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如何生长”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教育专家们这样说…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13 17:00

【导读】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应起到什么作用,成为会议讨论焦点。

11月12日,一场题为“未来学校如何生长”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教育界学者、业界资深媒体人及相关从业人员参会。与会者就“未来学校的兴起”话题展开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应起到什么作用,成为会议讨论焦点。

技术支撑起教育的创新,未来学校应回归教育的本质

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原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认为,基于昨天的思想,利用今天的技术,培养未来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教育要跟上经济、科技发展的步伐。如今,教育信息化迈入2.0,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体系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多。

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原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认为,今天的教育信息化不完美有不足,做好落差分析找到问题导向,基于工程设计执行,目标才能水到渠成。“未来学校,实际上是在物理校园的基础上,同时又在数字空间当中再造一个学校,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应该思考,在这个数字空间当中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怎么样过渡到这个角色,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则认为,未来学校的核心是评价体系,“如果那张试卷不改,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学校应该利用评价改革驱动学校的创新,用整个教育评价来驱动教育的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只有让教育回归到每个人生活更美好的本质,才能处理好未来与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制度与技术的三大关系。不再拘泥于单一评价体系之下的教育,重视内涵不局限于工具层面的现代化教育,以及有对应评价体系的个性化教育,才是对每个学生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未来延伸教育,让教育有感情有温度

一起教育科技市场副总裁吕涛认为,技术主要从学校、社会、教育本质三个层面作用于教育。于学校,为老师减负、给学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落实个性化教育;于社会,推动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消弭时间空间的壁垒,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于教育本质,在学习工具之余,基于教育目标做系统规划,把智能教育的优势发挥地更充分。

一起教育科技市场副总裁吕涛

上海鑫都小学课程教学部副主任朱琼认为,信息化是不能代替传统教育的,在未来,教育信息化和传统教育相互配合,学科间融合贯通,提高学习效率也要注重学习实践。(文/若川)

责任编辑:刘响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