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是中国导致的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2-20 08:58
2014年世界经济一个大事,就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崩盘了。一年多时间,油价从110多美元跌到40多,铁矿石、铜期货价格都大幅下降。中国是所有大宗商品的超级买家,相关新闻里时常提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增长疲软等“基本面”,话里话外透着中国出了毛病,或者有责任的意思。
2008年底商品期货也崩了一次,比这次要猛得多,油价从140多跌到30多,跌幅更大更迅速。那时没有说中国需求出现问题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全球慌了神。都没见过这种事,不少公司的反应是先把订单暂停,现金为王,全球经济活动冰冻。但那次油价其实走了个深V,在30、40的底部区域就三四个月,2009下半年就回70、80去了。需求还是在增长,中国加大投资作了最大贡献,2009当年M2增长29%。再加上美欧日都搞了各类名目的“量化宽松”,资金泛滥,大宗商品涨回去也可以解释。
连同之前2001年到2007年的商品期货大牛市,中国在这两次大涨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最坚定、最有钱、最有胃口的大买家。象国际铁矿石价格,中国主导作用更大,钢铁产量占世界一半,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三分之二。2013年铁矿石价格比起2008年的相对高点差不多翻倍。
这次大宗商品价格崩盘看起来是不太一样了,油价在40、50已经快一年了,不象能短期涨回去的样。2015年中的“小反弹”也只到60多,又冲着30多往下探底了。2014年底有一个笑话,说2015年俄罗斯最不愿意见到的数字是,普京、卢布和油价都要奔向63。现在看来,卢布对美元汇率是60多,但说油价能有63就想得太美了。
我们来看看,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疲软”是怎么回事。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3.1亿吨。2015年前7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达到10.4%。其中6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大涨27%,7月大涨29%达3071万吨,创历史新高。这里看不出需求增长放缓,当然考虑到国家利用低油价凶猛收储,增长原因是有些特别。后来应该是储油罐放不下了,油船都只能停在外海处理不了,进口增幅有所减少。至2015年10月,全年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8.9%。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需求增长疲软”,还是过去的猛吃。进口消耗的资金是大降了,2015年1-10月累计进口原油1143亿美元,同比下降41.3%,因为油价降太多了。但中国对原油进口需求继续大增是肯定的,绝对不是疲软。由于页岩气革命,美国才是货真价实的“原油进口需求大降”。金融危机后,美国原油进口不断下降,2014年降至27亿桶,21年来最低,2015年进口量将低于中国。
再看看铁矿石,2014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50%。但是当年中国进口量9.325亿吨,远超2013年的8.203亿吨,仍然是大增。2014年底,中钢协曾经预测2015年进口量会突破10亿吨继续增长。2015年1-10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基本持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实在太可怕,全年进口能维持住9亿吨不容易了。这只能说是不增长了,不是大降。其实铁矿石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因为全球大半需求在中国这,影响大到不正常,一般没这么大。
铁矿石价格暴跌
从原油和铁矿石来看,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一种是中国需求会继续可预期地增长,但占全球的需求比例不算太高。原油中国需求占比“仅”11%,中国需求的增量乘以这个系数,影响就小多了。铁矿石是另一种情况,全球占比特别高,超过一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那需求到顶停止增长,就是天大的影响了。
从需求增长以及占比来看,铜是一种中间状态。和原油类似,中国的铜需求继续增长。和钢铁类似的是,中国铜消耗占世界40%。这里有一个说法,叫“需求的增长放缓”,是说需求仍然在增长,但增速降到很低了。有预测说,中国对铜的需求到2020年预计增速每年只有3%,和之前的高增长不同了。
分析中国需求,基本就是这几个因素。一是中国需求的全球占比,二是需求有没有到顶,三是“需求的增速”的变化,这第三个有点绕。总的来说,确实和以前商品牛市周期的情况不一样了。中国需求增长空间大的,全球占比小,如原油。需求占比极大的,年消费总量又到顶了,如铁矿石。需求占比大,需求没到顶的,增速在下降,需求的存量大,但是增量小了,如铜。从需求端来说,原油价格大跌和中国关系不大,因为占比不高,是世界经济形势主导的。铁矿石和铜都是中国需求主导的,铁矿石需求情况比铜要差,价格跌得比铜要多。
中国石油消费占比相对铁矿石而言并不高
这也正常,不可能需求总是高增长。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已经很逆天了,在一个极高的占比水平到顶,只要稳住都是不得了的事,等于固定地出大钱给各国生产商。都占全世界需求的一半了,大幅高于人口占比了,需求已经到顶或者走向到顶实在太正常了。这绝不能说是中国“不景气”。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即使不再增长,也是对世界经济的极大贡献。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中国肯定是最大因素,价格大跌,这不赖我们。只能说其它国家需求跟不上来,让中国占比这么高的再增加需求,实在太过分,没有这个道理。
这次的商品期货价格大跌,显然是因为供给增加。逻辑也不复杂,很容易解释。
有中国这样一个大买家,需求量特别大,掏钱痛快,价格高也不怂,过去是没有这种好事的。全世界有资源的国家很多,谁不想挣这个钱?可以说,在中国的带动下,21世纪头10年是资源型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最好的10年。曾经不可一世的G7,在上世纪80年代占全球经济总量高达70%。90年代发展中国家情况也不太好,各种危机,进入新世纪才迎来转机。到2010年以后,G7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至50%以下,份额下降超过20%。可以令人信服地说,这主要是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功劳。中国自己抢了10%的份额,其它“新兴国家”也抢了10%。和中国的经贸往来是关键动力,中国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极大贡献,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值得反复强调。
但是挖资源上产能这种事,总会有它的转折点。很多国家都能上产能挣到大钱,这说明资源并不是真正的稀缺,而是需求有异常增长,营造了普通资源象稀缺资源一样的假象。中国各类资源需求增长极大,又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好,各国对原油的需求增长也上来了,搞得什么需求都大增长一样。
那么增长到逆天的占比了,总不能一直扩大吧?中国人口数量再多再怎么发展,总需求总有个上限,就象人均粮食需求每年500公斤差不多了。从迅猛增长,变成正常增长,只要最终稳定在一个高占比,都算得上很好的表现,完美的表现,教科书式的增长曲线。要是中国表现不好,在这么高的占比水平上,总需求会下滑甚至巨幅下滑。强调所谓“中国需求增长疲软”,这就有点昧良心了。对世界各国来说,中国这个大买家还在这到处撒钱,比某些骗子要强多了,说是要大买,等你上了产能,人家不见了,等你破产了,换了同伙来收购。中国在大宗商品价格高的时候,也是猛花大钱收购,绝对是良心买家。现在赔了不少,被批评。
世界各国猛上产能挖资源,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不能只许你挖,不许他挖。就算有OPEC之类的组织搞配额,也得公平。而且也确实赚到钱了,大家都挣到钱了。并不是说一上来就破产,多少是挣了几年大钱的。现在碰上中国的完美需求曲线逐渐走向完美了,增量没过去那么多了,存量还是巨大,这基本是可预期的最好情况了。世界各国前一段时间产能上得太多,等到开采出来发现过剩了,但停产的损失更大,只得硬着头皮生产下去。产能过剩,价格大跌,这也没办法,经济规律就是这样,如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猪肉价格波动。挖资源的就应该有这个觉悟。当初价格翻几倍,现在下去一半,以前这种事常有。没有中国,铁矿石过去什么价?2001年也就20美元。现在大跌了,一吨也有50多美元,挖起来也不怎么难。因为有中国,总需求还是比过去高多了。不要忘了最高价格涨到过170,这么高的价格本来就不可持续。
正经的道理是,世界各“新兴经济体”不能沉迷于挖资源,不要被暂时性的大宗商品高价迷惑。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这是回归正常,是必然的。所以,这次也不可能象2009年那样深V回去。希望中国的需求进一步爆发增长,与世界各国的巨量资源产能供给平衡,这是鞭打快牛,逮着一个做得最好的猛提过分的要求,却对许多差得多的不置一词,完全没道理。
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急需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供了新的出路。中国愿意帮助各国全面发展,例如提供巨额贷款全面提升所在国的各类基础设施。这绝对不是以挖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光挖资源用不着这么麻烦。为了挖资源,用得着修高铁么?当然这事说来话长,需要另文阐述。
作者简介:笔名陈经,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风云学会研究员。21世纪初开始有独特原创性的经济研究,启发了大批读者。2003年的《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预言中国将不断产业升级,挑战发达国家。2006年的《中国的“官办经济”》是代表作,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深入、系统的解读。
致谢:感谢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博士(@中科大胡不归 )和其他成员的宝贵意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