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奥巴马亚洲行避谈人权,怕惹恼中国并疏远东南亚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08 16:17

美国总统奥巴马来杭州参加G20峰会,少数美媒就一直盯着细枝末节不放,炒作萧山国际机场中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即是一例。9月8日,奥巴马赶赴老挝参加东盟峰会,美国《纽约时报》又发文称,奥巴马没有如人权斗士所期待那般,在这趟亚洲之旅中将人权问题挂在嘴边。

报道称,奥巴马政府担忧,随着中国日渐崛起,与美国争夺亚洲地区影响力,再拿人权问题向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施压,都可能导致疏远这些潜在“盟友”;如果将枪炮对准中国,美国也可能失去北京方面在贸易、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配合。

据此,人权倡导人士批评奥巴马太过胆怯,应该在人权问题上长袖善舞,巧妙利用“制裁威胁”这样的砝码。

对于美国多次炒作中国人权状况,外交部也已经多次回应:中国的人权状况到底怎么样,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不过,奥巴马也并非像人权人士想象的那般“无欲无求”。离开杭州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后,奥巴马就大谈特谈民主与人权的价值,声称“民主可以在亚洲蓬勃发展,从日本、韩国到台湾,我们已经看到民主成长茁壮的例子”。

以下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文章摘编:

周一晚上,奥巴马用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他最近这次访华之旅。此行期间,人权问题几乎未引起注意。在发布会上,他仅是一带而过地提到了与北京在“宗教自由”上的分歧。

随着奥巴马继续前往老挝出席亚洲国家峰会,人权倡导人士担心,因为同样的原因,即北京(中国)不断崛起为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仅不会出现在美国与中国的议程上,在美国与整个地区的议程上也不会出现。

随着中国挑战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担心,对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和老挝等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倒退提出的任何批评,都可能疏远而不是拉近它们。与此同时,关注中国异见人士,可能会导致在贸易、气候变化和核扩散等问题上失去北京的配合。

人权倡导人士指责奥巴马政府太过胆怯,称美国应该像在贸易谈判中那样,就各国对待其国民的方式进行施压。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配图

“几十年的经验应该让华盛顿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料到会出现令人不快的后果时,北京才会做出反应,”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中国部主任芮莎菲(Sophie Richardson)说。

她问,为什么不发出制裁威胁,砍掉盛大仪式,或明确表示支持那些异见人士,“在其他外交、经济和安全问题上,政府意识到了这些砝码并对其加以利用。在人权问题上为什么不这么做?”

其他一些人则表示,会坦率谈及美国公民权利的奥巴马,在与中国的会谈中不引入这个问题,是明智之举。他们称奥巴马总统明白,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中国更强大,能够更好地抵御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施加的压力。

“值得肯定的是,奥巴马政府没有以高调的人权政策加剧许多美中经济和安全问题,”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政治科学教授罗伯特·S·罗斯(Robert S. Ross)说。

有人认为,通过允许对中国政府表示更多反对,容忍更大的政治不稳定因素,美国可以说服该政府削弱自身在国内的政治力量。罗斯表示,“这很难说得通。”

这种模式现在延伸到了中国以外的国家。四年前,一名在美国受训的人权工作者在老挝的一个警察检查站失踪,此次访问老挝这个由共产党统治的小国期间,奥巴马一直没有公开提起这一事件。

他也克制自己至少没在公开场合指责菲律宾新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后者没有对自己在上任两月以来发动的一场血腥的禁毒战表示过任何歉意。周三,也就是奥巴马因杜特尔特的辱骂而突然取消会晤的第二天,两人私下见了面。

今年5月访问越南时,在没有赢得人权问题上的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奥巴马同意解除长久以来的禁止销售致命武器的禁令。在试图拉近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之后,该国总理纳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的所作所为让奥巴马倍感尴尬,此人为了继续掌权,关闭了在线新闻机构,并对反对派人物提起诉讼。

奥巴马政府只在很少的几个场合以高调的方式就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过。2012年,美国驻北京大使收留了中国盲人异见人士陈光诚,将他送到了美国。但罗斯表示,白宫能要求和指望中国在一场峰会之前释放一些政治犯的时代已经过去。

责任编辑:冯雪
中美关系 美国 老挝 G20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