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只要你们过了江,解放了全中国,就给我报了仇!”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6-09 07:55

阿蒙

阿蒙作者

历史发烧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蒙】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平谈判破裂。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总前委预定部署,发起渡江战役。战役打响的当天,长江北岸群众纷纷烧香祷祝:“大军渡江,顺风顺浪,打到南京,活捉老蒋!”

4 月20 日20 时,中集团军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率先发起攻势,揭开解放全中国的序幕。27军80师在四点钟以团为单位召开誓师大会,师长、政委分别去240、238两个主攻团亲自动员,号召部队和船工齐心协力,打过长江去,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

出征前还给每个船工发了一张“身份证”——在一张香烟盒大小的油纸(不怕浸水)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地址带在身上,一旦牺牲,便于寻找。会后聚餐,师长、政委一起来到突击队的全体船工面前,和大家举杯同饮壮行酒。

船工群情振奋,开始备船,所有冲锋突击队内的船只,都装有圆木塞子、棉絮、斧头和水瓢等,以备船只中弹穿通后能及时堵塞。准备工作完毕,各条船上的船老大换新衣服。民间风俗,人到年老时都要做一套新衣裳作为“老衣”,“老衣”都是人死后入殓前,由专人服侍换穿。

巢湖市钓鱼乡东张村村民张孝华打开随身带的布包袱,取出一直没舍得穿的新衣裳,挺胸跨上船头。国民党军队发现我渡江大军,大喊:“共匪来了!”一时之间子弹在张孝华在身边嗖嗖飞过,而他仍然稳稳把住舵,驾船直冲敌人碉堡。

第一组冲锋突击队登陆,张孝华掉转船头回到北岸再渡第二船,船到江心时,张孝华儿子张友香被一颗流弹击中负伤。后来张孝华知道儿子负伤,对张友香说:“儿啊,你忍着点,大军过江要紧。”他第二次船回北岸时,部队的首长在岸边迎接他,要他陪着儿子到后方去治疗,不要再渡了,对他说:“你已是渡江第一船,为人民立下大功了。”

西集团军第3、第4、第5兵团,于21日17 时起在纵阳镇至望江地段实施渡江。经强大炮火准备后,担任第一梯队的第12、第11、第13、第15、第16 军相继登船起渡,数千只木船竞相争渡,直逼对岸。南岸的敌人骤以密集炮火轰击,江面上空,照明弹此起彼落,如同白昼。我登陆部队猛烈还击,但伤亡仍接连发生。碎石乡元坡村彭四奀和全船官兵被国民党军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配属13军的许岭乡船工李恒高、李启高、李全开(李恒高之子)三人渡江时同驾一条大木船。接近南岸时,船工李恒高不幸中弹牺牲,弟弟李启高顾不得悲伤,忙将手中的橹交给了身旁的战士,去掌哥哥刚刚松下的舵,刚拨正船头,也中弹倒下。

腿部中弹受伤,仍在用力摇橹的李全开,跑到父亲、叔叔的遗体旁边,掌起舵,继续驾船向江岸冲去。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腹部,他仍抓紧舵不放,大声呼喊邻近船上的船工刘精华,带着他驾的船一同前进。直到刘精华用船头顶着他的船前进时,他才松开紧握船舵的双手,挨着父亲和叔父的遗体倒下。

冒着敌人炮火强渡

像李恒高、李启高、李全开为解放军渡江服务的船工不是个例,兄妹、夫妻甚至还有一家六口参加渡江船工队的例子。

东集团所属十兵团定于4月21日19时发起攻击。4月21日下午,苏北泰兴县船民段祥富正在船上做渡江准备工作,解放军张指导员跑来通知:“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我们今晚七点开始渡江。”段祥富兴奋地说:“老张,终于盼到这一天啦!”

段祥富的船是一只十一吨位的小船,全家六口人在上面生活。华中地委规定参加渡江作战的船不得有家属,地方干部为保证段祥富家里的安全,要求家属不要在船上。但段祥富54岁母亲对他说:“孩子,为天下穷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也帮你去摇船。”

段祥富十二岁的小女儿也跟着说:“爸爸,我也帮你去掌舵。”就这样,段祥富一家六口全部登船参加渡江战役(一般情况下有家属在船上的不参加突击队,先头部队登陆后做后续的运输工作)。

东集团军临战前连续好几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船民成天和长江打交道,看到刮西北风,内心都很焦急:这种风根本无法过江,即使能过去,也不可能到达预定目的地,十条船过江恐怕只能落到两三条。

黄昏,23军指战员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用绳索将船拉出港口,进入江面。这时风突然停了,一位有经验的船老大说:“风要转向!”东南微风开始刮起,船民兴奋地说:“想当年诸葛亮设坛祭天七天七夜才借得东风,今天毛主席远在千里之外送来了,毛主席更胜一筹!”还有的说:“解放军渡江上顺天意、下遂民愿,老天爷也下界帮忙了,看来‘蒋该死’,真的该死啦!”

19时,东集团军按照预定时间开始渡江,渡江突击队都是党员或积极分子,在渡江作战过程中起到了带动作用。4月21日晚,靖江共产党员严声甫同志指挥95条船,在弹火纷飞中强渡长江,在7里宽的江面上,他自己的船,一夜就送了8趟大军过江,创造了最高记录。

我突击部队抢滩登陆

青龙港江面上,渔民孙长生、翟金林、倪正贵、周八斤、王九斤、夏留留等几名党员,满载着渡江勇士,竖起桨、拉满帆、驾好橹、整好舵,似离弦之箭,冲在渡江船队最前面。孙长生的船在突击队的最前,船到江心,被南岸的敌人发现。顿时,子弹铺天盖地,孙长生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快速向江南驶去。一发炮弹落到了孙长生的船上,江面上一片鲜红,孙长生的小船消失了,孙长生和船上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湖东县五区青冈乡46岁的渔民、特等渡江英雄胡业奎,邀集附近村庄30名水手,冒着生命危险,用盆过江,在长江南岸的小沙洲旁拖回被敌军抢去的民船18只,支援渡江大军。渡江时,船搁浅,他跳入江中,双手推船前行,不幸中弹牺牲。

为渡江战役献出自己生命的船工还有很多。桐庐白柳一家父子二人同时参加西集团军渡江,父亲牺牲后,儿子强忍悲痛,一夜3次往返驾船运送大军渡江。

前文提到的望江县关家屋村的老船工赵家贤与他的弟弟同在15军渡江突击队,战斗中赵克家牺牲。赵家贤对战士们说:“我的兄弟在和解放军一起战斗中牺牲,是最光荣的,只要你们过了江,解放了全中国,就给我报了仇。”

共产党员带头支前,他们的家属也不甘落后。烈士孙长生船队刚回到北岸,党员王九斤的妻子夏跟娣在第一船过江时就偷偷地藏在麦田里,等王九斤的船一回来,立即就躲过岗哨溜上船去,帮助王九斤摇橹。

王小山的母亲夏爱宝,也偷着上船支援解放军渡江。渡江战役中,夏跟娣、夏爱宝这样的女中豪杰为数不少,战斗中她们表现出了不弱于男人的勇气和智慧。

为大军渡江掌舵的劳动妇女

太湖县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朱宋氏,带着儿子宋喜一块参加了渡江作战,而且开的是突击船。渡江船队有老人也有孩子,靖江里下河仇湖区王凤英十六岁,看着船工和解放军训练非常眼馋,想去参加支前船工队,不但她的哥哥反对连区干部也嫌她年纪小。

她干脆找到29军军部,见到一位首长便向他提出要参加渡江船队。

部队首长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有点担心地问:“船若是被打坏,漏水了,怎么办?”王凤英回答。“这不怕,有办法,用棉花包裹着木塞子堵住洞就是嘛。”

4月21日晚十点,王凤英接到命令出发,连忙扯满篷,掌稳舵,摇起橹来直指江南。王凤英将第一梯队战士送到南岸后,又往返送部队渡江。第二天夜半,王凤英领着船队顶风破浪返回江北。突然,从上游窜来一艘国民党军舰,朝王凤英的船直撞过来。王凤英把舵一歪,带着船队机智地避开敌舰。随后,又有四艘敌舰猛扑过来,把船队拦腰撞散,王凤英的船陷入了敌人的包围。王凤英沉着地和敌人周旋,敌舰怎么也咬不住她这条小船,反被她甩到了后面。最终王凤英带领船队安全返航。

特等女英雄韩大奶奶,49岁,自报参加第一线突击强渡,在十七、八里的江面上(涨潮),从当晚7点钟开船,一夜送了三趟。最后一趟船到浅滩不能行动,她首先带头下水,推了三里多路,完成任务;一等功臣女船工梅老二,亲身掌舵一夜间渡了五次;支援11军32师94团渡江的姚大嫂,被炮弹气浪掀到江中。她爬上船,继续摇橹,鼓励战士们,“同志们,快上岸消火敌人啊!”

女船工以她们的英勇无畏、吃苦耐劳,加上绝顶的智慧,打破了封建思想对妇女的偏见,也赢得了自身的解放。

英雄不是天生的,普通老百姓面对枪林弹雨害怕是正常不过的心理。抵近南岸时,敌人向登陆船射击,尤其是出现伤亡的时候,有的船工听到枪响,见有了伤亡,就放下橹。这时干部和党员跑到船工前边,以身子遮住他,告诉船工, “不要紧,你尽管划,打不着我就打不着你。要打,先打着我!”

船工受过练兵中的教育,渡江受战士们不怕牺牲的行为的感染,更加坚定勇敢起来。

渡江战役结束后,地方政府和部队对为渡江做出贡献的船工进行奖励。张孝华荣立一等功,被授予“渡江支前模范”,他驾驶的船被评为“渡江第一船”,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苏北船工段祥富一家6口带船支前,连续8昼夜往返于长江两岸。战役结束,段祥富荣立一等功,他母亲荣立三等功;严声甫同志被评为特等功臣;年仅十六岁的王凤英被记了一个特等功,颁发了奖状、奖章和一幅大红锦旗,旗上有“渡江英雄王凤英”七个大字;授予王永才特等船工英雄称号。

立功船工合影

我军针对渡江战役牺牲船工、负伤船工及战斗中损坏船具,规定:

凡支援渡江船工死亡者,均认为是革命烈士,其直系亲属为烈属,并享受烈属待遇。对死亡遗体均以棺木殁葬。若全家依靠此船生活,船只毁坏船主牺牲,按原船赔偿,并发给一至三月的生活补助费。全家依靠死者出雇而生活者,其家属除发给三月的生活费外,并由当地政府予以经常照顾,家庭不全依靠牺牲者,船只无大损失,按具体情况发给救济粮。牺牲之员工发给船管处与专署联合署名之烈属证。并由政府组织群众进行公祭,缅怀烈士。

针对渡江战役船工负伤、因伤致残的情况,规定:

所有部队机关对所服务之支前伤病人员、民工、船工,送至各野战医院或地方卫生机关,免费急救治疗。治疗期间其医药、饮食、护理等,与部队机关人员同等待遇。残废支前干部、民工、船工,应即发给证明文件以及足够之旅费,护送回籍,并通知当地政府,按优待荣军条例优待,给予日常生活上必要之照顾。

张孝华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任某单位仓库保管员兼食堂采买,老人自述“公家的一根木头都放在心上”,年年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在64岁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凤英同志晚年回忆自己渡江支前,说:“那时,比我贡献大得多的船工功臣模范是不少的,和我年纪差不多的船家女儿在各个渡口都有。我尽心竭力做了这么一点应该做的事情,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么大的荣誉。”

江苏宝应县十九岁的颜红英父女三人共同参加渡江战役,1999年吴江发大水,颜红英老人上大堤将干净的毛巾一条条拿给前来抗洪的解放军战士,仿佛又回到自己支援大军渡江的青春岁月……

为渡江部队掌舵的是颜红英父亲,摇橹的是颜红英,她妹妹在船舱。

本文所述的渡江英雄船工不足当年渡江英雄船工的万一。正如《苏北地区三年来支前工作简述》提到的:

“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在反动统治者的眼睛里,是一个驯服的羔羊,一经与马列主义真理接触之后,政治上就开始觉醒了……他们清醒的认识到, 人民解放军是为了保护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是为了他们自己,支援前线也就为了他们自卫,农民能不能获得最后解放,完全依靠这次战争来决定。因此他们再也不是羔羊,而变成猛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 船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