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日本想让非洲把自己“抬进”常任理事国,还是少动点歪心思吧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31 08:20

陈洋

陈洋作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洋】

打起来了!

而且还是在国际部长级会议上!

事情是这样的,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25日报道,当地时间8月24日晚间,第六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部长级会议现场爆发激烈冲突。

挑事的是西撒哈拉代表团,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未被广泛承认的国家,西撒哈拉并未收到这次会议邀请,于是就想用这种激烈方式刷刷存在感。

存在感是刷了,也让会议组织方大为尴尬。更尴尬的是,这个在非洲开的关于非洲的会议,主办方不是任何一个非洲国家,而是远隔陆地和重洋的日本。

说起这个非洲开发会议,日本已经经营了25年了。1993年,时任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倡议成立作为日本对非洲外交“支柱”的非洲开发会议,并决定每5年召开一次(2013年起改为每3年一次)。到了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第二次非洲开发会议期间,共有51个非洲国家代表出席,日本政府在该次会议中提出了“东京计划”,即帮助非洲减少贫困,促进非洲与世界经济相容。

而这次发生打架的会议上,日本本来也是寄予厚望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出席本次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河野表示日本将通过协助建设高水准的基础设施等举措,为非洲的发展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等。除此之外,考虑到中国的海洋活动以及积极的对非投资,河野太郎在联合记者会上还指出“国际港湾等主要基础设施有必要以高透明性的方法来运营”。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

话说到这里似乎很明显了,所谓的非洲开发会议,与其说是为了非洲发展,不如说日本包藏私心,不仅想借这个会议机制与中国竞争在非洲的影响力,而且还在积极拉拢非洲来共同对抗中国。

实话实话,通过非洲开发会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本在非洲的存在感,但5年的时间周期以及日本首相的频繁更迭,使得日本依然无法取代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位置。比如,从2000年至今,日本只有3位首相访问过非洲,即2001年的森喜朗、2006年的小泉纯一郎、2014年1月和2016年8月的安倍晋三,但3位首相累计只访问了11个非洲国家。

同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3位国家主席则先后访问了23个非洲国家。仅从这样的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于非洲的关注度要远超日本,而这也使得中非贸易额度要远多于日非贸易额度。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日本与非洲的贸易总额为240亿美元,而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总额则高达179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在今年3月发布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非贸易额为1492亿美元,中国连续8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诚然,非洲开发会议只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日本为推动日非关系而设立的一个经济援助项目,但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就已经开始耕耘非洲了。从1945年战后至1960年代,日本外交始终坚持推行吉田茂的“经济立国”战略,即在美国的核保护下集中发展经济,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低调。这样就使得日本迅速摆脱了战后萧条,走上了经济蓬勃发展的道路。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非洲逐渐进入了日本的外交视野。日本于1966年向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以及乌干达提供贷款援助,由此开启了战后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不过,当时日本与非洲的贸易额有限,同时日本在非洲并无任何重要的政治或经济利益,所以这一时期的对非经济援助,主要是为了保护日本在非洲的出口和原料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换句话说,就是出于保护日本商业利益的原因才决定援助非洲。

进入1970年代后,日本逐渐加大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显示:1971年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高达1300万美元(1969年为110万美元);1977年,日本对非洲援助占其对外官方援助的比重达17.1%,较1971年增加了10.7%;1977年,日本成为非洲发展基金的第二大捐赠国,到了1979年,日本则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捐赠国,其捐赠份额达15%。

与60年代不同,日本之所以加大了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因为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意识到必须加紧拓宽非洲的能源市场,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统计,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约占全球总储量的8.8%。

进入80年代后,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超越了此前的经济利益考量,反而更多的是寻求政治外交方面的利益。1983年,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上台后不久便提出了“政治大国”的口号,所以日本全力进行以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外交。由于在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中,非洲国家占据约四分之一以上席位,所以遥远的非洲就成了日本扩大国际影响力、寻求“入常”的重要目标,而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在这一时期也不断翻新。

进入千禧年后,日本依然对非洲保持着不小的关注。2000年7月,G8会议在日本冲绳县召开。日本作为主席国提议,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并首次邀请南非、尼日利亚与阿尔及利亚3国总统到日本出席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会议,并承诺今后5年内将向非洲提供150亿美元资助。

2001年1月,森喜朗作为首位访问非洲的日本首相,相继对南非、肯尼亚和尼日利亚进行访问。因为这3个国家分别位于非洲南部、东部和西部,并且均为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所以森喜朗的访非可以说用心良苦。

2002年6月,日本政府宣布将2003年定为“加强与非洲合作年”,并在同年9月召开了第三次非洲开发会议。在该次会议中,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向非洲提供10美元援助,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教育、供水以及食品安全等。

此外,日本政府从2003年4月起向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共49个,大部分在非洲)提供500种免关税、免配额待遇的商品。2013年,安倍晋三在第5次非洲开发会议中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向非洲注资320亿美元。2016年,在第6次非洲开发会议中,安倍表示将再向非洲投资300亿美元用来发展基建、医疗等。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发现,日本从战后至今一直在耕耘非洲市场。然而,在不同的时期,日本却有着不同的目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因觊觎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才不断提升对非援助金额,以此加强与非洲的联系。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援助非洲则主要是为了实现政治外交方面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在保持原有目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抗中国的意图。

因此,与中国相比,日本对非洲经济援助的目的并不纯粹。特别是寻求借助非洲“兄弟”的帮助,来将日本“抬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做法,显然是试图模仿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经验过程。但是,日本至今为止依然未能“入常”。

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对非洲进行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改善非洲当前的状况,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妄图通过援助非洲来达成其政治外交的目的,则显然是不可能的。日本并非政治大国,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远不及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这就使得日本很难在非洲发挥“大国外交”,更无法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

同时,近年来日本部分右翼保守政客在历史问题上的荒唐言论与错误做法,虽然不会对日非关系产生直接影响,但“历史修正主义”“狭隘民族主义者”“二战侵略者”等标签必将影响到非洲人民对于日本的客观认知,进而左右日本在非洲的外交活动。因此,日本对非洲的金元外交难以真正奏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日本 非洲 非洲经济 中国援助 对外援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