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浴火重生后的中共与西安事变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2-09 08:34

阿蒙

阿蒙作者

历史发烧友

前文讲述了西安事变前,国民党面对日本的重重压力,为了获取苏联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一个和中共和谈的姿态;另一方面,刚刚到陕北的红军就干净利落地干掉东北军的一个师,蒋介石不得不“剿抚并用”,开始与中共秘密联络。那么此时的中共是什么态度呢?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我理解为成大事业者当是孤独的,其思想必不为众人所理解;第二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宁死不悔,被人攻击、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也要坚持下去;第三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否定,而是通过不断地否定自己,完成对自我的救赎,乃至浴火重生!

“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和中共正在完成这种变化。一系列的挫折、失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始“蓦然回首”重新审视走过的那些路。“遵义会议”后一直忙着打仗,没有时间对以往的错误路线问题加以总结,很多时候只能在行军途中一边打仗一边解决问题。

1935年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

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发给彭德怀、彭雪枫、李富春的电报明令提出:“部队严整纪律,没收限于地主及反动派,违者严处。请在明日行军休息时宣布。”不仅毛泽东在逐渐改变中共以前左的做法,他的战友也在改。1935年2月10日在扎西召开的中央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上,时任党内总负责的张闻天代表党中央传达了遵义会议的报告。报告中除了对军事问题加以纠正,在政治路线问题上对地方干部说:“现在我们地方工作政策也要改变了,在打土豪时,不要扫地出门,只没收部队需要的东西,如粮食、钱财等,部队不需要的东西一律不动……要把过去地方工作方面‘左’的错误做法纠正过来。”

这当口首要的问题是保证党内团结,如果正式书面承认政治路线错误,内部极有可能分裂,所以毛泽东将张闻天的电报压下,摆在当年中共面前的第一要务是活下来。这些电报、讲话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始思考中共以往的错误了,虽然没有正式书面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纠正。

面对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共必须站在抗日第一线领导群众、教育群众,开往抗日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1935年6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四川西部荒凉的两河口,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还专门听取博古汇报从无线电中得知的日寇向北平开炮的情况(事实是直系军阀白坚武在日军指使下声言组织“华北国”,自封“正义军总司令”,在北平丰台暴动,曾向北平城内发射炮弹)。会议决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宣言,在红军部队中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教育,同时,加紧开展对东北军和其他白军的工作,并研究了派人去白区开展统战工作的问题,以加强对白区群众斗争的领导。但因为战事匆忙,没有时间执行。

1935年10月,刚刚结束长征的中央红军发表了《中央为目前反日讨蒋的指示信》,提出了统一战线的问题,“在阶级观点上说,党不管什么阶级(从工农起资本家止),若果他们不愿做亡国奴,愿尽一点救中国的义务,中国共产党愿意与之联合起来以共同策谋抗日反蒋行动;再从政党的观点上说,不管什么党若果他们愿意做任何抗日反蒋的活动,有一点救亡的情绪时,中国共产党都愿意很诚意诚恳的与之统一战线以共同担负起救中国的责任……然而目前敌人军队中的工作任务,不仅夺取下级士兵群众,并且要夺取中上级军官,因为在目前环境之下夺取敌人军队中,上中级军官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最后要指出的,有许多地方党部,一向很忽视甚至于不愿意在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间进行工作,这种现象是不可允许的,必须设法迅速的克服,要知道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小资产阶级帮助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封信提出建成抗日反蒋和反张学良的统一战线(毕竟蒋介石和张学良还在和红军作战),抛弃了过去那种“只要下层统一战线不要上层”的左的做法。提出“我们与其建立下层的统一,又可建立上层的统一,在上层统一的基础上来开辟与扩展其下层的联合工作;又在下层统一基础上,以加强和巩固上层的统一战线。”这标志着中共已经明白要想对日作战必须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靠中共自己单枪匹马和日寇作战是不可能成功的。

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一面释放以往在左倾路线下被错误关押的陕北红军干部,一面积极布置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20日下午4时,东北军一零九师进至直罗镇,红军当夜将其包围。毛泽东在战役发起前下达命令:“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直罗镇战役,共歼灭国民党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俘其5300人,击毙师长牛元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直罗镇战役中的缴获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除去地形选择和群众基础等原因,最主要的是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的团结协作,能团结协作的前提条件是摒弃左的束缚。战役后,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除了总结战役胜利的原因外,还提出:在新形势下,对待俘虏军官采取一律不杀和优待释放做法,既搞下层统一战线也搞上层统一战线。这是针对过去“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主张只搞下层统一战线、不搞上层统一战线来说的。

直罗镇战役最大的效果是让张学良清醒地认识到红军的战斗力,张学良曾经信誓旦旦地对部下讲话中说:“委员长说了,剿完红军就打回东北老家去!”刚到陕北的疲惫之师就有如此的战斗力,这就不免让张学良掂量一下继续剿共的后果。而且张学良因为剿共失败到南京后只有侍从长钱大钧迎接,以往是国民党高官何应钦、陈诚亲自到飞机场迎接,巨大的反差也迫使张学良反思自己执行的对日“不抵抗”(张学良后语)。

毛泽东很清楚地看到,参与围剿的国民党兵力虽多,但大都是东北军,大多数东北军官兵希望抗日,对于围剿红军不感兴趣,这就可以从内部分化瓦解国民党围剿,如果争取到这一部分东北军,红军就将争取到一个有力的外援。

瓦窑堡会议前,中共就派刘澜涛到东北军中开展工作,争取了骑兵第二师黄显生、参谋长董道泉等一些高级将领的支持。瓦窑堡会议后成立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李克农、朱理治等协助。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成立训练班,培训东北军的干部。把在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次战役中所俘虏的东北军三个师的中下级军官一百二十余人,集中在瓦窑堡,成立“解放军官学习班”。毛泽东亲自讲课,讲红军的俘虏政策时说:“拿起枪的是敌人,放下枪的就是朋友。”博古讲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和抗日形势。邓颖超驳斥了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谣言。彭德怀在讲课中,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理论。对被俘的东北军军官不仅不歧视,而且食宿等生活条件比红军还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东北军军官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纷纷表示:再也不能中国人打中国人了,必须联合起来才是出路。这期间有些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出回东北军做张学良的工作。

东北军和红军作战失败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还归功于红军的宣传。红军宣传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起打回东北老家去!”在红军的宣传攻势下东北军兵无战心。一位被俘的东北军士兵哭诉:“我是被抓夫来的,老婆孩子都在东北呢!”被俘的东北军士兵说:“你们真是有信仰啊,要不这么多孩子、女人怎么走过来的(指长征),如果是为了自己,邓颖超、蔡畅用得着这样吗?”

一边纠正党内的错误,一边纠正过去对于党外统一战线的错误,共产国际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中共这个转变提供了助力。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改变以往的策略,实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反帝统一战线政策。在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代表多次发言,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中共代表王明、康生、吴玉章等,根据大会精神,起草了“八一宣言”,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于1935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指出:“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号召“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供献专门技能”;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1935年10月,“八一宣言”传回国内,得到国内各界的热烈拥护。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认为这个宣言很重要,提得很及时,中共所表示的态度深得人心。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看到“八一宣言”内心很激动,曾和何香凝、柳亚子等交换意见,都表示衷心赞同宣言所提出的各项主张。冯玉祥直接找何应钦对他说:“现在不把部队开到华北,什么时候开?”

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传达瓦窑堡会议精神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张闻天居住的窑洞举行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在会议讨论过程中明确地提出:“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驳斥了博古“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错误观点,赢得了张闻天等多数人的支持。经过认真讨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局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共根据形势的转变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紧紧的将自己与时代结合起来去迎接抗日大潮!

会后,中共开始着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成立了前述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专门做与红军作战的东北军工作,周恩来任书记:还成立了白区工作委员会,专门做苏区周围地区的统战工作,张浩任书记;派刘少奇到“一二九运动”的策源地北平、天津一带开展工作,任北方局书记。

为了响应“一二九运动”推动全国抗战,中央决定红军东征,进入山西争取直接与日军作战。周恩来为了直接和张学良等东北军高级将领接触,谈判联合抗日问题,让在榆林桥战役被俘的与张学良关系比较密切的团长高福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东北军。高先见到第67军军长王以哲,随后见到张学良,转达了中共中央愿和东北军联合抗日的诚意,沟通了和东北军高级将领的关系。这是从下层推动上层建立统一战线。此后东北军和红军就没有什么大的阵仗,但是不代表东北军其他人不想在老蒋面前露把脸。

红军西征时,东北军何柱国见有机可乘决定打秋风。在作战中红军根据中央《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着重打击马鸿逵、马鸿宾部和地方民团;原则上避免和东北军作战,同东北军骑兵第六师达成互不侵犯协议,但对准备打秋风的何柱国骑兵师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1936年7月14日毛泽东对在第一线的彭德怀发布命令:“原则对何柱国指挥‘进剿’之东北军,宜决定消灭其一部,这样做不会妨碍大局,反有利于大局。”事后红军将缴获的武器、俘虏的东北军人员都还了,有理、有利、有节,把人揍了,挨揍的人还说打得好。此战的结果就是东北军再也没有和红军打过仗。

不仅对东北军如此,对蒋介石嫡系的胡宗南部也是如此。山城堡战役前中共与国民党正在秘密谈判,国民党提出“红军师以上干部出洋……”这些条件不可能被中共接受,4·12的鲜血还在眼前。负责谈判的陈立夫都认为谈判条件“太苛刻”。中央军委于11月14日至16日接连下达指示:“敌既继续向我进攻,目前中心是打破敌之进攻,然后才能开展局面,才有利统一战线。否则敌以我为可欺,不但局面不能开展,与南京之统一战线也是不可能的。”山城堡之役是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和国军最后一场大的阵仗。统一战线不是一味地顺从被统战对象,也是要斗争,否则只有被统战。毛泽东深味此中奥秘,就像《让子弹飞》中张麻子说的:“爷,今天就是要站着把这银子拿喽!”

前文提到共产国际为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助力,让中共从以往的“反蒋抗日”变为“逼蒋抗日”都做出了有益的工作,但仍没改掉其瞎指挥的“臭毛病”。1936年夏得到大功率发报机的中共向共产国际通报瓦窑堡会议内容,季米特洛夫在1936年8月15日回信中说:“不能把张学良本人看做可靠的同盟者。特别是西南(1936年6月1日桂系李、白发动的抗日反蒋事变)失利后,张学良完全可能背叛我们。”如果是以前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情况下,中共对张学良统战的结局很有可能会重蹈中央苏区对蔡廷锴、蒋光鼐的覆辙,将大好机会浪费。此时的中共对共产国际玩了个“阳奉阴违”,事后证明这个“阳奉阴违”的决定英明无比。

刚到陕北的中共从鲜血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没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对于左倾教条主义的摒弃,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自主的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就不可能有“西安事变”。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用毛泽东的话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毛泽东把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一战线放在第一位,但不代表他不重视其他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其他人。他给阎锡山、傅作义、李宗仁和白崇禧、宋庆龄、宋子文、高桂滋包括蒋介石等等都写过信,甚至还当枪手给徐向前起草过至胡宗南的信,最多一天写过九封。这些信的效果如何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不是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可能还有李、宋或其他什么人发动,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请继续看下一篇。

参考资料:

《毛泽东年谱》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张闻天年谱》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陈立夫:《参加抗战准备工作之回忆》等

责任编辑:陈轩甫
抗战 抗战胜利70周年 西安事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