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浦东超级大学”的创始人是邓小平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8-21 21:44

赵启正

赵启正作者

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

从浦东走向中央,担任多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和全国政协发言人之后,赵启正又退休回到了上海。曾经为浦东开放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的“浦东赵”,谈起往事,总念念不忘邓小平对浦东开发的历史性贡献。

8月19日下午,赵启正在浦东图书馆给600多位浦东的青年干部和图书馆读者做讲座,讲座的名字叫 “浦东是个超级大学”。回忆起20多年前浦东开发的经历,赵启正仍然充满感慨。

“如果把浦东看做是个出成果、出人才的超级大学,那这个大学的创始人就是伟大的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赵启正是这样开头的。翻开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邓小平关于浦东的指示有近20多条。而这位被国际友人冠以“浦东赵”的74岁老人,正是当年,贯彻邓小平浦东开放开发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当年第一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如今的浦东,已经成为好莱坞导演心目中的“未来之城”,新近又成了正在筹建的五国金砖银行的总部所在地,这个新银行是正疾步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角色。

赵启正讲座的关键语句是,“浦东的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的理论是正确的,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走得通。所以江泽民同志说,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讲座过后,观察者网就他眼里的邓小平,以及邓小平与浦东开发开放等问题采访了赵启正。

8月19日下午,赵启正在浦东图书馆给600多位浦东的青年干部和图书馆读者做讲座 高艳平/摄

观察者网:你是当年浦东开放开放的见证人,1988至1991年间,邓小平多次在上海过年,他一直考虑怎么发动上海的改革开放为长江流域和全中国做更多贡献。那时你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当时你见到邓小平的次数多吗?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赵启正:他每次到上海来,都要和上海市委常委们见面。见面时他纵论天下形势,解析改革关键,指出上海任重道远,要求上海干部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他思想敏锐,侃侃而谈,声音洪亮,使大家深受鼓舞。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他说,“我叫不上你们几位年轻人的名字,你们都知识丰富、年轻有为;主要问题是是没有经验,但是没有经验没关系,两三年就能补上”。见面前他会跟我们每个人都握手,现在看到当时照片,就感到他当时的音容笑貌亲切如昨天一般。

观察者网:小平同志多次说过,1979年开放4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开放上海,是他的一个错误。你是怎么理解的?邓小平这么讲,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央早些时候对改革开放的局势估计可能有些保守了?

赵启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贸易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国家财政的最重要的提供者;如果以上海做最初的特区试验,风险就太大。深圳等几个特区是先行者,没有它们的教训与成功,就难以下开发浦东的决心,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体现。邓小平这样说是激励我们,鼓励我们后来居上。他讲过:“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

观察者网:邓小平也提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还提到“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时在国际制裁的背景之下,小平对上海提的要求更高,你当时如何理解他对浦东开发的定位的?

赵启正: 邓小平1991年2月在视察上海时明确提出了“浦东是面向世界”的开发思路。面向世界的浦东开发,不仅是指浦东的地理位置,而且是指浦东的开发规模必须是呼应21世纪世界级开发的规模;浦东开发的规划必须是达到世界高标准的规划;浦东开发的资金来要自世界各地,我曾经说,我们不能只吃长江的鱼,那不够吃,我们要转过身来,吃太平洋的大鲨鱼。这也包括要开发世界的智力资源;开发的运作方式与国际接轨。浦东开发的目标是融人世界经济,可以由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开始。浦东新区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高标准的。后来,也是坚持这么执行的。

观察者网: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自然会回顾过去比较当下。舆论在赞扬浦东90年代初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时,会认为当今的干部闯劲不足,安于现状,你怎么看?

赵启正:批评永远是浦东发展的动力,要进步就需要批评,欢迎批评。浦东开发到今天,地价高了,劳动力价格高了,引进外资已经很多,新的引进项目要有更高的水准才行。更有建设中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一项严峻挑战,他们是迎战者,是“创二代”,我们没有发现他们安于现状,他们不懒惰。他们请我来讲座,就是想要了解过去,继承和创新是连贯的。

观察者网:你经历了新中国全过程,从你的工作经历和内心的情感来讲,你对邓小平如何评价?

赵启正: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浦东的今天,也没有我这30年值得记住的经历。在文革时期我在五七干校劳动了三年,课程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四人帮倒台后,邓小平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我才有机会是由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转为一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参与者,这是时代的呼唤。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前进方向性转折,如果没有这个转折,那么中国会什么样子呢!我们这样年龄的人,最能深切体会邓小平的伟大和可敬仰之处。

观察者网:那么,对后来者你担心吗? 70后、80后、90后要不了多久就会走上一些重要岗位了,这批人没有经历过过去的磨难,他们能不能把握好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赵启正:十七年来我带过20多位区域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博士生,我很了解他们这一代,我需向他们学习也很多。他们比我们当年有知识,思想束缚少,学习中创意丰富,有贡献国家的出息。我告诉他们还是要记住小平那句话,缺少经验没关系,是容易补起来的。我对他们很有信心。

观察者网高艳平采访 录音整理:夏玲音

责任编辑:李楚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