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调音师刘佑年:复活2000年前的华夏正音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7-05-01 21:12

如何让两千多年前的青铜编钟重新焕发生机?在武汉,有一群以编钟调音师刘佑年为代表的人兢兢业业工作,就是为了复活“华夏正音”。

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曾说:“什么能够代表中国?在我看来无外乎两者,一是秦始皇兵马俑,二是曾侯乙编钟。”

1978年,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县出土。65件编钟连同挂钟构件、整副钟架以及竖在钟架旁的2根撞钟木棒、置于悬梁上的6个T字形敲钟槌……这套巨型礼乐重器代表了当时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巅峰,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刘佑年调试编钟

编钟是盛行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宫廷乐器。随着历史朝代更迭,秦汉以后编钟的铸造工艺渐渐退化、失传。为了重现这古老的中华雅乐,20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仿制曾侯乙编钟,让沉寂千年的编钟在当代舞台上复活。

刘佑年,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编钟调音师,正是那个让手里的编钟奏响先秦遗音的人。

编钟调音是通过打磨编钟内壁的形状、薄厚来实现的。看起来朴厚沉重的编钟体,其实是一个制作上精妙的共鸣腔。腔体上的各个部位与乐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准、音色、余音的延时长度等多项音指标错综交织,共存于编钟内壁中。  

“老祖宗太牛了,我们没有想到它里边有些开了槽的,更多的这个壁厚的这种变化的,我们真是没想到,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刘佑年调试编钟

有了亲身做钟的体验,刘佑年终于看懂了古人做钟的门道,那些曾经以为是制作缺陷的凹槽、不均匀,原来都是古人为了追求完美音色而做出的细微改变。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那个酷热的夏天,刘佑年吃住在车间,一口钟一口钟地做试验,汗水和铜粉混合在一起,皮肤严重过敏长出一层红斑。经过一年苦心研究,他们铸造的编钟终于可以发出媲美曾侯乙墓原钟那样悠扬动人的乐音了。  

刘佑年的徒弟刘厚海说,这个钟一拿出来,铸态的情况下一敲,师傅他就知道了哪个地方不行,哪个地方需要再调。  

刘佑年说,编钟的调音是一个不可逆向的过程。这个壁厚,你越打,就会越薄,那个音就会越来越降低。你一出差错,磨过了,那这么大一口钟就废掉了。

这最后的打磨,没有什么现代科学仪器够帮得上忙,既要保证音准又要不失编钟特有的清越悠扬的音色,这细微分寸的拿捏全在调音师砂轮下的毫厘之间。为了这毫厘的精准,刘佑年如同苦修禅功一样,熬练三十年,经历了几千次调音校准。

刘佑年调试编钟

从那之后,高品质的编钟乐器就成为我们国家的国礼,到访欧洲、日本等地。在香港回归、奥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中也有他们制作的编钟隆重登场。

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馆,刘佑年团队仿制曾侯乙编钟每天都会奏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当今天的人能够通过乐舞理解曾侯乙编钟所蕴含的丰富的礼乐思想和当时古人的精神追求时,是刘佑年最享受的时刻。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 张芊芊)

责任编辑:曹泽熙
音乐 民族音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