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宜芳:我为什么喜欢在香港看戏?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08 14:12

卞宜芳

卞宜芳作者

旅港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卞宜芳】

我喜欢看戏,昆曲、京剧、秦腔等各种戏都喜欢看。我尤其中意在香港看戏。

2017年香港中国戏曲节即将落幕,今年戏曲节恰逢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或许与此有关,本届中国戏曲节尤其精彩。剧种包括京剧、昆曲、粤剧、越剧、婺剧、川剧,以及秦腔等陕西地方戏曲。不少在内地难得一演的好戏、难得一见的好角都能在香港中国戏曲节的舞台上看到。

从2010年开始,香港中国戏曲节就集中上演各类戏曲节目,是在香港集中看戏的最佳时机。当然并非只有在中国戏曲节才能看到戏,每年的香港艺术节及平常时候都不乏精彩的戏曲演出,只不过不像中国戏曲节这样集中展演。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吕布试马》(图/中国戏曲节官网)

苏州昆剧院《白罗衫》(图/中国戏曲界官网)

虽然作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生活时也喜欢看戏消遣,但相较之下我还是最喜欢在香港。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有三大原因,无非看戏便宜、观众懂行、演员卖力气。

先说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香港看戏成本低、性价比高。当然,香港不止是戏曲演出票价便宜,其他如演唱会、音乐会、歌舞剧等各类演出的票价与内地相比都不算贵,极少有天价演出出现。这或与香港的演艺市场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不无关系。

以这次中国戏曲节为例,最贵票价为港币450元,折合人民币不到400元。而在内地看戏,同样的演员班底恐怕最高票价一般在580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高。如果是学生看戏就更划算了,除最贵的450元的票外,其他各级票价都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低票价鼓励青年人走进剧场,对于培养年轻观众群体,振兴戏曲艺术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所谓在香港看戏成本低不仅仅指票价便宜,花在看戏上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也是很低的。香港地方狭小,城市规划成熟,除香港大会堂、香港文化中心这类大型表演场地外,在屯门、沙田、葵青和北角等地也有区域性的、相对小型的演出场地时常上演戏曲节目。负责演出事务的康文署在安排演出场地时,也会尽量照顾到香港各处大大小小的剧院,如此一来各区域观众都有机会在家门口看戏。再加上香港公共交通发达,不论去哪几乎都能在一小时内到达,也不必担心因为看戏而奔波太多路程。

喜欢在香港看戏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香港观众爱戏、懂戏,尤其是老一辈香港观众的欣赏水平颇高。这些喜欢看戏,尤其喜欢看昆曲、京剧、越剧的老一辈香港人大多出身于内地,如北京、上海或江浙等地,1940年代以后移居香港。今天在香港的剧场中你还可以听到极标准的北京话,绝非后来北京市井中的“油腔滑调”。也能听到今天在上海也难得一闻的地道老上海话。这些老一辈香港人不仅乡音未改,也保留了原本的生活方式,看戏就是其中之一。

不少观众在年轻时代就见识过名家大角,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看戏水平非常之高,甚至肯下功夫学习钻研,能够自己粉墨登场。早几年香港的京剧票房极为红火,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一百多间。票友登台演出是常有的事,虽然这些年的情势不比以前,但票友登台演出的消息还是时有耳闻。经常到香港演出献艺的京剧名角李胜素就直言“在香港演出,有压力。香港观众懂戏,很挑剔。”

李胜素(左)和于魁智(右)(图/中国戏曲节官网)

第三,自民国以来,香港在中国戏曲演出的版图中就占据重要一席,其地位与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地不相上下。在京剧鼎盛时期,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俞振飞、孟小冬等一代京昆大家都曾到香港演出,甚至或长或短地在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专业的戏曲院团与演员也格外重视在香港的演出,再加上我们前面说过香港观众懂行且挑剔,因此不仅丝毫不敢马虎,也会格外地卖力气。

也因此,作为戏曲演员,如果能在香港得到观众认可,可谓是非常之成功的。以“文武昆乱不挡”著称的当代女老生裴艳玲的成名就是在香港。1986年秋,在香港参加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的裴艳玲让香港观众认识了河北梆子,并引起了一阵“裴艳玲热”。谈起与香港的情缘,裴艳玲自己也说“是香港捧红了我。”

香港地处岭南,又曾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华洋杂处,东西文化交糅。香港社会对于艺术的口味也非常开放包容,所以不论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只要水平够高,就都能在香港有自己的市场。

但是,随着出身内地的老一辈香港人逐渐凋零,也与本土化思潮兴起有关,慢节奏的中国戏曲越来越难以符合大多数年轻香港人的胃口,不论是香港的专业戏曲人才,还是观众群体都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虽然在中国内地也面临同样问题,但在小小的香港似乎更显其严峻。每次看戏时即便看到有年轻观众,大多出身于内地,在香港读书或工作的新香港人,极少能见到香港本地年轻人前来看戏。

前不久与一位同样喜欢看戏的新香港人朋友吃饭,我问他如果那些出身于内地的老一辈香港人渐渐凋零,而年轻一辈又不喜欢看戏,未来香港还会有戏曲演出的市场吗?友人淡淡地说,“到时候我们不就成了老香港人了吗?”答案令我诧异。

一方面,我认为随着内地发展,香港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究竟能有多少与我们一样喜欢在香港看戏的年轻人能够最终留在香港值得怀疑。此外,即便我们这些新香港人都变成了老香港人,恐怕到时候得解决的已不仅仅是香港的戏曲市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香港 戏剧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

首付、利率双降!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

《联合声明》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专家这样说

习近平同普京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