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中国将成动力电池主战场 电池厂商已淘汰1/3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2018-06-27 14:10

“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国家的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他们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在6月27日举行的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这样说道。

国内电池厂商2年淘汰50家

据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39.1GWh,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50%。其中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的65.4%。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40 Wh/kg,电池单体从2012年的每瓦时5元降至每瓦时1元左右。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基本上被中日韩企业垄断,2017年排位前十的企业出货量占到了80%。不过,由于欧美汽车工业发达,在下一轮竞争中极有可能通过研发新一代电池与中日韩企业竞争。

另外,产业竞争已从下游客户延伸至上游材料和资源产业,日韩企业将加快争夺中国市场份额,而中国电池企业也将通过并购重组、标准制定等方式与国际主流企业展开竞争。

“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陈清泰说。

电池供应紧张与产能过剩并存

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电池企业承受着双重压力,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陈清泰指出,动力电池市场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两极分化明显,结构性产能过剩,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

另外,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但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和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目前回收利用的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不太完善,管理措施不够健全,支持政策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

电池原材料方面,全球锂、钴、镍资源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各地的锂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中国锂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分布于青海和西藏,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

谁掌握了上游资源的主导权,谁就有可能在下一步竞争中胜出。为此,陈清泰建议:“国家应该制定中长期资源规划,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把控资源开采及电池生产项目,制定开采环节强制性标准,杜绝大矿小开采,关闭不达标企业;从战略高度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并研究激励机制。”

创造核心技术 关注固态电池

“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陈清泰着重强调。

动力电池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其开发涉及到很多基础的材料问题和电化学问题。因此,陈清泰建议,电池企业应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并与核心材料、整车回收和梯次利用等企业做深度合作。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锂电池已经成为主流,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这两种电池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达到300Wh/kg。不过,全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潜力更大。

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引起了中国产业界的关注。近日,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将与丰田、松下等企业启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的开发。在论坛现场,陈清泰宣读了日媒关于这件事的完整报道,言语中充满了危机感。

陈清泰认为,从下一步发展来看,应该关注固态电池,“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是非常喜人的,这种竞争会激励中国的企业加倍努力。”

编辑:齐萌

责任编辑:谢珊珊
汽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