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隆解封“柳暗花明”?董明珠造车困局三大疑团待解

来源:汽车头条

2018-07-24 13:17

据汽车头条7月23日报道,从7月18日查封令签发,到7月20日执行查封。再从7月21日解封令签发,到7月22日执行解封。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南京银隆查封与解封事件,仿佛在短短三日内充满了戏剧性。

那么,这次的第一时间解封是否意味着南京银隆困局柳暗花明呢?在针对南京银隆的查封与解封博弈背后,仍然有着层层疑云。

疑团一:土地是否仍处查封状态成迷

“土地部分很有可能还处在查封状态,解封的只是南京银隆产业园区的建筑工地。”

汽车头条APP针对查封与解封两份公告,采访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法院系统工作人员,得到了以上答复。

是的,如果只报道南京银隆被查封事件大反转,现已获解封,是不全面的。

根据前后两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章发布的法律文书来看,南京银隆的土地部分被查封有据可查,但在解封公告中并未提及。

“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土地部分是否解封,那就还应理解为处于查封状态。除非是单独的土地部分解封公告没有被曝光。”法院专业人士解释道。

在未能见到送达南京银隆产业园项目法人代表手中的法律文书前,并不能将解封判定为完全解封。

该产业园城建方,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很有可能仍然保留着江苏高院立案前对南京银隆方的财产保全手段。

所以,大反转,其实是不存在的。

南京银隆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也许只是摘下建筑物封条,欲借力舆论界为其宣扬事情已经迅速得到解决的“障眼法”。

疑团二:被“轻描淡写”的查封与解封缘由

在联系银隆工作人员未果后,又尝试联系五冶集团,也被拒绝回答相关问题。

于是,对于该事件的具体情形,只能从之前南京银隆相关负责人对其他媒体表述的“寥寥数语”做解读:“经公司调查,是与合作单位现场人员在部分项目的合作中对合同理解产生分歧,双方已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合作方已向法院申请解封,公司运营正常。”

轻描淡写的一句“合同理解分歧”,是南京银隆方面给到的简短解释。

汽车头条却从一位资深律师口中了解到:“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据悉,“不简单”的佐证有四点:

一、该案案件号为苏民初36号,并且根据公告签章可以确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初审法院。根据案件管辖规律来看,该案涉及标的金额是巨大的,或情节十分严重,否则不可能由高法初审。

二、查封,意味着该案涉及标的金额较大,且被告方在不被查封的前提下,不具有直接的经济赔偿能力。南京银隆的“账面危机”和拖欠款项事实,也可被查封事实所验证。

三、经江苏高院官网案件号查询苏民初36号的结果来看,该案并未正式立案审理。而在该律师的视角来看,立案前进行查封的手段进行财产保全,对原告方(五冶集团)来说是“迫不得已”的。根据我国最高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为保护原被告双方的财产安全和经济利益,立案前申请对被告查封,原告方需要提供相应标的金额的担保。对于南京银隆产业园土地和在建工程的估值是巨额的,查封公告意味着查封流程已经完成,很有可能意味着五冶集团已经提供了相应的财产担保,这个“代价”可并不小。如果真的只是“合同理解分歧”的小摩擦,恐怕没人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四、根据我国最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申请查封的时间上限为两年,除非遇有标的金额过大、案情复杂,或者强制执行有难度的案件,可以额外追加一年的查封期限。从查封公告可看出,2018年7月20日至2021年7月19日,为期三年的查封期,也是案件“不简单”的有力佐证。

显然,企图把事件的恶劣影响通过“轻描淡写”降到最低的南京银隆,告诉了媒体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却忽略了法律法规告诉了我们,南京银隆不需要我们知道的种种。

疑团三:五冶集团申请查封、解封如此迅速为哪般

“从目前国内的经验来看,寄希望于通过开庭判决来解决纠纷,越大的公司成本越高,时间和经济上都最不划算。”律师介绍道。

据悉,在法院立案前、审理中、最终判决阶段都伴有法院工作人员、原被告双方共同参与的调解环节,而五冶集团的撤销建筑工地查封申请,很大一部分可能,正是在法院诉前调解的过程中,通过南京银隆方的“让步”达成的。

在经历被查封的“窘境”中,五冶集团极有可能已经从南京银隆处,得到了令他满意的“回报”。

律师分析:“具体得到什么,我猜不到,但很有可能是债务的优先偿还事实,或者权利。这也要具体分析五冶(集团)是不是还留着(南京)银隆的土地(查封财产保全),如果留着,说明还有继续提条件的筹码,如果没留,说明很有可能款项已经到位了。”

也许南京银隆确实是还了五冶集团的欠款,却不知银隆新能源还能拿出多少还给别人……

快速扩张的银隆,仿佛过分相信它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却忽略了动能转换期押宝单一技术路线的瓶颈与风险。

同时,银隆新能源的“版图”画的太大,大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更大过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银隆新能源的停工、欠薪、拖欠供应商款项、IPO失败等诸多消息层出不穷,这次尚未立案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银隆产业园查封解封疑云,更是让人看得扑朔迷离。

作为空调界的大亨,董明珠兴奋地冲进造车领域,短短两年内11个产业园区的规划,银隆帝国的建设,风风火火。然而百亿工程的查封让人大跌眼镜,这也是在给董明珠敲响警钟。

无论是拆东墙补西墙,只求摘下厂房封条的“障眼法”,还是用于建设产业园的巨额欠款真的已经一夜之间被财大气粗的空调大亨偿清,都并不意味着银隆新能源的前途光明、万事大吉。

并未因一纸疑云重重的解封令而停止——董明珠,乃至其他造车新势力,造车之路仍然存在着重重挑战,且行且珍惜。(作者:刘冀然)

责任编辑:谢珊珊
造车新势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