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麟:波音新CEO一上任,就要先解决两大难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8-02 10:19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7月31日,波音终于宣布了新CEO的人选,即前柯林斯CEO凯利·奥特伯格(Robert K. "Kelly" Ortberg)。
波音现任CEO卡尔霍恩于今年3月宣布将在年内离任,如今新人选终于确定,波音将迎来新的掌舵人。
对于卡尔霍恩来说,这一刻可谓百感交集。在2019年由于737MAX连续发生空难,波音时任CEO米伦伯格宣布辞职,卡尔霍恩作为救火队员成为波音CEO。而随着阿拉斯加航空737MAX9“空中飞门”事件又一次引爆了737MAX危机,“救火队员”卡尔霍恩也因此“引火烧身”,和前任一样引咎辞职。
新CEO奥特伯格将于8月8日走马上任——之所以是这个日期,是因为在8月6日与7日美国国会将有一场关于今年1月波音“空中飞门”事件的听证会。如果新CEO一上任就出席国会听证会,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各路国会议员的质问,显然是非常不利于他的公众形象,也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因此即将卸任的卡尔霍恩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国会把锅全背上。
而所有人最想知道的是,即将就任的奥特伯格能否带领波音走出如今的困境?
《今日美国》报道截图
新CEO其人如何?
必须得说,奥特伯格成为波音新CEO,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在卡尔霍恩宣布将辞职后,奥特伯格一直不在CEO人选名单之中,而先前人选名单中最为热门的是势必锐的现任CEO沙纳汉。
对于了解波音的人来说,沙纳汉并不陌生,因为他大半职业生涯都在波音度过,并且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最后成为波音集团的副总裁。
如果我们看他的履历会发现,他可以说是最适合当波音CEO的人:1986年就加入波音;参与过波音757项目;负责过波音777的研发;作为救火队员,半路负责波音787项目收拾烂摊子;担任波音民机集团副总裁,并随后成为波音集团负责供应链的副总裁。
虽然他是导致波音陷入困境的势必锐的现任CEO,但他是2023年10月才刚上任,在他上任之际导致“飞门事件”的波音737MAX9机身早已交付给波音,并不需要对此负责任。而他势必锐CEO的身份,对整合波音与势必锐也是有极大裨益的。
如此光鲜漂亮的职业履历,足以证明他是个对波音民机业务极为熟悉且有着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足够胜任波音CEO一职。但沙纳汉最后为什么仍败给了奥特伯格呢?
因为波音董事会要考虑的东西可多了。
从波音底层一路干上来的CEO并不是没有,在2015-2019期间担任CEO的米伦伯格就是一个从毕业就在波音工作的“纯血波音人”,履历与沙纳汉很相似,但就是在他任内爆发了737MAX危机让波音陷入了困局。因此在波音董事会看来,此类人选看似合适,但已经有了一个糟糕的先例,多少得多掂量下。而且沙纳汉在波音这个大酱缸内浸泡太久,里里外外早就全是波音的颜色,担任CEO无法给外界产生一种“新人新气象”的印象,让人觉得“换汤不换药”。
帕特里克·迈克尔·沙纳汉资料图
奥特伯格作为科班出身的理工科人士,他在1987年就进入柯林斯工作,曾作为项目经理负责过多个项目研发,一路向上最后在2013年成为CEO,执掌柯林斯五年之久。就其履历来看,可以说是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技术型高管,在业内也有着良好的声誉。
柯林斯是航空业界的巨头之一,其航电系统与整体解决方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空客和波音的飞机均大量采用柯林斯的航电系统与各类子系统,就连C919的通讯与导航系统、综合监视系统也是由柯林斯与国内合作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所提供的。
柯林斯在波音的供应链中本来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奥特伯格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和整合并不陌生。而且柯林斯本来就负责各类飞机高精尖设备的生产,且其设备可靠性与质量在业界也是有口皆碑,这对急需改善生产质量的波音来说无疑是最需要的。
但对波音来说,他们缺的是专业技术人才么?他们缺的不是懂技术、管生产的高管,何况CEO这个层级的掌门人也不会去管具体的事务。波音需要的是:1.给外界以波音“新人新气象”的印象;2.让奥特伯格改变波音的企业文化扭转公众面前的形象。奥特伯格的职业经历毫无波音色彩,本身又有着优秀的业绩与过硬的专业背景,在业内有着极佳的口碑。因此从扭转波音形象、重塑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说他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在奥特伯格得到波音CEO的任命之后,他已经开始了就任的准备。作为新一任救火队员的他,自然也少不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首先做的就是宣布他将选择西雅图作为常驻地。
熟悉波音历史的人都知道,2001年波音将总部从西雅图搬迁到芝加哥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代表着当时波音管理层将重心从研发与生产转移到了金融和利润上,踩下了波音下坡路的油门。而如今虽然没有宣布将总部迁回西雅图——毕竟迁移总部是个大事——但新任CEO选择常驻西雅图,无疑摆出了一个将波音集团重心重新放在研发和生产上、对波音过去20年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针进行“拨乱反正”的姿态。而这也正是投资者和用户所希望看到的改变。
奥特伯格的“上任三把火”能否有效地让波音走出困境,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观察。但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就有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波音的财务状况与收购势必锐公司。
愈发糟糕的财务状况
就在8月1日,波音准点发布了其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而财报所呈现的情况让人不由大跌眼镜。
在2024年第一季度,由于“飞门事件”,波音客机交付量第一季度仅有83架,使得波音商业飞机的营收大幅下降的同时一季度净亏损3.55亿美元。
而到了第二季度,局面非但没有好转,还更加恶化。波音客机的二季度交付量也仅有92架,远低于老对手空客上半年共交付323架的成绩;而且第二季度波音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了惊人的14.39亿美元。
波音民机部门是波音亏损的主要原因
如果看详细的财务数据,会发现波音四大业务模块(民机、防务、全球服务、资本)中民用飞机营收同比下跌最为严重,其中的原因也是众所周知——因为737MAX。正是波音迟迟无法解决生产质量问题,加上重要供应商势必锐目前处于整顿之中影响到了机身交付,使得波音的飞机交付量大幅下降,营收大幅下跌造成7.15亿美元的亏损。
但造成波音严重亏损的,并不是民机部门,而是防务部门。虽然防务部门的营收只是小幅下跌,但录入的亏损也高达9.13亿美元,而其原因也是颇有“美国特色”:波音的政府合同都是采用固定价格合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项目进展不顺、生产质量问题、供应链中断等问题,使得这些项目不断产生巨额亏损。
就以新空军一号(VC-25B总统专机)为例,两架总统专机先前已经由于成本上升录入了4.8亿美元的损失,而第二季度又因为飞机的布线以及结构设计变更,额外产生成本,由此又导致了2.5亿美元的损失。而这还不是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损失的可能。
VC-25B总统专机只是波音政府合同的一个代表,在KC46加油机、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T-7红鹰教练机上都存在同类问题并由此导致大量亏损。更不用提故障层出不穷、现在还在天上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地球的starliner太空飞船项目了。
至于波音的现金流,就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
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波音首席财务官警告说波音将在年内耗尽现金流。一季度末剩余现金及等价物仅有69.14亿美元,但是二季度的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变成100.8亿美元。嗯?不是说现金流即将耗尽么?亏损成这样,怎么现金流还增加了?仔细一看财报就会发现,在第二季度波音新增债务100亿,基本和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相同。
哦,破案了!原来是又借到了一百亿美元啊。
必须得说,能借到钱也是一种本事,叫做“融资能力”
这时候就不得不感慨波音这个“美利坚北方工业长子”那极强的融资能力了,这100亿美元说借就借到。只不过在如今美国高利率货币政策之下,这借款成本可是不得了啊……波音债务也从523亿美元飙升到579亿美元了。不知道奥特伯格看到这财务状况时,会不会两手一摊背过气去?
流血的收购
民机部门一直是波音的现金奶牛,也是主要利润来源。但由于两次737MAX的打击使得民机部门严重受创,反而造成巨额亏损。而对奥特伯格来说,要解决波音错综复杂的困局,必须先从民机问题入手;要解决民机的问题,首先得恢复交付;而恢复交付,需要改善质量;改善质量,需要重整供应链;而重整供应链,需要收购势必锐。因此一圈下来,还是落到了收购势必锐这事上。
势必锐和波音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作为势必锐工厂的前身,波音威奇塔工厂的历史与波音这个名字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在波音出售之前,威奇塔工厂几乎给波音所有机型生产部件或者机身,员工数高达12600人,厂区规模与波音充满传奇色彩的艾弗莱特工厂接近。威奇塔工厂的机身生产是一种人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虽然对波音供应链很重要,但是让波音财报的净资产回报率变低了。也因此2005年波音CEO斯通西弗(也是麦道的末代CEO)选择将威奇塔工厂以12亿美元的价格(包含3亿债务)打包出售,成为了如今的势必锐。
而在今年7月1日,为了解决生产质量问题,波音宣布了收购势必锐的方案,总金额为83亿美元(包含36亿美元的债务)。由于收购需要47亿美元的现金,而波音如今现金流濒临枯竭自然是掏不出这么大一笔钱的,因此收购方式是“以股易股”,即势必锐的股价锁定为37美元一股(当时美股市场股价为32美元)溢价收购,用交易完成时波音的股票价格进行股票交换——对于常年沉迷于使用现金进行股票回购的波音来说,收购的现金那是没有的,但是交换用的股票那绝对是足够的。
19年前12亿美元出售,现在用83亿美元买回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可真是奇妙啊。
但由于势必锐的客户不仅仅只有波音一家,还有空客,因此必须将势必锐的空客部分剥离出来,不然就要闹出“波音给空客生产机身”这种笑话了。因此势必锐为了能够成功出售给波音,与空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方协议。
在协议中,势必锐将涉及到空客业务的四座工厂出售给空客由空客运营,售价为1美元——你没看错,四座工厂售价1美元。当然空客不仅仅是花1美元得到四座工厂,它还会得到势必锐“倒贴”的5.59亿美元的补偿,作为接手这四座工厂的代价。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倒挂,原因是这四座工厂是亏本运营,势必锐算是花钱甩包袱了,而这笔钱最终会变成收购成本的一部分,由波音进行买单。你看,哈耶克的大手是不是很神奇啊?
也因此,波音收购势必锐被视为一场流血的收购。势必锐的股东和空客赚得盆满钵满,而波音耗费巨资得到了一个亏损严重而又士气低下、问题一堆的工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来解决问题并重整供应链。但对波音来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与资金了。
纵使奥特伯格天纵奇才、波音董事会全力支持、波音上下齐心协力想要打个翻身仗,但客观困难摆在这,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问题让波音重回正轨的。波音的问题不是一场收购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换个CEO就能破局的。波音所面临的问题正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的一个缩影,从社会面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线,而这不是波音一家所能解决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