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张燕生:经济增长7.4%没什么不好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1-21 11:01

张燕生

张燕生作者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立群

张立群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尽管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季度和年度表现,人们早已经习惯了7%-8%的年度增幅,不过昨天统计局公布的7.4%的年度增长,还是惹来一阵唏嘘,从历史趋势看,毕竟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过1981、1989-1990之外,最低的经济增幅。

新常态之下,7.4%经济增幅,值不值得担忧?与7.4%相近的经济增幅发生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1998-1999年,然而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却孕育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

那么2014年的7.4%,抑或是2015年7%增幅,可能孕育着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么?观察者网昨晚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和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

7.4%的增幅之下,民生改善好于往年

观察者网:自1990年以来,这是最低的一次GDP增幅,如何看待2014年7.4%的增幅?

张立群:从新常态角度看。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是不一样,如果以原来的传统的眼光,唯GDP的眼光看这个2014增长确实低了,但是从中高增长的新思路来看,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恰当的。

张燕生:2014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左右,最后是7.4%,这个数字还是在预期目标内,我觉得还是个不错的增长。

其实再看看7.4%的后面的一系列数据: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个,比2013年GDP7.7%时候的1310万还要多;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增长6.2%,农村人口增长9.8%,城乡收入比为2.75,也大幅低于2013年7.7%增长下的3.03。基尼系数也下降了,从2013年的0.473降到了0.469。这说明人们所担忧的收入差距正在日趋缩小。另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48.2%也高于13年46.1%,12年的44.6%。

可见,2014年7.4%经济增幅下,民生改善了,从这个角度讲,我看不出7.4%有什么不好。

以GDP增量算,增长7.4%是2000年增长10%的5倍

观察者网:从GDP历史数据看,1998-1999年的GDP增长跟2014年的比较接近,稍高一点,但当时事实上孕育了一场爆发式的增长。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纵深来看,处在什么样一个阶段,会继续向下,还是可能会像1998-1999年那样,也孕育着一场新的发展机遇?

张立群:现在与那时候相比,国内国外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结果,从外部来看,金融危机结束了世界经济十年以上的繁荣,危机之后,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当长的时间内恢复不到危机前的情况了。首先,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了,而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出口保持两位数,20%上的高增长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整个城镇化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模式转变,原来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问题越来越大。大城市也不堪重负,堵车、拿地难、拿地贵、房价高等等。大城市承载能力越来越有限,如果继续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已经承载不了那么高的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必然要放慢。

因此,与城镇化相关的住行市场的变化,工业发展平台的扩大,由住行市场拉动的多个产业发展都会减速。原有城镇化模式转向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有个过程,比如房地产转型调整、汽车工业的转型调整都是与此相关的,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现在的GDP规模比原来大很多。现在每增长1%对应6000亿人民币的GDP绝对量,2000年大概对应是1000亿人民币,1990年对应200亿。GDP增长10%,如果放在2000年就是1万亿的增量;但如果按2013年60万亿人民币的GDP总量,增长7.4%,增量就有大约5万多亿人民币。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过去明显提高了。所以土地资源价格、矿产资源、水资源包括劳动、工资成本全面提高,污染排放收费标准明显都提高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到了这个规模之后,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是不可回避的。这个背景下,企业发展继续靠数量扩张,低水平主导,肯定走不下去。

你提到的是不是蕴藏着一个新的发展潜力或机遇,在新发展环境下,不会再出现像1998-1999年后,那种粗放、低水平的爆发性增长的可能了,挣快钱的机会不会再出现了。现在的出路是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来支持我们的发展从数量主导往质量主导发展。企业过去靠数量赚钱转变到靠质量效益赚钱,靠做更清洁,更节约能源的产品来支持发展,这个方面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发展空间会非常大。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爬坡过坎上台阶的阶段,从数量主导向质量主导发展,要求每个人每个企业更认真更负责地干事情。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到做好,自己的企业产品做到最好,大家生活水平才能再提高。生产产品质量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生产秩序的改善,这种转变蕴含的是整个发展模式的真正转变,这是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坎。

事实上,爬坡过程已经开始了,至少整个“十三五”一直要从事这个活动,发展方式转变,包括围绕模式改变体质机制的转变,都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

看好长期增长是学者们公认的

张燕生:现在的趋势是,怎么看7.4%,包括接下来2015年可能GDP增幅是7%?中国经济未来还有一个长期的增长潜力,这是学者们公认的。林毅夫讲,中国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这个长期增长的潜力会促使中国经济保持比较长的增长。

但是,为什么目前会看起来那么困难,一个确确实实的问题是,经历了十多年10.7%的高速增长,我们积累的一些长期的矛盾需要解决,比如说,腐败的问题、地方债务的问题、影子银行的问题、房地产泡沫问题,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反映出高增长期,我们忽略了调结构转方式,以及深入改革,现在就要拿出几年的中低速增长来弥补。从新常态来讲,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就要放慢速度来转方式和调结构。

观察者网:看起来,7.4%的经济增速还会继续往下走?有没有底线?

张燕生:经济增长有自己的规律,追求规律就不应该有什么底线。经济内在的发展逻辑是,需要结构调整,自然会往下走,调整结束以后,就会往上走。经济增长本身就是波浪型。

观察者网:这个调整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张燕生:需要三至五年。

观察者网:那就是到2018年。如果增幅下降得比较厉害,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翻翻的目标会不会完不成?如果可以,经济向上的支撑点在哪里?

张燕生:当然会有向上的支撑点。因为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是不错的,2013年1月份来,中国经济始终有一直有下行的压力,但是一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反映出下行过程中有调整的内在需求, 但是有反作用力在拖住经济增长,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力是很强的。

所以中央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是有韧性的中国经济,我认为这是很精准的描述。所以,我们的经济也不可能硬着陆。

责任编辑:苏堤
GDP 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 经济减速 经济转型 经济增速 新常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