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共与世界对话”前,我们和“党”聊了聊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0-13 13:37

钟晓雯

钟晓雯作者

科技观察者,独立撰稿人

还有一天,“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就要在重庆开幕了。观察者网的人马已经到会场踩过点了。会场长这样⬇️⬇️,两个字,大气。

要知道,这里可是要招待300多位中外参会代表的,含糊不得。

前两天,我们盘点了这次“对话会”和往届不同的地方,大家纷纷在文末表达了“喜悦”,仔细看过文章的读者还提出了一些真(dou)诚(bi)的问题。

鉴于“对话会”主办方的开明态度,我们决定抢在“党与世界对话”之前,和“党”聊聊。没想到,人家很快答应了。中联部新闻办公室的有关工作人员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也许关心“对话会”的你已经看过了一些报道,但我们保证,这篇绝对问出了你想问但无从问起的问题。

观察者网: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经济治理: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议题?

答:选择这个主题,是想从政党角度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建议。通过坦诚对话,发挥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取得共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

观察者网:以往的“对话会”主要邀请的是政要和学者,这次为什么还请了企业家,包括民企老板?

答:往届“对话会”的主题宏观上偏政治,主要邀请政界和学界代表。这次议题既是政治议题也是经济议题,包容性更强,一线的企业家来参会,既“有的说”——从微观角度分享经济治理创新带给企业的红利,也“有的悟”——从更大格局思考谋划企业的发展和布局。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这次请了李彦宏、刘强东,没请马云,读者表示“信息量很大”啊?

答:观察者网的读者脑洞确实大,不过大家莫多想,我们确实还想多请几位互联网新兴业态的大佬们,但是很多大佬们的档期还是排的很满的,大家想看马云,下次我们早下手。

观察者网:企业在受到邀请时,是怎样的态度?

答:在看到这个主题后,企业都挺感兴趣的,他们觉得从政党的角度看全球经济治理创新,这个角度很独特,企业也很好奇参加党举办的国际会议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所以相关企业的公关团队也积极与我们进行了多次沟通,询问了很多细节。

观察者网:与会人员将会在重庆参观出席怎样的活动?会比过去更务实吗?

答:参会代表会去参观重庆规划馆、三峡博物馆、看反映重庆经济治理创新的短片、和重庆经济管理部门的一线官员座谈,我们还策划了邀请代表们“走进重庆市委大院”的活动。从内容上看,应该说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

观察者网:这次会议200多名外方代表,有许多非洲国家甚至南太平洋岛国的政要,邀请他们的初衷是什么?

答:全球经济治理应该是开放的,我们希望广纳良言,充分听取多样化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国各地区都能积极参与和融入。通过这些积极主动的举措,还可以防止对话机制封闭化、避免国际规则碎片化,更好地体现开放共享原则。

观察者网:读者反映,这样的会议很能体现中共的自信,如果能早几年举办会更好。您怎么看?

答:应该说时机很重要。国际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西方的政要、媒体、学者都意识到了解研究中国共产党就是抓住了了解中国发展奥秘的钥匙。现在办这种会,可能更加恰逢其时,更符合国际信息传播的“供求平衡”。

观察者网:这是第三届“对话会”,当初是怎么想到办这样一个会的?

答: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有关联性。大家想了解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信息,但渠道有限,我们能够提供关于党的权威信息,但缺少平台,这样问题就简单啦——有需,有供,那就一拍即合,赶紧开拓渠道、搭建平台。

观察者网:这是观察者网第三次参与报道“对话会”,感觉主办方对媒体的姿态越来越开放。

答:历届“对话会”上,党面向世界开放开明、包容自信的态度同样适用于面对前来报道会议的各位媒体朋友。这一次,我们会更加努力,服务好各位参会的媒体朋友们。

后记:正如上文所说,我们不是第一次旁听“中共与世界对话”。在这里,多次听到一个“旋转门”的比喻:将“世界”请进门,把中国声音传出去。此刻,我们刚刚落脚山城,很多人心里还有许多疑问。但愿在会议结束时,其中的不少疑团已经解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会场宣传标志

责任编辑:梁福龙
中共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重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