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英国教师来信——上课像玩打地鼠游戏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8-10 08:15

陈玉

陈玉作者

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现就职于英国一所私立女子中学

上周二,BBC2推出的教育节目《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在中英两国都受到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BBC节目留言板上,都有许多观众评点了两国教育体制和学生特点。笔者曾在英国公立和私立中学工作多年,对英国教育体制颇有感触,不如趁这个机会,以问答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见闻和体验。

Q1:英国“熊孩子”上课到底有多调皮?

正如当事老师李爱云在后期采访中提到的,BBC节目剪辑突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过说实话,在英国的中学课堂上,交交头,接接耳,做做小动作,敲打敲打桌椅,自由发表意见的行为却是常态。至于影片里提到的上课化个妆,折个纸飞机的学生,也相当普遍,相信在英国的每位老师都会碰到几个。再严重点,在教室里到处乱跑,拍桌子甩书本,公开违规,骂难听脏话的我也见过。有些底层学校甚至需要警察坐镇,维持课堂秩序,我的一位女同事之前便在这样的学校里教过书。

严重的纪律问题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它们都始于一些很细微、很低级的干扰。让我来举个常见例子:老师说“请把这两行笔记抄写下来。”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七嘴八舌:“老师,我没带笔记本/我笔记本放在柜子里,能不能去拿?”“我的笔坏了/某某抢了我的笔”,“我可不可以用彩色笔写?”“我要借把尺子,画横线用”,“需不需要换页?”“要写日期么?”“今天的标题是什么?”“要抄到哪里?全部都抄吗?好多字啊!”“老师你不公平,另外一个班没写这么多呀”,“啊我不喜欢用圆圈列重点,可不可以打星星?”等你花了5分钟时间把这所有问题都安抚好了,刚松一口气,之前在走神的学生就会突然发问:“发生了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大家是不是很惊讶?这么一个简单直白的指令,英国的孩子们都能全面挖掘,从文具、格式、内容、教学上给老师营造出这么多小“陷阱”,如果不一一处理好,都有可能上升到纪律层面。你说他们调皮吧,人家这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抄笔记,态度也很好。这些问题也不全是故意为难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学生确实是真心要向老师确认这许多细节。只是如果一旦哪个问题没回答好,学生马上就可以给你来一句“I don’t get it (我不明白)”,然后要么拒绝进行老师的下一个学习指令,要么就开始打扰周围的学生。一堂60分钟的课,来几次这样的节奏,学习进度和效果会如何,也就不用我多说了。在英国中学上课,很多时候那感觉就像在玩打地鼠游戏,刚压下一只“地鼠”,教室其他角落的小地鼠们又前仆后继地起来了。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英国孩子和英国本土老师日常的学校生活,可以去看看一部叫Educating Yorkshire的教育节目,是英国Channel 4于2013年拍摄的,手法和BBC差不多,只是那所西约克郡的中学更具有代表性。

英国学生也喜欢在考卷上涂鸦(图片由作者提供)

Q2:看来英国学生挺麻烦,那英国老师怎么管纪律呢?

师生之间的这场持久战,有时以老师获胜,有时学生也会大获全胜。虽然称它为“战争”,倒也不见得时时刻刻都硝烟弥漫,火药味十足。在英国,有效的课堂管理主要是依靠学校制定的明确详细的奖惩制度,加上全校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这个制度。

就以我曾经所在的公校为例,惩罚制度分6层:口头警告;调座位;记入学生个人日志(英国的每个学生都有本日志,叫做Planner,里面有很多学校的信息,按原则学生必须随身携带本子,记录作业,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也有权检查这个日志);离开课堂;放学留堂;开除。很多老师也会选择在接手新班级时,和学生约法三章,共同创建课堂秩序守则。这样一来,学生一旦违规,老师惩罚起来也就更有底气。这些惩罚制度如何运用也是一门学问,比如有些老师比较宽容,在留堂之前会再给学生一些机会,比如叫出去单独谈话,或者鼓励他表现好得话就收回一层惩罚。但有的老师却很雷厉风行,对纪律最不好的学生很快罚到留堂,也能镇住其他观望的学生。有经验的老师会清晰地记住每个学生是为什么而受罚,这样生气的学生闹情绪,说自己什么也没干的时候,只要冷静地一条条讲出来,学生也还是会认理的。

至于奖励制度,很多学校都会采取给印章,奖励贴纸,校长点名表扬,或为自己所在的学院加分(就像哈利·波特里面,每年分数最高的学院会获得学院杯)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也有的学校建立了分数换奖品的机制,比如500分可以兑换一个USB,800分兑换一张Itune券什么的,效果也特别好。英国的学生对印章和贴纸特别情有独钟,就连装酷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英国很多文具店里都有卖“奖励贴纸”,上面除了有各种有趣的图案,还会写着一些类似于“太棒了”、“好样的”的话语。有些学校也会在网上专门制作印有学校图标的贴纸,教外语的老师也能找到印有外语的贴纸。为了调动学习积极性,很多老师都愿意自掏腰包,买一些贴纸或印章来奖励学生。盖章的好处就是容易兑现,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了问题,做好了练习,马上就能得到。功课质量完成得高的学生,就多盖几个章。就连为其他同学盖章都可以作为一个鼓励的小手段,很多小朋友会抢着去做这件事,因为盖章的人可以像老师一样在教室里走动,也可以决定别人的章是否清晰整齐。在圣诞节前或学期末,很多老师也会买糖果或巧克力来奖励学生,中文老师一般都会选择大白兔奶糖和幸运小饼。大白兔奶糖的魅力无限,只要一说有大白兔,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努力表现一下,争取吃上糖。只是一旦发过一次大白兔,你也就被他们惦记上了,就算升到了下一个年级,还是会时不时地问你要糖。

在BBC纪录片中,中国老师通过教授中国舞蹈来管理纪律

Q3:英国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

英国的课堂教学确实讲究“以学生为中心”,有的理论说师生发言比例最好在2:3。以学生为中心,并不代表了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学生顺着老师搭好的框架,把老师要说而没说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其实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老师清楚地知道学生现有的水平,巧妙设计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路,还要求老师有很强的临场发挥能力。

BBC这个节目中有一个小环节能反映出这个学校同样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一群没听懂三角函数的女孩子去找他们的英国数学老师开小灶,那位老师就在白板上写了“Soh Cah Toa”,其实是为了说明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分别是斜边(hypotenuse),邻边(adjacent)和对边(opposite)中哪两边的比值。但那位老师并没有直接列出公式sin=o(对边)/h(斜边),而是专门把SOH三个字母摆成三角形,所以那些学生一看就对应上了,非常地激动,用他们刚刚找到这个规律去其他两组字母印证,也符合余弦和正切的公式。这一发现让这群学生都非常有成就感,不停地嚷着“我懂了我懂了”。有个姑娘还很有节奏感地大声叫了几遍“Soh Cah Toa”,还说好押韵,像在唱非洲歌曲。这整个学习过程虽然只有几分钟,但这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规律,再去验证规律。耳朵里听着韵律,眼睛里看着字母,嘴巴上还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全方位的刺激,相信这些学生是不会忘记这三个函数的。

寓教于乐也是英国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英国学生的注意力远远比不上中国学生,遇上一些答案不那么明显的问题,便很快打起了退堂鼓。在这个前提之下,老师们只能各出绝招,用各种小游戏、顺口溜、视频、歌曲、动作、颜色等等亮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兴奋度。即使不可能整节课都充满乐趣,也尽可能保证每节课都有那么一两个亮点,是学生下了课之后还能记得的。针对教学难点,老师们会绞尽脑汁设计一步步的铺垫和巩固练习,就是希望学生踩稳了一级台阶之后,再往上迈步。英国老师之间绝对是资源共享,同一个科组的老师互相帮助,不同科组之间也会联手推出课题,取长补短。相比私立学校,英国公立学校其实更加与时俱进,勇于尝试新事物。但无论私校还是公校,每年都会尝试引进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或模式,然后全校老师实践,在教师培训日分享经验,再进一步推广。

结语:

无论在哪个国家,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有说不完的那些事儿。哭过,笑过,难受过,感动过,最后都只是为了“Make a difference”。在英国,教师这个行业处于高压力工作榜的前几位,40%的老师在入行第一年内就辞职了。笔者也清晰记得在自己刚毕业第一年的教学路程,没有经过任何教师培训,直接给7年级到10年级的学生上课。那时的我一边摸索教学经验,一边头疼着纪律问题。每当要去上最让我焦头烂额的那个班的课时,都要在心里再三鼓气。在喧闹的课堂里,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支持自己的唯有个别认真听课的学生,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神,也就觉得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不能对不起这些孩子。日复一日,可我总觉得似乎没什么好转,直到一位平日里素来调皮的10年级男生在通过一次测试之后走上来,和我说了一句“老师,没有你我是做不到的”。不怕矫情地说,他这句话犹如阳光穿透密布的乌云,让我在英国的教师岗位上坚持到如今。

这种师生情感其实在BBC的节目中也有体现,教数学的邹海连老师后来回忆起那段经历,也表示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走的时候还收到了很多贺卡。毕竟这只是个纪录片,面对镜头总会有些表演的成分,片子剪辑也会考虑很多因素。但师生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我想这些当事学生和老师所收获的,肯定比大家在镜头里看到的要多。至于纪录片涉及到的中西教育话题,只能说仁者见仁,因地制宜,并不一定要一较高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BBC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