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六:南方人,别笑北方人爱喝花茶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7-30 08:26

陈小六

陈小六作者

独立撰稿人

南方人到北方,最头疼的是喝茶。北方人沏上一壶花茶,南方人头上直冒黑线,花茶也叫茶?在南方人眼里,花就是花,茶就是茶,混在一起喝能喝出个什么味儿。这简直是在糟蹋茶!

北方人爱喝花茶,南方人觉得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往源头上来看,北方人爱喝花茶,还不是南方人教的。

花茶最早源于唐朝。唐代的陆羽《茶经》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其中,饼茶主要供城市富贵人家和官僚贵族饮用。达官贵人为了区别了市井小民,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尊贵,总爱在吃喝上面也显示出个性出来。于是,当时的人们在制作团茶、饼茶时,会在茶中加入一种叫做“龙脑香”的香料,将茶熏制,如此普通的茶叶就有了异香,还把这种茶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加了龙脑香的团茶价格自然十分昂贵,低者几千,贵的三四万钱。不仅民间人少知道,就连一般显贵之家也难以得到。只是龙脑香入茶效果并不好,喝了之后会让人头闷心烦,皇帝不怎么待见。此后,这种用香料入茶的路子就没有发展起来。

到了明代,老农朱元璋喝茶没这么讲究,他不喜欢饼茶、团茶,而喜欢散茶。皇帝的一张嘴能引导了天下饮茶的风尚,民间大量出现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窖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子、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 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这法子说来也简单,就是把花与茶混合起来窖藏,让茶叶里面浸润花香。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可见明代已经生产茉莉花茶了。

清朝,花茶得到大量的生产和销售。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福州开始有大规模的茶叶作坊生产茉莉花茶。福州的茶号大规模地将茉莉花茶运往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花茶深受京津地区市民的喜爱,涌现出不少福州人开的茶庄,以销售茉莉花茶为主。如前门大街庆林春茶庄、东四大街的吴裕泰茶庄,天津正兴德茶庄等等。后来,江苏苏州、浙江金华两地的茉莉花茶也发展迅猛,与福建福州一同成为三大茉莉花茶加工地。

如此说来,北方人爱喝的花茶主要是由南方人制作供给。花茶就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了。福建作为花茶的主要产地,功夫茶一统天下,自己却出产花茶供应北方市场。

福州是花茶的主产地,那么福州人喝什么茶?冰心出生在福州,晚年在回忆故乡时就写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我们的家传确实喜欢饮茉莉花茶”(《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冰心出生在1900年,那时正是福州的茉莉花茶享誉全中国之时。如今爱好喝乌龙茶的福建人,一百年前喝很流行喝茉莉花茶。

那么,为什么北方人爱喝花茶呢?

有人说是因为北方人饮食偏好口重,气候较南方干燥。而花茶具有其他茶类所没有的,滋味鲜香醇厚,耐冲耐泡,泡上四五泡仍有余香等特点。但北方人饮食再重也重不过草原民族,殊不知草原上的牧民喜欢喝的是发酵茶,而不是茉莉花茶这种不发酵茶。

要理解北方人喝花茶习惯的形成,还要深入当时的技术条件与历史背景。

先说半发酵茶、发酵茶的问题,这类茶一般苦味太重,容易加强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引发饥饿感。北方本来食物就不如南方富足,喝茶再促进消化、勾起食欲来,更是得不偿失。所以,发酵茶、半发酵茶不适合大部分的北方人民。草原人民食物较为油腻,难以消化,喝黑茶这种发酵茶刚好起到去油腻、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花茶多由绿茶制成,而绿茶是不发酵茶。花茶既保留了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具有鲜花的清香。花茶性温,春季喝花茶,可以将北方人冬天郁积于体内的寒气散发出来。

花茶能将茶叶中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减少茶的苦涩,还能让茶味道醇厚。此外,茉莉花有护肝明目的功能,天气干燥的北方民众需要茉莉花的药用价值。

总之,北方人选择花茶是一个历史的选择。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诱因,使得北方人形成根深蒂固的饮用花茶的习惯,现在已经难以论定。习惯成自然,要问习惯是怎么来的,许多人多半回答不上来。好在,当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喝花茶的时候,北方人可以坦然说一句,这花茶还不都是南方人发明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南北差异 茶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