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 王金波 庞中英:中澳自贸区 比零关税更重要的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6-22 08:00

张燕生

张燕生作者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金波

王金波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庞中英

庞中英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澳自贸区历时10年,经过22轮谈判,于上周17日始得正果。

在舆论各方大谈双方货物贸易零关税的时候,观察者网专访三位业内专家。在零关税之外,他们重点强调了此次中澳自贸协定,在服务贸易领域、以及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诸多重大议题的突破:如竞争中立、负面清单,政府采购等等关键领域。

中澳双方即便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双方贸易额可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对中国而言,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服务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究竟能开放多大市场,中国的投资在澳大利亚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能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等等,这才是眼下中国最为关心的话题,而此次自贸区恰好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重要突破。

作为TPP成员国的澳大利亚,此次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究竟在打什么算盘?“一带一路”正处在努力吆喝的阶段,此次中澳自贸区协定,为将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起到怎样的推进作用?三位专家各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采访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金波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

6月1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开创性领域:零关税 负面清单 最惠国待遇

观察者网:中澳自贸区协定成功签署,你如何分析其意义?

张燕生:中澳自贸区协定是迄今为止,我国签订的开放程度最高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全面的、高质量的、利益均衡的自贸协定。与过去签订的自贸协定相比,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中韩、中澳自贸区,尤其中澳自贸区,开放程度最高,两国签约之后,中澳85%的出口产品协议生效后立即实现零关税;过渡期结束后,澳洲100%的货物贸易产品、中国97%的货物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第二,澳大利亚向中国服务业开放并实行负面清单措施管理(详情请阅读第三页图解 观察者网注),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投资继续执行正面清单措施管理。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2015年三个版本的负面清单,连续三年都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主要方面。这标志着中国努力向高标准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改革迈进。

澳大利亚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估计是因为中美、中欧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都在进行中。如果中美、中欧谈成之后,中澳的协议我相信,会有新一轮调整。

第三,澳大利亚给来自中国的投资最惠国待遇。同时,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环境保护和竞争中立等新的经贸议题领域引入新规则。这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之后,自贸区议题调整的新趋势,不但对中国,对世界也是如此。

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环保、竞争中立等方面,都是目前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比如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议升级版中准备推进的。

十年谈判,中澳两国在经济和产业互补性很强的领域,谈成一个对未来各国与中国的自贸区协定谈判,都具有标杆意义的协定。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利益均衡如何体现呢?中澳贸易协定,是个双向开放的协定,如政府采购协议。具体点来说,今后如果政府颁布政策,要采购国货,那么我们中国企业就可以享受跟他们国家企业的相同待遇。

王金波:中澳自贸区是一个高水平、宽覆盖的协定,不仅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涉及双边投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等十几个领域。

首先,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协定生效后,来自澳大利亚的产品将有97%降为零关税,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将由目前的13%降到0.5%。

以羊毛、小麦为例,降低关税和扩大进口能够有效弥补中国国内缺口,涉及我国的农业资源优化和粮食安全。

不过,由于中国从澳洲进口的产品多以大宗资源为主。这些领域关税本身已经很低,有些甚至是零关税。所以中澳自贸协定签订之后,单纯从货物贸易的角度来看,该协定的货物贸易促进效果或许不会马上显现。

因此,对于中澳两国而言,服务贸易和投资的扩大或许才是中澳自贸协定的真正价值所在。

中澳自贸区所涉及到一些内容如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21世纪议题”和负面清单模式都是中国过去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所没有的。

尤其是竞争中立条款,不仅涉及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大宗贸易中的主体地位,还涉及中国的现行经济运行机制(而国有企业常常被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为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通过引入竞争中立和透明度条款,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将会为中国(国有)企业进一步融入澳洲和新规则、新标准下的发达国家市场创造新的条件。

观察者网:这也是中澳自贸区谈了22轮这么艰难的原因之一?

王金波:对,中国曾于2013年9月30日宣布加入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但是美国提了5个条件,竞争中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涉及中国的现行经济运行机制。如果要在WTO或多边框架下接受竞争中立条款,对180多个成员均做出承诺,不符合中国渐进性改革的原则。

应该承认,上海自贸区有关负面清单、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贸易议题的改革实验,正是着眼于TPP、TTIP和TISA所代表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趋势,着力于中美、中欧投资协定和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张燕生:除了双方有利益分歧之外,过去十年,6年经历了一场危机,危机之后,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体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美国相继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整个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和规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很多重要协定在这个时候,跟过去谈判重点都发生了变化。过去自贸协定谈判,重点放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通商开放方面;现在谈自贸区,更多关注边境后公平竞争政策,如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新议题。

庞中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比较相似,但为什么新西兰和中国很早就签了,而澳大利亚却一直拖了十年。这十年有相当多的事情,就不说两国政府的更迭了,这是表象。

之所以中澳两国原本都愿意推动建立自贸区但后来却没有签下来,是因为这十年这个地区整个的大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和转变。

比如2009年奥巴马正式上台之后,就开始搞亚太再平衡。澳大利亚的工党政府当初说要搞一个APC,就是亚太共同体;小布什临下台前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参加APEC会议,说要推动亚太地区自贸区。但是后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来了以后,亚太地区就开始不谈这些事了。

开创性领域:政府采购 竞争中立

观察者网:具体到中澳自贸区在重要议题方面的突破,是怎么样的,比如政府采购?

王金波:在WTO框架下,中国一直没有同意签署政府采购协议。(GPA,GOVERNMENT PERCHASE AGREEMENT)。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敦促中国加入该协定。此次中澳自贸协定有关GPA条款的签署,可以说是开创性的,或许会成为中国自贸区战略方向性变化的开始。

在政府采购方面,中国之所以迟迟不愿签署GPA协定。主要是因为该协定涉及到外资企业在华的国民待遇问题。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以后,在今后中国的政府采购目录里面,或将会见到更多的澳大利亚品牌产品。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一直要求中方在政府采购方面给予美国企业以国民待遇,但双方迟迟没有达成共识。反而在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签署了相关条款。

客观而言,政府采购协定是互利的。今后,外企的国民待遇不仅仅体现在政府采购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如供水)、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澳洲企业也将与中国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观察者网:上海自贸区已经对海外投资引入负面清单管理了,中澳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突破表现在什么地方?

王金波:在中韩自贸协定中,中方承诺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而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负面清单模式对中国做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细节请阅读第三页图解 观察者网注)。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或将意味着中国外资管理体制从审批制向事后监管机制转变的开始。

关于负面清单模式,上海自贸区已经有所创新。对于中国而言,中澳自贸协定可以说是这一经验的复制。所谓负面清单模式,其实质是非禁即入,也就是说,凡是清单之外的,全部应对外资开放。

当然,这种开放是对等的,对于澳洲而言也是一样。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为中国在澳洲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制度性保障。而负面清单的引进和外资审查门槛的提高,不仅会大幅降低中资企业进入澳大利亚的门槛,国内企业在澳洲的投资环境也将更加宽松,过去中资企业常常面临的澳洲外资审查制度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将将大幅减少。

客观而言,澳方的负面清单比较短,意味着清单外的大部分领域将向中国的投资者或服务提供者完全开放。

观察者网:中澳自贸区看起来有很多突破

王金波:是,中澳自贸协定出现好几个第一:竞争中立和负面清单是第一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全面纳入更是第一次,而电子商务和政府采购则是第二次。

中韩自贸区首次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突破。由于该领域涉及跨境数据的自由流动等敏感问题,因此,中韩、中澳有关电子商务条款的签订可以为双方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和数字贸易中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提供制度性保障。

电子商务或数字贸易被称为“下一代贸易议题”,在TPP谈判中,美国就曾要求各成员取消数据必须预先存储于使用国境内服务器的要求。对于中国而言,在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中引入电子商务或数字贸易条款也算是一种制度创新。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还涉及产业形态和技术创新,比如互联网+。以金融、电信服务为例,金融、电信数据的传输,证券交易和银行系统的维护等等,都可以归于电子商务或服务贸易范畴。

而在中澳自贸协定中,中方不仅首次允许澳方在华设立合资期货公司、允许在华设立证券合资公司,还允许澳大利亚的服务提供者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合资公司经营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中经营类电子商务。

澳韩脚踩两只船

观察者网:澳大利亚除了和中国签订了自贸区协定,也参与了TPP的谈判,他们的动机怎么理解,不考虑美国的利益关切吗?

张燕生:能够谈成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协定,很大程度上中澳在全球化中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更容易形成互相利益契合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矿业、农产品等很多产品的最重要的出口国,而中国往往就是这些产品和服务最大的需求国,所以有更多共同利益。

此外,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一个双边的关系,是中澳相互开放自己市场的一个协议,美国是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如果美国看到中国澳大利亚的协定,眼红这些利益,那也可以关起门来和中国谈。

庞中英: TPP的出现,对中澳两边的影响其实是挺大的。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所谓的中等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大格局下,权衡再三,和中国把这个协议签了。其实,我个人认为,无论是韩国还是澳大利亚跟我们签这个协议,对他们来说是两面下注。

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经济格局已经被分成了两块,一个是属于美国TPP体系的,包括日本;还有一个是不属于TPP体系的,即中国等。而在这中间脚踩两条船的国家就是韩国、澳大利亚还有印度尼西亚等这样的中等强国。

这些中等强国,在TPP和非TPP之间占尽了好处。所以,你看澳大利亚和韩国如何加入亚投行你就知道了。一开始他们也是犹犹豫豫,最后好多好处都拿到了以后都加入了,而且都矫情得很厉害。自贸协定也是这个样子,到最后他们都加入了,他们把美国人的工作也做通了。

韩国和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国,韩国现在在加不加入TPP问题上犹豫不决,但其实韩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要比TPP框架的规格高,因为美韩有自贸协定,而且是早就签了的。韩国在李明博政府的时候就跟美国和欧盟都签了自贸协定,现在又跟中国把自贸协定签了,所以他加不加入TPP已经不重要了。

观察者网:那么中韩中澳自贸区的成功签署,也客观上起到了瓦解美国主导的TPP的效果?

庞中英:对。据我估计,美国主导的TPP谈了很久在国会根本就过不了,在奥巴马任期内TPP很难实现。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对澳大利亚和韩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他们和中国搞自贸协定应该是是双保险,是两面下注。因为中国的市场对他们来讲很大,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他们要确保这个地位, TPP的好处也要沾。

为一带一路打下基础

观察者网:中澳中韩自贸区的签订,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张燕生:自贸区协定是一个双方对等开放的协定,澳大利亚方面给中国企业投资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投资实施便利化待遇,对中国服务业投资实现负面清单管理,货物贸易在过渡期结束之后,100%零关税。

这种情况下,相当于中国企业,无论大小、国企或民企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都得到中澳政府之间的双边协定贸易投资保障。不管大小型企业到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投资的安全性提高了, 相当于一个安全阀作用。此外,政府对他们来说,还能够在很多包括信息咨询等领域提供很多支持。

庞中英:现在中国手里的钱太多了,我们要走出去,我们要投资。一带一路战略最大的风险是,投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后利益有没有保障?澳大利亚和韩国是外国不是中国的一个省。

我们和这两个国家的投资协定目前都还没有签,但自贸区协定的签订会为与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投资协定开创了基础。

未来,澳大利亚和韩国能向中国开放多大的市场?根据“一带一路”的标准,也就是别的国家对中国开放市场的程度如何?这都是下一步在投资协定中亟待回答的细节问题。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是中国对所有国家面临的问题,但自贸区协定还不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要单独谈,现在中国和美国也正在谈这个双边投资协定,即BIT。

我认为,澳大利亚下一步肯定还会和中国继续谈双边投资协定。自贸协定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根本性的问题还在后头。

自贸协定让澳大利亚更多、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但他们能不能让我们更多、更好地进入他们的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才最有价值。尤其是我们进入到这个阶段了:中国手握重金的时候,得想办法把钱花掉。(翻页请看图解中澳自贸区协定中,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突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苏堤
中澳自贸区 中韩自贸区 TPP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