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哥哥:既然两岸合编教材是统战,那《甄嬛传》呢?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2 08:23

滨哥哥

滨哥哥作者

一个写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观察者,知乎ID:不爱鸡汤的滨哥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滨哥哥】

“又是统战!”

台湾绿营又一次喊起了这个口号,这次是因为台湾高中出现了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语文教材,而且还是通过了台湾“教育部”审核过的语文教材文本。然而,尽管绿营媒体喊了一遍又一遍的统战,仍然没能说出究竟被课本哪些内容“统战”了。如果说两岸合编的教材被台湾学生学习就是“被统战”了,那么每年那么多台湾民众收看两岸三地合拍的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岂不是主动在接受“统战”?更何况还有很多台湾人前往大陆工作学习生活。

说到底,台湾绿营怕的不是所谓的“统战”文本,而是这个合编教材背后的两岸合作与交流。

两岸合编的语文教材

这次引起争议的是由福建师大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大文学院和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合编的两岸高中语文教材,这学期已被台北万芳高中、达人女中、高雄前镇高中和高师大附中等多所学校使用。

这个教材通过两岸的专家协会一起公共编撰,从2014年6月起,历时三年,查阅了大量的材料,也走访了两岸数十所高中与大学共同完成。而课本的内容也跟绿营口中的“统战”毫无关系,这套课本精选了两岸共通的精品名篇,包括了《师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出师表》和《赤壁赋》,近代如鲁迅的《孔乙己》、徐志摩《再别康桥》、郁达夫《故都的秋》和余光中《等你在雨中》等。在课本中更是结合了两岸在语文教育上的优势:大陆对教材的文本解读与台湾较为丰富的文学资料(当年国民党迁台之时便从大陆带走了大量的善本资料)。教材同时为每篇课文单独设立了“主编解读”环节,围绕该解读,编委会重新搜集、考证、组合各种相关资料,编写成易于施教的故事、设计,而这种方式备受两岸学生欢迎。

合编团队也在台湾召开了六场教材教学交流研讨会,福建师大文学院团队带着合编教材来台分享编写经验,连福州市、武夷山市的中学也选用该教材。

编列教材的作者之一,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孙剑秋也表示,当初合编教科书的目的是锁定东南亚侨校与大陆市场,并通过台湾学校的使用作为口碑进行推广,而且也是在台湾部分高中的部分课程采用这个教材作为选读文本。他说,合编教材纯粹出于商业考虑,不该牵扯到“统战”,而且该套教科书也符合课纲,完全是按规矩来。

对于台湾绿营的统战言论,国台办也表示所谓“统战”一说是毫无根据的。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在海峡两岸根深叶茂,而且在全世界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近年来两岸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不断加强,不断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凡是有利于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事情,我们都给予肯定和支持。

两岸合编书本早已行之有年

两岸虽然因为政治和历史因素而尚未统一,但这并不能否认两岸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事实。两岸发挥彼此的优点进行合作编写书本,也早已行之有年。

早在1995年,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与北京语言大学就展开了合作,开办分校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然而由于两岸之间文字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容易让外国人产生误解,如词面一样但是词义完全不同的“窝心”,在大陆意指因受到委屈不能表明而心中苦闷,台湾却是因为某事而感到温暖。因此两岸从1996年开始,由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出资,北京语言大学出人合作编写这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于2000年正式完成。

在2008年马英九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时候,在其文化政策白皮书中就有“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构想。2010年开始,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特邀两岸数百位专家学者合力进行编撰,历时六年终于完成了千万余字的《中华语文大辞典》。该词典收录了两岸当代生活、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用语逾十万词条,也同时加入了两岸现行字形,读音和词义不同的词目,通过“求同存异,异中求通”的方式,使两岸的语言交流畅通无碍。

2016年,两岸史学界首次合作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正式出版。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框架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尤其着重展现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史料运用、研究方法、个案解读、历史诠释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趋向,注重学术性与前沿性。由两岸三地共57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完成,其中大陆学者34位,台湾学者21位,香港学者2位,勠力同心论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台独”思想做作祟

很显然在文化领域,两岸之间的合作不是今天才有,而且在2013年大陆中华书局就曾经引进了台湾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和《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从商业角度而言,合编教材也是两岸一次文化与经济上的合作,将中华文化教材推广到东南亚侨胞中去。再说了,该套教材也完全符合台湾的课纲,按照审核要求审核通过的。台湾绿媒却强行将教材与政治相互关联与大肆渲染,无外乎是其“台独”思想在作祟。

台湾自从蔡英文上台之后一直着力于在文化领域上进行“去中国化”的操作,包括炒的火热的文白之争,甚至在“课审会”投票完后再次表决以达成下调文言文比例的目的,不外乎是想从文化的根源上切断与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其本质上就是从文史方面,一点点消磨掉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痕迹,构建出拥有畸形文化价值观的新一代年轻人出来。

因此,在此次合编教材风波上,台媒也一直无法对合编教材中究竟哪些地方出现了“统战”信号做出解释,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这是统战的信号”,却无法对教材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台独”媒体反对的不是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这课本背后的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只要两岸合作越走越近,那么在他们眼里这些统统都叫“统战”。而在台媒的操作之下,台湾民众其实没有多少人能知道究竟什么是“统战”。当一个名词可以包揽一切行为的时候,其实这个词就不再具有任何实质的内容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当局拼命阻挡两岸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大陆的资本、思想、文化进入到台湾。台湾政府制定一系列针对大陆的经济政策来阻止大陆的资本进入台湾,甚至违背WTO的规则。当初苏贞昌谈及《我是歌手》在台湾热播的盛况时,就发出所谓要防止大陆“入岛入户入脑”。在他们看来,即便是一场综艺节目,只要是让台湾人看到了大陆优秀的综艺文化,也是一种“统战”。每年依然只能抽签10部大陆电影进入台湾,而外国电影却没有这种限制。大陆歌手去台湾甚至要限制不能去台北101,不能与台湾民众握手。甚至在学术领域限制大陆学者进入台湾“国史馆”查阅文档原件,限制两岸学者的交流。

如果两岸合作就是统战的话,那么台湾不早就通过娱乐产业“统战”了大陆很多年了吗?

实际上这种凡事皆喊“统战”的行为,正是台湾“独派”们心虚的应激反应。倘若一套已经经过台湾“教育部”审核没问题的文本,在得知其合作者是大陆教授,该文本就变成了“统战”文本的话,那么这种惊弓之鸟式的反应还会不停地出现,除非台湾彻底禁止了两岸之间任何的社会文化经济联系。

对于台湾而言,大陆的软实力只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地加强,“独派”们担心的是苦心经营多年的“台独”思想会被大陆的进步与发展所淡化掉。而实际上,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力是无法控制的,即便是台湾每年限制抽签10部大陆电影入台,但是广大台湾网友依然会寻找大陆制作良好的电视剧与电影来观看,哪怕是盗版资源。《甄嬛传》登陆台湾时,一度“霸屏”湾湾,获得了超高收视率,成为两岸三地最“抢钱”的戏。

很显然,这种两岸之间越走越近的融合是“独派”们所不能接受的,然而面对大陆的崛起,“台独”们已经无力抵抗,只剩下“统战”这个万能的挡箭牌。

有些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两岸之间的关联,从当初的烽火连天互相隔绝,到逐步通邮通行,到开放探亲访友,再到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层次合作。即便能阻止两岸合编的语文教材,但是无法阻挡台湾社会上依然拜关公迎妈祖,无法阻挡台湾民众看大陆的电视剧、电影与娱乐节目,更无法阻挡两岸民众继续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多方面深层次多样化的融合。

妄图通过“被统战”的口号来阻止两岸融合的趋势,只会是徒劳无功罢了,“柏林墙”终将拆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教科书 两岸关系 甄嬛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官方通讯社称莱希直升机事故系“技术故障”

意外还是阴谋?伊朗的当务之急是...

将暂代伊朗总统的他是何许人?未来50天将做什么?

总统及外长坠机遇难,将如何影响伊朗政局?

多张现场图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