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眼下有个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提振支持率,但岸田不敢用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2-15 08:07

陈洋

陈洋作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洋】

“晴天霹雳。”

12月14日早,日本前外相林芳正在家门前被问及如何看待将出任岸田文雄内阁官房长官时,使用了这一词语描述个人心境。事实上,回顾过去近一个月的日本政坛,遭遇“晴天霹雳”的并非林芳正一个人,只不过有的人被“霹倒”了,有的人被“霹立”了,而刚刚在9月内阁改组中被“踢出”的林芳正显然属于后者。

受自民党各派系的秘密政治资金丑闻影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14日当天更换了4名隶属安倍派的内阁大臣,林芳正正式就任内阁官房长官、斋藤健就任经济产业大臣、松本刚明就任总务大臣、坂本哲志就任农林水产大臣。

除了内阁成员外,岸田还将撤换同样隶属安倍派的自民党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高木毅,以及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世耕弘成。

看起来,日本政坛此次震荡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岸田未必就能松口气。

岸田人事重稳健,但亦有风险

整体来看,岸田文雄此次的人事调整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时间点较为特殊。通常而言,每年12月份都是日本政府、执政党最为忙碌的日子,因为各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下一财年的预算案,执政党也需要进行配合和统筹,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故而一般在12月份鲜少会有内阁改组或举行全国性大型选举,以避免对国家政治运营的影响。

岸田此次对内阁和自民党高层人事调整的时间点,恰恰是下一财年预算案制定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在日本政坛较为少见,而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对日本政府的总体规划造成冲击。

第二是以稳健派为主。岸田此次调整入阁的4人,不仅均有过内阁大臣经历,而且均非安倍派成员。比如,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岸田派)曾担任过防卫大臣、外务大臣、文部科学大臣等职务,新任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无派系)曾担任过法务大臣,新任总务大臣松本刚明(麻生派)此前就有过总务大臣经历,新任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森山派)曾担任过地方创生担当大臣。

岸田的这一人事安排不仅是肃清内阁之中的安倍派成员,更是通过任命有内阁大臣经历的人,来确保2024财年预算案制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以及减少对重要内政外交决策的影响。

第三是潜在风险存在。由于自民党安倍派是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的焦点,所以岸田迅速将内阁中的安倍派成员肃清,颇有“壮士断腕”的意味,但这一举措也给未来政局留下了潜在风险。

一方面,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几乎涉及自民党内所有派系,只不过安倍派受到的关注与批评最多,但这绝不意味着自民党其他派系就是安全的、无辜的。今后岸田内阁的其他阁僚若也被曝出涉嫌收取政治资金回扣,那么该如何应对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将安倍派成员完全从党政高层中剔除,容易促使自民党内“反岸田”势力的形成。站在安倍派的角度而言,他们其实对岸田如此迅速的切割做法十分不满。《每日新闻》12月14日在报道中就提及,自民党麻生派、茂木派等派系也涉及秘密政治资金问题,但仅排除党政高层中的安倍派是“甩锅”行为,特别是筹集资金能力较弱的安倍派年轻成员表达了对岸田的憎恨,认为这是给安倍派“贴标签”。

由于此次被从党政高层撤换的安倍派成员,如萩生田光一、西村康稔等均多次当选国会议员,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那么伴随他们不再是岸田政府的党政高官,今后也就很有可能会对岸田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这无疑将冲击岸田在自民党内的权威,促使自民党内“反岸田”势力的形成。

安倍派不可避免衰退

安倍派目前是自民党内最大派系,拥有99名国会议员,数量远多于自民党内第二大派系麻生派(57名国会议员)、第三派系茂木派(56名国会议员)。成员数量的众多是安倍派在自民党内权力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安倍派不仅能影响自民党内的政策制定与实施,而且也能左右自民党内乃至内阁的人事安排。正因如此,岸田文雄自就任首相至今,一直不得不依赖安倍派的支持,也一直不得不给予安倍派足够的重视,即使安倍晋三早已去世了。

安倍派在自民党内的另一个权力来源则是该派贡献多位首相。自2000年至今,日本先后诞生10位首相,但这其中有4位首相出身“清和政策研究会”,即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如果按照执政时间计算的话,那么在过去的23年里,安倍派出身首相的累计执政时间长达16年,可以说给日本政界、日本政治留下了浓厚的派系色彩与痕迹。

经历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后,安倍派或许不会立刻分裂,但其在自民党内外的影响力必将衰退。之所以说安倍派不会立刻分裂,有四点理由。

第一,安倍晋三遭遇枪击去世仅一年多,若有成员早早退派,不免会背上“叛徒”“背信弃义”的政治骂名,不利于今后的政治生涯。

第二,安倍派残存的影响力还是能够让不少成员,特别是年轻成员捞取政治资本和政治红利,也就是借“安倍晋三”这块牌子来维持自身在各自选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借助安倍派成员的身份,来谋取党政职务。

第三,秘密政治资金丑闻使安倍派处于危急时刻,日本政治家通常较为注重在特殊时刻“抱成一团”“共同进退”的政治品德,而时下显然不是从安倍派退出的时刻。

第四,从目前来看,安倍派分裂后不论形成怎样的新派系,其影响力肯定要比现在小。

当然,安倍派或许不会立刻分裂,但其影响力大打折扣将是可预见的趋势。自民党安倍派此次有数十名成员涉及秘密政治资金丑闻,其中不乏党政高官,这无疑将打击他们以及安倍派在自民党内和日本社会的公共形象。

岸田文雄通过此次人事调整,将安倍派从党政要职中一并剔除,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安倍派在自民党内的话语权,以及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通过此次事件,有可能导致安倍派内部的权力博弈出现变化,也就是从现在的“五人组”(即松野博一、西村康稔、萩生田光一、世耕弘成、高木毅)+盐谷立的集体领导,转为一种新的领导方式,甚至也不排除安倍派内部,尤其是年轻力量的造反。

岸田未必下台,但长期执政出现变数

此次自民党各派系的秘密政治资金丑闻爆发至今,除了安倍派会否分裂受到关注外,另一个关注焦点恐怕就是现任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否下台了。

诚然,经历此次事件后,岸田内阁支持率进一步下降,但结合当前的日本政局来看,岸田暂时不会下台,日本也不大可能出现政权轮替。

通常来说,当内阁支持率跌至30%以下的时候,就意味着首相执政进入“危险水域”,随时可能被党内反对势力拉下马。日本时事通讯社12月14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降至17.1%,系2012年12月自民党再度执政至今,内阁支持率首次跌破20%。

尽管如此,目前自民党内未形成明显的“倒岸田”浪潮。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爆发以来,自民党内基本没有公开高调带头要求岸田下台的人,目前唯一的一位是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他12月11日在一档节目中提及,“(岸田在2024财年)预算案通过就辞职是有可能的”,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在自民党内掀起任何波纹。

此外,2021年间接被岸田拉下马的前首相菅义伟至今也相对沉默,没有公开表态要求岸田下台。正因自民党内没有形成突出的“倒岸田”浪潮,所以也就意味着岸田暂时不至于下台。

NHK舆论调查内阁支持率(11月13日发布)仅为29%,不支持率52%

而且岸田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日本未来一年内没有全国性大型选举。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不仅冲击了岸田内阁支持率,而且拉低了自民党的支持率。日本NHK网站12月11日发布的民调显示,自民党支持率降至29.5%,系2012年自民党再度执政以来,首次跌破30%。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日本立刻举行众议院或参议院选举的话,自民党必然会大败,甚至不排除出现政权轮替的可能,但由于日本下一次参众两院选举理论上都需等到2025年,所以只要岸田不提前解散众议院,那么日本2024年将不会有任何全国性大型选举,这至少能间接保证在明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岸田仍能够继续执政。

而且虽然自今年以来岸田内阁支持率不断下降,且内阁成员丑闻不断,但自民党内尚没有人站出来公开挑战岸田。诚然,近期不少日本媒体民调显示: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是“后岸田”时代的首相热门人选,但这仅仅是日本社会民意的反应,并非日本政治权力运转的结果。毕竟,要想成为首相的前提是在自民党内有自己的派系力量支持,以及党内其他大佬的支持,但不论石破还是小泉均属于党内边缘人士。

同时,岸田的一个潜在竞争者是现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茂木所率领的茂木派是自民党内第三大派系,茂木本人有过内阁大臣和自民党高层的经历,且其本人也毫不掩饰要成为首相的政治野心,但只要岸田还明确将竞选连任自民党总裁,那么茂木就很难公开站出来与其竞争,否则将会背上“令和时代的明智光秀”的骂名

结合当前的日本政局来看,岸田文雄不至于立刻下台,但其谋求实现长期执政的夙愿恐怕将难以达成,毕竟在此次秘密政治资金丑闻爆发之前,岸田内阁支持率就屡创新低,不论是给国民减税还是尝试外交努力,都未能成功提振内阁支持率。

在当前的景况下,岸田想要提振内阁支持率无疑是难上加难,而如果这一低迷状况持续至明年9月,那么岸田也就没有颜面再参加自民党总裁的竞争了。

当然,对岸田来说,时下一个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立刻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以选票来论证岸田自民党的真实支持情况,以选举来获取竞选自民党总裁的政治资本。只是,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允许岸田这样做,岸田的苦日子还将继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