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清华,东大有日本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6-05 15:00
最近在国内,公务员考试的火爆场面屡屡见诸报端,一时间人们对年轻人纷纷去竞考公务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赞其明智者有之,贬其没有创业心态的也有之。
其实,在日本,多年来年轻人们同样对公务员职位趋之若鹜。
日本的公务员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两种,顾名思义,国家公务员是指中央政府的公务职位,而地方公务员隶属于地方政府。尤其是在经济长期不景气、就业愈发不稳定的今天,公务员职位俨然已经成为了香饽饽,大量年轻人跑去投考,考试人数屡创纪录。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在2009年,总计有12.1万人报考;2010年为14.15万人,11年为14.27万人,12年为15.34万人,今年预计报考人数还会更高。报考各个地方政府的公务员更加是不计其数。考虑到日本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少,那么总得来看,年轻人中报考比例比人数增加得还要快。
在日本,中央省厅的选拔必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依据其应考人和应聘职位而有等级区别。历经多年来,其名称也多有变化。其中,第一等的考试,其名称演变是:国家公務員上級甲種試験 →国家公務員I種試験 → 国家公務員総合職試験(作者注:本文中统一称其为公务员一等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多数去应考公务员的日本年轻人,只是看中了公务员职位的职业稳定、退休金有保障,而不是为了在“体制内”得到太多升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够在公务员体系内走到什么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过去上的是什么大学——其中最最有分量的大学,就是东京大学。能够从东京大学通过公务员一等考试进入中央省厅,就基本上预定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成为真正的career(官僚)精英。
一位日本青年人就曾对笔者发过牢骚:你们中国有清华,而我们东大有日本。这个日本小伙子显然把清华大学的地位高估了10倍
从下表可以看出日本公务员一等考试的通过者的学校区别。
可以看出,东大出身的学生在每年录取比例上对其他学校出身的学生有绝对优势,从无例外。即使是对师资力量同等级的京都大学,也呈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毫无疑问,东京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大学,也是名气最大的大学。但是难道日本除了东大以外就再无优秀人才了吗?
当然不是如此。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日本中央官厅内,圈子关系严重,就好像古时候中国科举中的同科,同年等等关系一样,日本官僚之间也讲究同校关系。出身于东大的官僚,在一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很注重提携自己同校的后辈,形成了一种帮扶传带的圈子传统,在考试录取人员的时候,尽量就从东大中挑人。
不仅仅是在录取阶段,在之后的任用阶段中,官厅内的东大前辈自然也会尽量帮助自己的后辈,优先晋升、优先安插到肥缺自然不在话下。
比如日本政治家前原诚司,他从日本关西地区最好的国立大学——京都大学毕业,师从日本著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高坂正尧,攻读国际政治学。前原本来一心想当外交官,但是高坂教授告诫他:“京都大学毕业的人,即使进入外务省做了外交官也上不上去。”
这也不是虚言。
不说之前的,外务省的最近10任事务次官(一个部的事务次官是官僚的最高职位,大臣只能由政治家担任),有8个是出自东京大学法学部或者教养学部(比如柳井俊二、佐佐江贤一郎等等),而出身于京都大学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接受告诫之后,前原诚司不得不选择了从政道路,后来当选了国会议员并且在菅直人内阁当中被任命为外务大臣,也算是另类的“报复”吧。
不仅仅是外务省,日本重要的中央省厅,比如财务省(相当于财政部),法务省,经济产业省等等,其最高官僚职位基本上都是被东大出身的人所垄断的。
财务省最近10任事务次官(如胜荣二郎,真砂靖等等)全部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
无怪乎,日本人会将考入东大视作是跃龙门了。
这种人才选拔和晋升方式,虽然稳定,但是也会造成官僚创造力的匮乏,使得高级官僚天然地就偏好保守和稳定——既然东大出身的人只要耐心熬资历就可以等着拔擢升迁,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做一些可能带来麻烦、甚至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东大对日本政经界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十倍于清华在中国政经界的影响力。如果在中国,某所大学(哪怕是清华)垄断所有的中央政府部门的高级职位,肯定会引起众怒,大家不可能接受这种垄断做法。而日本人却把这种做法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给接受了下来,数十年间这种情况没有丝毫改观,即使被影响了上升前途的人也不得不忍气吞声,似乎这种民族性格和心态也很值得研究。
图片为观察者网编辑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