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他一手和美国打贸易战,一手推动中日蜜月期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2-02 08:16

陈洋

陈洋作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洋】

曾经推动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的那位日本首相去世了。

11月29日早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去世,享年101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接到讣告的时候,感到万分悲痛。我与全体国民一道衷心哀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给予了中曾根高度评价,“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们谨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他的家属表达诚挚慰问。”

对于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来说,“中曾根康弘”可能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对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日蜜月期的人来说,他是一个重要的符号。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 @视觉中国

中曾根康弘1918年5月出生于日本群马县的一个富裕木材商家庭,母亲姓中村,是一名基督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女性,对他有很大的影响。1941年,中曾根从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进入日本内务省工作。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曾根康弘应征入伍,任海军主计中尉。

日本战败投降后,中曾根于1947年当选众议院议员,由此开启了长达56年7个月的众议院议员生涯。1959年,中曾根作为岸信介(安倍晋三外祖父)政权的科学技术厅长官首次进入内阁,并先后担任国运输大臣、防卫厅长官、通产大臣等职务。1982年11月,时任首相铃木幸善下台后,时年64岁的中曾根成为第71届日本首相,并且还成为了战后日本任期第5长的首相,共1806天。

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被指名为首相。图片来自共同社

值得注意的是,中曾根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同年同月生,两人都是平民出生,并最终问鼎首相宝座。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夕,正是当时中曾根的积极鼓励才使得田中坚定了与中国复交的决心。然而,按照《战后日本的首相》一书作者中野明的话说,中曾根与田中既不是犬猿之仲,但也绝非鱼水之交,反而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比如,1972年田中角荣与福田赳夫竞争自民党总裁的时候,中曾根就没有支持同为群马县出身的福田,而是选择支持田中。1982年,中曾根能够成为日本首相,也是得益于田中角荣派系的大力支持,也难怪当时的民众揶揄其为“田中曾根内阁”。

正是由于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立场经常摇摆不定,所以在日本政坛中也有着“风见鸡”(即墙头草)的外号。比如,在佐藤荣作担任首相期间(1964-1972),中曾根曾是自民党内“反佐藤”势力急先锋,但令人愕然的是,中曾根却先后在佐藤政权内担任运输大臣和防卫厅长官。不过,对于这样的外号,中曾根本人倒是不介意,他经常说“知道风向是驾驶舰船的第一步”,而这种实用主义原则在日后的中曾根外交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中曾根康弘在担任首相期间(1982-1987),在内政和外交领域均有建树,且对此后的日本政坛有着不小的影响,但更被后人关注讨论的显然还是其在外交领域的成果,特别是中曾根政权时期的日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均保持稳定,这是比较难得的。

在内政方面,中曾根积极主张修改《日本国宪法》,在保留宪法第9条的同时,主张把国防军写入宪法中。今天,安倍晋三的修宪思路其实与中曾根有几分相似。在中曾根担任首相的1980年代,正是“日本第一”响彻西方世界的时代,这也是拜美国学者傅高义所写下的《日本第一》所赐,该书在1979年出版后,引起整个西方世界对日本的广泛关注)。

经济的崛起使得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所以中曾根上台后就率先解除了日本对美国的武器技术供给限制,后又取消日本防卫预算占GNP1%的限制,而时下日本每年都有所上涨的防卫预算可以说源自中曾根政权时期。

当然,还有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情是,中曾根是战后日本第一位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以后也有过此举的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或多或少受到了中曾根的影响。

1987年10月,针对“后中曾根时代”候选人,在被称为“安竹宫”的三位新领导人中,以“中曾根裁定”形式提名竹下登出任自民党新总裁;左起分别为时任总务会长安倍晋太郎、中曾根、总干事竹下登、大藏相宫泽喜一。图片来自共同社

不过,中曾根政权时期的日美关系并不能完全称得上是“蜜月期”。1982年11月出任首相后,中曾根于翌年1月18-19日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在此次访美期间,中曾根向里根表示,“日美两国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母的作用,日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部署。”他这番“不沉的航母”言论随即在日本国内引来巨大争议,但拉近了他与里根之间的关系。

据时任中曾根秘书长的长谷川和年回忆,1月19日早晨,在里根总统夫妇款待中曾根的早餐会上,里根对中曾根说,“从此以后,请叫我Ronald,而我叫你康吧”。这就是在日美政界成为佳话的“中里根”关系的由来。后来,里根访问日本时,中曾根还曾邀请里根夫妇前往自己位于奥多摩的私人别墅“日出山庄”,可见两位领导人关系之亲密。

中曾根康弘为里根夫妇泡茶 @视觉中国

基于“不沉的航母”表态,对美武器技术出口、扩大防卫预算等举措,再加上中曾根与里根良好的私人关系,使得中曾根政权时期的日美军事同盟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也恰恰是在中曾根政权时期,日美经贸摩擦最为激烈,美国舆论对日本评价最为负面的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日美之间最大的贸易问题就是汽车贸易摩擦。由于当时美国汽车耗油量多、车体大,使得日本节能小型汽车在美国市场急速扩张,导致美国汽车行业发展陷入困境。1980年6月,全美汽车工会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日本汽车的进口进行限制。虽然国际贸易委员会撤销了全美汽车工会的诉讼,但事态还是不可阻挡地地发展为美国国会中争论的政治问题。

除了日本汽车外,美国对日本的进口市场也极其不满,要求日本放宽对美国商品的准入门槛。从1985年1月开始,美国政府在通信设备、电子技术、木材和医疗器械等四个方面与日本进行谈判,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舆论层面对日本施压,将美国商品难以进入日本通信设备等作为日本封闭市场的证据进行抨击。

日美间的种种纠纷,让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里根政权不得不采取措施。众所周知的“广场协议”正是在中曾根执政时期签署,该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美国财政赤字急剧扩大,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里根政府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出口竞争力,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而“广场协定”正是通过日元升值的方式来诱导美元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至于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日本经济因为这个协议来了短暂的泡沫繁荣,但很快又由于房地产经济的破灭造成经济长期停滞。因此,中曾根政权时期的日美关系,并不是完整的蜜月关系,日美两国在军事安保领域确实稳定,但在经贸领域,日本则不得不做出让步,承受美国转移的巨大压力。

不过,可能令世人感到意外的是,中日关系能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蜜月期,与中曾根康弘的个人推动密不可分。当时中日关系因历史教科书和靖国神社等问题而一波三折,但中曾根能迅速调整姿态,从大局出发,避免中日关系持续走低的风险。

1984年3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携夫人访华。图片来自央广网

1984年3月,中曾根康弘访华,期间宣布向中国提供4700亿日元的低息贷款,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中日两国达成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事宜,为此后中日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年参加访华的日本青年中,有很多人已经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栋梁了。

然而,在日本战败40年之际,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却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举立刻引发中韩等亚洲国家的抗议。在接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抗议信后,中曾根感到非常懊悔,并亲笔写信给胡耀邦,就参拜问题进行解释、致歉,表示不会再参拜靖国神社,可以说体现了中曾根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成熟,以及对中日关系的重视程度。2001年,中曾根在《正论》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中止参拜靖国神社的理由》文章,在忆及此事时写道,“我与胡耀邦是好朋友,我不能给他添麻烦”。

今时今日,中日关系改善势头不断向好,但能否重现上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显然仍需双方共同努力。上世纪80年代中曾根政权结束后,中日关系起起落落,特别是千禧年之后,甚至一度出现擦枪走火的风险。这其中自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日方领导人能否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能否从大局角度来看待中日关系,显然非常重要。期待日本政治家能重温中曾根康弘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朱敏洁
日本 日本首相 中曾根康弘 去世 中日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