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新书《六个字母的解法》上海书展讨论会:“开扒”纳博科夫的朋友圈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8-16 19:30

8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与作家孙甘露,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者毛尖、罗岗、倪文尖相聚上海书展,就刘禾新书《六个字母的解法》展开一番激烈的“读后”讨论。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刘禾的作品印象就是“学术”、“深度”,一般人“望尘莫及”。然而这本《六个字母的解法》却能在开头几页就迅速捕获人心。

故事从“为什么纳博科夫那么有钱却一辈子只租房不买房?”这个问题开始,再转变到“纳博科夫自传里被隐瞒真实姓名的奈斯比特(NESBIT)是谁?”刘禾表示,纳博科夫在剑桥读书时和很多才子高谈阔论,奈斯比特一定就在纳博科夫的“朋友圈”中。要知道,当时剑桥牛津这片江湖牛人云集,从科学家贝尔纳、李约瑟、沃丁顿,到人文界里尔克、奥威尔、艾略特、海耶克、徐志摩等,按韩少功的话说,“几乎构成了20世纪初一份可观的知识界名人录”。

于是,顺着对NESBIT(奈斯比特)这六个字母的好奇,刘禾抽丝剥茧,开始一段好似“侦探破案”的发现之旅:查阅各种资料、致信各种学者、甚至找出了奥威尔交给英国情报部门的“黑名单”,踏足英国、法国、瑞士等历史现场一探究竟。在这过程中一群因NESBIT联系到一起的知识界“大腕”也纷纷跃入读者视野。原来徐志摩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康桥”朋友圈,而李约瑟喜欢在“康河”裸泳……按时下流行的说法:这本书“信息量略大”。不过,毛尖还是提出:“我还是觉得名人八卦不够。”对此,刘禾笑言:“我删掉了很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形式的考虑。我担心影响故事主线。”刘禾还说了自己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来写作此书的原因:“汉语就是一种做文学的语言。从概率上来说,汉语有50%以上是有典故的。汉语有一种历史的积淀,这种历史的厚度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它的优势是我们始终在一种大环境里写作。每一个汉字后面都藏着很多典故,凝聚的东西特别多。用汉语写作有一种更大的自由空间,这在英语写作里是不可能展开的。”

刘禾新书书展讨论会

在现场,不同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并不一致。孙甘露把它看成小说来读,“虽然有那么多研究内容、知识背景,实际它最根本是一部小说。因为掌握了充分的材料,可以在这些材料上建立幻想。这种模式很像另一部小说:一架飞机失事了,乘客都在往下掉。两个乘客就在下坠中过程聊天。日常经验当然无法解释这个过程,但小说后面的故事却是建立在这个模式上来写的。真的,假的,批判的……所有东西都混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个真实性的问题。一件事情,难道因为被讲述了,就一定是真的吗?纳博科夫的语言以及他真实的经历,已经是一个两可的东西。作家讲的话你不能信,不管他是怎么讲的,讲的是什么,它都是一种反射,都是他在以一种多重身份所讲述的东西。纳博科夫是一个博学的人,他以一种小说家的身份来展示这种他的博学,但实际上,他在这些展示出来的知识中做了很多文章。这就是近期以来小说的一种特别的征兆。”而倪文尖说:“把这部作品读成小说与否,会影响到阅读的心理。我更多把它看成掌故,基本认为它是真实的。但是我又觉得,我肯定在哪里上当了。我一直在这两种阅读感受中徘徊。而正是在这两种感受之间,自己的阅读空间增加了不少。我这书读了两遍,有一个地方没看明白。书里面有一些地方是用楷体字来呈现的,绝大部分的楷体字还是作者根据已有材料进行的转述,但整本书本身就是根据材料进行写作的,所以这些楷体字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我猜想可能是叙述的节奏或者是调子的问题。”

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有大量史料知识探源,也有类似幻想的情节。韩少功在序中说刘禾是“把思想理论写成侦探小说”。刘禾本人则在书中第十一章中评价作品“四不像”:不很像散文、不很像随笔、不很像小说,更不是人物传记或学术论文。她说,“这是一次综合多种叙事元素的写作,这种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自由。”

刘禾新书书展讨论会

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作品。“在这个书里,六个字母的谜底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寻找谜底的过程,每个岔路都很有意思,有很多细节故事。当中特别讲了剑桥大学的草坪。有的人可以沿着草坪边上走,比如本科生;女人是不能走过这块草坪的;只有教授才能大踏步的穿过这个草坪。这马上就让人想到了黄仁宇先生。他当时作为客座教授,自觉无法穿越这块草坪。这本书给人感觉有很多的岔路,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黄仁宇先生的故事桥段。”罗岗毫不掩饰对这本书的欣赏,“读者更愿意停留在探寻的过程中,不用去想文学作品背后的微言大义,也不用去想学术深度。这种愉快的阅读感受是很多年没有体验过的。微信朋友圈对这本书的反映都不错。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享受阅读的愉悦,但刘禾的这本书可以。有一个人说为了参加周六的读书会,放弃了干正事的时间,就在拼命读这本书;还有一个人说自己整晚都在读《六个字母的解法》,一口气就读完了此书。”

刘禾新书书展讨论会

(观察者网综合东方早报等消息)

责任编辑:朱八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