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眉山论剑之二:实现新常态,需要新思维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2-24 07:15

陈平

陈平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编者按:春节前,观察者网发布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平对中国经济的眉山论剑第一篇《中国经济不能被这四个理由吓住》,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不少读者认真留言,围绕中国经济究竟有没有产能过剩、如有,怎么解决展开热烈的讨论,陈平教授逐一阅读留言,夜不能寐,认为观网读者群藏龙卧虎,并要求小编联络一些读者深入交流。

陈平常说,经济发展是国际竞争,市场如战场。如果错误地判断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发展必然会走弯路。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转型,中国高增长,苏东大倒退,差别在于邓小平抓住国际机遇,走出自主发展的新路,而苏东迷信西方顾问,自废武功。 今天中国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能否避免西方已经陷入的泥潭,看清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风险,和机遇,确定新的发展战略,将决定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道路。

陈平的文章发布后,有些读者也有一些误解,在此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对经济下滑风险的重视,是提醒必须警惕金融自由化产生的系统风险,和去短期过剩产能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不是什么简单的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或唯GDP论。经济发展不是单行道。上坡加速虽然吃力,但是占领制高点就是胜利。下坡刹车过猛可能翻车,遇到陷坑必须绕行,这是基本的生活道理。为什么中国只能跟在美欧日韩后面,彼慢我慢,而非彼慢我超?

节后,陈平教授眉山论剑第二篇继续开讲,这一篇着重讲当代经济学形而上学和辩证思维的两种对立方式,可能陌生不好懂,但非常重要。这是他身跨物理学经济学两个领域四十多年研究工作的深刻体悟,当年他在北大国发院的很多学生表示,学会之后很受用。陈平教授认为,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方法论是第一位的有正确的方法论,才能看清国际竞争的格局,进一步谈应对策略。】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比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要高得多。事实上,目前西方的高收入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比中国要严重得多,日子也更加难过。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提出经济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大体目标是维持增速在6.5%左右。这个目标对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具体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目前经济学家们的说法是五花八门,从需求方到供给方再到降低成本,几乎可以把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有的招数都列上了。

可如果回顾现代史的记录,不难发现,即使把西方国家所有的这些招都用上,也不足以实现中国提出的新常态目标【附表】。

举个例子,现在一提到“大众创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创新很厉害,苹果公司依靠创新获取的利润很高。但是很少有人反思,美国金融危机之前,就算美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领先,其经济平均增长率也就是4%左右,到了危机来临后的期间也就是2%~3%,离6.5%的目标相距甚远。

目前国内有很多经济学家,动不动就很羡慕日本和韩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经济高速增长,其中日本大概只维持了20年,韩国是30年左右。后来由于他们没有制定出独立的金融政策,也没有独立的科学和工业体系,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以后,现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3%左右,甚至日本曾一度只有1%的程度,远远达不到6.5%。

所以,如果要实现中国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定要有新思维。

这里所说的新思维,是和“旧思维”,即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里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概括来说,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里讲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均衡的、静态的思维方法,而我所强调的则是一种复杂、演化的思维方法。在这种不同的新思维方法下,所采用的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应付危机的手段与旧思维有很大不同。

下面就传统的均衡思维与新的复杂思维的最大差别做简单的对比介绍。

均衡思维与复杂思维的三大差别

封闭(成本-效率分析)— 开放系统(市场规模竞争、国际竞争)

均衡思维与复杂思维的第一大差别,在于封闭系统的封闭思维和开放系统的开放思维之间的不同。物理学中有个能量守恒定律,但这条定律只能在封闭系统中成立,在开放系统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都是不守恒的。这套理论在经济学中也异曲同工,新古典经济学的所有理论都只能在封闭系统里面成立的,套到开放系统中就无法成立。

封闭思维没有竞争意识,只崇尚本本主义所说的成本利润

举个典型例子,新古典经济学中有一种常见说法叫做“刺激经济需要拉动消费”。拉动消费的常见方法是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工人涨工资,工人工资多了自然有能力拉动消费。理论上似乎很合理,但来自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效果并非如此。

对于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比如华为,通过涨工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当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对于那些给国外做订单生产的加工企业来说,企业本身就面临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在没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大幅涨工资(中国过去几年沿海制造业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不仅无法增加消费,反而导致沿海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大规模的倒闭,加工制造企业要么向海外转移,要么向内陆转移,事与愿违。

开放思维首要考虑竞争对手是谁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欧美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降低利率的经济政策。这几次利率降低几近于零,但是仍旧没效果。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理论,降低利率会使企业愿意贷款,因为贷款成本低,投资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一个国家封闭的情况下,没有国际竞争,降低利率可能会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假想。但是现实中面临国际竞争时,银行对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很不乐观,即便降低了利率,钱也贷不出去;而上市公司看到贷款利率低,就选择将自己的股权买回来了,并不增加投资。

所以过去几年中西方国家普遍降低利率,但并没有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因为当资本看到有其他投资前景时,比如中国,就会出现外逃。一些银行,一看经济形势不明朗,干脆选择将钱拿在手里,不贷出去。

所以封闭系统的思维是不考虑竞争者的,只考虑成本、利润;但是在开放的竞争系统里,首先要考虑竞争者是谁,在国际竞争中如果竞争策略输了,那只会事与愿违。这就是第一个差别,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行为、政策、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子论,还原论,斯密分工)—方法论复杂系统(整体论,有机论,铁路网络,产业链)

亚当·斯密有一本广为人知的著作叫《国富论》,他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但事实上,这个著名的理论和现在西方国家教授的主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他们的思维还都停留在工业革命前的手工作坊时代。在这些理论中,企业之间没有关联,所以其方法论被称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也称原子论和还原论。

方法论个人主义:各机体之间无关联

我提出的新思维和他们不同的是,我讲的是大工业时代的经济。这是一种什么经济呢?我把它叫做复杂系统,或者叫做有机论、系统论。在复杂思维中,企业形成了产业链,是高度协作相关的,所以一家处于重要产业链位置的企业的生和死,会对整个产业产生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铁路和金融,这两个行业的机制就和一个独立的工坊完全不同。改革开放时,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一开始确实有提高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但是后来搞了“包”字进城,其效果就存在很大争议。

举个英国的例子,英国实行的是铁路私有化,分段承包,而铁路中的一段出了问题,整个网络就会出现问题,效率大大降低。

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不断发生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其关键都在金融,金融相当于经济的大动脉。所以哈耶克和凯恩斯很早就指出,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根源就在金融系统上。因为金融在顺周期时会放大泡沫,而在经济下行时又收缩太快,加速了衰退。

复杂思维中,事物如生物神经系统一样高度协作和关联

在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学者都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常见方法就是提高准备金率,要求银行降低坏账的可能。如果在平时这么做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在经济下行时就可能产生系统风险。

这可以和战争进行类比,如果在战争时期,后勤人员不和前方战士协同作战,送粮食弹药的任务也要包产到后勤单位,后勤人员看到前方战事危急,就急着防范风险,不往前线送粮食弹药,那原本能够打胜的仗也会输掉。所以我们最近采取的一些措施,很多从主观上看是很好的,但是没有注意到在经济下行时踩刹车太快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如果发生在金融行业,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经济。

这就说明原子论的个人主义思维和复杂系统的系统论-有机论思维是完全不同的。

趋同优化(单轨制,英美普世价值)—多样演化(分岔与多轨,多元文明)开放复杂性—结构稳定性

新古典经济学的旧思维的第三大的特点是,他们讲在事物变化时,强调均衡优化,结果自然是趋同的。这就好比走路只有一条道,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这条道说白了就是向英美模式靠拢,西方的制度就是最佳的。

如果要采取经济政策,那么就是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讲的单向思维。就像上文中举的例子,“降低利率一定会增加投资”,“拉动消费一定会增加经济增长”,这些都是单向思维的典型。

新思维与其有很大不同,因为人都是有生命的,动物都是有选择的。每个生物全都是一个非均衡的系统。非均衡的系统,包括人和经济,变化时的特点是多样的演化。国内在翻译达尔文的进化论时有误解——进化是单方向的,演化是双方向的,所以物种既可能是停滞不变,也可能是退化,很难得的时候才是进化。

还是用中国举例。为什么中国过去三十年有那么大的发展,发展速度比拉美、东欧、前苏联还要快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向世界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各个方面的经验都学。

中国很多的制造技术是学德国的,员工的管理方式是学日本的,开发基础设施(比如房地产)通过拍卖土地筹集资金的方法是学香港的,金融方面则向美国学习的。所以市场经济绝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有多种模式,包括大家熟悉的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北欧模式、以色列-新加坡模式。

所以学者们现在开始越来越多的讨论可能存在中国模式,这对当前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临经济下行的时候,同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如果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办法,西方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削减过剩产能,就是关闭企业和工厂,停止生产。而使用新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的方法不止一种,可能是两种或者三种。

所以我们在面对不同情形时,要考虑采取不同方法。中国人常讲上中下三策,搞得好,经济继续中高速发展;搞得不太好,就像日本那样长期停滞;搞得糟糕,就会像当年的东欧、前苏联那样经济瓦解崩溃。

所以在这点上,新思维和旧思维的差别就在:如果相信事物发展就是均衡趋同的话,那就会选择以不变应万变,什么事情都一刀切;但是如果相信事物发展是多样演化的话,那就要审时度势,一定要重视历史,重视起点,要考虑清楚未来几种可能的预案,绝对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这就是无历史、无结构的短期静态均衡与重视历史、资源、层次结构的中长期动态均衡之间的差别。

以上就是新思维(复杂思维)与旧思维(均衡思维)的三大差别,也是新思维的三大特点。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要详细论证还需要很长的篇幅。

下面的文章将具体讨论,为何封闭系统的内向思维,会错误地判断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格局剧变。为何西方经济学的还原论思维,无法理解工业化经济的产业链和金融的系统风险。为何西方模式不代表现代化发展的普适模式,为什么解决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必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首先搞清这些基本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和化解之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关心财经大势,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羽扇观经(ID:guanchacaijing),重磅财经新闻深度解析。专业、有趣、有思想。资本长袖善舞,事关你我她!

责任编辑:苏堤
新常态 中国经济 日韩 科技创新 韩国 日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