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来了一大波香港爱国青年,除了聊观网还聊些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21 16:50

钟晓雯

钟晓雯作者

科技观察者,独立撰稿人

近日,一名内地女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怒撕港独海报,并用流畅英语反驳港独学生,经观察者网报道,引燃舆论。随后香港十所高校发表声明反“港独”,港中大下令拆除港独海报。但港独毕竟是少数,维护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的人群是主流,香港与内地青年的交流也充满机遇和真问题。

9月14日下午,香港各界爱国青年一行30多人到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双方围绕中国模式、中西政体比较、中国话语权、媒体作用、香港政治前途与爱国力量来源等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副院长范勇鹏研究员、寒竹研究员、余亮研究员等出席并参加交流。

这是中国研究院搬迁光华楼新址后第一次接待访客。香港各界青年,平均年龄三十岁左右。好奇、坦诚、求知的气氛充盈新装修的会议厅。

交流会现场(摄影/文龙鑫)

张维为教授首先致辞,向代表团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然后简要提出自己关于中国模式的观点:21世纪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经济发展必定会超过美国。他从中国人均寿命、居民收入、社会治安向大家说明中国崛起的种种证据。中国模式的特点主要是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协同,以及政府制定的战略规划。他指出中国模式是成功的,在经济领域,人民的收入在增长;在社会领域,普通百姓与政府的互动比较通畅;在政治领域,选贤任能制度。所以他强调中国模式是可以在世界上竞争的。中国内地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要有信心能解决问题。他也介绍了中国研究院的使命:聚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研究,为政府和各界提供资政建言。研究院的方向分为四个板块:政治、经济、社会和新媒体。追求原创性,不讲套话,讲真话,努力做到国内最好。

随后张院长把时间留给互动,鼓励无话不谈。香港青年的第一个问题就非常坦率:近期内地女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怒撕“港独”海报,经内地媒体报道引发强烈反响。这种媒体发酵会不会引发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的对立情绪?会不会给政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港中大女生激辩港独

寒竹研究员回答:内地媒体率先就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学生怒撕“港独”海报一事进行报道是很正常的,此类报道并不一定跟政府的表态同步。有些人认为内地媒体都是被政府控制的,媒体的报道都来自政府的指示是不对的。中国是一个言论多元化的社会。比如观察者网是一个接地气的民间媒体,是及时反映民间想法的媒体窗口,观察者网率先报道此事是对民间舆论的现实反应。它在进行事件报道时并没有根据港澳办(政府)的通知,这正是观察者网民间性质的体现。观察者网在进行进行新闻报道时追求的是真实性、时效性、代表性。此外,中国互联网非常发达,这类事件如果不报道,反而传播更快,甚至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这种事情过去也发生过。

张维为教授补充道,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是难以封锁的,现在压制报道,反而会出现问题。报道出来,或许能有积极作用,反对派在压力下不可能做出“港独”表态。且内地网民的反响也能够对港独起到警示作用。香港各界人士要有政治定力和担当。这次报道,从各方面反馈来看,总体效果是积极的。

余亮研究员认为,说媒体引发对立情绪也好,给政府带来压力也好,这是在肯定媒体的影响力。政治效果高于政治正确没有错,但不能总指望别人按照自己心意做“正确”的事情。只要是媒体,多少都会有媒体的问题。当然,媒体自身的尺度平衡能力很重要。

此后,双方对话焦点聚焦于三条线索:如何理解西方“民主”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让西方人理解和认同中国模式,中国话语权近十年的变化以及对香港媒体话语工作的启发,以及如何认识香港保守青年与爱国青年。讨论到热烈处,香港代表不禁纷纷把椅子搬到前方,和中国研究院的学者们近距离交流。

如何理解并传播中国政治自信

在谈到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问题时,一位香港代表问道:“外国有多少人支持我们的道路和模式?怎么样去讲中国故事才能让他们认可我们的道路和模式?”

张院长以自己这几年的感受说,西方人接受中国观点的越来越多了。对中国模式的接受有一个过程,对于西方世界,会有一个极限,不可能全部接受。更多时候不用过多地解释,大可让实践来说话。而非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经验很感兴趣,非洲有“向东看”的口号。张院长说到最近参加福建省泉州举办的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时,现场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模式表现出了兴趣。“我们要相信,中国正在崛起,中国制度是具有优越性的。你不听,是你的事情。”

其后,有香港代表对内地的政治参与发问。范勇鹏研究员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首先肯定了西方1960、70年代的政治参与的确所上升,但所谓多元政体本质上就是让金钱讲话的政体,不可能真正实现政治参与,到了1980年代后,参与程度明显下降。反观中国共产党,1949年之后,一直通过包括直接民主、群众路线、政治协商等在内的各种政治参与方式。

他对比中国干部和美国议员的工作模式,说起自己对美国的观察:美国议员每天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筹款,第二是做算术——一个提案要成立法律,只要设法获得51%的议席即可。而中国官员要走基层、做调研、要招商引资、要应对重大事件,同时承担着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责任。在美国,投完票大选结束,接下来的政府治理和你没有关系。而中国政府治理和社会之间处于持续的互动过程之中。范勇鹏研究员因此将中国称为“无限责任公司”,事无巨细都要负责,美国则是“有限责任公司”,很多问题它自认为没有义务去解决。

香港的中国话语建设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话题从自由、民主等大议题转向了香港代表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多位香港青年都感到香港媒体话语的困境。有人提到,每当有涉及分裂的事件发生,反对派咄咄逼人,爱国派在话语上总是处在防守状态,不能很有底气地反击。香港也有一批爱国新媒体,但是在报道数量上被反对派媒体压制。

香港部分媒体一览(图/myappwiz)

寒竹研究员表示,如果纯粹从理论上讲,香港的反对派其实没有任何优势。香港所有宣扬西方“自由民主”的人从来没有在理论上讲清楚过任何东西。各位可以想一想,香港的反对派哪一位讲清楚过任何理论问题?香港反对派主导舆论话语不是靠讲清楚理论,而是靠对香港的现实问题进行歪曲而误导香港市民。香港反对派在1997年回归后做的一件事是有效果的,当然这是一件坏事,这就是把香港社会的各种内部矛盾,统统歪曲为成香港与内地、香港市民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在现今的香港社会,相当多的社会问题都被反对派歪曲为“中央政府与内地居民造成的。”,这是香港与内地产生隔阂的一个根本原因。

他认为,反对派之所以在香港有相当市场,主要是因为现实因素而非理论因素。香港反对派一方面把把所有民生困难都归罪于政府,另一方面也确实在某些民生问题作了一些工作。比如,具有“泛民”色彩的“香港教协”就颇为深入群众,确实为教师的福利做了不少工作,这个组织对教师有相当的吸引力。在香港的教育专业人员中,将近90%的人都是“教协”的成员。事实上,香港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理论的社会,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商业社会。谁能够抓住民生问题,谁就能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就容易获得民心。至于政治理论,普通香港居民是不太关心的。他认为,如何深入民众,如何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是香港建制派必须考虑的。

内地与香港的爱国青年从哪里来

数位香港青年对内地青年也颇有观察,有人将香港激进青年与英国反对脱欧的中老年人对比,认为两者都是不愿改变的保守派,提问如何改变青年的这一现状。

对于这一悲观的看法,范勇鹏研究院员出了另一个视角,在他对美国和欧洲的历史观察中,他发现凡是青年造反的地方,恰恰会迎来一个黄金时期。而老年造反的地方,未来走向堪忧。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都反映出最应该持保守意见的年长人群产生了普遍不满,说明社会危机已经十分严重。香港年轻人中支持港独的极少,但是年轻人的失望不满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面临着买房、就业的生存困境,缺乏发展的机会,这些恰恰是可以解决的,香港现在需要重点解决经济平等问题,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融入祖国的发展大潮,是香港的捷径。

一位香港记者谈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内地网络舆论一度几乎被反对政府的声音占据,但似乎是在几年前的某个节点上,内地爱国青年舆论涌现,今天的内地互联网已然正能量为主。内地互联网舆论是怎么做到改变的?内地经济崛起是话语自信的基础,香港台湾的经济基础更好,为什么没有出现中国话语自信?我们是否能改变香港的网络舆论风气?

张维为教授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是崛起了。青年人一出国就爱国,会被事实真相教育。过去最大问题就是,网络谣言充斥,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还发表过《谣言共和国》一文描述这个现象。习近平主政之后,召开了一系列网络工作会议。敢于亮剑。和内地比,香港的纸媒还有影响,但含金量很少,背后是资本的力量。在资本主导的所谓有言论自由的国家,最没有真正的真相。港台都是这样。西方走向衰落的速度比我们预料的快,大背景下我们要有信心,香港要怎么做,要认真思考一下。

在媒体工作多年的余亮研究员说出了香港朋友的问题所指:爱国青年从哪里来?他认为,除了“一出国就爱国”的留学青年,目睹西方真实状况后发出真诚感受,现在出现了更多“不出国也爱国”的青年,他们并非左或者右政治语境中的人,而就是普通的市民阶层,感受着生活格调的提高,不堪西方媒体的偏见,像“帝吧远征”网络事件中的主体网民那样。这当中没有什么特别崇高的东西,就是正常国家的体现。

余亮研究员表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年有个世界其他国家少有的特点,就是有一群超越左右之争,自称“工业党”的人群,对标的是爱谈普世价值爱做廉价社会批判的“情怀党”。中国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内地高校每年毕业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理工科人才。“工业党”往往出身理工科,很多人从事过一线制造业工作。在2011年动车事中,许多媒体人大谈“带血的速度”和“大跃进”,而观察者网编辑和作者能从技术角度解释高铁超前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经济腾飞固然是青年自信的基础,但经济结构很重要,能产生这样一批人,在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工业和农业。美国经济或者香港经济很早被金融业和虚拟经济左右了,支持的话语也不一样。

在双方坦诚的互动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张维为院长表达了对香港未来的乐观,“形势比人强,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责任编辑:李泠
香港 香港舆论 香港反对派 港独 复旦中国研究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