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秦始皇嫔妃相貌被复原 或有中亚甚至欧洲血统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8-07-17 20:17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据《南华早报》7月14日报道,中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日前运用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将疑似秦始皇嫔妃和皇子的两具遗骸成功复原出“真容”。结合现有史料,他们很可能死于秦二世胡亥的血腥屠杀。
其中被复原的女性生前大约20岁,尸体被肢解。这具遗骸出土自秦始皇陵内城西北部的一片墓地。
西北大学复原图
据央广网2012年6月报道,这片墓地共有99座墓葬,所有墓主都是年轻女性。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考古人员据此推断,这片墓葬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死后其嫔妃的殉葬地。当时在墓道填土中也发现了不同数量的乱葬人骨且多残缺不全,说明了当时的残酷血腥。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本次复原的女性推测生前地位较高,是秦始皇的后宫嫔妃。在面部复原图中,她有着圆润的大眼睛和高挺的鼻梁。《南华早报》称,其样貌特征与典型汉族相貌存在明显不同。她有可能拥有中亚或者欧洲血统。这一结果或将引发激烈的学术争议。
另一位男性遗骸出土自帝陵外城墙东侧上焦村。整片墓葬共有10多座陪葬墓,随葬有大批高价值文物:玉佩、丝绸、青铜剑及金银器。
西北大学复原图
在这名男性头部右颞骨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青铜制箭镞。这极有可能就是他的死因。下葬时,他的头骨和四肢就已经和躯干分离,被放在棺椁顶部的一个匣子里。根据复原图,这名推测是秦公子的男性生前大约30岁左右,眼睛呈橄榄状,鼻子略肥大。
来自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康表示,对团队的成果很有信心。
颅面复原技术主要依托于深度学习算法和大型颅面数据库,重建人面部的主要特征。
这套技术早就得到过广泛测试并且公安部用于刑事调查,“(复原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但发型发色及眼球颜色这些细节还只能推测。
据三秦网2016年报道,西北大学这一团队还复原过出土自二号坑一具秦代侍女骨骼、以及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孙女李倕的相貌。
秦始皇的嫔妃来自中亚甚至欧洲?
《南华早报》表示,这一复原结果在考古界引发了一些争论。
本次复原的两幅面容,尤其是女性面容显示出了不少有别于汉族人的特征。一些研究者推测这名女性可能具有“西方”血统——很可能来自波斯,甚至是欧洲。但另一些研究者却不这么认为。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部主任张卫星表示,他并不认为那名女性“看上去像欧洲人”。
“在获得进一步更有力证据前,这么说还为时尚早。”
据《南华早报》报道,帝陵博物院方面正计划对这两具遗骸进行DNA检测,希望能为它们的身世提供更多线索。
早在秦统一六国的一百多年前,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曾在公元前326年率军攻入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作为继承者的塞琉古帝国仍然对大夏有着相当影响。整个中亚地区经历了广泛的希腊化影响。
虽然近年研究揭示了当时东西方间存在着一定间接接触,但研究者大多对这种交流的广泛密切程度持谨慎态度。
张卫星表示,就目前而言,也并不是所有研究者都认同这些死者生前是秦始皇的嫔妃或皇子。有一个观点认为他们也有可能是当时秦朝的大臣。
张卫星补充,现阶段进行面部复原的主要目的还是让民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司马迁说的是真的
司马迁在秦亡大约一个世纪后,在《史记》中记载了秦始皇驾崩后的血雨腥风。秦始皇在外游暴毙后,幼子胡亥串通赵高秘不发丧,矫诏令兄长扶苏自杀夺去了皇位。随后胡亥下令所有未生育的嫔妃都不得离开皇宫,司马迁记载她们后来都被强迫殉葬,“死者甚众”,而其他一些记载中,有一些嫔妃甚至被活埋,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支持这一点的证据。
随后胡亥又残杀他的兄弟姐妹,18位公子被公开处决,四名公子被迫自杀。连公主都不能幸免,司马迁记载有10位公主也死在这场风波中。共有30多名秦始皇的公子公主死在胡亥手中。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张中立表示,司马迁的记载“相当可靠”,近年来在陵墓遗址内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支持了司马迁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载。作为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可能直接能读到秦朝遗留下的官方资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