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这也许是离你最近的“供给侧改革”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3-08 07:10

张力

张力作者

德籍华人,零售业业内人士

当下中国经济领域,最热词汇莫过于“供给侧改革”。2015年11月10号-18号,前后相隔仅8天,习主席和李总理分别在4次中央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

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供给侧”到底是什么意思?媒体上说的最多的是去产能、去库存,还有钢铁、水泥神马的,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需要改革的“供给侧”——零售业。

零售业还有其特殊性,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它是“供给侧”,对于生产者来说,它又是“需求侧”。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地位相当重要。

那么零售业作为“供给侧”有什么问题呢?

现在老百姓能买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总也有人抱怨买不到称心的东西,有时是没有“高质量”产品,有时是“质高价更高”,甚至还有人买到“低质高价”的。

最近火热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海淘”,或者万马奔腾般出国“狂购”。美银美林2015年3月出台报告称,2014年,1.09亿中国人在出国期间共消费1640亿美元,超过1万亿人民币。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19年,将会有1.74亿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消费金额可能攀升至2640亿美元。

中国出境游客数大增

2010年时,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消费就远远超过了美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贸易出口国,世界名牌商品几乎都在中国生产加工。所以,说中国商品质量差,大家才去海淘,不符合正常逻辑。

比如,德国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最讲质量。德国(除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恰恰是中国。笔者直接查询了德国统计局2014年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占德国总进口的8.7%。在德国99个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商品在其中30个大类所占比例均超过10%。这些商品涵盖了德国日常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从内衣到外衣、从冬装到夏装、从鞋帽到家用电器、从钟表到运动器材、从工具到家具、从丝绸到乐器,等等。

德国不是特例。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老百姓,都在享受来自中国的“高质低价”商品。现在,连我们自己也不得不跟着made in china的世界名牌或非名牌去国外“狂购”了。让人心痛!

这一现象背后固然有多种因素的作用,但也说明“供给侧”有改进的空间。我们必须问一问:为什么国外零售业可以吸引中国制造的“高质低价”商品?而我们自己却不能吸引自家生产的“高质低价”商品进店?

盈利模式是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零售商业普遍采用“下游盈利模式”;而我国零售商业普遍采用“上游盈利模式”。

何谓“下游盈利模式”?就是商品买进卖出后,通过中间差价来盈利的模式。由于商品卖不出去自己承担损失,所以商家必须非常认真地为顾客挑选“生活必需的、高质低价的、买后放心”的商品。这也是亘古不变的商业本质。

何谓“上游盈利模式”?就是商家主要盈利手段不再靠卖老百姓“生活必需的、质高价低的、售后放心的”商品,而是从上游生产供应商收取商品进场费。这种盈利模式必然会导致以下四个“恶果”:

1.商品进店即获利,顾客是否必需已不再是第一位。

2.商品种类越多越好,表面“琳琅满目”,实则“滥竽充数”。

3.管理好坏已与赢利结果分离,管理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

4.商家把生产供应商当成“唐僧肉”,而不是同盟军。所以,零售商业界想整合供应链只能是“天方夜谭”。最后,商家只能用“霸王条款”来整合生产供应商了。

“上游赢利模式”的最坏结果还不是供应商与零售业之间关系“剑拔弩张”,而是老百姓必须为由该模式导致的“质低价高”商品买单。何以见得?

还是举个真实的例子。

三年前,在笔者的参与下,某民族品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定位盘点。通过定位盘点很快知道,商品在货架上的分布、快过期的商品在哪、仓库内商品与陈列商品的比例、以及在仓库内从未拿去上架的商品,等等。

定位盘点显示,每店平均有8.4%的品种,根本就没有从仓库拿出来上架出售。为什么?因为商品品种太多,管不过来。而商品品种太多,是“上游赢利模式”的必然结果。这些放在仓库“睡大觉”的商品中,52%是食品,换季商品不到3%,其余的是非食品。很多非食品也是有保质期的。这些“睡大觉”商品的价值每店约50万。按150家门店粗略计算,仅此一项,就让公司7500万元白白在仓库睡大觉。其中很多商品,将会躺到过期而浪费。

过期怎么办?通过“霸王条款”退还给生产供应商。

可生产供应商只有两种方式处理这些商品,一是报废,二是篡改包装上的生产日期,重新供货给商家。不管哪种处理方式,最终都是顾客买单。因为,报废成本会折算到商品的零售价格中,而过期商品必然成为食品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上游赢利模式”导致“供给侧”陷入“逼良为劣”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我国零售业也是“上游赢利模式”的受害者。据中国连锁协会数据统计,我国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持续回落,由2010年的21%,下降到2014年的5.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11%降至2014年的8%。

不过,“上游赢利模式”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是中国老百姓、是“中国梦”。

“上游赢利模式”是欧洲某零售大鳄最早在中国分店率先应用的。由于早期骄人的业绩,这种模式自然也就成为我国零售连锁企业效仿的榜样。“上游赢利模式”与我国“小农思维”观念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所以我们不仅能够很快接受、模仿,而且还让其遍地开花、发扬光大。

中医里有句老话,叫做“不通则痛,不痛则通”,这里的“通与不通”是指经络中的某个穴位。我国目前零售业“供给侧”的阵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盈利模式这个穴位不通,导致“生活必需、高质低价、买后放心”的商品,不能很好地流向广大顾客造成的。

作为离普通百姓最近、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环“供给侧”,不该好好研究下,从“上游赢利模式”向“下游赢利模式”转变吗?

山寨刚大木解读:

岂止是零售业,房地产也是典型的“上游盈利模式”土地,开发,房产和下游消费者其实没什么关系,买的只不过是房间而已。这在中国中国的商业领域都活多或少的出现。小农经济或许已经死去上百年了,但是它的余波仍然影响这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零售业 供给侧 物联网 超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