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宇:如何像欣赏比赛一样,围观美国大选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0-22 07:44

周德宇

周德宇作者

匹兹堡大学政治学系在读博士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即将举行,大选日也一天天临近,今年的大选终于要在喧嚣和混乱中走向尾声。我感觉自己就好像在看一出长达数月的体育赛事:

两方对垒,赢家只有一个;围观的人很多,真正下场的人很少;激烈和紧张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而无论局势多么艰难,劣势一方仍然有一线生机,胜负的悬念会保留到最后一刻,也就是即将来临的大选日……

唯一的区别是,在美国大选中,比赛时长是固定的,必须要在选举日展开最后的决战来一决胜负(当然,还有分不出胜负要靠场外裁判解决的可能性)。

像我这种同时混着reddit的美国政治板块和各种体育板块的人,看到美国网友们一边讨论政治,一边评价着赛事,就总有一种串戏的感觉。

网友们评论着选情和策略,就跟评论着场上局势忍不住替选手指导打法一样;网友们讨论着党派和政客,就好像讨论着自己关注的队伍和选手为他们加油助威一样;网友们解读大选前的突发事件和各方应对,就好像解说一场激烈的对抗分析选手们的决策……

有人可能会说了,选举总统这么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今年的大选被很多人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选,是决定美国甚至世界命运的选举,怎么就被我说成像比赛一样的儿戏呢?

但是选举政治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竞技,只不过规则更加多变,获胜者的奖励更加丰厚,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罢了。对于我们这些非美国人,即便美国大选对我们也会有间接的影响,但毕竟又不能去干涉他国内政,不就只能看戏了?

而对于绝大部分美国人来说,除了最后投票的一瞬间(很多人最后还投不上或者不会去投票),他们在整个选举过程中获得的最大效用,可不就是欣赏一场比赛嘛。

毕竟,旅途的意义不是终点,而是走过的路,所以我才会在不同的论坛间串戏。对美国网友们来说,重点不是他们手中对选举结果影响力近乎于零的选票,而是在整个大选中持续的参与,让他们感觉自己拥有对国家政治的掌控感和归属感。

所以,若是把选举说成是一场比赛,那可是在夸美国大选富有观赏性。老实说,这几个月来看着特朗普和拜登带着各自团队在台上激烈争(si)辩(bi),再看着双方的支持者们在台下热情讨(dui)论(xian),真的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大众民主”的乐趣所在,比2016年刺激多了。

2016年的选举,很多人都觉得只是走个程序送希拉里“登基”,没什么特别大的兴致。但今年可不一样。经历了2016年的惨败和这四年来的动荡,民主党一方吸取教训,准备这次干回来,而共和党一方也严阵以待,不惜代价守住连任,这才是血压拉满的宿命对决嘛。

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分享围观这么一场宏大竞技的乐趣。

为了拽着各位陪我一起围观大选,我就在这里稍微科普一些有关这次大选的常识,并且为大家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提供一些解读和预测选举结果的思路。

(对选举人团制度和今年美国红蓝州分布已经比较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从第二页的“民调”部分看起。)

比赛规则——选举人团制

首先从比赛规则谈起。

美国大选跟绝大部分西方选举制度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并不是在全国拿了最多选票的一方获胜,而是拿了最多的选举人团票的一方获胜。

那么,选举人团的票数要怎么获得呢?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2016年的地图:

图片来源:wiki

图上是美国的五十个州,每个州的名字下面相应的数字,就代表这个州拥有多少张选举人票。每个州有多少张选举人票,取决于一系列历史和制度的因素,并不是完全按照人口来划分,小州拥有的选举人票往往大于其人口比例。全美国五十个州一共会贡献538张选举人票,拿到略超半数的270张就可以赢下选举。

但是,每个州的选举人票分配,是遵循赢者通吃原则的。当某一方在该州获得多数选票的时候,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就全部归该方。比如说,特朗普在2016年仅仅以0.23%的优势(47.50%对47.27%)就赢得了密歇根州(MI)全部的16张选举人票。

这种美国独特的制度,使得好几个入主白宫的总统,实际上并不是赢得最多普选票的一方,比如我们熟悉的特朗普,还有之前的小布什,都是如此。当然,不同的游戏规则造就了不同的选举策略,如果换成仅靠普选票定胜负的规则,特朗普和小布什肯定也会转变竞选策略,并不一定会输。

选举人团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总统的竞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全国民意。我们简单想象一下就可以明白,一个少数派完全可以在很多州一票都不得,只要在关键的几个州以微弱优势取胜,就足够赢得大选了。

当然,全国性的总统大选很少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要是一个总统在相当多的州啥选票都捞不到,那就是准备内战的节奏了。

无论如何,策略性地放弃和争取各个州的选票,是竞选的核心所在。全国的普选票虽然重要,但并不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特朗普在全国民调上大幅度落后,很可能输掉普选票,选举也还没有进入垃圾时间的原因,还有更关键的局势需要关注。就好像围观一场击剑比赛,外行可能还在看着谁的招式更华丽,但内行则是关注谁更能刺中对方有效部位。

比赛场地——红州、蓝州、战场州

那么,如果你想要做个围观美国大选的内行,在大选日,该关注什么呢?

显然,根据选举人团的规则,我们该关注具体州的选情,看每个人拿下了什么州,也就是各州变红还是变蓝,那些州会有多少选举人票,离270票还差多少……

这里插一句,其实“红蓝之争”的历史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长。冷战时期,红色不受欢迎,毕竟会让人想起苏联。到2000年大选时,媒体为避免混乱,才决定统一标识,把执政党标成蓝色,在野党标成红色,结果民主党就成了蓝色,而共和党成了红色。

但看各州选情只是第一步,看50个州也吃不消,实际上不是每个州都值得关注。

比如我们如果看见拜登拿下了加州(CA),全取55张选举人票,看似是巨大胜利,是不是会觉得拜登就稳了呢?并不是。

因为加州是一个“深蓝州”,是极为稳定的民主党票仓,共和党早就放弃了在该州的争夺,所以拜登本来就会赢。这55张票虽然数量吓人,但并不会对大选形势产生任何新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入“深色州”和 “战场州/摇摆州”(Battleground State/Swing State)这些概念了。我们再来看这张图:

这个图是根据最新的民调结果制作出来的,颜色越深,就代表一个政党越有可能赢下该州。我们可以看到,图上有很多州是深蓝色和深红色的,这些州一般就是红蓝两党的铁票仓。

在这些州,民意和选举结果相对稳定,可能几十年都没有变化,比如纽约州(NY)多少年来都只会投民主党的票,田纳西(TN)就只会一直投共和党……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双方都不会在对方的铁票仓费心思,这些州的归属在大选中总是确定的,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关注。

但是,光凭自己的铁票仓,没有任何一个党可以取得胜利。即便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深蓝州的票数似乎要更多一些,但也远没有达到胜选所需要的270票。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图上那些浅色和棕色的州。这些州的民意并不会大幅度偏向某个党派,而是左右摇摆,导致每次的选举结果都可能不一样,所以称之为“摇摆州”。而这些州,自然就是每次大选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两党都要投入大量资源去争夺的重点,所以也就称为“战场州”。

比如佛罗里达州(FL)、北卡罗来纳州(NC)、宾夕法尼亚州(PA)……这些都是著名的战场州,选举人票数多,而且民意并不固定,完全取决于哪个党在这次大选中更能争取他们的民心。

特别是佛罗里达州,因为手握多达29张选举人票,是关键中的关键,往往赢下佛罗里达基本就等于赢下选举。

不过,哪些州是战场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佛罗里达这类万年战场州之外,每次选举,也都会有新的战场被开辟,或者旧的战场被遗忘。

比如2016年,特朗普就是在威斯康星(WI)、密歇根(MI)、宾夕法尼亚(PA)这些之前几乎总是倾向于民主党,已经快被视为蓝州的锈带地区取得了突破,从而赢得了大选。这是因为特朗普在2016年让工作重回美国的号召,打动了锈带地区苦于经济停滞的中下层白人。而相反,民主党却因为这些州一向偏蓝,相对忽视了对锈带的投入和对蓝领白人的拉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而今年的剧本可能要反过来了,取得新突破的可能会是民主党而非共和党。最明显的是,一向偏红的亚利桑那州(AZ),根据现有民调显示,极有可能在这次大选变成一个蓝州,转投民主党。

更惊人的是,曾经被视为牢不可破的红票仓和红脖子精神故乡的得克萨斯州(TX),也从深红变成了浅红。虽然本次大选得克萨斯大概率还是坚持红色的底色,但某一天该州转投民主党,已经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美国的西南地区,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少数族裔占人口比例增加),红州翻蓝是一个很难阻挡的趋势了。比如新墨西哥州(NM)和内华达(NV)都曾经是偏红的摇摆州,但近些年已经被视为比较可靠的蓝州,共和党也很少把重点放在这些地方了。当然,西南地区的这种变化也可能辐射到美国的其他地区,而这是共和党以及很多美国白人所恐惧的事情。

不过具体到本届大选,我们要关注的地区是哪些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网站“FiveThirtyEight”根据现有数据总结出来的,“通往胜利之路”:

夹在中间的那些浅红或者浅蓝的州,就是本次大选的争夺重点。

我们可以看到,本次大选中,即便是把浅红的俄亥俄与艾奥瓦这些州算上,红色方也凑不够270票的门槛。因此,也就意味着,特朗普如果想要确保连任,必须赢下佐治亚、北卡罗来纳、亚利桑那、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内华达、密歇根等浅蓝州当中的绝大部分。

所以民主党只要能保住战场州中的关键几个,就足够躺赢了,其它的州放了也就放了。而对于共和党来说,战场州的选情不容有失,最多只能丢一两个战场州。特别是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和北卡罗来纳,这三个最可能倒向共和党的大票仓如果丢掉一个,基本就输了,除非共和党能够神奇地争取来比这三个州更蓝的大票仓。

所以我们围观大选日的选情时,需要抱着“特朗普一次都不能死”的心态来看,如果特朗普但凡在任何一个关键战场州失败,我们就可以提前恭喜拜登了。

解读场上数据——我们怎么看待民调?

当然,我们刚才讨论的红和蓝,一方面是基于历史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当前的民调。有的人可能会说了,2016年民调都预测希拉里大胜,最后反而是特朗普“登基”,民调这么不靠谱,我们凭什么还要参考?

这就有必要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与大选相关的数据,特别是民意调查的数据。

为什么2016年的民调数据看好希拉里,但最后却是特朗普获胜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民调数据跟最后的选举结果的差距其实没那么大。在选前,全国民调显示希拉里其实只领先4%左右。到了大选时,希拉里在普选票上仍然领先2%,其实民调完全在误差范围内。

但是,正如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美国大选比的不是普选票,而是选举人团。所以最重要的,是关键的战场州的民调。而刚好这几个州2016年的民调,错得比较离谱。比如威斯康星2016年的民调是希拉里领先8%,但是结果却是特朗普领先0.8%;宾夕法尼亚选前的民调是希拉里领先6%,但结果是特朗普领先0.7%……

于是特朗普就这样以微弱优势赢下了选前民调完全不看好的威斯康星、宾夕法尼亚、密歇根这几个锈带州,三州共有46张选举人票。而在选前民调焦灼的佛罗里达和北卡罗来纳,最后结果也是特朗普以几个百分点的差距胜出,这就又是44张选举人票……这样一来,希拉里就毫无胜算了。

也就是说,尽管全国的民调是相对靠谱的,但是在一些战场州的民调,却系统性地低估了特朗普的选票。而这些战场州的选票,却正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2016年的民调会普遍低估特朗普,同样的低估会不会发生在2020年?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讨论,一是民调本身有没有准确反映民意;二是民调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投票。而这两方面也提示了,当前特朗普在民调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还剩什么翻盘的希望。

首先,做民调永恒的难题就是如何抽样,又如何让受访者表露出真实意愿。

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受教育程度高的选民更容易接受民调的采访。这本来不是个大事,因为以往教育程度高低并不会非常影响党派倾向,所以民调机构一般不会对教育程度调整权重。

问题在于,在2016年,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明显地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倾向希拉里。2012年大选,奥巴马在本科学历选民中只领先4%;但是在2016年,希拉里在本科学历选民中的领先高达25%。在这样的差距下,依赖高学历选民的民调机构,在2016年会天然地得出有利于希拉里的民调结论。

这是个非常琐碎的技术问题,却解释了一大部分2016年的民调误差。这也是民调机构们对于2016年的惨败,得出的一个最为确定的教训。

但剩下的误差,就很难说了。一方面,可能特朗普的支持者更不愿意接受民调采访,也更不愿意表达真实想法。另一方面,2016年大选前有大量的犹豫选民,而很多这类没有在民调中表达意愿的人最后可能都投了特朗普……这些因素当然增加了民调的不确定性,但是具体的影响有多大,很难得出明确结论。

但无论如何,这些导致了2016年民调错误的因素,大部分是可以缓解的技术问题,而民调机构也是吸取了教训的。因此我们看到,在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民调机构的预测就跟实际结果差距不大了。选前各家民调都表示共和党会维持参议院的多数,而民主党会夺下众议院,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具体得票比例的准确性甚至还比以往更高了。

因此,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认为,2020年的选前民调会比2016年准确得多,也更有参考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即便是2018年相对准确的民调,也在佛罗里达和俄亥俄这些州低估了共和党的选票。

在这里总结一下,我们该怎么看待当前民调。1)今年的民调整体上会比2016年准确得多;2)全国民调比各州民调要准确一些;3)关键州民调仍然有偏差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再来看今年的民调数据。目前,特朗普在全国民调中落后拜登将近10%,而我们又知道全国民调其实一直比较准确。那么再怎么想,无论民调误差多离谱,特朗普实际的支持率,都应该是显著低于拜登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毕竟普选票是不算数的,真正的对决发生在战场州。那么战场州的民调又如何呢?

光看战场州,特朗普的形势反而比全国民调好很多。虽然仍然全面落后于拜登,但是落后幅度大都在5%左右,这已经在误差范围内了。加上州的民调更可能出现偏差,特朗普复制2016年的胜利,在这些州都超预期发挥,拿下大部分战场州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尽管这需要大部分的战场州民调,都低估了特朗普5%的支持率。

这个概率有多高呢?

“538”网站的模拟计算是12%,我个人也觉得这个概率挺合理。如果你氪金抽卡手游玩得多,就会明白这个概率其实已经不算低了。0.12%的概率都经常能够单抽出奇迹,12%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嘛。

当然,一个寻求连任的总统,被逼到这个份上,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毕竟美国总统竞选连任的成功率可太高了,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凭借着执政优势,选民一般都会给总统再干四年的机会。

本来年初大家也都这么预期的,认为特朗普会顺利拿下选举,甚至有人还认为新冠疫情是个利好,应对得当不光给自己涨分,还能打击蓝州的民主党。但是对新冠疫情和种族争端的应对失据,终究是让特朗普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好局。

在特朗普上台之时,大量的中间选民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他们觉得特朗普是体制外的白莲花,而希拉里是体制内的黑巫婆。在美国的糟糕现状下,很多人盼望着特朗普将会像屠龙勇士一般斩杀盘踞在华盛顿的恶龙,扫除积弊,让美国再次伟大。

然而如今形势翻转,特朗普在体制内,屠龙者似乎终成恶龙,而拜登虽然仍是体制内的老牌政客,但至少在野。那么当美国现状依然糟糕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反过来将不幸归罪于特朗普,并希望拜登上台来拨乱反正。因此,即便特朗普还是那个特朗普,2016年的成功却不一定能复制过来了。

决战的准备——大选前的热闹和喧嚣

当然,所有的概率本质上都附加了我们主观的条件和推测,这个13%的概率来自于我相信民调机构的数据不会太离谱。

有的人可能会不同意我这个假设,认为民调机构都是亲民主党的。他们可能会说,真要看民意,还得看一系列综合指标,比如集会的人数,推特的转发度、还有特朗普应援物的售卖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义乌指数”。

他们会说,特朗普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都那么有号召力,“义乌指数”也都支持他,民调怎么可能低呢?

但是我们先要明白,所有这些特朗普的人气指数,只是反映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比拜登的支持者更为活跃,更愿意为特朗普应援,仅此而已。

特朗普在线上线下号召出再多的人,人们打出再多的MAGA标语和旗帜,都只能反映全部选民中一部分人的观点,还有大量的我们看不见的沉默的选民,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在2016年,特朗普的胜利不光是靠自己的铁粉,同样也是依靠了“沉默的大多数”。当年,很多人投特朗普其实并不是真的支持特朗普,只是讨厌希拉里罢了。而今年的形势则很可能反过来:很多人投拜登并不是真的喜欢拜登,只不过是反对特朗普而已。

对于在任总统来说,竞选连任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政满意度调查,重点不是多少人支持对手,而是有多少人反对自己。因此,虽然跟特朗普比起来,拜登看起来没有号召力,也没有人格魅力,但是他的民调仍然可以大幅度领先特朗普:即便不喜欢拜登,但只要选民们更讨厌特朗普,他们就得捏着鼻子支持拜登……当然,更不用说拜登其实也有相当数量的忠实支持者,只是他们表达支持的态度没有特朗普粉丝那么豪放。

因此,拜登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保持低调,然后躺赢。他要做的不是让人们喜欢他,而是避免人们像讨厌特朗普一样讨厌他。做得越多,说得越多,曝光得越多,就越容易犯错,没必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拼特朗普的长处。

对于民主党来说,他们本来就已经手握优势,但有可能被对方一波翻盘,那么理智的策略就是一直避战,等着对手慢慢耗尽翻盘机会。反过来讲,共和党在劣势一方,就不得不主动出击找机会,期待着民主党一方犯下重大失误,打他们一波团灭,否则就是慢性死亡。

所以我们会看到共和党一方,一边是特朗普密集的选举活动提振自家士气,另一边是放出各种拜登的黑料打击对手声誉。而民主党一方的回应就是不回应,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持自己的节奏,在面对共和党攻击时,一律“一派胡言”“无可奉告”就够了。

不过老实说,选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留给双方改变民意的机会都不多了。确实,2016年希拉里的邮件门调查改变了局势,让很多中间选民放弃了希拉里甚至转投特朗普。但是搁到今年,即便拜登也遭遇了相同的调查,因为很多人早就下定了把特朗普拉下马的决心,可以动摇的中间选民远比2016年少,恐怕不会对选情带来太大影响。

即便最近曝出来很多拜登的黑料,包括拜登儿子的各种丑闻,都不会造成太大伤害。支持拜登的人要么觉得这些黑料是特朗普的恶意抹黑,要么觉得恶劣程度远不如特朗普,也就不会改变看法了。毕竟美国人民对政客黑料的敏感度要低得多,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永不过时。

当然,反过来说,特朗普的支持者一直非常坚定,无论特朗普是被媒体扒出税单还是感染新冠肺炎,也不会动摇特朗普的根基。

因此,现在场上的局势虽然从表面上看,两党一通操作打得很激烈,各种劲爆新闻狂轰滥炸,但实际上却是波澜不惊,点到为止,无事发生。就好像一群球员在球门边拉扯了半天,但最后还是互交白卷。

所以大选前的这些日子,虽然是竞争到白热化的阶段,但热闹归热闹,反而是最没有悬念的垃圾时间。当然,话不能说死,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大家也都盼着真正的“十月惊奇”出现。但如果最后出现的所谓“惊奇”,也就是特朗普不交税或者拜登儿子搞腐败这种消息,那可不够级别。

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观看一场比赛,不光是冲着结果,过程也很重要嘛。虽然我们知道场上无事发生,但是欣赏选手们的精彩对抗和极限操作,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所以大家看到各路自媒体从美国传过来的各种或真或假的耸动消息,一方面要放平心态,明白那些都是正常操作;另一方面,倒也可以体会一下美国民众的舆论环境,感受一下选举氛围。

说到底,我们在国内自媒体上看到的,不管是阴谋论还是小道消息,基本都是从美国舆论场进口过来的。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民,每天就是看着这样的消息来塑造自己的三观的。观看CNN这类主流媒体的人当然有,但并不是多数。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特朗普的支持者那么坚定,为什么美国人要为了一些我们觉得奇怪的事情而争执,那么去了解这些非主流信息就非常有必要了。当然,探究美国大选中的各路消息,不光是一种人类学观察,更是一种休闲活动,大家可以先从QAnon开始,体会三观被刷新的刺激感受。这才是我们身为围观者,欣赏美国大选的乐趣所在嘛。

如何得分——投出去的票才是选票

不过,行百里者半九十。美国大选时真正的较量,很大一部分都发生在选举日。

虽然我们刚才说过,选前的民意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动,但民意并不是总能转化为真正的选情。

我们假设,民调就是准确的,想投拜登的人就是比想投特朗普的人多很多,大选就可以直接结束了吗?

并不会,因为所有的意愿,都只有反映到实际选票上,才会真正算数。只要特朗普支持者的投票率显著地高于拜登支持者,那么胜利还是特朗普的。在这一点上,“义乌指数”这些反映特朗普支持者热情的数据,就会有一些参考价值了。

希拉里在2016年就是吃了投票率的亏。因为更支持希拉里的年轻人和少数族裔,一直就是投票率更低的群体。一些人是觉得希拉里躺赢,没有兴趣投票,而另一些人则是因为种种限制,没有条件投票。

2016年,只有55.5%的拥有资格的选民参与了投票,虽然比2012年的54.9%略高,但跟其他西方国家80%左右的投票率比起来,可是低得离谱。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现象。

美国有很多制度和社会上的投票限制,而这些限制并不是平等施加在所有人身上的。因为各州可以自行出台选举的规定,而共和党执政的州,自然会试图制定不利于民主党支持者(往往是穷人和少数族裔)的条文。

举个例子,在很多州,参与投票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证件筛查,你必须得出示带照片的有效证件。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对吧?但美国是个没有身份证的国家,拥有一张有效证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很多州不认社保卡或者学生证,穷人和少数族裔往往也不会有驾照和持枪证,就只能去申请各州自己颁发的证件。但是去申请这些证件需要经历一系列“证明你是你”这样庞杂琐碎的官僚程序,不是所有人都负担得起这样的精力和金钱。

即便你侥幸申请上了证件,只要你的信息跟政府的数据库有半点不符,比如曾经换过名字,或者搬过家却没有更新数据库的信息,就会被直接排除投票资格。这对于流动性强的低收入人群和移民就非常不友好了。

当然,更不用说选举日当天是工作日,老板一般是不会给你放投票假的,那么你就只能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的短暂时间跑去投票站。然而投票站的分布又很不均衡,你很可能要跑上老远还要排一个长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穷困的少数族裔花不起这个时间,很多年轻人又不想浪费这个时间,投票率自然就低了。

这就是所谓的选票压制(vote suppression),对于某些人群,获得投票资格并且真的去投票,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投票程序越困难,越是能够定向地排除掉一部分选民。

在以前,投票税和识字检测之类选票压制手段,被民主党用来压制南方黑人的投票。而现在,选票压制则是共和党压制民主党少数族裔选民的重要工具。

顺带一提,很多人担心在今年的投票中,特朗普会号召自己的白人支持者守在投票站,吓阻少数族裔选民,这也是一个富有美利坚传统的经典手段了。

因此在美国大选中,一般整体投票率越低,越有利于共和党的选情。因为共和党的支持者往往更有热情也更有条件去投票。

所以前一阵民主党的布隆伯格为了打破佛罗里达的选票压制,宣布要替那里的少数族裔罪犯还债。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罪犯(除了谋杀犯和性犯罪者)本来是拥有投票权的,但是共和党把持的州议会规定,他们需要先还清欠款才能拥有投票权,而那些罪犯本来可能就是因为贫穷而犯罪,当然不可能马上就还得起债。所以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几万人(其中很多可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就会这样被剥夺政治权利。

当然,罪犯该不该有投票权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要注意的是,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下,被定罪甚至是被定重罪,其实是件概率很高的事情,特别是经常被针对的少数族裔。所以我国外交部提到人权问题,经常会把美国监狱以及全世界最高的人均囚犯数拎出来说事。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就不多讨论了。

总之,除了民调之外,投票率同样是一个关键数据。每一届大选,民主党都会致力于提高投票率,而共和党致力于减少投票率。

但是今年有一个极大影响投票率的特殊情况,就是新冠疫情。如果按照共和党的如意算盘,新冠疫情会吓阻民主党的选民,而无所畏惧的共和党选民则不受影响,那么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问题在于,因为新冠疫情,很多州为邮寄选票提供了便利,而邮寄选票比现场投票要方便很多,这反而会增加民主党选民的投票率。

邮寄选票虽然年年都有,但是今年特别多,再加上这些邮寄选票更偏向民主党,就可能发生一件戏剧性的事情:在仅计算投票日选票的时候,显示的是特朗普获胜,但是在算上邮寄选票之后,反而显示拜登获胜。

有什么场外因素可以帮助翻盘?——大选日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那么如果特朗普提前宣布胜利,然后以选票欺诈为名,不承认这些邮寄选票,又会怎么样呢?

这时候事情就变得有趣了。

就好像比赛打输了,但是特朗普就是不肯认输,不肯宣布自己“技不如人,甘拜下风”,反而指责对手作弊,要求组委会剥夺对手资格,宣布自己获胜……

我们今天还可以想得更加狂野一点。比如某些战场州的计票结果被取消,导致拜登虽然胜出,但没有取得半数270张选举人票,于是要交由各州派出的代表来决定总统人选,而此时共和党会占据优势……这就好像一场需要三局两胜的比赛,共和党在输了一把之后知道自己要被横扫,于是直接叫停比赛,让第二局永远开不起来。于是根据流程,他们转而去进行一场共和党一定会赢的比赛……

所以对民主党来说,为了避免共和党的这种耍赖行为,他们需要在选举日就收获一场毫无悬念的大胜,从而让共和党无处下手。但是理论上讲,共和党可以使用的手段还不少,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操控选举人团。

我们说回选举人团制度。当一个州的选举结果出来之后,这个州的选举人团的票数不是自动加上去的,而是要走一个流程。各州需要自行选择一批人作为选举人团,这些选举人团,再根据该州民意投下自己的选举人票。

在这个制度设计之初,是选举人团而不是直接靠民意来选择总统,因此选举人团可以违背民意。但随着时代发展,选举人团逐渐变成走过场,他们不再有选择权,而是需要忠实地履行民意的选择,并且有法律惩罚违背民意的选举人。

但我们仍然不时会看到违背民意的选举人,也就是所谓“失信选举人”(faithless elector)。比如2016年就有10个选举人试图违背民意,最后7个人成功投了票,但并没有改变最终结果。历史上有两次失信选举人影响了副总统人选的案例(1796和1836年的选举),但从来没有改变过总统人选。所以如果失信选举人真的多到了改变大选结果,还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参照。

即便拜登在各州获得了明确的胜利,但是很多战场州是共和党在掌权,他们可以派出支持特朗普的选举人团,从而把大选拉入未知领域。就好像虽然共和党输了比赛,但是可以直接把裁判都换成自己人,让他们判自己赢。

说到裁判,如果特朗普提名的巴雷特大法官顺利履职,那么保守派在最高法院就会拥有6:3的优势。虽说保守派法官不一定总是偏向共和党,但是当选举出现了争端,需要最高法院介入的时候,共和党肯定还是占据优势。2000年最高法院的判决(佛罗里达停止计票,选举人票全部给小布什)送小布什上台的历史未必不能重演……

如果这次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民主党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戈尔在2000年的时候高风亮节,尊重了最高法院判决,没再斗争到底。但是今年如果共和党利用了上述这些制度上的漏洞,做出了种种近乎作弊的行为,民主党是不太可能善罢甘休的。

那么一方占据着制度,另一方占据着民意,到底鹿死谁手,就真的很难预料了。大选这场战斗的结束,只是另一场更激烈战斗的开始……毕竟,上一次民主党拒绝承认共和党总统的时候,他们跑到里士满另立中央,和北方政府隔河对峙了。

当然,上述所有这些盘外招,目前都只是纯粹的设想罢了。共和党很可能没有那样的能力和魄力去挑战选举结果,更不用说现在很多共和党人看到特朗普民意落后,还忙着跟特朗普划清界限呢。

如果最后民主党大胜,共和党和特朗普大概率还是会乖乖认怂,但谁都说不清小概率事件会不会发生。

毕竟说到底,我们还会在这里认真地讨论共和党可能在大选中作弊,民主党和众多美国学者切实地在担忧大选之后的动荡,这件事本身就已经不正常了。

如果是往年介绍美国大选,我根本不用写这么多字,大致介绍一下民主共和两党,讲一讲选举人团的规则,指一下关键的战场州在哪里,就足够了。毕竟在很多美国人眼里,大选也不过是个两党轮替的程序罢了,没什么值得激动的,不管谁上台国家都照常运转,不管谁下台制度都保持稳定。

但是,今年的大选不一样了。以往的冷静和从容不复存在,双方都将本次大选视为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双方也都在担忧和指责对方正在或者将要破坏选举制度。

2016年的大选虽然结果让人震惊,但选举前的过程反而相对平静。而今年的大选正好相反,即便最终是拜登符合预期获胜,这一过程也注定充满波折。

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选前美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看到了已经延续两百多年的美国制度和宪法开始不堪重负……看到美国例外论逐渐走向终结。而这,可能是比大选本身更值得关注的一出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观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引发了出人意料的现象”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