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经济学测量引发的争议

来源:公众号“眉山剑客陈平”

2020-08-13 08:06

陈平

陈平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陈平】

我在清华讲演的时候,讲了一个个人的观察和经历。当时我给出两个数据,没想到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我说在中国每个月2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虽然换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却远比生活在美国,比如说在洛杉矶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说更有稳定性。

在详细解释这段话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点背景资料。

世界银行曾经出过一份报告,叫《2030年的中国》。这份报告当时是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中心合作,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国务院底下诸多部门的业务官员,所以报告一出来,对中国经济决策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世界银行官网截图

里面说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向高收入社会前进。这高收入社会怎么实现呢,就是要模仿美国和西欧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包括私有化、福利社会、怎么从低消费过渡到高消费等等,当然还特别强调城市化。

报告里面就提出一个理论,叫“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提法固然有计量经济学的数据支撑——拿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做线性回归,把人均GDP或者人均国民收入和其他指标对比,就出来一个看似从低收入向高收入发展的趋势,于是就把这个当成普世规律。而其实,它是没有坚实理论依据的。

金融危机以后,如果再考虑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我观察到的情况正好相反。西方高收入国家正面临非常严重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社会危机要远比世界银行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严重。所以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猜测,叫“高收入的困境”。

那么,中国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在讨论未来发展方向时,到底应该模仿效法西方的所谓高收入、高消费社会,还是要发展我们中国有几千年传统的小康社会——并不需要收入特别高,当然我们要摆脱贫困。在我看来,小康社会反而是更可持续,更有竞争力的。

我们讨论的是这么一个大问题。

回到那两个引发争议的数据。

大家都知道汇率是浮动的,目前一美元可以兑换近7元人民币,所以不少人开始质疑,2000人民币大概300美元都换不到,哪里来的1000美元呢?这陈平博士岂不是连基本算术都不会?看起来很荒唐。

首先转告我这个争议的,是我在德克萨斯大学的老同学周新良。他当年在化学系成绩突出,博士期间就出了若干论文,工作后更是一边从事实务一边关心时事。因为他是个做学问很认真的人,所以如果他也对我的言论不理解,甚至觉得荒唐,那一定存在两个可能:

第一,我犯了大错;第二,我原则上没错,但省下了解释的功夫。

当然,不论哪种可能,也都是我的责任。既然又提起,今天我就来聊聊清华演讲时候来不及和大家解释的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经济学的测量引发的争议。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不说明白,西方国家就不知道怎么看待中国崛起,中国也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实力。

大家要知道,现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中国的 GDP,用的不是官方汇率,而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就是中国的实际购买力,应该是官方汇率的两倍左右,如果是2000元人民币,按官方汇率只有300美元,但购买力可能是600-700美元。所以我粗估了一下数量级,说不到1000美元,大概也是对的。

IMF、世界银行及CIA统计的各国GDP(PPP)(图/维基百科

现在看经济规模的总量,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美国第二;但如果按官方汇率来算,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所以现在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讲的就是经济总量;炒作印太战略,要拉印度来制衡中国,讲的也是印度经济的总量。

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和印度都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国构不成威胁,理由就是人均 GDP。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一除人口,那美国的人均GDP就差不多是中国的4倍。所以中国很多人对中国道路没有信心,崇拜美国,有很大的依据就是人均GDP,甚至讲人均可支配收入。

最近有一个说法也引起很大的争论,就是说中国还有6亿人每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1000元人民币要换算成美元,连200美元都不到,照美国来说绝对是非常贫困的标准。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标准实际上是什么?

是假设所有的经济都是市场化。然而对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市场化的经济比例并不是很大。如果你是农民,有自留地,里面种蔬菜,养鸡下蛋,你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你自己盖的房子,也是不需要交租的,政府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对农民的住房收什么房产税。这些都是构成基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需要花多少钱。

我的学生里面有好几个来自农村,我就问他们父母在家生活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他们说一个月500块钱就足够。你马上就会明白,如果单讲收入,其实是忽略掉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农民自给自足经济里面的——隐形收入。如果不算进去,就表面的情况看起来,中国农村和小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比大城市差很多。

中国农村、小城市和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如果用收入钱数比较,似乎大城市最好;实际上,如果用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和美国一样,城市越大,居住地区越富,普通人的生活越是艰难,因为生活成本都被主导当地经济的富人抬高了。

这就是为什么亚当斯密不得不承认,财富是权势。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是等价交换,因此才会科技越进步,贫富差距越大,大城市就业越难,生活成本越高。

只讲名义收入,不讲实际生活成本,是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媒体矮化中国社会的主要武器;但是强调“中国威胁”时又夸大中国对西方的竞争力。

大家想一个基本问题。你创建一个企业,组建一支军队,是要招聘富家子弟,还是穷人子弟?美国投行的回答很清楚:要的人,必须Smart(聪明)、Hungry(有饥饿感)。这样你们就不难明白,究竟是中国中等收入的老百姓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还是高收入国家的老百姓能应对危机的挑战?

中国人的智慧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换算成经济学的案例,比如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你如何做选择?你要往富人区挤进去,当然希望手上的钱多多益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以弱胜强,你不难选择去农村苦练硬功,下一步去包围城市,进占城市。天下没有什么唯一优化的选择,各人志向不同,将来前途各异。

所以观察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竞争优势,单单靠“数钱”来比较,是绝对不可靠的。

现在美国的美联储、欧洲的央行、世界各国,危机一来都在印钞票;但是印钞票后面又没有黄金、白银或粮食等实物来做依据。所以现在各国印钞票,其实是印白条。美国如果宣布它的白条是量化宽松的话,你们就会明白,我们手上辛辛苦苦出口的外汇,手上攒了一大堆美元,最后都要像国民党当年发的金元券、法币一样,变成一堆废纸了。

所以以为拿钱就能衡量经济,衡量你的幸福度,或者你生活的稳定保障程度,实际上非常危险。

大家要了解一个基本常识,就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是假设这个社会是处于一个平衡态,然后才有可能计算统计平均。

世界银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算出来中国统计平均上的购买力平价,我告诉大家,数据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中国太大,人口规模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总和还多,国家内部相当于包揽了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

所以回到今天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或者乡村,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差异又是非常大的。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我估算约1000美元没有错,如果我从上海农民新村搬到中小城市,购买力平价还会高于1000美元。

关于这次的争论,有的网友说我是无耻胡说。

其实很多科学问题看起来是荒唐的理论,比如太阳是不是从东方出来的,那还用说?但天文学家发现,不是太阳从东边出来,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最先开始讲这个道理的哥白尼,书不让出版,临死时才敢发表,后面拥护哥白尼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要被监禁,布鲁诺被烧死,都是因为科学的真理看起来违背常识,就受到社会舆论的讨伐。

如果对一个看起来好像没有常识的问题,不去研究它为什么会犯错误,错误犯在什么地方,而是上来就破口大骂,那我就说实在可惜。面临同样困惑的问题,好学者提问,就可能抓住发现的机遇;骂人者自贱,因为浪费了时间和才能。

武林论剑,比的是智慧。有理不在声高。所以我们中国很多日常的争论问题,如果是要打口水战,打意识形态战,打道德战,不如把它们变成一个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阅读 484149
责任编辑:李泠
中国 美国 收入差距 陈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评论588条

骑东墙

2020-08-13 10:30

来自江西省

按陈老师的观点,就是回到农村靠精神胜利法去获得幸福感。陈老是太久脱离农村里生活。农村自己种菜种粮食就生活成本低是表象,其实也就除了自家地里能长的可能便宜点,其它品种的菜农村买肯定比市区菜场贵,能有选择吃各种各样的菜幸福感会不会上升?日用品价格更是农村贵,质量还没保证,牙刷刷着刷一嘴毛的事可能陈老没遇到过。也就是就算是在农村,除了自己地里能长的,其它东西都会更高。在上海卜蜂莲花买的洗发水可比在农村商店买的便宜,质量可靠,选择种类多,这个对提升幸福感有没有帮助?上海政府高效的办事效率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个对提升幸福感有没有帮助?如果排除掉住这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同样都是两千块,我都宁愿生活在上海而不是在农村。

4
4

王德健

2020-08-13 14:52

陈平教授的观点我十分理解,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对口农业农村、扶贫等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者,对农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农村的生活成本确实用到的现金不多,吃可以靠自家的土地产出和散养的牲畜家禽,不足部分就在农闲外出打打零工;住有自家的宅基地,有钱你愿意怎么盖就怎么盖。从全国来看,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所有的贫困村都要脱贫出列,而脱贫出列的标准就要求要通路、通水、通电、通网,这个是硬要求,因此,现在这个时候我敢说全国几乎所有的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已经达到了这些标准。目前,多数农村比城镇条件差,主要是差在了人居环境上,如农户会散养牲畜和家禽,它们会随地大小便;用水主要保障的人畜饮水,所以农村基本为旱厕;居住点过于分散,垃圾清运不及时等。但总的来说,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不是现金收入就能反映的,对于农村人口最大的现金支出不是基本的吃穿,而是子女的教育支出、子女工作后的买房支出、生病后的医疗支出、以及改善生活的为目的的盖房和买车。

117
6

荣_ryan

2021-05-08 11:09

rock

2021-05-08 09:23

我去过洛杉矶,虽然消费高,但3000美元绝对过得比中国农村的2000元人民币好,数量级差得太大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好比一线城市消费高,那你是愿意在一线城市赚2万呢,还是去五线城市赚2000元呢?

1
2

别搞笑了,LA租房贵死了,别说还有水电煤的开支。
去蹭吃蹭住当然觉得3000刀很多。离downtown 1小时多路程的房子也得1000+刀/月,更别说靠近downtown的。水电煤各100(前提是空调省着开,热水器用电不然肯定超)饭自己煮。3000刀/月还真比不上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活水平。


从治安上说,我敢在国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放心出行。在LA你敢吗?我有同事晚上10点多就被持枪劫走皮卡。另一位同事晚上下班骑车会宿舍,被抓上车带到柜员机取走所有钱。自那以后我们晚上基本只能把工作带回宿舍做了。


再说下生活,靠近downtown的自然夜生活丰富,但房租贵。离得远的跟我们的偏远农村差不多8-9点大多关灯睡觉了。想夜宵,K,蹦迪?开一小时车回去downtown吧。


最后说说网购和外卖。网购慢得你怀疑人生,想象一下淘宝和易趣刚出现时,一件物品经历一个月各种艰辛到达你手中的惊喜感。想想外卖送餐费(还不包括小费)够点一个菜。你会觉得国内5线其实并不那么差。

当然你硬要扯深山老林的边远农村去比,那我以上说的都是废话。

5

fpe60

2020-08-14 14:15

Pandahii

2020-08-14 13:21

你可以举例来说明3000美元在洛杉矶过的很惨

汇总讲下我的观点吧:
       第一,月2000元在中国还是太少了,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城市生活成本高这个不必说了。农村里虽然普通的吃用不太花钱,有种情况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攀比心理、迎来送往”,这上面有很大的开支,而且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讲究这个,有的地方连母猪下个仔都要办酒席,来吃请的就得送礼,一次100以下基本拿不出手,就算月入2000元,能经得起几次。所以我们这边农村都头痛这个,觉得负担太大,但由于风俗如此,改不掉。
      第二,3000美元在洛杉矶活着肯定没问题,要求不高的话可能还能有点小余钱,但要说“舒坦“,还谈不上。例子已经举过了就不重复了,舒适区域的房租就差不多2、3K了,要节省的话要么搬远些住、路上来回跑;要么跟别人合租;要么住到贫民区去,更不要说401K、HSA,既然要“舒坦”,各种保险总不能少吧?要是公司好,全部给你包干那另说。吃的食物上面,肉类是便宜,但是要吃无激素的可就不见得便宜了,0.99美元一打的鸡蛋有,10多美元一打的也有,既然要“舒坦“,那就……

2

rock

2021-05-08 09:23

清水江上人

2021-03-08 00:02

建议去B站看看华侨张司令的美国生活考证

我去过洛杉矶,虽然消费高,但3000美元绝对过得比中国农村的2000元人民币好,数量级差得太大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好比一线城市消费高,那你是愿意在一线城市赚2万呢,还是去五线城市赚2000元呢?

1
2

guan_15647458331206

2020-08-13 08:43

rthzhao

2020-08-13 08:36

农村,幸福生活?别逗好吗,旱厕了解一下,下水道是不存在东西,用抽水马桶也得注意清理。天然气管道不存在的,空调不存在的,有也不会舍得一个月三四百的电费。真的,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是一般的差,是非常差,中国亏欠农民农村太多太多了。

61
354

兄弟,你说的农村是哪里的农村?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汽车开进家门,5G网线通到家里,至于烧饭做菜可用煤气、电磁炉、当然还有土灶。厕所、卫生间都是独立的。

228
43

打开APP查看588条评论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