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诺贝尔奖名头拯救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
来源:新经济学家智库
2024-10-15 16:06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文】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以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近发生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闹剧正好挑战了经济学诺奖,让经济学诺奖情何以堪。
诺贝尔奖名头拯救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
经济学诺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营销策略与反事实特征,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清醒。近年来,经济学诺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弱,几天新闻热度下来,谁获得诺奖,什么理论获得诺奖,很快就被淡忘。
一个典型的事实就是,过去说到谁获得经济学诺奖,首先是获奖者的名字如雷贯耳,国人为此膜拜至极,甚至刮起经济学诺奖的演讲旋风。其次是竞相收集和传阅其经济学说和理论,并且形成一种经济学研究时尚。但是,现在好像连热衷预测的兴趣也不再时兴。这恐怕和诺贝尔奖的颁奖争议有直接关系。甚至有人认为,经济学诺贝尔奖如果再不浴火重生,就可能会跌下神坛。
2024年10月14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被颁发给达龙·阿西莫格鲁 (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 (Simon Johnson) 和詹姆斯·A·罗宾逊 (James A. Robinson)。路透社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任何经济学理论“再光鲜”都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经济学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实践的应用价值。如果经济学理论不能更好指导实践,再高深的研究成果也无用,充其量只是象牙塔里的游戏。
回顾经济学诺奖历程,自从颁奖以来基本上由美西方垄断。但是美西方经济发展的辉煌不再,而且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从美西方最先开始,并且传染到全世界。
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能够领先世界,不是由于经济学诺奖的理论引领,而主要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与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关系不大。由此可见,经济学诺奖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风向标,正在与现实渐行渐远。以2024年获奖的达龙·阿西莫格鲁代表作《国家为何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根源》为例,经济学理论不应该总是质疑国家为何失败,而是应该更多总结国家为何成功。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进一步显现,不但无力对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作出正确回应,而且用西方经济学指导经济实践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落入发展陷阱。
可以看出,经济学诺奖并没有成就西方主流经济学,反而让经济学回到马尔萨斯时代,再次成为忧郁的科学。尽管经济学诺奖依然喧嚣,但是充其量只能算作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营销事件。
欧盟反补贴案挑战西方主流经济学
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在“西方的笼子里跳舞”,没有遵从西方的理论或者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和理论依据,但却成功走出了实现赶超的新路,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突破美西方对中国原创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卡点和堵点,在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来自技术积累、质量控制、用户体验,背后是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现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更是将西方主流经济学推向悬崖深渊,彻底埋葬。因为这一举措不仅会大幅增加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还会对欧盟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欧洲都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阵地,诞生了大量声名远扬的汽车品牌与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然而,欧洲汽车巨头们以为是“清场式遥遥领先”的心理作崇,似乎习惯了“躺着挣钱”,结果温水煮青蛙,渐渐丧失技术创新的决心和动力。
反观中国在燃油车时代一直是汽车行业的“后进生”,因此为生存和发展,中国人只有秉承不断学习和坚持跟跑。中国人早就明白龟兔赛跑的道理,从来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断消化吸收并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蓄积力量,才终于迎来了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中国浪潮。尼采说过,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相信中国新能源车企经此挑战和磨难后,必将会更加强大。
西方理论与实践操作何以背道而驰
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各国只要选择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国际贸易,彼此形成一定的国际分工,就对各国都是有利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各国的比较优势,让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较优势理论构成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而且不少研究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家因此获得经济学诺奖而揽得大名。
西方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永恒的直线运动,而是为学者公认的近乎钟摆运动。随着西方利益格局变动,主流国际经济学范式也总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之间摇摆。当引领全球经济时,西方国家便四处宣扬自由贸易的好处,要求世界各国为其优势商品和投资敞开大门;当新兴国家崛起并成为全球化浪潮主流时,西方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利益集团,又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推行单边主义,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反思和对照经济学诺奖,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中国作为快速变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提供无数重要的理论研究选题和案例,为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理论创新的富矿。
相比新晋诺奖得主,带着意识形态色彩总结所谓西方“包容性”政治制度下的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中国的发展实践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理论的独特价值,也孕育着适应于占全球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繁荣的一般理论价值,从而能够弥补西方经济学的局限。
因此,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应当秉承国际视野,立足中国实际,为现代经济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首发于新经济学家智库,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