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跨年晚会上的这支舞蹈,把《千里江山图》演活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1-01 14:48

【文/观察者网 张照栋】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当“独步千载”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衣袂翩翩、舞姿曼妙而出时,万千观众为之倾倒。

12月31日晚,B站跨年晚会播出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让网友们纷纷赞叹:绝了!一位位在《千里江山图》中静待千年的“青绿”从画中走出,用一段如梦如幻、意韵悠远的舞蹈,带观众走入宋代峰峦叠翠的千里江山。

视频来源:@哔哩哔哩最美的夜

画中的“青绿”色彩化身舞者,在一片氤氲中随琴声起舞,水袖流转,动静相宜;

“青绿”连在一起,腰肢摇曳,身姿婀娜,如江河汇聚;

鼓声起,琴声重,最浓墨重彩的那抹“青绿”独舞而出,刚柔并济;余下“青绿”群舞而起,起伏参差,似远山连绵,山势磅礴;

远处“月光 ”洒落,独舞“青绿”眼中震撼莫名,似得见江山盛景;身后“青绿”腰肢如弱柳倒伏,远看似群山掩映;

曲终,美人入画,融于青绿山水中,宛若梦境,余韵悠长。

这部将《千里江山图》演活的国风舞蹈作品,惊艳了万千观众。弹幕一片喝彩之声,“全场最佳!”“再来亿遍!”

有文采的网友赞道:“碧嶂遥天,万壑凌绝,千岩泉酒,云兮来下。”

“入画去出画来,如梦如幻,美到窒息!”

“这样的节目应该上春晚!”

B站跨年晚会上这支一舞倾城的《只此青绿》,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的《青绿》选段。

《只此青绿》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编导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自2021年8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只此青绿》就广受好评,一票难求,众多观众将其誉为“2021年必看作品”,大麦网评分更是高达9.6。

截图自大麦网

《只此青绿》以故宫馆藏作品《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创作,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因对《千里江山图》潜心钻研,走入千年之前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陪伴他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探寻出《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除了画家王希孟的故事外,这部作品还遴选呈现出了与青绿山水画作相关的工艺技法,如养蚕、缫丝、制笔、篆刻、装裱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悉,故宫博物院为这部舞蹈诗剧提供学术支持,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也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为演员进行工艺指导。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

谈及《只此青绿》的创作初衷,导演韩真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以水墨山水为题创作的舞蹈作品非常多,而触碰青绿山水的作品却凤毛麟角,于是便想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创作一部舞剧。“任何一件文物,它经过历史变迁,经过战火,跌跌撞撞、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眼前,其实是我们的荣幸。”她说道。

然而这部舞台诗剧的创作过程却十分艰难,韩真说到“当你一只脚想要迈进传统文化大门的时候,会发现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一抬脚就碰到知识点,每一丝、每一处你都不能够去造次,得要学到真东西。”两位导演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书,研究书画、颜色、宋代诗歌、宋朝美学。她们还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文物医院,看到破损得像树皮一样的古画经过精心修复之后,好似是画家刚刚落笔一般。

据悉,《只此青绿》前期资料搜集花了8个多月时间,又通过5个多月沉浸式排练,才最终在舞台上呈现。

《只此青绿》的领舞孟庆旸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经过5个月的沉淀,她才读懂了“青绿”。“青绿是抽象的,你也可以理解为青绿是自然的化身,是文化的化身,也是人与时空的桥梁。当王希孟拿笔勾勒出山的形状的时候,我们青绿就变成了山峦叠嶂的那种状态。”孟庆旸说道。

《只此青绿》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演出谢幕

《只此青绿》演出后广受欢迎,尤其是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对此,总编导周莉亚说道:“现在年轻人包括我们整个大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回望,慢慢地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这对我们传统文化文艺作品的创作,其实真的很好。”

另一位导演韩真还谈到了一位年轻观众看了《只此青绿》后,从佛山追到广州再追到深圳,他找到主创团队说:“现在总是在说文化自信,我不知道我该从哪里开始自信,不知道如何去理解文化自信,看了你们的作品之后,我明白了。”

韩真说道:“年轻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具有辨别能力的水平,他懂得选择戏,他们渴望好戏,一部好作品可以让从来不看剧的观众愿意进入到剧院当中去,我觉得有必要让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作品去撑起他们的期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照栋
娱乐 影视 跨年晚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