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西方思想经典,在全球化时代找寻文化自我——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出版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3-09 14:27

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陆续策划出版了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张旭东教授的学术作品,汇集其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成果,内容涵盖西方理论经典研究、现代中国思想评论,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现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批评实践等。2020年已出版的《幻想的秩序》《批判的文学史》广受关注与好评。

作为“张旭东作品系列”的第三部,本书根据其在北京大学和纽约大学博士课程的讲稿扩充、修订而成,通过七堂课、五位思想家、十部著作中涉及的近二十个关键概念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及其背后的社会史和政治哲学脉络。

书中还附录了北大随堂问答,让读者了解作为青年学子们面对书中的种种问题和中国的现状,他们又有哪些看法和疑问,以及作者如何回应这些看法和疑问。

全书是一部西方思想经典导读课程,也是关于现代国家与个人、自我与他者、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现代性核心议题的观念史梳理和文化批判专著。

在近现代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具体社会历史语境下,对康德、黑格尔、尼采、韦伯、施米特等一系列思想家的经典文本进行导读与阐释,把握他们的理论表述与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注意理解他们针对现代世界各种思想困惑和现实危机所展开的深刻自我批判与文化反思。

可以说,本书通过展示一代又一代思想家对“如何做一个现代德国人”的不懈追问,提供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重新阅读西方思想经典,了解现代世界展开的思想逻辑与历史根源的方法与可能。

西方普遍主义话语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的产物,而且这个过程今天依然在继续中。换言之,今天的某些西方普遍性概念或普遍主义话语,可能就是历史的昨天中,一种文化自主性追求的结果。

同时,张旭东不断以上述西学研究来关照与回应百年前中国开始深刻卷入全球化,成为现代世界一员的跌宕历程。

彼时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危机乃中国学人三千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刘小枫语),面对这个挑战,本书中的解答入口,是对德国思想家就德国文化自主性思考的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理论解读,并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中,处处又都回应到中国文化自主性的现实思考。

所以甘阳说,本书是所有关心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命运的人不可不读的作品。将引导读者共同思考今天“怎样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切身问题。

本书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中文世界读者持久的关注与回应,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屡经售罄和再版,长销十五年,获得李泽厚、甘阳、汪晖、刘小枫等国内知名学者的一致推荐。

刘小枫指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危机乃中国学人三千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晚清以降,有时代感的中国学人无不以自己的学力担当起“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历史使命。

张旭东教授立足于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基于深入研究近代西方的自我认识,通过解读一系列西方现代典籍,促使我们在当今的文化时局中重新考虑中国文化的政治主体性。

十五年后,张旭东再度修订,并撰写长文新序。

回望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我们目睹和亲历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在2020年的全球疫情、中美关系变化甚至“新冷战”格局下更被无可质疑地摆在了历史的前台。

此书提醒,“我们眼下面对的不仅是世界历史格局的剧变,也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大转型和大调整。此刻,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在过去二十年甚至四十年来所持有的言之凿凿或心照不宣的假设、预期、观念和价值,都到了需要系统清理和反思的关头。”

之后,光启书局还将陆续出版张旭东作品系列《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社会风景的寓言》等。

责任编辑:李泠
张旭东 北大 中国文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上走人了,还要对中国无人机动手

促消费为什么没有起色?这与搞创新不矛盾

中国首次实现!“领先马斯克的星链”

15死!新年首日,“恐袭”疑云笼罩美国

这一领域,普京指示要确保同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