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总编剧顾问吴畅畅:偶像养成与粉丝经济那些事儿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7-19 19:30

7月7日下午,文化纵横“一期一会”主题沙龙在北京新华书店总店举办。沙龙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创造101》总编剧顾问吴畅畅,以“101世代:偶像养成与粉丝经济的再度崛起”为题,对当前中国真人秀文娱节目制作、偶像养成以及粉丝经济等现象进行解读。

作为利润增长点的信息娱乐行业

网络综艺近年来集聚了大量的风投和资本,在网综节目与湖南、浙江、东方、江苏等第一梯队卫视的重压下,不少缺乏足够生产成本的省级卫视,顺应顶层设计,反其道而行之,将资源投入于文化创新类、经济类、扶贫类与公益类等四大类型节目。

中国的新媒体堪比不可阻挡的“狼来了的气势”,逼迫纸质媒体和传统的广电媒体在短时间转型“救命”。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出走的广电团队和人才,本身构成了视频网站网综节目制作的改革排头兵。与此同时,从节目辛迪加分销模式到网站天价独播模式的转换,也使视频网站与省级卫视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同业同盟关系”,而是力量并不均衡、甚至存在一定不平等的商业交易关系,当然,占据主动权的不是传统电视,而是视频网站,省级卫视的议价权与协商权大为降低。

粉丝经济与青年文化的部落化

在中国,“粉丝经济”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综艺节目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催生了粉丝市场的快速成熟,养成类节目为粉丝提供了直接介入产品完善与成长流程的机会,也反映出粉丝与偶像力量关系的改变。粉丝对偶像的养成,不仅拥有表面上的掌控权,更重要的是,它帮助粉丝在一个共时性的进程中产生对偶像的情感依附。

制作流量节目的经济公司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创造出了粉丝,召唤他们参与商业文化的生产,甚至娱乐工业的决策过程。年轻的粉丝的圈层结构以及与偶像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形成,基本上是现实生活当中阶层生活形态与文化区隔的虚拟镜像,也是当前粉丝经济网络崛起的一个核心。

提问环节

提问:您作为这样一个局内人怎么看待这种综艺节目赋予粉丝投票或者选择的主观性,这些明星的选出是否真的是粉丝推的?

吴畅畅: 任何一个选秀节目出来,“阴谋论”一定是大家讨论的对象,这也是中国粉丝文化版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秀节目中召唤参与者(进而转变成粉丝)的方式,正是建立在商业主义逻辑基础上的“直接民主”形态。这种赋权,“保障”了受众的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形式主义(程序)与实质(结果)之间的偏差,是产生阴谋论的根源。

我的很多知识分子朋友都在看这些节目,尤其是复旦的一些朋友跟我说很喜欢杨超越,我就是要把她送到前11的宝座,这当中有没有赋权的可能?一定有,只不过,一定程度确实被资本利用与吸纳,用于再生产,以及快速变现,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提问:您怎么看待原创和引进国外版权的现象。视频平台市场化导致他们没有试错的空间所以要借助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创造101》本来一个韩国的节目,怎样把这个韩国的节目本土化?

吴畅畅:今年投资超过3个亿的网络综艺应该超过3个,这是以前很难想象的情况。得到大资本投资的节目要么买了版权,要么以借鉴的方式。这些平台希望利用这些已经在原来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市场成功的节目模式,帮助民营资本在国内完成了新一轮的利润积累。但是,选秀节目的成功,也是对一个特定社会文化价值与问题意识的回应。

我想在座很多看过produce101,这个节目原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参加这个节目的练习生本身在参与这个节目之前基本没有出道的机会,和媒体打交道的机会也很少。而我们在做这个节目(创造101)选人的时候网红占据一定比例,她们完全不缺成名的渠道,她们不参加这个节目还有其他的节目可以做,她们还可以通过直播赚钱。我觉得这个正是本土化的前提,我觉得节目更重要的不是帮她们实现梦想,是帮助她们修正梦想。

中国女团在中国发展社会认知度非常低,几乎所有女团都是走线下、剧场,没有变成一个所谓大众女团发展路径。严格讲,很多女团自己本身的父母亲都是反对自己的女儿做女团这件事情,这足够让我们节目进行一些本土化改造。

提问:咱们国家现在青年文化呈现一个显著的特点,部落化或者圈层化,我想问一下这种趋势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损害?

吴畅畅:部落化,是一个交叉现象,青年文化内部围绕城乡、城市或地区、社会性别、阶层等不同维度相互区分,也相互交叠。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层,正是因为现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使得现在网综节目很大程度上把持和掌握了青年文化领导权。

(来源:论坛供稿)

责任编辑:王丽琳
偶像 粉丝经济 养成 综艺节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欧洲战略自主正触底反弹,对华合作能更好认清方向”

习近平抵达贝尔格莱德,塞空军战机为专机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