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复苏,衰退,还是大萧条?我们讲述的故事,影响着经济危机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5-12 11:35

信心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人们怎么解读市场,往往可以左右经济格局的变动。

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在他的新作《叙事经济学》中大胆提出,如病毒般传播的重大叙事,是文化、时代精神和经济行为快速变化的主要载体,也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的关键因素。

【文/余 江】

苹果落下,砸中牛顿,万有引力学说就此创立,人类发现天上的星辰运行与地上的河水流动竟遵循着同样的定律。作为近代科学标志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落成,启蒙运动迈向理性主义,欧洲工业革命接踵而来,数千年世界文明史将为之一变……

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一个苹果启迪万有引力的故事,早已跨越种族和文化界限,成为全地球孩子们共同知晓的传说,尽管——这是个虚构的叙事。

尽管牛顿本人的著述从未提及这个事件,尽管苹果传说的多个版本明显出自后人演绎,尽管从历史和逻辑进程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早期的三大定律结合天文学进步的自然成果,然而三百年来,人们始终更喜欢聆听和传诵那个意外事件,甚至到牛顿故居去朝圣那棵仿佛来自伊甸园的开启智慧的苹果树。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叙事有着激发想象、打动人心的神奇力量。故事是所有孩子的启蒙必修课,甚至整个人类文明也一样。每个民族的起源都湮没在久远的历史尘埃中,只有传说留存至今,中国的盘古女娲、希腊的宙斯盖娅、印度的湿婆神、圣经的创世纪……

叙事中讲述的祖先、英雄、苦难、奋斗,不仅铭刻于个人记忆,塑造身份感和世界观,也构筑起家族、社群乃至国家的共同心智与情感。

在知名金融学家、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看来,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同样为叙事所统治。这位曾成功预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学者,谈及1929年大萧条时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是:

纽约街头的鞋童在给客人擦鞋时主动谈起股票买卖,引起老肯尼迪(或洛克菲勒或其他某位大人物)警觉,马上决定抛售股票,由此躲过一劫。

似曾相识吗?

中国股市房市泡沫最高涨的岁月,街头巷尾是不是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创富”神话。从公务员到小老板,从退休教师到保姆阿姨,当每个人都在叙说那些故事,信心和价格屡破新高时,市场的疯狂是不是正走向尽头。

风险投资人在充满梦想的中国市场考察新项目新团队时,就尤其看重创业者“讲故事”的本领。

一辆小黄单车,伴你骑遍世界;

一部镶满螺丝钉的手机,凝聚工匠情怀;

一杯其实不贵的咖啡,陪同几千万中国白领成长……

类似的独角兽传说反复出现又消失,圈内人故作神秘,圈外人心向往之。

投资风向的交替,商业周期的轮回,似乎总伴随着各种叙事在人群中的广泛传播,前期白手起家,风光无限,后期铤而走险,一声叹息。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们屡屡追随叙事的潮流,抛弃基本面,陷入“非理性癫狂”。这引发了希勒反思:流行叙事到底是经济繁荣导致的结果,还是激发群体情绪、推动市场行情的原始动力?

在新作《叙事经济学》中,希勒大胆提出,如病毒般传播的重大叙事是文化、时代精神和经济行为快速变化的主要载体,也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的关键因素。

叙事的力量在于传播。在全球陷入“大流行病”的当下,这是个有些苦涩的巧合。

希勒发现,叙事的流行规律非常符合传染病模型的描述。听到故事好比感染病毒,讲述故事好比传播病毒,遗忘故事相当于战胜病毒(康复)。

因此叙事的流行速度将取决于传染率与康复率、易感人数与康复人数的相对比值,呈现出典型的驼峰式流行病曲线。

另外,叙事在口口相传中会发生变化,这类似于病毒变异,某些新的叙事版本可能具有更强传播力。

原本稀松平常的轶事,在特定场合跟某个名人联系起来后,突然形成爆炸式传播,好比流行病中出现超级传播者。

例如小罗斯福总统的名言“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此前其实有多人用相同说法谈论美国经济萧条,但直到他的总统就职演讲发表后,才成为解释危机、恐慌与信心的历久不衰之经典。

真正形成大流行的叙事往往是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

比如,比特币叙事引发的泡沫,居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无政府主义运动,这并非牵强附会,而是比特币官方网站的宣言:“比特币是和平无政府状态与自由的催化剂……是对腐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回击”。

在涂上反权威、黑客伦理和平民主义色彩之后,这种枯燥费解的现代数字加密货币似乎有了古老的神圣使命,并能唤起许多潜在用户对自身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共鸣。

比特币还有生动写实的创世故事,自2008年起,署名中本聪的首创者只是通过邮件与其他人联系,从未露面,并在很早退出,至今不知其真实身份。2010年,程序员汉耶茨用1万个比特币——后来的最高市值曾接近2亿美元——买了两个外卖比萨,完成第一笔实物交易。类似神秘传说被反复讲述,构成绝好营销题材。

比特币价格在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前后首次飞涨,作为不受政府控制的匿名货币,它化身为个人赋权象征。而2015年Alpha-Go人机大战后,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工业革命以来便开始传播的“技术接管生活,机器统治世界”叙事再度变异和流行。面对不确定前景,许多心生畏惧的外行人或许会认为,比特币将是未来世界的公民证?

上述例子表明,造成深远影响的流行叙事,很多时候是大量相关故事的集合,希勒将其比喻为“叙事星座”。某个小故事的影响在流行后消退,新的小故事取而代之,使整个话题长盛不衰,如大流行病中出现多个波次的反复冲击。某些事件已失去传播力,但如休眠病毒一样,仍留在许多人记忆深处,甚至融入文化基因,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后突然被唤醒。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提到,想象力,或者说讲故事的能力,让人类成为唯一能开展大规模社会合作的物种。金钱、企业、法律、国家、宗教,莫不是人们虚构出来的概念和故事。正如《权力的游戏》所言:“力量存于人心,惑人把戏,如墙上暗影,即便一个小个子,也能投下巨大阴影”。

在许多学科领域,叙事并非新鲜课题。心理学和脑科学从认知角度探索人对故事的好奇心。社会学和新闻学关注叙事的特征、传播及各层次影响。文学影视更属于流行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甚至音乐也暗含叙事,大型交响乐传递的内涵与震撼堪比史诗。

但希勒指出,社会科学中最具理性色彩的经济学帝国,却长期对叙事现象缺乏兴趣。叙事传播或许在商学院的市场广告课程中有一席之地,或许曾被凯恩斯等视野宽广的经济学家关注,但从未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这种情形势必将发生改变。

一方面,行为经济学兴起后,传统的简单理性假设被放弃,经济学家们对人的行为动机有了从现实出发的更复杂认识。流行叙事对个人决策和社会结果的导向作用,也将被纳入视角。

另一方面,全球互联的大数据时代给流行叙事研究创造了绝好条件。对主流媒体的信息报道,可以借助智能设计做实时的搜索、追踪与分析。此外,人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产生的海量信息,更提供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流行叙事的丰富原始资料。

希勒为“叙事经济学”提出了七个关键构想。在他展望中,流行叙事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应成为未来的主流研究课题与思考方式,叙事、信念、行为及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若能得到更好澄清,经济预测将可以更具逻辑、更加准确,政策措施也能在充分考虑“舆情”因素之后,有的放矢、精确实施。

苹果落向大地,力量在于人心,如何讲好故事,如何理解和利用叙事的力量,是全人类共同的游戏。

(作者余江曾任清华大学财税研究所研究员,《比较》编辑室特邀编辑,知名财经书翻译)

《叙事经济学》,著者:罗伯特·希勒,中信出版社,2020-5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经济学 疫情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