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哥哥:一个服务员的“台铁”站,流失的是人才,增加的是故障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19 07:09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滨哥哥】
近日,一名台湾网友由于女儿是身心障碍者需要使用到“台铁”的特制推车,却遭到了值班站长的推脱,让其去找高铁站的服务人员来帮忙,引发了台湾网友的讨论。不少人都质疑站长有意推卸责任而设备只为了应付检查,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背后的问题,会发现这更多的是“台铁”本身遇到的愈发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流失严重。而这,也是台湾如今诸多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
“台铁”人员流失严重
1981年时,“台铁”的员工有2.6万人。然而到了现在,却只剩下1.4万人,人力的缺口达到上万人。不仅如此,“台铁”的员工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很多都是即将退休的老员工,缺乏年青的力量支撑。而一个无法忽视的现状是:每年铁路特考,录取人数将近1千人,但是报考人数却还是下滑。不仅如此,考上“台铁”的新进人员到职1年内的流失率高达3成。随着“台铁”班次越开越多,还大兴轨道建设,人力缺口也是变得越来越大。
根据“台铁”工务处的统计,2008年至今4月,北、中部道班人数减少2到3成,最严重的情况是一个12人的道班人数减少到一半,剩下6人。这就意味着一个道班需要负责3站的轨道养护工作,包括了巡检轨道是否沉陷,是否扭曲,在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情况下,要定期更换、调整轨道。而之前就因为员工流失,使得道班工从三人一组变成了两人一组,因为少了一个瞭望员,从而导致了员工被“台铁”车组撞死的惨剧。而这严重违反了台湾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所规定的,轨道作业必须有要检察人员及设置相关警告设施的规定。
现如今全台湾共有228个车站,然而由于不合理的规划,导致现在已经有44个车站变成了“无人招呼站”:意味着这些车站没有工作人员来进行运营服务。由于部分车站周边经济环境发生改编,产业外移,导致车站的业务服务量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一整天的旅客数量都不到一百人。加上“台铁”员工流失严重,以至于“台铁”不得不施行“夜间无人车站”制度,计划在晚间十点至清晨六点时,当该时段旅客数量偏低的话,就用“日间派人,晚间不派人”的服务方式。也就是说,以后出现根本找不到车站服务员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为何流失这么严重:低薪与高压
实际上,“台铁”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服务人员而已。铁路在晚间的时候同样需要维修养护的工程人员、电务人员、道班工等等工程师人员。
而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同样是公务人员,“台铁”的薪资相比之下少了一大截。比如,台湾的铁工局长调任为“台铁”局长的话,每月薪资立刻减少一至两万新台币;台湾“交通部”政风主任调任到“台铁”,每月薪资减少八千至一万新台币。同样具备水电知识的“台铁”水电工,薪水也不如外面的水电师傅5万新台币月薪起跳,而且他们危险性更低。
在整个公务员体系中对比的话,一般的行政机关起薪为44850新台币,“国营”事业为54498新台币,而“台铁”局却只有38675新台币,足足少了6K~15.8K。而最基层的普考,“台铁”的起薪是31980新台币,也比其他的公务员少3K~11K。福利方面,其他公务人员的子女上大学有教育辅助,他们可以领到35800新台币,而“台铁”却只有1K,更别说逢年过节不仅没法休假,还要加班。
薪资低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台铁”的轮班制也是压榨劳力的血汗制度,这也使得考上“台铁”的人中,有三成的人选择不去上班。“台铁”的轮班制,即便是卖票的站务员,也得上班12个小时。
“台铁”的轮班制采用全年无休三班制:日班,夜班,休息日。日/夜班为12小时,休息日为24小时。然而,实际上的工作形态是:工作12小时,休息24小时,基本上每天都在“台铁”,不断地进行日夜颠倒,每三天调整一次时差,休息日其实都是在调整时差的补眠中度过的。模式如下:
8:00AM~8:00PM —休息— 8:00PM~8:00AM—休息— 8:00AM~8:00PM
(资料来源:台湾铁路产业工会)
其实每天都在“台铁”上班,不存在完整的24小时个人休息时间
在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之下,新进员工起薪只有3万新台币,使得难以吸引到人才,导致工程经验不易传承下去。根据“台铁”的统计,21岁至30岁的工、电务人员分别占8%和13.8%,老龄化严重。而资深员工更是指出,之前不少“台铁”出现意外轨道事故,就是工务人员未落实操作守则,需要老师傅更多的指导。然而,2008年到2016年,“台铁”的退休人数达到了4665人,超过了员工的三分之一,而且很多是现场基层人员,面临着技术断层的风险。
不同于高铁(台湾的高铁与“台铁”是两回事),高铁的车种单一,只要学会一种,后续的维修都不成问题。然而,“台铁”的车种繁多,学习的内容十分复杂,可能上午你还在修理自强号,下午就要拆电联车,有时候不得不拿出图纸来找到拆解的位置。
即便是站务人员的工作也十分繁复,不仅需要售票,剪票,月台导向,还需要收送代运行李,操控行控中心号志等。某新进黄姓站务员就如此表示:“我曾经临时被叫去支援行控室,留意每一辆列车进场、离站的动态,还要切换号志、转辙器,不时要负责接驾驶的电话,如果稍微犯一个错,就可能让旅客受伤。但长官只让前一个负责人教我三天(两个班),之后就要独立作业。”培训的时候都没有学过这些内容,而且精神压力大,只要有机会,他便会离开。
当然,有人会问了,既然“台铁”如此辛苦,钱又少,为什么还有人考呢?原因是:不少人把“台铁”当成一个跳板,学会了就跳槽到其他政府机构去了。尤其是监理所、焚化炉和学校的技师最喜欢用“台铁”的技术人员了,因为他们一旦在“台铁”学会了,到其他地方维修就相对简单了。
人力不足的问题越发明显
服务人员流失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路线上的设备保养更是需要人力与时间的付出,倘若不断流失人力的话,会导致设备来不及进行维修,反而出现更大的问题。
与人力不断流失的情况相对应的,是不断增加的轨道与电气化建设,所需要的工程人员的缺口增大问题。
“台铁”的电务处就指出,在整体电务人员人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需求的人员却更大了。比如,屏潮高架铁路通车后,将单轨非电气化区间改为双轨电气化区间,“台铁”屏东线列车由每日60班次增加至107班次以上,都导致了养护设备增加,人员缺口增大。“台铁”这些年来的班次不断增加,导致车辆设备的耗损更快,维修时间更短,不仅如此,“台铁”的工程人员还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工作,而这些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旅客人数较8年前还增加3成,车站数也从原本的217站增加到228站,每日平均开行客货列次成长10%。
因为“台铁”属于“交通部”附属的事业机构,所以它的预算由民意代表把持,而民意代表为了换取选票,而不是经过专业的考量,常以服务选民的民意要求增停其选区的车站,导致停靠站数越来越多,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
比如,在桃园市政府和民意代表的施压之下,“台铁”普悠玛号西部干线确定停靠在桃园站。在成功之后,还要继续施压使其停靠在中坜。然而,普悠玛号原本就是用来服务长途旅客,而各地方都来要求停靠的话,反而使普悠玛号变成了区间车。最后遭到“台铁”局长拒绝:“再多一站就不可能了,普悠玛号不会再增停,到此为止。”
“台铁”普悠玛号列车
与此同时,蔡英文政府还推出了几千亿《前瞻建设计划》,大兴轨道建设。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巡检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主动维护成为了奢谈,直接影响设备故障的频率。
比如,之前太鲁阁号扯断了电车线的意外,就是由高龄主管亲自带队去修车检查问题。而且由于发车密度大,光是靠晚上4个小时去进行保养是不够的,这导致了各地的保养都不得不延后进行,长此以往导致了故障风险不断增加,意外发生得也就越频繁了。
在人员不足与需求增加的矛盾之下,现在的“台铁”不得不使用替代役、保安、时薪短期工以及志愿者来因应人力缺口的问题。现在的站点人力也只能维持到可以刚好应付旅客的最低需求,遇到临时情况,除了降低服务品质,没有别的办法。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一个人的站台,剪票售票的时候,窗口没有人;坐到窗口服务时,补票就没有人了;去协助爱心服务的时候,电话没人接了。
比如,旅客量超过6000人的新北市汐科站,就是一名员工打理所有站务工作。像台北站,这个全台运输量最大的车站,人力也已经不足到服务台只剩下一个正职的人力,无暇顾及接电话,协助爱心轮椅。需要开电梯的话,服务台就会没人。像上文提到的网友女儿无法使用爱心轮椅的升降梯,就是因为人力不足而导致升降梯许久未用而封存。
可以说,“台铁”亏损严重,薪资低,工时长引发了人员短缺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还是制度跟不上导致资金短缺。铁道的工程任务本身就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小至电线掉落,大至铁轨未来得及检修而酿成的轨道意外频率只会不断增加。如果不加以改善的话,恐怕将迎来故障时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