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拜登发1.9万亿,美国人当然叫好,全球呢?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1-26 07:43

陈经

陈经作者

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

鉴于美国疫情超2500万的确诊病例,加上IMF预计的2020年美国经济将同比下跌4.3%,控制疫情、提振经济成为拜登新政府的首要任务。

拯救美国要花多少钱?

早在1月14号上台前,拜登就提出了名为“美国救援计划”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在2020年12月22日,美国参众两院刚表决通过9000亿美元的疫情纾困计划。如果拜登的计划得到通过,等于短期内,美国将拿出高达2.8万亿美元刺激经济。

2020年3月28日疫情初起,美国两院与白宫就通过了2.2万亿美元的紧急计划,是历史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就是说,约一年的时间,美国政府就额外搞出了5万亿美元来用。

在这些计划中,美国政客吵得不可开交,都有自己的选区利益要照顾,各种开支都塞进来讨价还价。然而,却没有人表示疑问,这么多的钱它从哪里弄来?所有人都习惯了,是政府赤字,而赤字就用美国国债来覆盖。这只有一个“程序性”的障碍,美国众议院对国债上限总额有限制,但能形成障碍的人,也就是这些政客自己。情况都这样了,就没人提上限了,一道手续的事。

而且,这些是额外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本来每年都要大搞财政赤字,万亿美元规模,都是靠发债补上的。

笔者2020年6月在观察者网发表的《越陷越深的美债危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迎来大爆发》文中,详细论述了美债的发展史,以及美国政府与议院的“财政纪律”演进史。美国议院多年来的经济铁律是,公债不可突破GDP的70%,克林顿时期豪气冲天要清偿公债。之后因为各种现实原因,不断后退。2021年,又有了新的进展。

用1.9万亿美元救美国,让全球背锅。图片来源:美联社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是两部分组成,社保基金、退休基金持有的叫“政府内国债”,多了不怕,等于是拿民众交上来的钱买理财,目前大约6万亿美元。由公众、机构、外国政府持有的叫公债,目前约21万亿美元,突破了GDP的100%。公债是要控制的对象,多了不好。美国各届政府对公债的态度演进大致如下:

1. 克林顿时期,连续几年财政赢余,计划2013年清偿公债。

克林顿的财政表现和发债计划最为积极正当,严守财政纪律,甚至还要超预期地还债。回头看,克林顿的计划应该是吹牛皮,不太现实,也并不认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无法实现,也没有必要。

2. 小布什时期,放弃清偿公债目标,公债维持GDP比例适当即可。

小布什卸任时公债占GDP比例约40%,离70%的议院铁线还远,计划之后往下降,回到克林顿时期的健康比例。现在看,小布什那会是美国财政最后的安全时期,受到的挑战不大。但是那时没想到要出大事,浑浑噩噩中没料到以后会变成这样。

这个时期应该是美国的迷茫期,不知道要干啥,也不知道有什么大危机。反恐不是特大的挑战,还不如新冠病毒厉害。想找其它国家当竞争对手,也找不到。可能是被911恐怖袭击的骇人场面弄昏了,忽视了内部的经济模式问题。

3. 奥巴马、特朗普发债度日时期,公债占GDP比例迅速突破70%。远期计划还想消灭财政赤字,比例降到70%以下。

因为要维持各种日益增多的开支,奥巴马和特朗普不得不以每年1万亿美元的节奏增发公债补财政赤字。这相当不对劲了,外界批评很多。但理论上也还“有救”,至少预算计划上是准备10年8年以后赤字大降,回归正常。

2019年末,美国公债比例约80%,已经明确突破纪律。议院对此还是很关注的,提高国债上限经常大吵,不批钱搞得政府要关门。但为了过日子,磨叽之后都批准了。奥巴马时期增加了10万亿公债,负主要责任;特朗普时期至2019年末公债增加了2.6万亿,每年政府赤字1万亿,没好转。回头看,这时的特朗普也不是特离谱,没有比奥巴马过分。如果真能控制在每年一万亿赤字,美国GDP增速能维持住,能拖不少年,算缓慢恶化。要是出个经济奇迹(如特朗普设想的第二任期真正MAGA),还可能好转。

外界已经生疑了,但是还没爆,只是小声嘟囔。因为很多国家也这样,美国公债比例也不是特别过分,GDP增速还高些。美元指数一度冲上100,对美元的信仰处于惯性维持状态。国际理财宣传还是以美元价值为基调。

4. 疫情应急、拜登时期,新理论出现。公债比例不再重要,转而关注利息占GDP比例。

2020年末、2021年初出现新动向,美国经济理论界已经解放思想,开展宣传了。总体的意思是,美国准备放弃公债占GDP比例的控制目标,70%正式不管了,以后比例再高都不管了。只要公债的利息是可以控制的,那么就可以大胆发债。一个“良好”的迹象是,公债利息占GDP比例是30年最低。新理论加持之下,美国国债似乎局面一新。特朗普2.2万亿、9000亿,拜登计划的1.9万亿,看上去吓死人的刺激计划,有了新理论,搞钱都不难。美国社会各界对此表示欢迎。

这个事非常值得重视,其意义非同小可,一般人可能因为其专业性看不太懂,需要仔细解释。国际理财宣传已经给雷得外焦里嫩,不再宣传“美元价值”了。比特币、各种妖股,疯狂翻十倍地涨。

2020年11月30日,哈佛大学的劳伦斯·萨默斯(克林顿的财长)和简森·福尔曼发表了一个文章《低利率时代财政政策的重新审视》(《A Reconsideration of Fiscal Policy in the Era of Low Interest Rates》)。文中的说法其实业界早就在传,文章中正式以理论和数据雄辩地指出: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很低,完全可以解放思想放开发债空间。

看这两张图,虽然公债占GDP比率突破了100%,但是国债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还挺好,波动着没怎么升。更好的是,不少利息是给美联储的(因为美联储买了不少国债),这些会转移支付给政府,可以扣掉;还有通胀能帮赖债,美国政府“实际利息”支付占GDP的比例,居然在不断下降,不可思议地降到了零!国会议员们得换换脑子了,别再说美国国债多了。

为了指出议员们脑子僵化,文中还对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历年的利率预测进行了打脸回顾。1986年CBO预测利率下降还不错,之后就荒腔走板,彩色的利率预测曲线总是比黑色的实际利率曲线高不少。CBO利率预测高了,就会对未来的国债利息支出夸大估计,得出预算艰难的结论,拒绝批准发债。这让政府的预算也不敢大搞,赤字和发债小里小气。实在没办法了,才弄个1万亿美元赤字。搞得很多政府项目没钱用,不少科研项目都要砍掉。

这个理论在美国政界的实际输出,已经有了。耶伦2014-2018年是美联储主席,现在任拜登政府的财政部长。1月19日是耶伦在参议院的提名听证会,这个理论就被堂尔皇之地拿出来,支持拜登的1.9万亿刺激计划。

耶伦说“国债利息负担是30年新低”(指利息占GDP比例,非绝对值),应该来场大的(act big),拜登的计划利远大于弊。可以忘掉国债总额,只看发债的代价(利息就一点)和发债的收益(钱花出去,能救很多人,堵漏洞,好处多得说不完)。甚至可以用利息负担来评估总体财政状况,别的指标都不如它。这么看,美国的财政状况远比想象的好。

耶伦还说,不是她个人这么想,经济学家们的思想转变已经有十年了。欧元区就是教训,不让发债、搞紧缩,希腊这样的就恶性循环了。利率低,特别是低于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发公债做项目做好事不应该阻止。这个思想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官员的认同。

耶伦自己就是转变过来的,以前当美联储主席的时候,还经常加息。那时有一套“美联储通过加息减息的艺术调控市场”的大理论,从格林斯潘传下来的。不时有国际财经文宣鼓吹,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要制造危机收割全球云云。特朗普还经常攻击说,不应该加息,美股跌全怪美联储。

现在,低息出奇迹,美国经济学家和学者型官员们发现了大喜事:美国财政状况良好,30年来最好,可以搞大的刺激计划。

经济学家冀朝鼎

这个事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传说:经济学家冀朝鼎事件。冀朝鼎能言善辩,留学美国成为经济学家。周恩来让他在美国当闲棋冷子,长期潜伏。山西老乡孔祥熙和他有不错的私人关系,宋子文因为只会英文需要他帮助中文。冀朝鼎就这样打入了国民党经济核心圈里。

陈立夫回忆录中,专门有一节《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一个红色经济学家,隐藏其共产党员身份,潜伏在国民政府内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民党提供各种祸国殃民的经济政策建议,使其在内战中丧尽民心一败涂地。”

根据传说,金圆券计划就是冀朝鼎忽悠的结果,但有争议。对此中肯的总结是,就算冀朝鼎提出的经济计划被采用了,那也是国民党觉得理论中听、计划不错。不是忽悠的人厉害,而是人自己就想被忽悠。

无论是萨默斯还是耶伦,这都是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这些“低息经济学”,只看利息不看债务总额,正常情况下是难以让人服气。关于资产价格崩溃的“明期基时刻”理论,第二阶段特征就是只能负担债务利息了。要连利息都负担不了,就成第三阶段旁氏骗局了。以前不提的,现在美国需要疯狂发债了,这些理论就应运而生。

美国需要大发债,直觉上会觉得是大危机。在经济学家的理论解释之后,反而成了大喜事。

“低息经济学”,坑害全球

美国的“低息经济学”,说发债不用怕,暂时还很像回事,能忽悠到一些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实体经济通胀低,一个是美元理财需求大。

有的人会说,美元还是挺有用啊,美国物价不高,美国发债并没有像金圆券那样导致物价飞涨,发债空间应该还挺大。美国官员经常说,全球对美债的需求很大,美债利率不断创新低,美元资产世界最受欢迎。

事情的本质,就是美国什么努力也没付出,凭空印出5万亿美元投入市场了。别的国家这么干,就是印钞经济,物价飞涨,信用崩盘,资产外逃。为什么美国这么干就不一样?必须有直觉,美国这么干不对,必然有后果,暂时没有后果是有历史原因。

美国的核心通胀历年来不高,其实是分两个层面的。实物商品领域,以中国为代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美国通过大量进口实物商品,压低了物价,似乎通胀不高;如果考虑资产,美元通胀其实特别厉害,能买到的资产远少于以前。黄金、比特币、股票、房地产,各类资产都有暴涨的阶段,而且不是短期波动,不会再回以前的价格了。

时代的变化在于,面对货币疯狂增发,从前人们会囤积实物商品防备乱世,现在商品供应丰富,这类思维大大减少。以前人们为了保值就买黄金珠宝,选择较少,现在资产种类丰富,优质资产、有想象力的资产得到更多追捧。

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印钱

实物商品供应不仅在美国,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算短缺了,这是一个全球现象。因为货币增发而去囤积实物商品的国家已经不多。实物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中,货币是支付工具,如果各环节的供应流通都是稳定的,人们自然也会将这种稳定情绪放到货币上去。

实践说明,全球实物商品的生产消费,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有章法,越来越稳定。这是一个参与各方都主动作出贡献的良性循环,是工业化的伟大力量。商品生产讲究“分工”和“供应链”,其实就是为了稳定,稳定了就能优化提高效率。稳定的意思是,不要价格大涨进入非稳态。如果效率提升了价格下降,这是受欢迎的,是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稳态。

人们将商品生产消费的稳定情绪带入到货币上,也是分级别有基准的,这个基准就是美元。如果生产消费环节中的结算货币,对美元的币值不稳定,人们就有动力去调整获得更多稳定性。人民币是这种调整情绪的受益者,稳定的币值带来了更多生意。同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效率提升的表现,是更良好的稳定。

在这种稳定情绪下,随时能买到价格稳定的商品,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流通中,不太在乎美元超发的问题。因为货币超发的作用是缓慢的,商业流程贡献了收益,其它日常商品也因为一样的原理,对美元没有涨价,这些日常消费没有货币焦虑情绪。这很容易理解,许多人经常抨击人民币超发,但并不会进超市抢购,往往是因为突发事件去抢购。要注意,人民币增发也是非常多的,也是因为稳定情绪而受益。

20年来,全球就是美元和人民币最稳,货币也发得最多。商品生产消费的稳定情绪,主要还是怕乱子,倒不太在乎货币超发。多年来,中国最稳,商品生产乱子最少,生产量还最大,遥遥领先。美国和中国一起稳定全球经济,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攻击之前,表现也还行,其它主要经济体都比不了。

但是,美元这个“稳定”基础并不牢靠,因为美国自己生产的实物商品只占全球不多一部分。人们只是习惯性地用美元来结算,来估算生意成败。长期下来,是人民币更稳,还是美元更稳?这有过一阵子舆论斗争。现在答案其实有了,唱多美元的声音几乎到了历史最低。

要给出符合地球人心的判断:从生产流通角度,人民币就是更稳定,趋势越来越稳。而美元就没那么稳了,乱象越来越多。如果中国与一堆国家横下心来,构建稳定的贸易圈,确实不需要美元,人民币足够香。美国可以用捣乱的方式让中国的贸易圈不稳,这是要斗争的。疫情里中国表现坚如磐石,RCEP、中欧投资协议,都是中国贸易圈的重大胜利指标。

过去多年美元超发,实物商品通胀不明显。这不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而是一段时间内的现象。基本面变了,现象也会变。美国“低息经济学”假定,世界各国的商品继续稳定地压低美国通胀,这种永动机假设建立在经验之上,并无坚实逻辑基础。这其实是一种坐吃全球的无耻。

另外一个假设是,世界对美元理财需要很大。都来买美国国债,压低国债利率。这个假设就更加无耻了。实际上因为美元明显的疯狂增发,全球不满的声音很多。

1月1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份强化欧元地位与金融体系的战略文件。文件指出,美元干扰了欧元独立性,全球金融市场过度依赖美元。欧盟罕见地将美元定义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显示了“去美元”的决心。

美国国债利率低,原因并不是美债受欢迎,美国官员的解释是无耻的。这恰恰说明,全球美元过多了,所以需要用美元理财,拿出一些来买美债,美债利率就走低了。而且还有很多美债到期还本了,一时花不掉,还是得买美债。这在日债之类的僵尸市场,就是这样的低利率。

美元过多的迹象十分明显。全球有上千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经济体远比20年前多得多。印度这样人均GDP不高的国家,外汇储备也多达5850亿美元了。美元不再短缺,美债发得越多,美元就越过剩。实物商品又因为稳定情绪没有涨价,多出来的美元,就需要投资了。这就是美债利率不断走低的根本原因,美元太多了,只好去搞美元理财。

美元理财如果不买美债,都只是换来换去,卖出资产的人收到美元,还得琢磨买啥资产。只有美国政府卖国债,收到美元后不继续理财,而是花到市场上。比如全球卖保险的公司,收到美元,就去买美债,美债利率还成为全球基准收益。这就是美国政府能搞到5万亿美元的基本原理。

美国的“低息经济学”,放开手脚发债,人人都说好。但这是美国人觉得好,外国人在里面算什么?其实美国人已经给出答案了:算傻子。

美国推出了祸害全球的印钱经济学,要凭空印出5万亿美元坑害全球市场,还要包装成所谓的“利息负担创新低”的大喜事。美国人能接受,其它国家是不可能接受的,等于撕破脸了。

要反击美国人,没别的办法,就得抛弃美元。而这并不很难,全球多国已经干上了,只是不声张免得惹事。

一是不要用美元结算了,多想想双边贸易结算的办法。用美元就吃亏,所谓的美元信誉就是上当受骗。二是不要再信美元美债资产了,美国人自己玩去。其实主要国家已经觉察了美债的不靠谱,控制了持有的美债数量。

美国发债2.8万亿,将来还更多。低息理论没问题,美国政府是能还上债的,财政不会崩溃。日本的国债占GDP比例更高,也没事。没有足够买家,美联储总能顶上,而且现有的存量美元就有不少得去买美债。以后美债玩出负利率、50年期、甚至永世不还的,都可能。

只是美元不再是美元了。世界各国会与美元脱钩,美元回到美国货币,而不是世界货币。失了人心,后果很严重,这会是美国最大的危机。

拜登让美国人团结,是不错,印出来的钱每个美国人先收600美元再说,以后还会更多。不团结,就印更多。但是能让外国人也来团结不?不可能,除非是团结起来抛弃美元。

在2020年6月文章中,笔者只是去预测美债危机,那时美元指数还比较高。事情变化得很快,美元危机也出现了,世界各国的怀疑情绪已经不遮掩了,人民币转成一致看多创新高的气氛。金融的事,逻辑传导得很快。美国明着拿外国当傻子,搞鬼扯理论为大发国债找理由,世界各国不会没有反应。

而这个最大危机,美国政府只能拒绝承认。没法承认,他只能搞出这套看似有理实则漏洞很大的理论,说情况很好。只有最终失败了,恶果显现了,才会承认当初的理论是鬼扯。而理论还是自产的,不需要别人塞过来。因为美国是真的面临很大危机,需要这种理论去应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美国经济 拜登 发债 美元地位 美元霸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

“就算逼迫中企涨价两倍,也救不了欧美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