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洛闻:多此一举的香港“记协”,谁最需要?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28 07:59

常洛闻

常洛闻作者

媒体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洛闻】

香港警务处9月22日发函,修订了《警察通例》中关于“传媒代表”的定义,新规定之下,在香港政府新闻处等级的传媒机构,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的非本地媒体签发的记者证方可视作有效。

如果还记得去年“修例风波”以来香港记者以及所谓“自有媒体人”的举动,应该对香港警方的这条修改深以为是。香港政治和社会深受所谓“言论自由”之害,是到时候拨乱反正了。

当然不出所料,函件发出后,香港记者协会、明报等利益相关方反映强烈,再次指责香港警务处、香港政府“破坏新闻自由、削弱第四权”等,并声称将申请司法复核,以推翻警方的决定。

明报对警方函件的转述基本准确,即使只看明报缩略节选的要点也能看出,要通过香港政府新闻处登记并不难,最低要求仅需要一名编辑,一名记者即可,连打麻将都要两家这样的“传媒机构”全勤才能成台。但标题偷换概念,将修订记者证的许可范围,变成了警方不承认记协这一组织和合法性。

为什么明报、记协异口同声地指责香港警务处和香港政府呢?香港警务处并非不承认“记协”,而是点破了记者协会尴尬的小算盘——如果是服务于传媒机构的全职记者,无需通过记协一样能以记者身份工作;如果服务于网络媒体,或以自由撰稿人身份服务于多家媒体机构,仍然可以以所服务的机构名义,通过政府新闻处注册,取得采访资格。记协作为行会,为何要多此一举,给记者发放记者证?除了记者之外,到底谁需要记协?

玄机在记者证之外。

表面上,落款里这些“联会”“行会”和传媒机构、出版社之间互不相关,每个机构都标榜自己如何“独立”,实际上他们对很多近亲繁殖式的勾连根本不加掩饰。所谓的“新闻自由”不过是垄断解释权和财权的遮羞布。

记协2018-2019的“执委会名单”中,立场新闻与苹果日报均是鼓噪黑暴的始作俑者,在其中工作自然是与黎“同气连枝”。包括现任主席杨健兴先生在内,标称供职于其他媒体的几位“主笔”,基本都是因为“理念不合”而从TVB和南华早报“离职”,实际上与壹传媒关系匪浅。之前的几任“主席”,如李月华、岑倚兰等,更是黎先生爱将,在香港或台湾苹果日报长期身居高位,在台湾、香港两地来往穿梭。

落款当中落在最尾,但却能与明报、壹传媒平起平坐的“众新闻”是链接这些人的一个平台。众新闻自称是一个通过“众筹”资金运营的“独立媒体”,核心人员是“一群资深传媒人”。这群人包括谁呢?包括了“资深新闻工作者李月华”,“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岑倚兰”,“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2019香港记协执委会主席杨健兴”等。名单是不是很熟悉?

众新闻自称靠众筹生存,“无党无派”,可是2017年成立后,目标300万,二十多天只筹集到了30万港币——不过是目标的十分之一,结果在香港这样一个成本高昂的商业社会不但没有倒闭,反而连连得奖,一直做到了2020年。它的运营成本从何而来呢?

先给各位看官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众新闻”得的是什么奖呢?这个奖的名头大了,叫做“人权新闻奖”。获奖内容中一没有难民在欧洲国家的身影,二没有日韩等美国盟友的新闻,三没有美国少数族裔遭遇的不平等问题,仿佛在他们的眼中,西方国家没有人,也就没有了人权问题。

人权新闻奖

众新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筛选结果?是因为“专业”吗?不,是因为人权新闻奖的筹办机构是这几个:香港外国记者会,香港记者协会,国际特赦香港分会。

前两个不用说了,国际特赦(Amnesty International)也翻译为大赦国际,是一个总部设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NGO),一直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人权事业”,包括推动废除死刑等。在此引述两条外界对这个组织的评价:

印度学者Arun Shivrastva撰写的《Helping or Hurting》中指出,大赦国际与无国界记者等组织一样,用NGO外衣为西方利益服务,输出意识形态,采取双重标准,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北爱尔兰独立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南非种族隔离,波多黎各独立等问题上长期刻意消音,却对某些国家的事件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伊利诺伊大学的Francis A. Boyle曾经担任大赦国际美国分会董事,他长期批判犹太复国主义,在他的《NGO与颜色革命》一书中,他认为大赦国际董事会和捐助者的亲以色列倾向,以色列与英国密切的资金关系,导致大赦国际和美国分会对1950年以来,以色列的屠杀和军事行动无所作为,大赦国际背后的首要动力不是人权,而是政治、宣传,其次是金钱,增加成员,再次是内部势力争斗,然后才是人权。

这一机构曾颁发良心大使奖予昂山素季,后来在2018年撤回。2019年5月,该组织秘书长因为无法忍受“有毒的工作环境”自杀,高层地震,数名高级员工收到了“慷慨”的遣散费,同一时间段,有多名基层员工因为预算不足被解雇。

记协和外国记者会自称独立,且收入主要来自会费和卖书,那这个“人权奖”的金主是三家机构中的哪一家呢?说好的“无党无派”,“保卫民主”,“持平公正”,怎么变成了记协主办评奖,然后发给记协的人掌管的机构,再用这个奖反过来作为记协标榜“争取人权”的证明,自产自销,自投自抢?如此拙劣的把戏玩得不亦乐乎,真的只是可笑吗?

记协的主要收入是会费,正式会员常年在600人上下,设立若干委员会给正式会员们参加,附属会员(不以新闻工作或记者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关会员(公关行业从业人士)、退休会员数量不定,对外宣称的“学生会员”只有59人。正式/附属/公关会员会费100元港币/年,学生会员会费20元港币/年。

“修例风波”中并不乏“学生记者”

“次要收入”是什么呢?香港记协是国际记者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的会员,如果香港记者需要赴国外采访,理论上必须花600多块港币申请记协发出的国际记者证,但以我自身的经验,只要机构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名片和工作证,最多加上机构出具的函件,足以满足工作需要,不需要记协额外“开光”。而港澳台记者赴内地采访,一般有对口机构发出按年注册的港澳记者证,以及活动、会议期间有效的工作证,记协无法帮助香港记者跑得更快。

根据这些公开的数据,不难算出香港记协每年的收入。只有“卖书”一节,交易是现金居多,印数、销售额、码洋折价比例无从查起,账本数字无法做准。如果真的“独立自主”,还要供养这么多委员会,发放如此多出版物,以香港一份报纸十块钱的物价,恐怕香港记协一边要在本地卖到人手一本会刊,一边要迁址到北纬30度以北地区,才有足够的西北风喝。

这次警方修改《通例》针对的,恰恰是记协滥发的会员证。所谓会员,只需要一名现任会员推荐,交表交钱即可。黑暴动员的主力“学生”只要以学生证副本应付即可过关(文汇报对此有深入报道),即使是会员也并不是新闻工作者,不过冲锋陷阵之后会有记协出面“罩住”,甚至提供法律援助、通知家人“收拾东西”等一条龙服务,增加警方的成本,令警方逮捕难起诉更难。

进入记协成为正式会员之后,如何评选执委会“主席”,如何进入核心,并无民主过程,从不公布投票权的人数、比例,也不公开执委会选举应到、实到的人数,至于是否有投票选举,有效、无效、弃权票各是多少,更是讳莫如深。与其说是“介绍”之后“评审”是否足够专业,还不如说是“招募”之后“筛选”,看是不是“自己人”,能扮演什么角色。整个模式与其说是行业工会,不如说是香港一直盛产的“社团”更为恰当。

香港记协附着于记者这样一个不赚钱的行业上,到底要干什么?

1991年,香港回归近在咫尺,港督卫奕信全面接受《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快速通过了《香港人权法案条例》,将立法局、港督权力大幅度稀释,1993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为保持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力,一夜之间忽然民主,针对新闻、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审查大幅度放宽,例如删除了行政部门基于保安理由撤销电视运营牌照的权力等。

行政权力消解带来的空白被英国、美国资助的NGO迅速攫取。记协在其1994年“香港言论自由年报”中,曾名为“担忧”实为威胁,以“香港本地并无对等概念”为由,批评保密、国家安全立法,这一立法确如记协所期望,在港府迁延23年,酿成大乱后才由人大以全国立法的凌驾性方式强行处置。

同一份报告中还毫不避讳地说明,记协认为基本法不能凌驾于香港本地法律,香港最高法院的权威不能受全国人大制约,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回归后的香港政府,都必须在记协表达“失望”后,“知所决择”。所谓“第四权”参与争夺治权的企图,从来都是阳谋。

之后几年,记协并未将“报告”全文公开于网上,仅列出部分标题如下,导向如何,不言自明:

以人均GDP计,香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但也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市场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生产关系仍然苟延残喘的“孤岛”之一。在被动开放的过程中,本地的既得利益者,和倚靠垄断、准入门槛、制度壁垒发财吃饭的人,必然会为了维护利益而维护现有的落后制度,甚至为了短期利益与另有心思的势力合作,“记协”所贩卖的是一张薄薄的卡纸,这张卡纸居然就成了“解释权垄断许可证”、“话语权高地准入证”,证件一出,公权畏手畏脚,私人避之不及。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不改变“许可证”、“准入证”的土壤,就算“记协”归正,以后也会有其他“邪”再现香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香港 新闻记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