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方式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 上海市党员干部聆听《启航》奏响新时代强音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5 19:25

【文/观察者网 韩京霏】

十九大后,“初心”成了最热的词汇之一。

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六名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全国民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上海乃至全国都涌现出一股“红色旅游热”,许多民众甚至外国友人,从全国乃至全球,自发来到一大会址、遵义会址等革命圣地,在迈向新时代的同时,不忘回望来时路。

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正在不断升温。而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无疑有着更深刻的感触。

也正因如此,12月4日下午,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迎来了两千多名“特别”的观众:上海市各区、委办局党委中心组成员2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来到音乐厅,共同欣赏大型交响合唱《启航》。

视频/观察者网 王可蓉

演出现场 摄影/祖忠人

这部作品以“启航”为主题,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叙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场景,把年轻的中国比作一艘航船,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光荣与梦想。《启航》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之作,也是上海文艺工作者对党的十九大的“献礼之作”,首演即获得各界热烈反馈

这次活动,是上海市以文艺观摩的创新方式,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除《启航》之外,还有“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和同主题诗歌朗诵会。

这三项活动都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整体策划、整体推进、整体实施,为的是用文艺的方式展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既与全市推进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活动配合,同时也更好地推动上海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这样在学习形式上作出的创新,之前还很少有过。

于是,到场的党员干部们感到新奇,也觉得有趣,观察者网小编在现场看到,很多人在大厅拍照留念,还有人为这次活动的集体照特意制作了条幅。以往的理论学习活动中,总会有人显得有些“愁眉苦脸”,但这一次,人们脸上露出的是积极的表情,即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这里的车程超过了一个小时。

但这绝不意味着,来到这里的党员干部们,真的把这件事情当成了“郊游”。相反的是,他们在用工作的目光审视着这里的每一个细节。

一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就对这样的形式赞不绝口:“音乐一起,内心被拉回到那种磅礴的感受中去了,这种方式是直击人心的。历史的东西用现代的形式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在创作上,‘演奏给谁听’体现出来了,真的是为了老百姓创作的。它不仅仅可以在艺术的殿堂中演奏,而对于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而言,大家都能听得懂。”

这是因为,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十九大精神,会有更好的效果:“传递党的十九大精神,拿报纸来讲也可以,但是用艺术形式来体现,大家就很容易接收进去。我们现在强调‘学懂、弄通、做实’,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出更多这样的精品,送到社区里去,这样效果可以更好。”

这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有关同志的想法不谋而合:“就像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样,真正的宣传一定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朋友、像家人一样,把我的感受和体验讲给你,而不是照本宣科。照本宣科是教条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所一直要反对和扬弃的东西,那不是真的东西。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在形式上做更多的探索。”

青浦区的一名基层党员也有同感:“以前都是坐在办公室或基层,学习十九大的一些读本,有时学起来可能不够深入,但用这样的形式效果,基层的党员和群众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十九大。”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迈入“新时代”的当下,许多党员在《启航》磅礴的旋律中,望见了自己的“初心”。

“我曾经以为自己已经老了,但是听了这一场交响音乐之后,为了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一些事情。”一位党员干部激动地对观察者网说。她笑得很灿烂,不知是因为交响乐,还是因为回想起了年轻时的愿望。

还有党员干部在观看了演出后,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工作人员发来文字:

观察者网小编在现场注意到,整场演出,其实经历了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一开始,场内掌声只是相对密集,有人会低声交谈。但随着旋律的不断推进,每一乐章之间的掌声也变得越来越热烈。现场的絮絮低语声音渐次低了下去,而越来越多的人望着舞台的目光变得专注而柔和。

这样的气氛并非开场就有,却因乐曲的推进而变得逐渐沉静。

也许,这也是党员干部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刚开始学习精神、理念时,也许会遇到种种难题;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真正领会了这样的精神时,每个人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那么,为什么会想到采用听交响乐、看文艺展览这样一种形式呢?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有关同志对观察者网谈了这一活动的初衷:“一般的宣讲可能会从理论的方面来阐释十九大精神,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再用文艺、情感的方式来打动、启发、召唤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能认可、能积极地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自己的行动,通过宣传,把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变成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系列用心打磨的文艺作品,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之前有过诗歌朗诵的方式,但具体来说,用交响乐的这种方式是以前没有过的,尤其是这台演出,我们上海声乐方面的主要的音乐家都参加到其中。他们不是把这件事当作一般的商业活动来参加的,而是作为一名党员,或者说,以对党的事业的一种认知,用敬仰的心情来参加这场演出的。之前也很少有文艺作品像这次制作得这么精良、用心。”他表示。

而关于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学习十九大精神,这名同志也有一些感受。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所以我们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先就是要在自己城市历史的红色基因当中,寻找到这样一种精神动力来激励自己。”

也许,这也会为更多的城市,在新时代提供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新思路。

演出现场,党员干部认真倾听《启航》

而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史诗合唱的作者龚天鹏,今年才只有25岁,是一位货真价实的“90后”。他现在是上海爱乐乐团的驻团作曲家。这部作品已经是他自己创作的第九部交响曲了,这在音乐史上也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但他的创作思想已经相当成熟。他在之前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就曾提到:“《启航》的创作目的,就是追求党内党外的团结一心、互相聆听、互相理解”;“讲政治本身不是目的,把我们想要传达的精神融入作品是最重要的。这些价值观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东西,富强、民主、和谐、法治、公平、友善,没有一个字是我们每个人不希望的,但我们要让它们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如今,自己的作品已经成为了上海市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教材”,这可以说是对龚天鹏的一种肯定。

但他并未沉醉于此。

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更远的地方:“我们逢上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节点,因为党的十九大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件事情,而我们也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我们文艺上的创作。”

“如今对于艺术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从前文艺创作得到的资源有限,所以可能停留在审美、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瓶颈;但如今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有能力去吸取世界的精华,然后用我们自己的一切技术去谱写未来文艺繁荣的景象。这其实离我们不远,却需要每一个人的纯粹的抱负。”

正如这部交响曲中表现出的青春与热血,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也有自己的家国之思:“文艺工作者没有能力去前线保卫国家,只能用我们的智力劳动去鼓舞、团结我们的人民,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一切。”

左起分别为:作词毛时安、作曲龚天鹏、指挥汤沐海 摄影/祖忠人

除了《启航》,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文艺展演活动,还包括“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及同主题诗歌朗诵会。其中,美术作品展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延期至明年2月25日;诗歌朗诵会和《启航》还将在北京等地巡演,以文艺的形式掀起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新热潮。

迈入新时代,回望启航时。当时的初心,是现在的动力,也是未来的目标。也许这正是众多党员干部、文艺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意义。

以下是《启航》首演完整版视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韩京霏
中共十九大 艺术 当代艺术 人民艺术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