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东:支付宝统一台湾,一步步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6-06 08:25
看到这则消息后,很多台湾朋友纷纷发来“唁电”。毕竟作为方便的移动支付,支付宝已经深入台湾民心,根据台湾媒体估计,有十万左右使用支付宝上淘宝购物的台湾网友将会受到影响。而台湾本身落后的移动支付业务,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使用支付宝,不信你靠手机在台湾生活一天,简直连走都不会路了;相比之下,外国小哥雷普利曾在北京体验了一把24小时无现金生存,结果是,爽呆了。
每年的双十一购物大狂欢,都会看到诸如“淘宝统一中国”、“支付宝统一中国”这样的调侃,但仔细想想,这也许并不是很遥远的梦。】
在垦丁做租车服务的小猪哥最近再也不用为收费找零的事情发愁了,因为他新引进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自从去年获准登陆台湾之后,这项在大陆已经席卷二三线城市的支付方式在台湾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电子支付领域把台湾甩开几条街,难怪在年初的“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抨击蓝绿两党,说因为他们“执政”时推行电子支付不力,导致现在台湾第三方支付落后大陆十余年。
目前台湾约有7兆多台币流通,实体通路仍有75%依赖现金交易,即使捷运悠游卡能使用的地方愈来愈广,可以在便利商店使用,但是仍受限5000元的储值上限,此外,身为小资阶级的象征——信用卡,虽然也被广泛使用在百货公司、大卖场等通路上,但是数张卡在身的繁复却让人更加苦恼。在作为电子钱包的手机支付业务上,台湾的金融业受限于主管机关“金管会”的监理,发展始终徐徐牛步,直到2015年金管会开放“金融3.0”的业务后,金融业才从洪荒时代,走向与世界接轨的电子时代。
在剖析电子金融的发展前,得从台湾金融业的发展道路说起。台湾的金融业发展主要依循欧美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例,发展至今主要有三项获利来源,首先是银行的存放款服务,也就是借由利率的差异,吸引存款者的资金,挪作放款予有资金需求的客户,这在过去经济腾飞时代动辄5-6%利率时,大量吸收消费者将钱储至银行,也是银行最主要的业务。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引进信用卡,在消费主义弥漫的社会氛围下,透过发卡提供“未来支出”服务,一方面赚取循环利率,一方面也可收取在实体店家装设刷卡机的费用。这项服务为台湾金融业赚取了大把的财富,但也因为发卡时的信用审核不严格,使得还不出款的人愈来愈多,至2005年爆发了“双卡风暴”(信用卡与现金卡导致的卡债和卡奴),因此银行界也认赔了700亿台币,使台湾社会震荡一时。
第三项获利来源则是近年来较牛的财富管理,也就是证券、股票、基金等投资。银行透过承作办理基金等金融商品的贩售,协助消费者利用杠杆累积财富,消费者则必须支付银行手续费。由于这项业务对于银行几乎无成本,因此可说是“稳赚不赔”。
台湾“金管会”对于金融业,尤其是银行界的监管相当严格,用意是保护消费者,但是也拖迟了数位金融的脚步。正当大陆的支付宝、微信等公司在进行金融创新之际,台湾金融业者却因“金管会”没有允许,不能贸然开展电子业务。笔者在银行工作时,有位前辈这样告诉我:“在大陆,主管机关没说的你都可以做,在台湾,主管机关没说的你都不能做。”这话可嗅出两岸政府对于金融创新的态度差异。
尽管如此,台湾仍在去年开放了“金融3.0”在线共12项业务,对消费者影响较大的包括在线汇款、申请贷款、申请信用卡、信托开户等,除此之外,也开放银行与其他业者可申请第三方支付的执照,包括游戏业、电子票证业(例如悠游卡公司)、电信业等,使目前台湾的电子金融发展陷入战国时代,相较于中国大陆已显现支付宝与微信两强对峙,台湾的电子金融版图仍在进行重组的过程之中,谁能顺利抢食这块大饼,仍有待时间观察。
台湾“金管会”开放业务后,消费者使用“拍付Pi行动钱包”扫码付款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大饼,还包括能够对消费者做行为分析的大数据应用,这也就是坊间常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付钱”。在“资料为王”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业者(狗)能够运用信息分析,将消费者(羊)的行为进行个别精准性的分析,吸引想加强营销的其他企业(猪)来购买分析资料。这些带来精准营销的资料,对于习惯以信用卡来消费的台湾市场来说,已经有着厚实的基础,在电子金融时代,支付资料的记忆与存取更加方便,也因此,对于觑准大中华市场、电子金融成果丰硕的支付宝和微信来说,进军台湾市场势在必行。
由于支付宝和微信等大陆支付业者在台湾,目前尚不能单独进行营业,因此需透过获得跨境支付业务许可的台湾银行业者来拓点。去年12月,支付宝便跟玉山银行合作,使得拥有支付宝的大陆旅客或学生,能够在百货、夜市用支付宝消费;微信则跟台湾公股的第一银行合作,能够让消费者在与微信支付合作的店面上,用QR Code(二维码)支付转帐。
在台湾第三方支付业者还在捉对厮杀之际,是否能够匹敌已经发展成熟且行之有年的支付宝跟微信,恐怕正是台湾主管机关迟迟延缓两岸金融往来业务的原因,然而,开放与否也如同鸡肋,毕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只有开放才能良性竞争和鼓励创新,但矛盾的是,以卵击石的胜负至为明显,台湾政府在民意和舆论的敌视下,若骤然开放无异于自毁长城。
支付宝已经可以在台湾的夜市扫码消费
然而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对台湾的消费型态逐渐产生影响。
首先,加速刺激了台湾业者发展本身的电子支付业务。在银行界,中国信托已经和台湾最大的连锁便利商店7-11合作,开展“拍付Pi行动钱包”,国泰世华银行也推出“KOKO”App,让消费者之间能够用手机号码或二维码来相互转帐,类似于支付宝或微信的拆帐功能。
其次,2015年将近四百万陆客来台观光,在台湾消费粗估2000亿台币(约400亿人民币),对于习惯电子支付的陆客,在支付宝进军台湾后,就可免去台币兑换和现金找零的麻烦,为了争取陆客,将有更多店家开放支付宝付款;第三,支付宝的便利也使囿于无大陆银行账号的台湾消费者,更有诱因去开设大陆银行账号,用更方便、更流行的方式来完成付款。
旅客使用支付宝购买台湾著名美食东山鸭头(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电子金融潮流为不可逆的趋势,但是政治意识形态产生的干扰却遽然浮现。部分台湾人“反中”、“敌中”的色彩明显,以至于认为支付宝是“木马屠城”,如同宋朝时代的寮国一般,货币逐渐被宋币取代而至灭国,也有网友将大陆盛行的芝麻信用视作政府控制人民政治思想的评比工具,这样“先射箭再画靶”的心态,弥漫在许多年轻的台湾民众之间,也连带影响大选后对两岸金融交流可能造成的影响。
台湾社运人士王奕凯担心支付宝将使人民币取代台币(图片来自脸书)
当前台湾银行赴陆开设分行、子行,号称“亚洲杯”的区域布局趋势,但是台湾新政府上台后若采取的是两岸敌视政策,台湾金融业者可能受到两岸关系变化,受到大陆政府的执照取得限制,或是台湾金管会以资格等方式的总量限制;此外,目前在支付宝和微信在台湾的业务,也有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介入而停滞的可能,连带降低陆客消费能力,对经济造成影响。
FDT在台湾的“金融咖啡馆”(图片来自网络)
不论如何,当前台湾仍有一批年轻人在电子金融领域上奋斗,走在政府蹒跚的步伐之前,比方说台湾新创团队“wage can”在加密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上发展,处在电子金融潮流的尖端领域;“全家”便利超商也开放以比特币兑换的现金券购物,成为持比特币消费的全球最大单一通路;香港业者“FDT”也来台湾开设全球首家“金融咖啡馆”,只要下载FDT的外汇操盘手App便可免费入场,提供许多热衷外汇市场投资的网友在在线交易、也在线下喝咖啡的“O2O”服务。尽管台湾“金管会”的规范严格,使得金融发展的脚步缓慢,但是这些台湾年轻人仍努力不懈,使得电子金融的前景仍大有可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