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梁:印巴冲突,能给中印冲突帮上忙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15 09:05

成梁

成梁作者

时政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成梁】

七月份以来,印度这个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一向被“一言不合就尬舞”、“干了这碗恒河水”、“摩托车拉来一个旅”、“没有挂票不幸福”等印象所占据的“虎踞南亚次大陆”之上的“有声有色的大国”,在各路媒体上俨然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把网红待遇。然而印度人似乎有搞了一个大新闻不够还要再来一个的想法,洞朗地区多卡拉山脊线上与中方的对峙尚在继续,西线那边又跟巴基斯坦在印巴停火线上怼起来了。

7月8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停火线上爆发武装冲突。在印方嘴里,是巴基斯坦“首先使用机枪和迫击炮对印度境内开火”,还“打死了一对正在休假的印度士兵夫妇,打伤了他们的三个子女”,印度军队只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摧毁了巴基斯坦军队的数个碉堡;而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毫无悬念地反了过来,声称是“印度方面首先向巴基斯坦境内开炮射击”还导致了十余名平民伤亡,巴基斯坦军队奉命实施反击作战,和印度军队打了好几个回合,最后以巴军参谋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我们的武器让印度人闭嘴”这一鲜明的信号而结束。

印巴发生交火的消息传回国内,无疑给本已躁动不安的我国媒体和群众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笔者试着归纳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

一是认为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间发生的冲突,同中印之间尚在持续的冷对抗具有某种联动效应,或者说这是“下大棋”下出的又一个杰作,将使印度被迫面临着受到两方战略压力的局面,客观上有助于在多卡拉山脊线的对峙中转向收缩;

二是从一中引申出来的观点,认为印巴两方的此次对峙很有可能引爆再一次的印巴战争,将给我国“一劳永逸地解决南亚次大陆问题”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部分观点甚至已经勾勒出了“巴基斯坦向克什米尔发动主动进攻,我军南下西里古里走廊地带”的战役图景;

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和传媒颇有些愤愤不平,认为巴基斯坦都敢和印度开打玩硬碰硬,我们为什么只敢缩在后面搞对峙?“打了不就完了嘛”。

可是,就以上的三个观点来说,笔者并不能完全认同或者说完全不能认同,我们试着逐一分析下。

克什米尔,老问题了

先说第一个观点,即巴基斯坦军队同印度军队的冲突具有某种联动效应。众所周知,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从性质上界定,属于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英国殖民者接近从南亚次大陆撤离时,克什米尔的画风是一堆百衲衣一样的介于部族和地方豪强之间的土邦。著名的“搅屎棍”腐国人搞出的“蒙巴顿方案”看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这一地区的自决权,实际上克什米尔地区处于上层的印度教王公和底层的伊斯兰教信众不可调和的矛盾之间,加之该地对于印巴两国来说都是堪称兵家必争之地的瞰制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很快变得不可避免。

1947年、1965年、1971年和1999年,印巴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和一次较大规模冲突。在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军队在地面战术和夺取制空权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通过主动出击一度占据了战役主动权,但是仍然在总体的战略态势上被印度完全压倒。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

其中,第一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就丢掉了此地的大部分土地和绝大部分山峰制高点;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在巴基斯坦军队于克什米尔发起战役进攻的同时,选择将战场直接摆进巴基斯坦本部境内,兵锋直指拉合尔,迫使巴军的攻势打成了虎头蛇尾;而到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和锡亚琴冰川冲突中,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处于战术和战略的“双下风”:前者使得巴基斯坦丢了东巴地区,后者则在巴方主动挑起事端的情况下被印度方面以炮兵火力有效压制,不得不放弃先前夺占的要点。

总的来看,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呈现出“持续不断、强度可控”的特点。说它“持续不断”,这里地区的冲突自从1999年锡亚琴冰川战斗后就没有停过:据统计2014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发生过16次冲突,2015年则发生过38次冲突,今年以来的直接交火和有效的战术行动在2月份发生过1次,在5月份发生过3次,在6月份发生过2次;说它“强度可控”,近十年来,克什米尔的冲突基本上局限于互相使用轻武器或中小口径火炮射击、派出分队级别战术单位实施渗透“割头战”等小规模摩擦战的范畴,并未发生较大规模战争,也并未进一步动用重型武器或大杀伤性炮火与导弹。双方在停火线上维持了平静和均势的总体态势。

我们要看到,克什米尔地区冲突的日益频繁,一方面是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兰教武装在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地区的活动使得当地局势不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印度近年来对外政策逐渐激进、以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向南亚次大陆扩散并树立自身影响力的客观要求。尤其是穿过巴控克什米尔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案,从地缘角度来看无疑挡住了印度方面向中亚地区扩展影响力的传统扩张路线,面对着自家西门口的这根门槛,三哥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再多说一句,我们同缅甸军政府及昂山素季政府的良好关系,也无疑挡住了印度向泰缅语族聚居区扩展影响力的通道,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访问印度的缅甸国防军司令敏昂莱大将受到三哥“国王”一般的接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印度用“国王待遇”招待来访的缅甸国防军司令敏昂莱大将

回到7月8日的冲突,我们就可以发现,本次冲突仅仅是今年已经爆发过的好几次冲突中的一次,人员伤亡并不是最大的,冲突烈度也不是最强的,尽管赶上了中印洞朗地区对峙这个时间点,但是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既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也谈不上有什么战略上的联动效应:我们希望印巴之间的冲突可以迫使印度将目光从中印边境转向克什米尔,这种想法是不太靠谱的。

在印巴冲突双方于克什米尔地区基本形成力量均势和整体平静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一次微不足道的摩擦战,就迫使印度“将目光从东方转向西方”并“进一步增加兵力”似无必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施加给印度的战略压力更是几乎微不足道。因此,除非巴基斯坦此时出现可能向印度实施主动战役进攻的迹象,否则我们仅仅寄希望于巴基斯坦靠已经打了好几次的摩擦战中的一次,来为我们向印度施加压力的想法无疑是不现实的。

“巴铁”帮一把?

那么,巴基斯坦有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摆出向印度实施主动的战役级进攻的架势吗?毕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确实指着我们的“巴铁”在关键时刻能帮我们中国一把,甚至是“中巴两国在东西两线同时动手,一个进攻印控克什米尔,一个突击西里古里走廊”,“一战而奠定胜局”。对于这种想法,笔者并不完全认同。

我们首先说一说巴基斯坦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我们的大众传媒都在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巴基斯坦是我国的“铁哥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了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刻无条件地站在我们一边。诚然,巴基斯坦确实同我国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和互利合作,但毕竟巴基斯坦长期视域外国家美国为它最大的战略后盾,尽管近年来二者的关系有所降温,但是巴基斯坦却又视同一教宗的沙特阿拉伯为其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来源,中国对以上两者,只能被巴基斯坦视为“最佳的地缘政治配手和最佳的地区合作对象”。

退一万步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且不说90年代中期巴政权内部某些人为了宗教利益,对我国新疆地区实施渗透的愚蠢举动,仅仅为了中国的利益而将自身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一场对印度的主动战争中,对于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而言,明显是一件需要仔细掂量、需要利益交换、而且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答应的事情。

印巴边界降旗仪式

何况,目前巴基斯坦国内的局势同样远远谈不上乐观。首先是经济建设上问题重重,GDP总量与增速已经被印度远远甩在后面,重要的工业、农业等各项经济指标,相对于印度而言也全面落于下风;

在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巴基斯坦的问题甚至比印度还要严重:印度尽管同样面对种族冲突的问题,但在没有外部势力“输入秩序”的情况下还是维持了大体的和平,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南瓦基里斯坦部落地区则已经快要处于“有教无国”的状态下了,本地的普什图部族被来自阿富汗的极端宗教势力与军阀势力渗透得像筛子一样,武装冲突常年不断。早在十年前,美国方面就有学者认为巴基斯坦同阿富汗接壤的部分有沦为破碎地带的风险,巴基斯坦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势又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最后,巴基斯坦在军事地理和军队实力上又都处于不利地位,从拉合尔到卡拉奇的战略正面毫无屏护,完全暴露在印军T-90S坦克的攻击刀锋下,往日引以为傲的巴基斯坦空军在整体实力上相对于印度空军也已威风不再,海军则更不消多谈。

多个因素综合起来,笔者认为,鉴于双方目前的实力对比,巴军在同印度方面的对抗中只能选择自保防御策略,仅仅通过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有效力量宣示来拉高印度方面主动进攻的损失预期,通过军队的有效防御配置来增加印度方面实施主动进攻的战役难度,并以核武器为后盾,整体上迫使印度方面放弃进攻的打算以求得自身的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只可能得出一个结论:巴基斯坦不可能同印度发生主动的战争,不可能向印度实施主动的战役级进攻,即便是摆出战役级进攻的架势做做样子,笔者认为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更不用说以上行为仅仅是为了满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了。

总的来说,印巴两国的战略态势至少在目前还处于“印方不想打”、“巴方不敢打”的状态。对于印度而言,尽管口口声声要打“2.5线战争”,但是任何时候两线作战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类宣示只能被视为对巴基斯坦的一种口头恫吓;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人生本来就已艰难,自保已属不易,谈何主动进攻?谈何为中国主动进攻呢?指望着印巴两国爆发第四次印巴战争我们好跟在后面收人头当渔翁,笔者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可能被别人跟在后面收人头;指望巴基斯坦此时在克什米尔地区刺刀出鞘,张牙舞爪,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笔者认为,与其把希望放在这种盖然性很低的概率上,不如接着谈一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资料图:印度士兵在印控克什米尔班迪波拉区与三名武装分子发生交火。图为印度警方人员正在快速通过危险区域。来源:中新网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我们怎么办”这个层面上来了,毕竟对于我国群众而言,印巴之间的冲突只是次要问题,重中之重,还是目前依然没有结束的洞朗地区对峙。

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拉长双方对峙时间,注意印度国内变化,遏止印度军事冒险,不给印方任何机会”的应对策略,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想死总是很容易的,活着才是一件困难和需要智慧的事情”。对于中印边界的对峙,用李逵式的解决方法是最简单的:机枪架起来突突一通,打出去不就完了?问题是打出去以后怎么样?

侵略我国东北和台湾的日本军事家儿玉源太郎曾经这样说过:“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结束”。在印方的行为明显不可控和难以预测、现地态势又明显于我不利的情况下,连一级的武装冲突会不会升级成营一级的武装对抗?双方会不会逐次增加兵力打成一场在狭窄地形上相互耗血的低水平混战?这次印军遭受了伤亡,下次会不会在另外的边界地段制造另一起铁列提克事件,给我边防军以一定的杀伤作为报复?恐怕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的了,也没有人能保证的了。痛快淋漓的处理方式是最直接的,但是附带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才是最稳妥的。

虽然笔者认为在洞朗地区的对峙行动中我们可以选择现地坚持、长期斗争的方针,但是“长期斗争”并不等于“静坐斗争”,“注意印度国内局势”也并不等于“吃瓜群众围观印度国内局势”。无论到什么时候,“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这是毛泽东主席留给我们的有效的斗争策略,“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是老祖宗口口相传的生存智慧。

虽然印巴之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的摩擦战,客观上没有达到转移印度的战略视线、向印度施加战略压力的目的,我们却可以有效利用这一手段,在中印争议边界线上另选有利于我的地段主动前出,制造出犬牙交错的对峙态势,使得对峙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虽然巴基斯坦不太可能摆出向印度实施主动进攻的架势,我们却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国土上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印度在东线发难,我们就选择西线位于地形、地势、补给皆有利于我而不利于印度的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地区的正面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一带摆出向印度实施战役进攻的架势。更重要的是,借助中印对峙这一有利时机,在前沿地区有部队掩护的情况下继续加快我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将我军的地势优势尽快坐实。

最后,虽然笔者并不认同架起机枪把印度越界军人打出去的措施,但是把他们推出去或者绑起来扔出去,也不失为一种处理的办法。当然,我们现在不做,并不代表条件合适的时候,我们同样不会做。

还是那句话: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错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中印战争 中印关系 中印边境 克什米尔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