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普京?他的最大贡献在于让俄罗斯摆脱了附属国家地位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7-20 13:00

“上个月我去俄罗斯进行智库交流,很多人都问我,你们怎么看我们的普京总统。我说我个人认为普京对俄罗斯恐怕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使俄罗斯摆脱了原来已经降到这种外围的地位,或者西方附属国的地位,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在7月15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26期节目中,节目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从“外围-中心理论”的定义切入,探讨为什么苏联板块抗争失败陷入“外围”,而中国又是为何能一步步摆脱“外围国家”的地位?

以下为节目实录,观察者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维为:

大家知道有一个长期困扰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外围-中心”依附体系。也就是说西方主要国家处于世界的“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一个“外围”或者叫边缘,那么中心国家可以靠对外围国家的超级剥削而赚得盆满钵满。而外围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发展不起来。那么这种“依附体系”又被称之为“外围供养中心”这么一种模式。

我觉得中国的和平崛起,它的意义在于很大程度上我们终于突破了这种体系,我称之为“中国突破”。

具体讲就是中国突破了“外围依附中心”这种模式,成为“外围-中心”之外的单独的一极。

在这个格局中,中国即是“外围国家”即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同时中国也是“中心国家”,也就是西方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我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平崛起对中国对整个世界格局演变的意义。

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所谓的“外围-中心理论”,这个严格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产生的一个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最早提出这个观点,这个理论代表人物是阿根廷的学者,劳尔·普雷维什。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曾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一任秘书长

他注意到就是二次大战之后,许多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是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没有能够实现现代化或者国富民强。

他认为这个原因就是这个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中心国家”也就是西方国家,另外是“外围国家”也就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心国家”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属于依附中心的这些国家,受到他们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只能从事原材料的生产或者初级产品的生产。

后来一位德国学者叫弗兰克,他讲出这么个观点,他说在现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外围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所以他提出“欠发达”这个概念,英文叫做under-development。他说这个概念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中心国家在现在极不公平的世界秩序中,可以不断的“欠发达”发展中国家,也就是使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欠发达”,处于受剥削不发达的这种附庸的地位。

那么这个理论实际上中国在相当时间内也是认同的。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就是中国刚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才华横溢的乔冠华在一次联合国的辩论中,他说西方国家现在讲今天这个世界早就是互相依赖了,但是这种依赖关系更像是骑马者和马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是骑在马上的,发展中国家是马,是一种完全不平等的一种互相依赖。

乔冠华(节目视频截图)

今天来看,一个小小的例外,可能就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我个人觉得这实际上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由于冷战和热战的原因,特别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等,使中心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需要扶持韩国,扶持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后来由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像新加坡、香港地区这种超小型的城市经济也承接了中心国家的一部分产业转移。

另外这四小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属于儒家的文化圈,教育相对比较发达,政府比较强势。由于这些因素他们也发展起来。实际上这种情况当时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但他们实际上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外围-中心”的格局,而是进入一个后来就是世界体系论的学者沃勒斯坦强调叫做“半外围-中心”格局。他们既享受到中心的某些好处,同时又面临外围的某些困境,而且一不当心就可能重新陷入外围。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都使四小龙蒙受巨大的损失。坦率的讲,很大程程度上是中国的崛起,带动了这些小龙走出了危机。

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海报,讲述了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家财富如何被洗劫。

另外还要指出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外围中心体系之外,还有我叫做两个板块,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或者叫苏联板块,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时和苏联分道扬镳了,所以可以叫做中国板块。那么这两个板块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某种意义上整个冷战的过程,或者叫东西方之争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就是西方国家不断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把这两个板块,苏联板块,中国板块,拉入“外围-中心”体系,成为外围的一部分,实现西方资本利益的最大化。这两个板块一直在和西方抗争和中心板块抗争,但后来苏联板块的抗争失败陷入了外围,中国成功实现了全面崛起。

那么现在我们来先看一下苏联板块,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其实力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帮助它的欧洲盟国恢复面临崩溃的这种经济状况,同时也抗衡他们眼中的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针锋相对,提出一个“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是当时苏联的外长,所以这个计划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具体的载体就是1949年成立的一个叫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于西方的,在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体系,里边也有产业分工,也有协作。那么中国在一段时间里边是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经互会的会议。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苏分道扬镳了,中国就不去了。当时中苏矛盾非常大,中国当时也批评苏联说你这个板块里边,你这个经互会里边实际上也是“中心-外围”关系,苏联处在中心,越南、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等处在外围,中心剥削外围。现在回头看,可能我们的批评也有一点有失偏颇,苏联毫无疑问有大国主义的倾向,但事实上苏联得到好处不是太多,后来经互会某种意义上成为苏联难以承受的一个经济负担。

1964年,经互会执行委员会会议


我个人认为经互会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他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他不敢开放竞争,结果他整个这个体系没有国际竞争力。后来最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易货贸易。比如古巴向苏联出口食糖,朝鲜向苏联出口矿产,苏联则向他们出口机器。

应该说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成为一个大国,而且在卫国战争中实际上是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而且最终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特别在军事领域。但苏联模式确实带来很多问题,包括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衡。另外人民生活水平长期的停滞不前。另外这个体制的官僚化,缺少创新的活力,最后他的整个的知识精英,政治精英被西方话语忽悠,然后就是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经互会本身也随着苏联解体而解散。

如果从“外围-中心”这个框架来看的话,我觉得苏联板块的崩溃就意味着西方成功的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某种意义上恐怕是人历史上一次超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苏联板块的财富几乎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洗劫一空。

上个月我去俄罗斯进行智库交流,很多人都问我,你们怎么看我们的普京总统。我说我个人认为普京对俄罗斯恐怕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使俄罗斯摆脱了原来已经降到这种外围的地位,或者西方附属国的地位,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如果说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单独的一极,那么俄罗斯也是单独的一极,从综合力量比较来说,俄罗斯比中国弱,但俄罗斯有自己的特点,特别在全球战略外交和军事方面,它的世界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我觉得今天中俄共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两国的关系处在历史最好的时候,我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作为单独的一极,俄罗斯作为单独的一极,双方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那么在很多情况下,我把它称之为国际战略合作中的“中俄极”这两个国家在一起的一极。所以今天的“中俄极”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最重要的中坚力量,可以这么说,但这是另外一个大话题,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再聊再谈。

现在我还是回到中国突破,如果说苏联板块在西方的压力下崩溃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够实现这个突破呢?突破依附体系,我个人想做这么一个解读。如果用下棋来比较的话,我说中国是下了一盘大棋,下了一盘险棋,下了一盘妙棋,最后脱颖而出。

那么先谈下一盘大棋。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他们在规划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时候,毛主席说过这样的话,“你有这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的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的,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毛主席是雄心壮志,看问题看得很清晰。那么毛主席也认识到中国的底子薄,基础弱,也了解整个西方建立的世界秩序,使中国很难发展起来。他在1965年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肯定走不通,因为只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在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欧洲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不可能。



所以毛主席的结论非常简单,中国绝不能成为西方的外围和附庸,所以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靠自力更生。但这个探索确实不容易。应该说新中国的前30年,我们完成了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社会事业,为后来中国的崛起奠定了比较全面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包括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普及,基本医疗等等。我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科技体系。但坦率地说我们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我们的民生欠账很多,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当低,而且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1978年前后,绝大多数中国人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中国人均GDP当时低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

现在回想我们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当时中国也有其他选择,中国也可以不搞改革开放。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时那个阶段,比方说我们也可能会采取60年代,我们采用过我叫做略微调整略微修订的苏联模式,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加上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调节,搞一些外贸作为调剂,但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更不会拥抱互联网,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因为这样做风险太大,而且很可能是全盘皆输。但现在回头看,当时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他是决定下一盘大棋。

他是那一代中国领导人当中,对外部世界可以说是最熟悉的。他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有他自己许多感性的体验,他喜欢思考问题,他评价一个人,经常说就这个人脑子里有没有自己的东西。他16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吃了很多苦。他后来自己开过玩笑,说我的个子长不高,就是在法国的时候没有吃好,但他对西方世界有一些比较真实地感受,比较全面的了解。22岁时候他也在苏联留学了一年,后来又走访了很多国家,那么对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他都有不少思考。

我本人就听他多次讲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包括经互会模式,总体评价不高,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比较高,因为那个是当时20年代列宁采取的比较灵活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包括吸引外资,吸引外国技术,包括土地可以租赁给农民等等。这个后来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思路是有启发的。

在决定改革开放的1978年底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两个月里边,他又密集出访了四个亚洲国家,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他感触良多,认为这些国家在现代化方面走到中国前面去了,坦率说受到了触动。他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经得起国际比较的国家,一个在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方方面面都经得起国际比较的国家,所以他决定下一盘大棋,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政治上看,这个决定是很不容易的。过去我们一直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势不两立。但现在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就,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的东西,来发展自己。那么现在回头看,总体上中国做得相当不错。我经常讲“一出国,就爱国”,今年留学生回国比例超过85%。今年中国一家华为公司可以使美国总统宣布紧急状态等等,都说明我们当年邓小平决定这盘大旗,总体上我们走对了。

第二就是中国下了一盘险棋。

我们知道中国突破的大背景,是中国大胆地融入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不能失去自我。但当时我们国门刚刚打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一下子展现在国人面前,使很多人就丧失了制度自信。我老说西方忽悠全世界主要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只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什么经济问题都可以解决。一个是民主原教旨主义模式,只要采用西方民主制度,什么政治问题都可以解决。

我们都是过来人,当时我们多少国人特别知识界,被这种西方话语忽悠的很多。当时戈尔巴乔夫在中国知识界很多人心中都是英雄,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怕,如果没有邓小平那一批老一辈的革命家的坚持,中国开放而导致整个国家崩溃或者翻船都是有可能的。坦率的讲,甚至到2012年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很多人,国人还是被西方话语忽悠,这个情况还没完全被扭转。今天应该说基本扭转过来了,但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大家知道,全球化是西方推动,本质上是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它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而且是政治全球化,也就所谓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民主化,背后是西方要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要把整个边缘国家地位永久的处于边缘,而且要把苏联板块、中国板块都降到依附和附庸的地位。那么西方在苏联这个板块做的事情竟然成功了,在中国没有成功,但这个风险我们是经历了。

邓小平在1989年说过这么一段很有意义的话,他说“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我想邓小平对这种“外围-中心”的格局看得很清楚,他接着又说,“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西方占得满满的,要打进去都不容易。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所以邓小平非常明确地把全球化界定为经济全球化,而非政治全球化。而且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中国应该顺势而为。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不能放弃社会主义,而且还要用社会主义的优势来驾驭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最终超越资本主义。

80年代中期时候,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见到邓小平都要问他,我们应该怎么跟西方打交道?邓小平一般总是言简意赅的回答,四个字,“趋利避害”。反观多少国家融入全球化之后,因为没有能够趋利避害,结果不仅没有发展起来,而且自己的财富被西方金融大鳄洗劫一空,甚至像苏联和南斯拉夫那样,国家都解体了,而中国采用了趋利避害的战略,可以说下了一盘跌宕起伏的险棋,最终走到了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的中央。

第三就是中国下了一盘妙棋,最大特点就是嵌入式的合作共赢模式。

中国一直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许多国家开放了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资,或者叫“热钱”,短时期一片繁荣,最后被华尔街金融大鳄盯上,然后一有时机就制造泡沫和金融危机,把人家财富席卷一股。那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讲过,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一夜之间,使我们马来西亚20年的发展成果付之东流。

中国在开放资本市场问题上,总体上是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我们把重点放在吸引用于实体经济。外国直接投资FDI,那么力争与外国投资者实现合作双赢。

1985年有位非洲领导人访问中国见邓小平,当时我做翻译。这位领导人不太理解中国的开放政策,特别是吸引外资的政策。邓小平很耐心的回答他的问题。邓小平当时这样说,他说外国人来投资不赚钱是不行的,但他跟非洲领导算了一笔账,他说“一个外资企业,叫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的企业。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他说我们中国的工人可以拿到工资,国家可以得到税收,合资合作的企业收入还有一部分,这些都归社会主义所有”。邓小平还说,“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我当时我个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精确的计算方法,把这个外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这种社会主义成分一项一项地剥离出来,认为这一切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我想这种算法这种思路由我们后来中国所有制的很多改革打开了一个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批复通知,具有历史意义的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

谈到“嵌入式的合作共赢”模式,我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这个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流动。不仅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也使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通过比较公平的贸易,享受到了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红利。

这样一来,中国与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利益融合的大格局。那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有效地减少了大国军事对抗的风险,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虽然今天美国有一些极端势力想和中国脱钩,但他们可以说,说到容易做到难,最后的结局双方都会受到损失,而美国受到损失会更大,直至失败。

所以现在有个调侃的说法,说中国学习人家什么模式,结果往往是中国成功了,这个国家就走衰了。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结果中国成功了,苏联失败了,中国学习美国模式,结果中国成功了,美国走衰了,这个说法是个调侃,但有一定的道理,就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时候,总体上没有忘记自己的国情。总体上没有照搬。总体上在看到人家长处的时候,也看到人家模式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心态就看能不能比人家做得更好一点。这一切最终帮助中国实现了对“外围-中心”依附体系的突破,实现了中国自己全方位的和平崛起,因此也改变了整个世界未来的格局。那么这是我下次想和大家探讨的题目。

今天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完)

(最后打个广告~张维为老师在两年前出版了《文明型国家》一书,“文明型国家”的概念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为讲好“中国故事”,充分认识和包容中国文明特殊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工具。

本节目《这就是中国》中不少内容在该书中也有呈现。如果有兴趣,可点击这里购买,全国包邮,并附赠礼品一份~~)

责任编辑:李丕
普京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