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发达经济体对全球化不满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10-08 11:50

10月7日,BBC报道了之前对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的专访。在采访中,金墉认为目前全球化在发达国家中存在着对全球化的反对情绪,因为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国民失去了工作。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

世界银行行长(World Bank)行长金墉(Jim Yong Kim)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全球化带来的自由贸易并没有带来全面的成功。

世行通常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在一份内部文件中,世行认为全球化带来的“调整代价高出预期”,包括如何为失业的工人提供帮助等。

金墉告诉BBC记者,尽管自由贸易是全球增长的最有力的引擎,但发达经济体民众对全球化感到不满可以理解。

“他们的感觉是,我的生活水平低于父辈,而且子女一代的生活水平似乎还会更差。”

“这种担忧真实存在。但解决的办法只有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建起社会安全网络,大家一起认真考虑如何为了将来的工作掌握新技能。”他说。

金墉称发达经济体20%的工作岗位损失是由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导致,其它的则要“归咎于”自动计数和对新技能的需求。

他认为政府需要为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世行经济学家们撰写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的一些事例表明,在一些和中国竞争激励的行业里,从业人员调整的代价要远远高于预期。

“自由贸易导致一些高收入国家不平等程度上升,技术升级以及代表工人利益的劳工组织功能弱化也是重要原因,”报告说,“尽管(自由贸易和技术升级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自由贸易在发达经济体带来了重新安置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更加强大的社会保障网络和更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

全球化四面楚歌?学者称关键在于谁受益

6日,BBC也报道了学者对于全球化的观点。学者对全球化依旧保持信心,他们认为全球化的问题是谁可以从中受益。

德国反自贸、反全球化抗议示威

几年前,中国廉价轮胎大量出口美国市场,威胁到美国本土企业生计,业界抗议。奥巴马总统于2012年推出惩罚性关税,让中国“按规矩来”。国内朝野对此很满意,

但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这一关税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买轮胎多付了11亿美元。

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潮起潮落数十载,现在却受到来自多方的抨击,处境不妙。有人说风向变了,几十年的强大共识裂痕越来越明显了。

全球化的好处至少两代人耳熟能详: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工资更高、物价更低,而且受益的不光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穷国也一样获益。

可现在包括国际政坛要人都开始怒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把本国工作机会被机器和别国夺走、夕阳产业加速灭亡、移民难民非法偷渡客前赴后继地撼动着国境和建制、稳定被搅乱。

证据已经不少,比如英国脱欧公投前后这类言辞的起落,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异军突起,以及欧洲多国对尚未成型的国际贸易协定的抗议浪潮。

全球化陷入危机

美国大选似乎成了当下全世界反自贸反全球化潮流的一个中心。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手指不断指向中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国际贸易中有“欺骗”行为,是要“饿死”美国人民。他说“自由贸易是愚蠢的贸易”,他当选总统后要竖起高关税壁垒来抵抗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强奸”。

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简直就被发难者包围了,他们质问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

都怪中国?

争取民主党候选人提名失败的桑德斯把自己的竞选基调设为批判全球化,声称全球化掏空了美国中产阶层。

更说明问题的是,克林顿女士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正向桑德斯和特朗普靠拢,对美欧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协议的支持不再那么强硬。

“敌进我退”?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无疑在这纷纷扰扰中起到推波逐浪作用。人们的愤怒是明确的、真实的;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99-2011年间美国制造业工作职位减少了600万。

更有研究显示中国的崛起跟美国的衰退就如镜像一样相伴。

但是,美国制造业工作流失,部分原因是生产业务外包,以及自动化程度提高和生产流程效率提高。

学者指出,所有的国家都有被科技进步淘汰的输家,电话接线员、银行柜员,都是败在科技进步脚下。美国的问题在于那些败给科技进步的人群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福利或再就业培训等帮助。

有些地区先天条件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不利于能够带来大量就业的产业兴盛。

现实是,过去十年左右,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家庭收入都没有增加,大家都很不满,最容易找到的泄愤对象就是外国、外国人。

“都要怪中国”

反全球化的政治思潮随之兴起,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国际贸易增幅减半,两者相辅相衬。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贸易扩张速度预计将只有1.7%,而2012-2015年期间平均年增幅是3.2%,1986-2008年间平均增幅6.5%。

这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贸易滞胀。

特朗普誓言要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降温和欧元区政治经济困局也是贸易滞胀的部分原因。

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抬头,因为各国当政者在民粹主义压力下推出贸易壁垒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免受进口贸易冲击。

当然,经济学家不无忧虑地发出警告,对政客和决策者来说,面对民众怒火,保护主义措施显得很有魅力,但最后消费者要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攻击与反击

压力都是双向的。反自贸和全球化的浪潮也不会畅行无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本周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开年会,就把制订对这一潮流的反攻计划列入议程。

1990年以来,全球11亿人脱离赤贫。世界银行搬出一组数据显示,世界上最穷的40%的家庭,2008-13年期间收入不减反增。

也有迹象显示,发达国家和国际政坛精英中已经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即收入不平等和经济滞胀,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必须正面迎战。即使只是出于维护自身政治生命的考虑。

谁受益是关键

然而,诊断容易,处方却不那么容易开,实际操作也不那么容易。

归根结底,总有人会成为科技进步的牺牲品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郎教授点出了问题关键:全球化的绝大部分收益,在各个国家里能够分享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所以,全球化有益无益不是问题,很显然它是有益的,关键在于谁享受到了这些好处。

一旦全世界的家庭收入都提高了,经济增长打破了贸易滞胀的僵局,那么民众的愤怒可能会消散。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哈夫鲍厄说,要化解这些问题,就需要提振全球经济。各国政府需要拿出财政刺激措施,提振本国经济。

反全球化反国际贸易阵营,他们可能觉得看到了战绩。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贸易谈判目前似乎都陷入了僵局,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减少。

传承了几十年的自由贸易共识被反对自贸的不谐和声势包围,来自政坛左翼和右翼的声音质问全球化的益处,不满情绪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广泛基础。

但是,全球化也许正处于八方来袭的困境,但全球化的倡导者在坚守阵地,声称让反全球化阵营闭嘴的釜底抽薪之策只有一个,就是推动全球化复兴。

责任编辑:王骁
美国 世界银行 金墉 全球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