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麟:在长崎原爆资料馆,我看到了日本左翼思想的局限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09 08:14

张仲麟

张仲麟作者

民航工作者,民航业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7月末,正值酷暑之际,我的日本九州游来到了长崎这一站。

长崎作为日本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在日本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然而其最广为人知的原因却是——它是唯二遭到原子弹攻击的城市之一。落在长崎,代号“胖子”的核弹成了人类历史上目前最后一个用于实战中的核弹,而长崎也成了迄今为止,人类最后一个被原子弹攻击的城市。

同广岛一样,长崎成为了原子弹攻击的代名词。

74年后,长崎已经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看不出原子弹核爆留下的痕迹,只有诸多纪念碑和纪念馆仍在诉说着74年前的核爆悲剧,我到了长崎自然是不能错过这一系列核爆纪念场所了。

长崎纪念核爆的地点主要有以下几处:长崎和平纪念馆、长崎原爆资料馆、长崎原爆殉难者纪念碑、和平公园以及若干核爆遗址。时间有限,笔者只去了和平纪念馆、原爆资料馆、殉难者纪念碑以及和平公园。

笔者两年前在东京旅游时去了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游就馆,作为右翼大本营的游就馆,其展出的内容令笔者气得发抖,那么长崎原爆资料馆如何呢?

长崎原爆资料馆建于地下,走进长崎原爆资料馆,入口处就摆放着无数千纸鹤。随着一个巨大的旋转坡道向下,墙壁上年份倒数,在入馆处则写着1945年。在显眼处,一个破损的时钟悬挂于入馆口,时间停止在11点02分,也即“胖子”爆炸之时。

1945年8月9日上午11点02分,“胖子”在长崎浦上上空爆炸

在入口背后,则写着“但愿长崎是最后一个原子弹爆炸地”。

“但愿长崎是最后一个原子弹爆炸地”

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原子弹爆炸后留下来的各种残骸。最为醒目的则是浦上天主教堂的复原残骸,右侧摆满了原子弹狂暴威力之下扭曲的支架与破碎的墙壁。

展厅中复原的浦上天主教堂侧壁,距离爆心约500米

长崎作为日本天主教最早的输入地,浦上天主教堂也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天主教堂。由于作为宗教场所的特殊地位,以及恰好位于核爆中心区域,所以浦上天主教堂成为了长崎原爆资料馆的展出核心。

于浦上天主教堂附近民居内发现的被核爆高温溶解的念珠

原子弹爆炸时,在浦上天主教堂内忏悔的信徒所遗留下来的念珠

浦上天主教堂彩色玻璃的碎片

浦上天主教堂的彩色玻璃木质窗框

浦上天主教堂残留的约翰像,石像上黑色部分为热辐射所致

除了浦上天主教堂,在爆心周围有不少学校,而学校中的核爆遗物也是展览的一个重点。

距离爆心1.2公里的渊国民学校残存墙壁,木质部分被碳化

距离爆心800米的旧制琼浦初中供水罐,被核爆的爆风所扭曲

距离爆心600米的山里国民学校后门门柱与楼梯残骸。由于距离原爆点600米,起爆高度550米,爆风以约40度从斜上方吹来,经过楼梯表面之后,在楼梯与楼梯之间的直角形成漏斗宣泄而出,造成了黑色的烧灼痕迹

距离爆心1.5公里的钱座国民学校楼梯

核爆的冲击波把玻璃碎片嵌在混凝土台阶上

在展览馆中,《长崎被投下原子弹的经过》详细描述了从1943年起,美军对核打击目标选择和决策的经过。

投下核弹的过程

美军第一批选择的打击目标

美军第二批选择的打击目标

出于保护古迹的目的,京都在最后时刻被去除了,而小仓兵工厂在8月9日当天由于燃烧弹引发的浓烟导致可视度不佳,于是最终选择了备用目标——长崎。

“博斯卡”号B29抵达备用目标长崎时上空有云层,机组考虑返航时云层散开,便决定投弹

长崎核攻击之后美军撒下的传单,劝告日本人民离开城市免遭核打击

美军撒下的传单,十二时辰分别指被美军攻克的日本岛屿,示意冲绳攻克了之后,下一个就是日本本州了

3D地图演示长崎核爆经过

既然是长崎原爆资料馆,自然是少不了原爆后受害者的惨状及各种现场遗留的物品了。

沾血的书包,包主人为辻野丰教官,核爆时在1.5公里外长崎师范学校运动场,在核爆中幸存

距离爆心900米的三菱长崎制钢厂保险柜内的纸币,在高温作用下被烤焦

爆心附近发现的米,已经完全碳化

距离爆心600米的长崎医科大学学生身上的裤子。核爆时正在医科大学解剖室中,尸体只剩下骨架,通过衣服上的名字才识别

距离爆心500米的城山国民学校江头女士衣服。核爆发生时她在保健室内,及时卧倒保住一命,但身上被碎玻璃扎破

距离爆心600米的长崎医科大学长角尾晋在讲课中被炸,图中染血的裤子是他当时所穿

光从展品来看的话,估计会以为美军炸的都是民用设施:学校、教堂、医院等。而在战后的宣传中也一向认为对全是平民的长崎进行核打击是毫无必要的恐吓行为——在西方这一观点非常有市场。原爆资料馆的展品布置也向这方面倾斜,突出长崎的“平民属性”。然而事实是,长崎在二战中是日本海军一个重要造船基地,“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就是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建成的,而三菱建在长崎的诸多工厂中也包括兵工厂、制钢厂、电机厂等工业军事目标。

《长崎原爆记录写真集》中的长崎原爆地区地图,笔者进行了标注,绿圈为民用设施,红圈为军事、工业设施。五角星标注位置为长崎原爆资料馆展出重点

三菱长崎造船厂是长崎最重要的工厂,而三菱在长崎建造的其他工厂则是为长崎造船厂配套建立的。由于以造船为主,工业与军事设施均在靠近长崎湾地区,即在原爆点南方。8月9日当日,由于天气不佳加上投弹窗口短暂,美军投下的“胖子”核弹准头并不足(广岛核打击),扔在了三菱长崎造船厂主要设施以北约2公里的浦上地区,深入内陆。最终“胖子”的投下位置是在几座学校医院与天主教堂之中,由此引起了“针对平民的袭击”这一指责。

虽然核弹落在民用设施之中,但长崎的大量军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哪怕选择性布置展品也无法回避这一点。于是笔者在仔细观察之后找到了那些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工厂的展品。

距离爆心800米,被冲击波扭曲的三菱长崎制钢厂铁梁

距离爆心1.4公里,被爆风如纸张般揉成一团的三菱长崎兵工厂茂里町兵工厂屋顶的白铁皮

三菱长崎兵工厂茂里町兵工厂的钢梁与避雷针

核爆冲击波之后变形的三菱长崎炼钢厂第二工厂

同时长崎原爆资料馆特别展出了美国国立公文图书馆所藏的美军核爆评估照片,选择的内容也是以学校和医院为主——当然,这些学校和医院距离爆心更近。

美军在浦上天主教堂评估威力

展出的浦上天主教堂遗迹照片(美军拍摄)

作为展出重点的城山国民学校遗址,建筑主体损毁不大

核爆后城山国民学校航拍

城山国民学校楼顶状况

城山国民学校三楼内情况

长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航拍

长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残骸

长崎医科大学残骸

长崎作为核爆“受害者”,在战后一直开展反核运动,推动世界无核化。而原爆资料馆中也展出了很多的反核内容,其中就有很多表现核爆后惨状的艺术品,这一系列雕塑引起了我的注意

雕刻作品《为什么》

雕刻作品《死亡闪光》

雕刻作品《长崎之悼》(原文为Nagasaki Pieta,pieta特指圣母抱着死去基督的姿势,长崎作为日本天主教的发源地,对此有特别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见到这一系列雕刻时,尤其是《为什么》,心中也是一阵疑惑:为什么长崎遭核弹,日本军国主义应该最清楚了。然而一看作者的介绍,嗯……好吧,这位创作者确实有资格问自己为什么要吃核弹。

这一系列雕刻作者为雷内·谢法,他是当时被日军关押在长崎的盟军战俘。

在反思战争部分,长崎原爆资料馆还是比较客观的,历数了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军国主义。军国主义的思想使其在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开始了长达14年的战争,最终让日本在两颗原子弹之后无条件投降。

长崎原爆资料馆对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认识

日本侵略之路的开端

从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长崎原爆资料馆作为左翼色彩浓厚的展览馆,在展览中正面承认了南京大屠杀以及重庆大轰炸。这种直面历史的态度在右翼抬头的日本是非常难得的。

在中日战争的展板中正面承认南京大屠杀

在展板中承认对重庆的无差别大轰炸,以及在华北的扫荡中采用“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这种态度在日本难得可贵

可以说,比起日本那些整天活在梦里的极右翼分子,长崎原爆资料馆的展品与展板显示出,日本还是有不少人清醒地认识到为什么美国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当然他们依然认为美国扔下原子弹有着对苏联炫耀肌肉的因素,而日本成为了炫耀的牺牲品。

原子弹从提出理论到研发,到最后投放在日本的历程

战后核武器发展历程

中国获得核武器

历年核试验次数,蓝色为大气层内核试验,紫色为地下核试验

近几年朝鲜进行数次核试验使得长崎原爆资料馆也不断更新数据,还好朝鲜停止了核试验,可以不用再更新数据了。

世界各国核弹保有量数据,在展示中中国核弹数量被列为290,朝鲜、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核弹头数量未列出

全球核试验位置,烟柱越大试验次数越多,最大烟柱在美国内华达州(美国内华达试验场)

世界主要核工厂位置

在原爆资料馆的纪念品商店,有售《原爆被爆记录写真集》,这本写真集装帧精美,印刷精细,分量十足,而且内容是日英双语。本来估计按照日本的售价起码要3000日元起,然而一看价格,只要1000日元还不用交税。一看出品方是长崎市政府,就都明白了——这售价肯定是给了很多补贴。

售价仅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65元)

对于日本的“核爆受害者”一说,一直有一种说法:原子弹下无冤魂。虽然长崎一直强调,受到攻击的是民用设施,受害者也都是平民,但真是如此么?

在长崎原爆资料馆旁就有着长崎和平纪念馆,纪念馆正好在进行“战争中的长崎”展览,本着“来都来了”的传统就顺路去看一下。从展览说明来看,该展的内容是通过回忆战争时期物资管制的艰苦生活,将其与现在美好生活对比,让人珍惜宝贵的和平,可以说是标准的“忆苦思甜”展。

长崎和平纪念馆

通往展厅的楼梯贴满了小学生写的“和平”

展出的“满洲国”国兵法实施纪念邮票,值得一提的是,展品说明为:日本占领地邮票(满洲国)。这一展品说明可以说戳穿了“满洲国”是“独立国家”的谎言,道出了“满洲国”是日本占领地的实质

日军在东南亚地区使用的军票

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军票(1944年),这也是笔者首次看到日军军票实物

臭名昭著的千人织

写着“武运长久”的旭日旗

写满落款的旭日旗,尽显那个年代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

长崎市民的“防空头巾”,用来保护头部

在三菱工厂中参与军工生产的日本女学生

日本民众欢送前去参军的人(从时间判断是参加侵华战争)

海军飞行预科练习生入伍欢送会,结合历史背景判断,图中这些人的归宿多数是神风特攻的牺牲品

展出的日军制服与装备

中国人无比熟悉又无比痛恨的日军头盔与军官帽

欢送子弟前去参军、踊跃参加军工生产、千人织、写满狂言的旭日旗,无一不显示着战争时期长崎民间充满着战争狂热。叫嚣要战争的是民众,送去参军的也是民众,给侵略机器添砖加瓦的还是他们。既然他们支持了战争,那自然也要为战争付出代价。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长崎和平公园漫步时,偶然在一条小径看到了长崎原爆中国遇难者纪念碑。在长崎和平公园遇到中国遇难者纪念碑实属意料之外。从旁边的介绍来看,主要是关押在浦上监狱(浦上监狱距离原爆点仅有两百多米)的中国劳工及部分在煤矿工作的中国劳工遇难纪念碑。由于毫无准备也没有购买鲜花,笔者只能向纪念碑三鞠躬,希望中国遇难劳工在天之灵可以安息。

中国人原爆遇难者纪念碑(浦上刑务支所即为浦上支部监狱)

“在二战期间,日本强征约4万名中国人,强迫他们从事矿山、港湾以及土木工程等高强度劳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致使6830名劳工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日本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出政策,35家企业参与其中,涉及到的工程工地达到135个。

长崎县内,三菱矿业的高岛煤矿205名、端岛煤矿204名、崎户煤矿436名、日铁矿业的鹿町煤矿197名,共计1042名劳工被强制带来,其中在每个煤矿的死者分别为15名、64名、21名,总计达到115名。这些死难者中崎户的26名劳工和鹿町的6名劳工被关押在距离工地很远的长崎浦上支部监狱,成为了原子弹爆炸的牺牲者。

和平公园就是浦上支部监狱的原所在地。在这里建起的中国人原爆牺牲者追悼碑悼念枉死者,期盼正确的历史认识与中日友好,于2008年7月7日落成。”

在离开和平公园时,一个父亲正带着孩子给和平祈愿像前挂上千纸鹤串以纪念遇难者。希望这位父亲在带孩子祈愿之余,能告诉孩子长崎为什么会被核弹攻击,以及日本当年做了什么。若日本人真想要避免核爆悲剧再次发生,那么将正确的历史教给下一代是必须的。

修缮中的和平祈愿像前,一个父亲带着孩子献上千纸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钰
原子弹 长崎 日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