开放。

主持人:您能否介绍一下他的作品?

张旭东:他的主要作品写于1990年代,虽然他出名是在1980年代。1980年代他写了一些短篇小说,非常具有“爆炸性”,恣意汪洋。但他史诗性的作品是《生死疲劳》和《酒国》。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称赞莫言是“幻觉现实主义”,他们用的词是“hallucinatory realism”,而不是“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应该是为了故意避免与拉丁美洲文学混淆。把莫言称作“中国的马尔克斯”容易引起误解,虽然主题可能有些相似“战争、死亡、饥荒、女人”。

主持人:您对他的政治立场有何评价?

张旭东:莫言生于1965年,那是毛泽东的时代,后来他从军,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莫言获奖的政治意味要比2000年的高行健淡得多。外界一直认为莫言是国际文学大奖的有力竞争者。但作为一个中国作者,他必然会受到某些质疑——比如,莫言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不过,这不应该是我们评价他的文学水平的依据。他显然不是一位政治异议者。

主持人:我看到说,他的一些作品在中国被禁了,您知道吗?

张旭东:我不知道。

主持人: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的?

张旭东: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就我所知,评委会是瑞典文学院的5、6位教授组成,评选过程漫长而精神,但也很封闭。评委会做出过一些好的选择,也做过许多坏的选择。比如:普鲁斯特、乔伊斯、托尔斯泰,等等世界一流作家都没得过诺奖。

主持人:这次获奖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产生影响吗?

张旭东:当然。高行健自认为是政治异议者,他的文学非常现代主义,但其深度、影响力都差一些,相比之下,莫言更能代表中国文学的生产力。

用支持或反对中共为标准来评价中国文学作品,这种做法非常普遍,但我认为这么做没有什么建设性。中国文学之复杂,远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标准所能限定。莫言对自己的风格极具自觉性。

责任编辑:新伟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花了1668.9亿元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