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你们卖了俺们民工图立功!”面对质疑,党如何做通支前民工的工作?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7-05 10:35

阿蒙

阿蒙作者

历史发烧友

【导读】 作者在上一篇文章《上下同欲者胜——淮海战役支前民工政治思想工作之预则立》中,概括介绍了淮海战役中对支前民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更多的案例故事,剖析了共产党在面对民工不愿跨境、渴望回家过年等等思想波动时,如何团结激励他们。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蒙】

将一群自由散漫的农民变为“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队伍是伟大的组织科学,政治思想工作是其中的灵魂。政治思想工作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都有不同内容;针对不同的人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动员绝大多数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只有成千上万的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带领群众才能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任务。

鲁中南沂东担架团一排二班长高振荣尽管身上有疥毒但仍带领支前民工抬担架。有一次抬到台儿庄,半路上实在不行了,排长替下他,已经不能走,就在路上爬,别人说:“你在这里等着吧,我们卸下担架回来抬你回去。”高振荣为了不给战友添麻烦,多救护解放军伤员,自己挣扎着回到目的地,这一路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像高振荣这样的党员干部在淮海战场是普遍的大多数,他们要克服国民党飞机轰炸的困难将物资运到解放军战士手中,还要克服因为旧中国生产力低下所带来的物资匮乏引发的衣服、粮食不足,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寒冬腊月支前民工没有棉衣、鞋,穿着单衣顶风冒雪赤脚走在支前的路上!

小车队翻山越岭运送粮弹,图自《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下同)。

淮海战役初期解放军部队行动快,战线变化大。围歼黄百韬11纵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宿迁,支前小车队还在新安镇。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员刘瑞龙同志根据战线的变化调整供给线,与华东支前委员傅秋涛等同志协调各级支前机构顺着战线前伸,尽量靠近战场,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补给站;利用缴获的汽车运输,尽快补给使我解放军部队粮弹无忧。“金汤之固,非粟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关注战场上统帅运筹帷幄和将士的浴血奋战,而忽略后勤战线同志的努力这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不全面的,如果没有刘瑞龙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对于支前物资的合理调度、支配,淮海战役是不可能胜利的。

行军休息的时候民工补鞋子

缺衣服是支前民工在支前征途中最严重问题,在家便没衣服,战役开始前华东局对天气变化情况准备不足,战役开始后注意到棉衣的问题,着手发动解放区群众给部队将士和支前民工准备棉衣。战役初仓库设在曲阜、袁口、临沂,“远水不能解近渴”。三纵见配属其部队的渤海一分区担架团民工衣服破得不能穿,教导团的战士拿出自己的衣服帮助民工,一营就分到三十多件。民工没有棉衣,该纵又将战场缴获的棉衣、单衣千余件发给民工。二纵看到鲁中南麓水担架团民工棉衣没送来,便掀起“献衣爱民”运动,共献出衣服二百多件。相对于华野每个纵队有500副担架、500副挑子,合成一个担运团约3.6余万人(两广纵队人数少,民工团人数也相对较少。)用杯水车薪来形容,也不过分。现实的难题更多的是支前民工团党员、干部发动群众自己解决。

沂中县担架团营指导员闻立修同志将四千五百元津贴献出来,买棉花,将自己带来的一条单裤献出来用买来的棉花给缺乏棉裤的同志套棉裤。把褂子撕了,帮助队员王兆全、范茂山、董作举、高扬景、马学成等做了补旧衣服的补丁,再用买来的棉花套成棉衣。像闻立修这样的干部在随军民工团是普遍的。中原野战军没有常备民工团,采取包运制(按转运距离发给粮食)。不像华野支前民工在战争前普遍经过政治动员,巩固更难,干部的作用也就更重要。

包运制在短途运输有优势,群众得利能解决生活问题。长途运输加上路上吃的、衣服、鞋的损坏则让群众认为“不够本”。干部思想上也认为给资包运,群众得利,放松了政治思想工作,群众上前线抬担架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又缺乏战争经验,致使逃亡现象极其严重。

豫皖苏解放区(中原局下属)淮海战役支援中野总计布置担架5万余付,逃亡的约2.5万付。其中一、二、四、五、七分区,逃亡16605付,基本上是以三分区为主完成任务。三分区是老解放区,群众基础好,干部素质高。沈邱留福集区,自十一月二十四晚,正式接收伤员,六十付担架直到完成任务(黄维兵团全部就歼),仍有六十付,无一逃亡。张炳义(副区长)、谢金山(区委员),拖着大枪,背着个人的大背包,生活刻苦,与民工生活打成一片。俩人明确分工,谢金山同志专门管伙食,经常督促供给人员搞好给养,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带领的担架队未曾饿过一次肚子。群众说:“这次跟老张打到底。”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群众,这同“弟兄们给我上”、“同志们跟我冲”所产生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优秀民工入党

在支前民工团中加强党的建设,在党支部领导下建立文娱、生活等组织,在此基础上发展积极分子、党员,提高其他支前民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支前民工团有了坚强的核心领导。

首先公开支前民工团党支部。革命很长时间因为形势险恶,党组织和党员都处于秘密状态,不这样做容易使党组织受到损失,于是有的群众误认为党组织是“教门”。鲁中南日照担架团在公开支部时,吸收民工中积极分子和十三个准备入党的对象参加。当全体党员与群众见面时,民工谢洛玉说:“过去光知道共产党领导穷人翻身,但没见过共产党的面,今天才知道咱团里的党员都是和咱一样的穷兄弟爷门。”民工刘兴利说:“按成分我是够条件,按工作和人家比还差得多。今后我一定努力,争取参加共产党。”支部公开后,党员也积极了。有的党员说:“今后党员就得起党员作用,不的话不但自己丢人,还降低了党的威信。”沂源担架团党员说:“过去不好好干,群众不知道,现在再不好好干,群众就跑到咱们头里去了。”

细心留意民工的日常言语行动,发展积极分子。沂山担运团三排长即经常留心他排里的郭仁员。郭仁员同志当人家都行军累了说怪话时,他却唱武老二讲故事给大家听,以鼓舞士气。发现他后即运用他到各班,后来到各排去唱、讲,对巩固民工情绪,起到很大的作用。

临沐担架团二营,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时,由营委书记领导宣誓,并把誓词作了详细解释,新党员高朋士讲话时,首先把自己的成分、出身作了介绍,“父亲领我在外要了七年饭,父亲死后买不起棺材,只得用秝秸埋了。今天我参加共产党,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好好为人民服务。“杜元顺一面哭,一面表示:“想起过去的苦处,真都不能睁眼,只有参加党,才能求得永远的解放。”

党员在各种任务中,以身作则,团结带领群众完成了任务。胶东威海民工团党员在行军途中,党的小组会3天到5天开一次:每个党员分配团结几个群众,经常在会议上反映群众情况,检讨交流经验;对于个别党员有脱离群众违犯纪律现象,发现后立即批评纠正。每个党员都能自觉发扬模范作用。在生活中,他们提出“不争吃”、“不争宿”,吃饭让群众先吃,没有房子住就搭铺睡在外边。将自己身上的棉衣让给缺棉衣的群众,拿出自己的钱给群众买棉花套棉衣。棉衣让给了群众,群众又让给了伤员。在工作中他们提出:“党员要带头。”无论运送物资、抬伤员、挖战壕,每名干部都比群众干的多,抢在群众头里。群众很受感动,“都是一样支前,咱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吗?”

绝大多数党员在淮海战役都立了功。仅据鲁南、渤海、胶东九个团队的统计,党员二千二百三十五人中即有一千九百一十二人立了功。渤海担架一团党员三百七十五人,立特等功的六人,立一等功的二百一十六人,立二等功的一百四十六人,立三等功的二十五人(内有新发展党员二百一十九人)。大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功臣与积极分子,充实、加强了民工中的骨干与领导,保证了民工的巩固,完成了支前任务。

“为什么要支前”这是支前民工思想教育上的一个中心内容,必须进行反复教育。东南民工第一大队第一次民工因天热行军而动摇时,领导上就组织漫谈:“在家苦不苦?土改以前苦不苦?”有的民工说:“在家苦是为自己,苦煞也能挨,出来帮你们做民工,应该照顾、照顾!”对支前认识很模糊。支前认识是要逐步提高,一下子不行的,干部提出:“你们出来,家里有人互助,这些辛苦可要吃呢?”这样使民工们初步认识,做民工不是为哪一个人。在家做工,一样吃苦。

渤海一分区第一担架团团党委、营党委会,随时通过各支部,了解各排各班及每个人的思想情况,及时进行政治教育,并具体的帮助其解决困难。

三营十连担架队员肖丙达,行军途中情绪不高。营教导员康国良同志发现了这种情况,就亲自找他个别谈话,用前后对比的方法教育他,进一步说明支前的重要意义,并说:“谁都想过幸福的日子,要不打倒蒋介石,你能过的长吗?人家伤员同志,为我们能流血,那么我们就不能为伤员来流汗吗?所以我们应当经得起战争的考验,争取立功才是……”肖丙达将缝在棉衣——出发就叫本村干部私下写好预备途中开小差用的通行证,拆开撕的粉碎,“我再也不想开小差啦,一定坚持到底,决心立大功.......”三营一连三班,驻在朵山时,由于吃烧问题没解决,正副班长没办法就睡大觉,全班队员也思想混乱、情绪低落。团党委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派了康国良同志(团党委委员)解决大家的生活问题,又通过政治教育,民工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开始出发时,全团共有共产党员379名,通过战役的考验,又发展了319名党员,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培养和提拔了脱产干部共177人。

支前民工团的干部随时随地注意群众思想变化。滨海县四汾乡运输中队指导员孙振民同志深知政治思想工作是完成任务的保证。他敏锐注意到民工张加进情绪波动,装病不肯吃饭。先经大会教育,然后孙振民找他个别谈心,并抓住他家在抗日战争时房子被烧,物资被抢,弄得有家难归,解放后翻身得地的活生生的例子进行教育,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张加进感动地含着眼泪连声说:“指导员,我忘本了,我忘本了,从今后我保证听领导的话。一定好好地干,胜利完成任务再回家。”

老区群众觉悟高,不意味着新区群众不能支前,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所有难题迎刃而解。江淮原定三千辆小车,第一批一千多跑光了。第二批一千三百多,三天多余七百多。没党员,没积极分子,灵璧全县只有一个党员,一个中队一个干部,民工多半是雇来的。动员方式采取强迫命令,大部是孤门小姓,小部中农及富农。不着急让民工上战场支前,休整几天,拨出一部,余三四百人,进行整训。干部想了一个办法,组织贫农会。吃饭后召集穷人会,到了很多,进行诉苦,穷人痛苦要翻身,情绪很高。成立组织,组建贫农团,群众纷纷表示:要干,要出头。一个队突破了,大家争着要做贫农,跑了两个富农。采取群众运动的方法,组织核心,阶级启发,一天便变了,培养了积极分子,支前一个没跑。而且还通过支前,恢复了收复区的工作。

支前民工李品贞和妻子王玉英的往来信件

支前民工远离家乡,行军千里支援战场,惦记家中的妻儿老小,这也是影响民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华东局在淮海战役前就成立华东邮局支前委员会,规定支前民工书信与解放军战士一样免费邮寄。识字的自己写,不识字的由支前民工团中的文书代写。

一位民工的妻子给民工写信说:“小孩比你在家时长得胖的多了!也会说话了,妈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五天前已经能够下床弄饭。”“我兄弟还帮东邻大嫂子做了两天活,一切都好,请不要挂念……一家大小都希望你在外立功,全家老小都光荣。”这个民工接到信以后,找这个看、找那个看,掖在帽子里,揣在口袋里,常常要拿出来看看,很高兴和旁人谈论着。压在思想上的包袱,一下被这封信解决了。书信使支前民工知道了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能安心支援解放战争。不识字的民工大多数通过在战场休整间隙学习,提高了文化水平。

沂源民工担架团三连提出:“把冬学(老解放区利用冬闲向农民普及知识的一种方式)搬到前线上。”在工作间隙由民工团中文书教支前民工识字,成效明显。民工反映:“三四十岁了,又上了民工大学。” “咱不光支了前,还提高了文化。”

毛泽东说:“农民的性格有两方面。一是黑暗的,如自私自利、愚蠢守旧等,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专写那黑暗面的作品。一是光明的,如急公好义、勇敢牺牲等。他们一身就具备了这两种矛盾的性格。政治的作用,便在发动他们这光明面的积极性,逐渐克服他们的黑暗面,实现民主的政治。”政治思想工作的内核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支前民工由于长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致,不愿意过集体生活,党组织在行军途中针对农民特点宣传上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鼓励民工将自己和身边的事说出来、写出来,参与到活动之中,以达到巩固民工支援战争的目的。

鲁中南临沭担架团民工高佃三,在从郯城往新安镇行军时,把立功的内容编成了顺口溜,民工都跟着他唱了一路子:“担架团真英勇, 顺着公路往南行,压着膀子别嫌累,一气赶到徐州城,消灭黄维杜邱李,立下功劳多光荣。”民工都说:“走路唱着顺口溜,连累都忘了。”

支前民工开展文娱活动

沂中担架团十二连成立“民工俱乐部”,是民工用以管理自己生活的组织,下设文娱、生活、评功、卫生、生产等5个委员,均由民工民主选举产生。文娱委员负责开展民工中的文娱活动。休整的时候开展诉苦运动,文娱委员即教大家唱《反逃亡》小调。在教的时候,将小调意义详细讲解给大家听,并以曾开过小差的民工陈世树为例子,教育民工。

初次评功时,文娱委员又教大家唱《庆功歌》,根据本连民工的思想情况编出锣鼓剧《抬担架》,内容为:办过伪公的人员在抬担架中表现很好的,群众也给他们评了功。这个剧的演出,解除了许多伪办公人员(因该连是沂水城区民工组成,故伪办公人员较多)的思想顾虑,激发了大家的进取心。民工们也都反映:“看这戏比听课还有用。”

支前民工墙报

号召民工写稿,稿件经连部审阅后刊载。民工团每到一庄休息,便找一块平滑的墙壁,四周用粉笔划一个框,稿件就贴在中间。内容有表扬民工中的模范事迹,“昨天我们抬伤员东运,有四小队同志,李玉东对伤员很是关心。每逢休息时不住的慰问和安慰。到马家围子村伤员想坐起、李玉东同志就用力抬起有十五分钟之久,李玉东同志也不辞劳苦,希望各同志也要这样做法,争取那全体模范。——三小队华在乾”。号召其他同志向先进学习,壁报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沟通,上级与下级、同志与同志之间的有效交流,这是化解矛盾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因为缺棉衣问题向上级提问,“李指导员同志:现在十月到,天气也变了,回家带棉衣,一月也到了,队员问道我,我也不知道,为何没运来,请你答复。—五小队李见凡启”。指导员答复:“一二中队的棉衣已经来了,咱的棉衣日期不远了, 请各位同志少受一点艰苦 ,咱的也快来了。李英起 11.4日”。

针对同志之间的,“一小队黄巨元(源),你从家中出来情绪不高,是什么意思,你在队下一天一天的吃了饭,光在屋里睡,不干活,你心中有什么思想,你这再出来不是立功吗?你为何贪赖,请你答复。三队部11月”。回答,“我的情绪不高,又干活方面很少。这两项是我大大错误,我是诚心接受错误,知过必改信念,以后好好进行吧。但脚上有疮数个,干活方面恐有不便,请大家同志们原谅吧。——黄巨源上十月初六”。语句不通顺、还有错别字都遮盖不了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话说出来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关键!

担架队将被国民党军队遗弃的伤员运到后方医院

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沂中担架团十二连体息时,利用各种游戏进行思想教育:如用丢手帕的方法,在手帕中包着时事、政治问答题,谁失败了,谁就答题。题的内容大致为:“开小差有哪些坏处?”“你家受过反动派哪些苦”“现在我们的军队比敌人多多少”等,以提高民工的政治认识。由于俱乐部的领导推动着这些活动,民工的生活很活跃,都说:“支前和上学一样,又体操,又唱歌,又上课。”

政治思想工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干部因地制宜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华野常备民工团按规定服役三个月,淮海战役大多数超期服役。支前民工家里分了地,惦记家,想到期复员。有的民工发牢骚埋怨、谩骂县区领导,思想相当混乱。渤海三分区小车队说:“上级说话不算话,完成了任务为什么不让走?”诸城小车团说:“共产党不欺骗人,这叫什么?”服务期间完成任务最好的莒南担运团,这时也发生了问题。民工阻止干部开会,与干部讲理:“你们卖了俺们民工图立功。”有些干部弄不到粮食,民夫要揍他。而部分干部不仅不敢和群众的落后思想做斗争,甚至还认同、迁就群众的落后思想。竹庭小车团政委丁以浩(分区书记)至复员期不得复员时自己思想不通,竟然领导民工集体复员。虽事后被追回,但影响极坏。

此时的政治思想工作重心是打消支前民工到期复员的思想。干部给支前民工讲解全国解放战争形势,从东北的解放和济南的解放,以及淮侮战役的重要性,说明形势的发展和继续服务的重要,明确“全歼江北敌人……以歼灭敌人为原则任务。”不搞一言堂,相信群众,让群众自己讨论,自己教育自己。

无棣担运团,在说明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及根本的变化时,支前民工了解到我之优势和解放全中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深受鼓舞,他们自己说:“这回不干什么时候干?干到底,部队打到哪里,咱们就支到哪里!”

担架队员火线抢救伤员

胶东西海民工团,干部鼓励民工讨论为谁支前和解放军为谁打仗流血时,大家讨论:“解放军是为咱拼命流血,咱们不支援,若地主回来,还有咱们命吗?”启发了觉悟,坚定了支前决心。胶东民工在围歼李弥兵团时,提出“活捉李弥,替胶东父老报仇!”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犯下了滔天血债,激起了民工复仇的怒火,表示坚决消灭敌人,继续支援完成任务。消灭黄百韬兵团时,许多伤员运不下来,经不住严冬,有的就要冻死。莒南担运团这时正闹复员,而领导上提出“救命”的口号,民工们全部上去,运了下来,没有讲怪话的,没有叫苦的。

在淮海战役末期,敌人突围,企图逃跑,我军连续追歼,莒南担运团提出:“愿意不愿意叫敌人跑掉?”要民工讨论,大家响亮地回答到:“不能叫敌人跑了……”干部借机提出:

“胜利中的疲劳是光荣的!”

“胜利形势下的战线移动,不在于哪省、哪县。敌人跑到哪里去就要围歼消灭他,一切在进军中的困难都是必然的。但却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

民工接受这一形势教育后,普遍反映:“原来还是这么回事,俺起先在闷葫芦里,这次不知要拨弄到哪里去。既然这样,咱不干谁干,完成任务再复员”。

太和县民工担架团在歼灭黄维部缴获的武器

“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年关也是淮海战役围歼杜律明集团最后关头,民工思想产生很大波动。针对这种思想干部提出:“过年要过太平年,打不倒蒋介石,永久过不成太平年。打垮蒋介石,永远过好年。”“打一锤,再干了水,到拿鱼的时候还能不干吗?打垮反动派永远翻身!”“吃饭不吃半饱,走路不走半截!”等具体生动口号来进行教育;采取各种文娱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支前民工。

胶东第四大队随十二纵服务,在年关中组织民工自己组建剧团,初一那天各中队打着锣鼓,扭着秧歌,和部队互相举行团拜,与部队配合开“军民联欢晚会”。

北支三大队,在年关民工把他们在前线的活动演扮成秧歌;如抬担架,火线抢救、捕捉俘虏、活捉杜聿明等。他们还把老解放区组织变工组等编秧歌剧,对住地群众形成良好的政治影响。

除夕那天,各分队分头开回忆晚会,回忆去年蒋匪军重点进攻胶东时的场景和今年的大胜利对比。回忆自己出来支前的时候,思想如何活动及后来如何克服苦难、立下功劳。民工都高兴地说:“今年过的年比在家里还热闹!”

庆功会上民工获奖旗

在支前民工中开展“立功”运动借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工更好地为战争服务。中野没有常备民工团,民工都是临时从地方抽调,巩固率相对较差。九纵二十六旅特意为参战民工制发参战光荣证,上写:“积极支援前线,星夜转送伤员,坚决完成任务,消灭黄维兵团”。对有功民工又发参战功劳证,“快抬多抬,星夜转送,爱护伤员,亲如兄弟,出发半夜,有始有终,虎邱支队,无尚兴荣”。内印简短报功信,这对民工同志鼓舞很大,分配该旅190付担架,战后尚有186付。这是极为难得的。

立功民工的奖品

部队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支前民工,还帮助民工团加强政治上的领导。三纵专派民运股长去渤海一分区担架团任副政委,三个同志到各营任副教导员。民工的英勇事迹,在该纵的报上经常登载。八个月中,三纵及时地帮助该团评功、奖功三次。第一次奖功,每个一等功奖被单一条,手巾一条,袜子一双,还有很多奖旗,使初上战场的民工真正认识到立功的光荣。

“遣将不如激将”,五营跟炮兵团执行任务,炮兵团写了挑战书给民工,民工开党员大会讨论挑战条件,提出四条——“服从命令听指挥、爱护伤员如兄弟;空手进城,空手出城;保证不逃亡;不减员”。做到“五快三不走。五快:集合快、行军快、吃饭快、上下担架快、执行任务快。三不走;水缸不满不走,院子不扫不走,不作宣传不走。”民工们一致对教导员说:“这些条件保证能做到,你放心去应战,反正不能丢人。”炮兵团经常派人检查执行情形,民工也派出爱民小组去检查炮兵团对条件执行情形,这样双方都提高了纪律性和积极性。部队对民工的关怀和爱护,对巩固民工起了很大作用。渤海一分区担架团,在三大战役(济南、淮海、渡江)连续执行任务中,巩固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七。

立功民工

评功、庆功过程中发扬民主,民工互助教育,群众也评党员也评干部。在群众性的评功下产生出大批模范英雄人物,改造了领导,提高了干部与民工政治水平,推动了民工向英雄模范看齐。

胶东海阳担架团有一个民工立了一等功,但因为他破坏群众纪律三次,即又给他记了一次过,宣布的时候说明他为什么立了一等功和记了一次过, 他听了以后说:“我弄了个功过双全,下次我坚决立大功去掉过!”莒南民工团二团四连,表扬了事先准备小铁瓢给伤员接屎尿的徐光彬后,其他班的民工也准备小铁瓢。

渤海三分区担架团,在评功中除给干部评功外,同时对干部的缺点也进行了批评,如民工给三中队王指导员提意见说:“他别没孬,就是态度不好,动不动光熊人,没人愿接近他的!”有的民工给五中队三排长提意见说:“他有事情,光知指挥别人去干,自己在那里不动,吃饭的时候,别人不吃他先吃。”有的民工说:“有一次转运伤员时,伤员要大便,把他吓跑了!”被批评的干部,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进行了检讨,这对干部有很大的教育和帮助。

庆功的方式多以团、营、大队、中队为单位,召开民工大会进行,一般会场均有隆重布置。大会除由民工负责同志进行总结与提出今后任务和宣布功臣名单、事迹外,还有功臣作报告、集体给功臣献花等节目,使民工感到立功的光荣。

一般经评功、庆功后,民工的觉悟与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渤海一分区担架团在济南战役评功、庆功后,立功的民工都表示了决心,五营民工李省三说:“这次我立了一等功,下次我非立特等功不可。”胶东鲁南民工团三小队民工孙德希是荣誉军人,没评上功,他下决心说:“这次没评上,等下次的,非争第一名不行!”过去发牢骚的民工再也不发牢骚了,懒的民工也自动早起扫地,给房东挑水,干部反映说:“自从评功后,民工大变了样,比以前好领导多了!”评功运动最大的缺点是干部评功标准过高。

前文提到的闻立修同志从重村行军时,自己泻肚子,还帮助三个病号挑了三个三十多斤重背包。从永城行军到夏邑县会亭集80里路, 帮助陈树松抬担架十多里,帮通讯员背公家的给养廿多斤。与煽动当逃兵的坏分子做斗争,稳定了支前民工的情绪。

两广纵队阻击新五军战士伤亡大,闻立修身先士卒带领民工火线抢救伤员,战士看到奋不顾身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的支前民工,大喊:“趴下!”甚至拿石头打,阻止民工上火线。但闻立修同志仍带领支前民工将伤员成功转运下战场。

闻立修如果是连排级干部,一等功跑不了,特等功也是可能的,因为他是营级干部只被评为“三等功”。更令人感动的是闻立修同志从工作岗位(曾任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寺煤田地质公司党委副书记,随二野入川)退下来之后,应家乡党史部门请求写淮海战役支前回忆。老人对自己的成绩只字不提,表示功劳都是党领导的、群众的。

支前民工帮助新区群众挑水扫地

开展“民爱民活动”。支前民工到新解放区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屡有发生,乱拿新区群众东西,买东西不给钱、随地大小便;新区群众长期在国民党统治下,深受蒋匪军欺骗,相信“共产党,共产共妻” 、“杀人放火”、“熬老头的油”……国民党打仗不行、宣传不行,造谣水平更是低的令人发指。老头能熬几两油?要熬油也得熬国民党军需官……

新区群众瞧不起支前民工叫他们“小杆子”,和支前民工互相辱骂,甚至还有械斗的。这很不利于我党在新解放区开展工作。干部对新区群众也有错误认识,认为:新区群众落后,非硬吃不开;群众关系好坏没关系,反正住的时间不长,一星半点东西算不了什么;认为天天忙着巩固民工,哪打闲工夫弄这些;在困难的情况下,发生违犯群众纪律现象是难免的;抓紧了怕民工不满,影响巩固;怕得罪人,怕以后受群众的批评,迁就群众的落后思想。于是,华支提出加强“民爱民”、“心换心”活动。

渤海一分区担架团,号召干部要体贴群众痛苦,提出:“把新区工作搞好,也是支前的成绩,和新区群众关系不好,将会损失我党政治影响,放任民工违反群众纪律,不但不能真正把民工巩固好,而是一种罪过。”纠正干部思想中错误认识,对支前民工进行将心比心的政治教育。胶东威海民工团,在民工中提出:“过去有的民工破坏群众纪律,使群众不满我们应该怎样?想想我们家里如果住了民工,破坏了我们的东西,我们心里怎样?”提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经教育后民工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支前民工团每到一地就帮助群众劳动,仅据鲁中南、渤海、胶东九个民工团队的不完全统计,在随军服务半年时间中,帮助群众耕地五千二百亩,收庄稼三万四千八百亩,锄地一万三千三百亩,种菜七十八亩,创花生二百二十二点二亩,刨地瓜一百六十三亩,泥房打蚽二万三千七百次,压辗二万一千六百四十次,种麦子一百二十五点九亩,打场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九次……

此外,旧中国有“家有一口饭,不把手艺传”的封建传统,可支前民工把老解放区的劳动技术无私地传给了新解放区人民。鲁西新解放区的纺车很笨,轮子周围的柱子太稀,不结实,中间的轴摇起来不滑也不快。渤海民工队的木工组亲自给居民做了一些手纺车,中间漆了一个转轴省劲又快。大娘们个个叫好,说:“毛主席教育的人,心眼都好。” 民工们还把制作纺车的方法教给了当地居民。

随军挑运物资的莒南民工

民工随军进入新区不仅完成了支援战争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种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区群众的翻身情形,给新区群众教育和启发。

新区群众对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打仗等问题往往分不清,但经过民工宣传教育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就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渤海一团初到新区时,家家关门闭户,以为来了杠子队,都很害怕。后来见帮他们生产,说话和气才转变了。群众说:“俺以前光当您和中央军一样,谁想您还是这样和善,真是百姓的队伍。”民工就趁此向他们说明:国民党打仗为了谁,解放军打仗为了谁,我们就是为了打蒋介石才出来支前的。

在萧县一带住时,民工以当地群众被蒋匪新五军鞣蹦的悲惨事实,向群众进行教育,并提出:“解放军流血牺牲围歼杜李邱,就是为着人民的翻身解放。”组织群众诉苦时,很多群众说:“新五军在这里,庄户人一霎也过不了,成天不是打就是骂,不要猪就要鸡,见了粮食就抢,解放军在这里不但不拿,还帮助老百姓看门。”

渤海四分区担架团在郅县住时,向群众宣传:“反对国民党的假和平,拥护真正和平。”经过支前民工团的教育新区群众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群众听后纷纷反映:“蒋介石叫解放军打的不行啦,装开了孬,他还想养胖了再来糟蹋咱老百姓,别说解放军,咱老百姓听说也不能让,非除了这股害不行!”

民工不仅教育了新区群众,看到了新区群众深受蒋匪和封建势力的蹂躏和压迫,也教育了民工自己。渤海一分区担架团丁自明在宿县西南的马庄,发现一个妇女因受不了婆婆的压迫而寻死时,他回想自己给地主扛活时,也曾受过比这更严重的痛苦,共产党来后不光有吃有穿,还不受压迫了,他痛恨自己不该不愿来支前,工作不该不积极,他责备自己不该忘本,最后他下决心说:“我一定支前到底,非立大功不行。”丁自明践行了自己的诺言,随军转战八个月完成任务坚决,被评为特等功臣。

东南民工第一大队到新解放区一个荒僻地方,房子又少、又小、又脏,大家都说:“这地方多穷,这里老百姓怎么搞的,多脏!”领导针对这一点提出:“我们应该不应该瞧不起穷人,这些人为什么这么苦?”又引导大家回忆以前的苦日子,然后提出:“我们出来为什么的?”使大家初步懂得做民工是为自己翻身,要早点消灭蒋介石,自己就要多出力。在阜宁城第一次接受任务时,民工情绪非常高,很快完成任务,极大部分民工,还嫌任务小。诸如此类事还有很多,好多民工要求支完前留新区帮助新区农民翻了身再回家。

围歼黄维立下战功的担架队

歼灭黄维兵团时,十一月,民工还没穿上棉衣,虽然满地都是棉衣、帽子,没一个拾起来的;东海担运团一营班长刘明显同志(特等功)带领全班队员在打黄伯韬时运送弹药中,在部队的指挥下炸毁敌人碉堡数个;渤海一分区担架团民工,每次转运伤员时,总是给伤员盖上三四件大袄,民工自己只穿一个单褂;民工长长的行列,经过徐州、蚌埠时,市民都奇怪地说:“怎么这些夫子也没押着的他们不跑呢?共产党真是有办法。”民工回答:“支前是自愿的,消灭了老蒋才能过安稳日子!”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团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不仅把一群散漫的农民组织成了钢铁般的队伍,支援了战争赢得了解放。更为重要的是从枪林弹雨走出来的新党员、干部迅速填补了老区干部南下解放全中国的空白,更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荣获华东支前委员会“火线之光”称号的招北担架三中队十二分队合影(六十年代摄)

淮海战役特等支前功臣张玉书同志,战斗结束后回到村里(山东省莱西市牛溪埠乡)事事起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走集体化道路,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被评为“ 模范村干部” 、“优秀共产党员”。后身患癌症,临终前一再叮嘱妻子:“别忘了给我交这个月的党费……”终年58岁。张玉书这样在淮海战役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成为新中国建设的基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淮海战役 支前 民工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