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哥哥:“台独”史观会教育一时,可现实会打脸一世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04 08:15

滨哥哥

滨哥哥作者

一个写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观察者,知乎ID:不爱鸡汤的滨哥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滨哥哥】

6月19日,台亲绿媒体《自由时报》曝光了“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声称要减少历史内容、略古详今,将“以汉人为主轴的史观”改为“重点放在台湾最近500年脉络”,中国史将放在东亚历史中讨论,以此去建构下一代的史观。

“台独”新课纲拟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被网友称为“数典忘祖”,可以说,在维持现状的口号之下,民进党依然不放过在意识形态操作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意图不断强化自李登辉时代开始的台湾“同心圆史观”,继续切割与中华文化的脉络连接,以达到施行法理台独的“民意基础”。

“文化台独”的“同心圆史观”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

“台湾文化主体意识”,实际上就是要强调台湾文化具有独立性,从根源上切断台湾文化与祖国文化的天然联系,不断强调“台湾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进而淡化中国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使其远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意识形态上拒绝认同中国文化,进而抗拒统一。我们从一些青年一代台湾人所表现出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把来大陆当成是出国,甚至说到“大陆”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是指中国大陆的意识就能明白,这种史观的教育是为了弱化其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植分裂主义土壤。

台湾的“同心圆史观”,在于以台湾这块土地为核心,一圈一圈地往外认识世界,先从认知台湾本地开始,往外触及到“中国”,再往外触及到世界。也就是说,在李登辉时期的教改后,整个台湾初中、高中的历史课已经不再依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进行授课,而是以地域性来授课,先教授台湾史,再教授中国史,最后教世界史。在台湾史的课程中,不但不强调台湾与中国的关联,甚至避谈台湾与汉人移民的关系,整个台湾史的大格局,就是台湾这块土地陆续受到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汉人的统治,而且无论是郑成功、“清帝国”,还是“中华民国”,都是“外来政权”。

简言之,按照同心圆史观,台湾史就是一部台湾人长期受到殖民压迫的悲情史,而中国人,不过是与日本人、荷兰人并列的另一个“殖民者”罢了。

文化台独的成果:虚拟的国族认同与混乱史观

台湾同心圆史观之下,往往会用“先进性”的语言来行“文化台独”之实,比如打着“不是去中国化,只是要撇除国民党的政治思维“不是要切割中国”的口号,却往往将中国这个词异化成另一个国家,不再使用诸如“我国诗人李白”,而是“中国诗人李白”,把“光复”改成“终战”,把“日据”说成“日治”,给“慰安妇”加上“有些是自愿的”的文字游戏。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会像台湾地区的官员那样会说出“有些慰安妇是自愿的”这种可笑的言论。

台湾课纲的历史篇将台湾史分为“史前时代”、“国际竞争时期”、“郑氏治台时期”、“清领时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与“中华民国在台湾”等阶段,不分本质,将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中国均视压迫台湾人的“外来政权”。同时美化日本在台殖民统治,避谈其中的剥削与民族差别待遇。并且淡化台湾人前仆后继的抗日与光复运动,以“接收台湾”取代“台湾光复”。全书最后也不忘赞扬“落实民主法治”的“台湾经验”,以此凝聚台湾人民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在这样的历史教科书之下,以一个地方志般的历史角度塑造一个“国族”出来。

而在经过李登辉时代到如今的“同心圆史观”之下,早已培养出一个个的“天然独”出来,局限学生的国际视野,混乱的史观之下分不清“侵略”与“反侵略”,甚至对法西斯无所感受。因为这种由台湾本岛出发,一圈一圈往外认知世界与历史的“同心圆史观”,本身就是一种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哲学。

这种历史相对主义色彩的的史观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多元论,也是现在台湾不断强调的“多元化”观点,最终必然会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因此,他们不但否定事实真理,甚至否定客观价值真理的存在。其结果就是在战争责任的归属上,将侵略者与反侵略者、殖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道德界线模煳化。

比如,前阵子震惊全台湾,引发以色列和德国严正抗议的:台湾学生纳粹变装秀。

有学生事后辩说:“我们只是变装打扮人物,我们只是高中学生……干嘛要了解希特勒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他们无法理解纳粹的反人类罪行,无法了解军国主义给世界、给大陆和台湾带来的巨创,无法了解扮演纳粹为何是禁忌,为何会激起德国和以色列的抗议。因此,与其说是学生的“无知”,不如说是对历史事件的“无感”,而这种去脉络化的历史理解所导致的“无感”,比“无知”更值得深思。

反课纲的学生与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

不仅如此,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更是举行秋祭大典,为了宣扬所谓的“多元化历史和史观”,将台籍日军、台籍国军与台籍共军混在一起,作为台籍老兵,一同纪念。就好比将汪精卫等叛国汉奸也列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些“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的人民之中,那样的充满亵渎与是非不分。

像下图那样,能够将一战后的日本描绘成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之意的国家,对那些侵占他国领土的行为视而不见,并描述成“专注于开拓工商贸易,而非占据领土”。而讽刺的是,在日本窃据台湾的时期,大量的台湾人进行反日抗争,被日本人屠杀的民众不计其数,包括但不限于桃园县大溪大烧杀、台南县佳里镇大屠杀、云林大屠杀、雾社事件等等,课本中的这个“专注于开拓工商贸易”、“维护世界和平之意”显得十分黑色幽默。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心圆史观的课纲之下,有些教材会将中国史当本国史来编教材,有些则不会,因此也造成了民众思想的撕裂与混乱,特别是在台湾政党轮替、课纲经常变换的情况下。

现实的引力太过沉重

刘慈欣作品《三体》中的名句

这种“同心圆史观之下”塑造出来的“天然独”,倘若在台湾岛内自我陶醉,像在台湾内部讨论“护照贴贴纸”究竟合不合法,违不违规一样,或许还能不用清醒过来。然而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过沉重了,每一个年少轻狂的无知,都需要被现实狠狠地打脸。

无论是去联合国参观无法使用“中华民国”护照,还是各种国际场合必须使用“中华台北”、“中国台湾”、“台澎金马关税区”等名称,还是连怂恿台湾网友“贴纸建国”的林昶佐都自觉撕掉“台湾国护照”,现实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是个不切实际的谎言。

2016年6月5日,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台文系(即台湾文学系)送走最后一批应届毕业生,同时象征着该系正式倒闭。事实上,台文系成立的其中一项宗旨,便是保留台湾文学,进而强化台湾在地历史、文学研究、培养人文关怀。它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而存在的。许多台文系所均强调,跨领域整合以及善思辨的人文研究,像是培养母语教育人才、国际与国内的学术发展,是台湾文学衔接业界乃至全球化的重点。这里的台文指的是台湾文学,用来跟中国文学加以切割。然而,拼命切割掉中国文学的根,却使自己成了无根之萍,最后无法走出校园,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去实现产学研的循环,最终也只能走向失败。

就像今年的清明时节,这个中华传统文化中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台湾取消了“中枢”遥祭黄帝陵的典礼。而大陆在国台办、侨办和陕西省政府的共同主办下,举行了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邀请了海内外的华人代表,包括台湾人士,一起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孔子、孙中山、故宫、诗词歌赋,在海内外华人的心目中,都有他们的象征意义,都代表着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向心。文化台独割裂出去的同时,也是在将世界华人社群进行割裂,反而越发的自我封闭,一个心态越来越封闭的台湾,出路在哪里?

每一个说谎的人终究都要面对一个现实的困境: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圆谎。而谎言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它不是真实的。世人终究会在世界的历史中还原出真相出来。即便文化台独史纲拼命要抹去中国的烙印,然而终究无法切割。

笔者认识的两个普通台湾人,一个是曾经的深绿分子,一个是参加“太阳花学运”的青年。他们都是在“文化台独”史观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然而,他们都放弃了“台独”的思想,成为了普通的统派人士。因为他们不再只局限于台湾岛内的认知,他们与大陆的朋友开始了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论证彼此所学。最后,曾经的深绿分子成了组织两岸青年交流协会的会长,组织两岸三地的学生青年交流,而太阳花青年成了一个会对大陆各项成就自豪的人。

时间的推移只会让两岸的消长更加明显,而“台独”只会让台湾“国际活动”和对外经贸的空间越来越萎缩。我们要在国际上继续打压“台独”,在民间中加大两岸交流与融合,让虚假的谎言在现实中裂解。

谎言终究抵不过现实,任何不切实际的思想都会在现实的引力下砰然坠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课纲微调 台湾 台湾年轻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档票房破15亿,“据说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