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潇:圣诞在美国衰落,却在中国被追捧?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25 11:2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雨潇】
圣诞节又到了,国内的大街小巷节日气氛浓烈,圣诞歌曲和装饰品无处不在,小孩子也都十分兴奋地期待着礼物。毫不夸张地说,圣诞节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准全民性的节日。
笔者暂时客居西方,发现在纽约无论是街道还是餐厅和商场,圣诞的氛围竟然还不如中国浓烈,朋友之间的节日问候和大小企业发给客户的邮件里也绝少提及“圣诞快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方比西方更努力地庆祝圣诞节这种“节失求诸野”的局面?
美国圣诞的衰落
近年来,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在美国呈现逐渐衰落的态势,最显而易见的迹象就是在纽约等大城市的街道上,“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的标语已经非常罕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Happy holidays”(各种节快乐)。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就像中国人都过春节一样,西方人也都过圣诞节,社会各界在这天会开展各种各样庆祝活动。事实上很多美国人不过圣诞节,不少人还会积极抵制圣诞节。
纽约大街小巷罕见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取而代之的是 Happy holidays(各种节快乐)
在不论“大一统”的美国,社会方方面面都是割裂的,这当然也包括圣诞节。在美国,主要有以下几类人选择不过或者抵制圣诞节:
(一)犹太人:犹太人在年底有自己的节日,即光明节(Hanukkah)。犹太教不承认耶稣为救世主,当然不过圣诞节。犹太人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习俗是在12月25日成群结队去吃中餐——过“中餐节”。这一习俗的起因已不可考,一种猜测是在以前圣诞节的时候,美国的不少餐馆都会选择停止营业。后来他们发现中国人不过圣诞节,再加上中餐在美国颇受欢迎,街上也有不少中餐馆,所以就选择了去吃中餐。
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艾蕾娜·卡根(Elena Kagan)在履任前的国会听证上,突然被一位议员问道圣诞节的时候在干什么,身为犹太人的她笑了笑回答道:“就跟所有犹太人一样,我估计在哪个中餐馆吧!(Like all Jews, I was probably at a Chinese restaurant!)”
除了因为圣诞节当天开门的餐厅很少之外,美国的犹太人在圣诞过“中餐节”也有一些文化上的原因。《大西洋月刊》在一篇分析文章《为什么美国犹太人在圣诞节的时候吃中餐?》中指出,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又是美国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移民群体,所以在美国的犹太人天生对在美国的中国人就有好感。再加上犹太教的戒律(Kosher)规定肉和奶绝不能混在一起吃,在美国最主流的几种外来饮食里只有中餐恰好也不会把牛奶和肉一起做,意大利餐和墨西哥餐都有很多菜不符合犹太戒律。纪录片《探秘左将军》的制片人Jennifer Lee说:“可以说中餐现在已经是美国犹太人的民族饮食了”[1]。
(二)穆斯林:伊斯兰教承认耶稣的存在并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先知,《古兰经》还专门有一章赞美圣母玛利亚。但是穆斯林没有庆祝先知诞生日的习惯,所以他们也不过圣诞节。穆斯林主要过古尔邦节(Eid)和斋月(Ramadan)。
(三)泛神论、无神论和不可知论者:在美国这个“准宗教国家”,无神论者目前看还比较少,但是近年来数目有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从2007年到2014年,自称无神论者的人数就增加了一倍[2]。新一代的年轻人里信教的比例也越来越少。美国和大部分世界上的主流国家一样,整体上在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基督教徒无论是信新教还是天主教的,在2007到2014年这七年都有显著的减少,无教派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有明显的增加[3]。相信圣诞节叙事(耶稣是处女生的、耶稣生在牛棚、先知给耶稣礼物、天使向牧羊人宣布耶稣诞生)的人数,从2013到2017年仅仅三年时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对于非基督徒,全相信这些故事的人在2014年还有21%,到2017年就只有11%了[4]。美国虽然有很多反常理的地方,但还是符合世俗化的世界大势的——信教的和信耶稣诞生故事的人数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递减。
由于美国不信基督教的人原来越多,圣诞节如今也成了党政的战场。根据调查,有60%的共和党人在圣诞节会进行宗教性的庆祝活动,只有32%的民主党人如此。有66%的民主党人认为应该使用“Happy holidays”(各种节快乐)的庆祝语,只有28%的共和党人同意[5]。可以说美国的党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种两党制的政治传统深深地割裂了这个社会。
2016年奥巴马最后一次点亮国家圣诞树,并送祝福:“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Holidays",被现场记者讥笑为:哈,又是政治正确!
特朗普送出的圣诞贺卡,上面只写着:Merry Christmas
(四)基督徒:鲜为人知的是,很多基督徒不过或抵制圣诞节。仅是明文规定不能过圣诞节的教会就有贵格会(Quakers)、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es)和基督教会(Churches of Christ)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并不是什么小众的野鸡教会,而是具有数千万信众的大型基督教团体。其他私下选择不过圣诞节的基督教徒就更多了。
圣诞节的混乱起源
这些基督徒不过圣诞节的理由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耶稣基督生于12月25日。不幸的是,他们很可能是正确的。关于耶稣的出生日期“圣经”里没一个字提到。“圣经”中甚至有间接证据证明耶稣出生的日期不可能在十二月底附近。根据“圣经”《路加福音》第二章第八节的记载: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和合本路加福音2:8)
And there were in the same country shepherds abiding in the field, keeping watch over their flock by night. (Luke 2:8, KJV)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地理和气候知识,不难发现伯利恒这个地方在十二月底的夜晚非常寒冷,而且时常有雨。任何大脑正常的牧羊人应该都不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把羊群赶出去放。
另外《路加福音》的第二章还写道:
1 当那些日子,恺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 3 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和合本路加福音2:1&3)
Luke 2:1-4 And it came to pass in those days, that there went out a decree from Caesar Augustus that all the world should be taxed. And all went to be taxed, every one into his own city. (Luke 2:1&3, KJV)
也就是说,耶稣诞生在伯利恒的原因是耶稣的“父母”来这里参加罗马的人口普查登记。罗马人以行政的高效著称,在一个路都被冻住的寒冷冬日下令进行人口普查也不符合基本的逻辑。
那为什么今天有人庆祝圣诞节呢?
据历史记载,罗马人12月25日庆祝耶稣诞生的传统来自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是在12月25日的时候从石头里生出来的。在3世纪,非基督徒的罗马皇帝奥勒良(Aurelian)宣布12月25日为“太阳神之日”(Dies Invicti Solis,拉丁文意为“索尔无敌者”之日)。罗马人本来就以杂糅各种异教信仰著称,12月25日这一天最终演变成了罗马人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6]。
关于圣诞节,不仅仅是耶稣的生日日期来自异教,大部分今天圣诞节的构成要素(比如圣诞树、冬青、槲寄生、驯鹿和圣诞老人)都来自各种乱七八糟的非基督古老信仰[7],而基督教的“天主”在多处明确规定了不能用异教的习俗去崇拜它,耶稣本人也说不要用一些虚假的人为信条去纪念自己。所以过圣诞节对基督徒来说其实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
除此之外,基督教的一大分支东正教(Eastern Christianity)的大部分教会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Հայ Առաքելական Եկեղեցի)选择在一月庆祝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本意就是“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即纪念耶稣基督的日子。既然这个日子和耶稣诞生其实毫无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以“耶诞”的名义庆祝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资本的狂欢,美国的放肆
与其说“圣诞节”和耶稣诞生有什么关系,不如说这又是一场资本的大获全胜。大部分美国人所庆祝的圣诞节,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发明出来的另一个噱头。他们的目的无非还是唤起各种类型客户的购物欲,把尽可能多的商品卖给他们罢了。
就连圣诞老人都是资本的发明。今天我们熟悉的圣诞老人出现于上世纪初,其可能的来源圣尼古拉是个出生在今天土耳其地区的希腊主教,他很瘦而且以上世纪美国的标准看也不算白人[8]。今天为大家所熟知的圣诞老人形象——一个穿着红白衣服、带着红白帽子、留着大白胡子的白人胖老头——则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告中杜撰和推广的[9]。
要说是现代肆虐横行的消费主义让原本宁静祥和的圣诞节变了味,也不尽然。圣诞节从来就没有宁静祥和过。美国人在圣诞节时的疯狂由来已久。历史上这天就是美国人尽情放纵以及吃喝嫖赌的日子,当时的人甚至还有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四处卖笑要饭哗众取宠的习惯。这种一年一度充斥着性和暴力的社会秩序崩溃,一度让英国清教徒在马塞诸塞立法禁止了整个圣诞节[10]。其实今天我们在圣诞节里看到的物质主义、放纵无度以及淫乱堕落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Festival”(节日)在英语里是一个起源于14世纪的拉丁语形容词,中古英语里的“festival dai”意思是“宗教日”。失去了宗教意义的“宗教日”,还能剩下什么呢?
中国人为什么过圣诞节?
在中国文化里,“节日”一开始并不是庆祝或者娱乐的意思,“节”就是时间的段落,像竹节一样。它告诉人们如何进行生产、劳动;安排家庭和社会活动以及举行祭祀仪式,是一种辅助人们生活的制度。中国步入现代之后,节日逐渐和农耕脱离了关系。大家除了祭祖(比如清明、正月十五扫墓等)祭伟人(寒食节、端午节等),也会开始在中秋节、元宵节、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另外,很多现代发明的节日也慢慢取代了历史的传统节日[11]。
但实际上,以圣诞节为例,不仅与高端无关,在中国近代还有一段十分不光彩的历史。
1946年12月24日晚,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下士皮尔逊(Corporal William G. Pierson)伙同列兵普利查德(Private Warren Pritchard),在东长安街北侧平安戏院西边(即现今之东方广场)遇到北大女生沈崇并将她强行架走至东单广场奸污,造成轰动一时的“沈崇事件”。时人认为“但凡有美国驻军之异域,或多或少,总会发生风化案,尤其圣诞夜”。当天北平的《北方日报》即发出警示:“今晚洋人狂欢,妇女盼勿出门。”
消息披露之后,北大、北平乃至全中国为止沸腾。“翌日,上海市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成立,同一天,马寅初、郭绍虞、萧干等上海三十教授发表抗议书,接着钱锺书等教授又发表声明,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相继发表声明抗议美军暴行,声援北平学生。跟着全国几十个大城市天津、上海、南京、重庆、台北……的学生纷纷罢课,举行示威游行,人数达五十万之众,运动持续一两个月之久。”[12]
北京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美国大兵强奸沈崇
1947年1月22日,美军军事法庭裁定主犯皮尔逊强奸已遂罪成立,几天后再裁定帮凶普利查德妨碍军纪等二项罪名成立。决定判处皮尔逊十五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监禁劳役十个月。全国的抗议运动稍稍平息,国民党当局也松一口气。可是8月的时候美国海军部长核准判决,该被告无罪释放兼恢复原职。学生运动再起,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平安夜”发生的强奸事件最后间接促成了美军撤兵和停运军火,成了一根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导火索。
遗憾的是,很多热衷于圣诞节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而且随着资本的侵入,圣诞节也变了味道,甚至成为一种负担。
为此,我特意调查了一下身边过节的朋友和伙伴,发现选择在圣诞节进行庆祝活动的人中年轻人占主流,他们过节的理由总结一下不外有三:跟风、消费主义和赶时髦。
其中的“跟风”无可厚非。一些人觉得新鲜好玩,多个节过而已,年轻人乐一乐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第二点,因为商家促销所以过节。我在前文中已经讲过。中国的圣诞节,根本就是一个商家生造出来的大型促销活动。一看到商品打折就去购物,落入商家的套路中。
今天的人们在资本的驱使下,越来越擅长为了制造而制造,为了消费而消费。有何需求?为何消费?这些最基本的关于意义的探求却被抛诸脑后。“资本并不还原意义,而是将贫乏的事物变成消费的符号,在符号的消费中,让人们自以为给出了参与世界的证明。”[13]——这是人的异化。缺失人的文化,谈不上是什么文化;不以人为本的节日,也便不是节日了。
当我在一个微信群发表如上观点的时候,一个女孩的回复比较典型。我特地粘贴上来:
这种叙事的流行是我们尤其应该警惕的——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披上了亲情和爱情的外衣。比如因为女朋友过节,“为了爱情”,所以我也不得不过、不得不送礼。看到很多年轻人平安夜送礼、情人节送巧克力、求婚送钻戒——这让人感觉他们的想象力十分匮乏,好像男孩子不花钱就不会表达对女朋友的爱意、女孩子没有看到自己的男朋友买买买就感受不到对方在感情上的付出了一样。
至于第三点“赶时髦”,多少有点旧时的“遗风”。在中国复兴背景下成长的年轻人,如果做选择题、判断题,现在大多未必会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好的”,“基督教的”便是“文明的”,“洋节”便是“时髦的”,但不知不觉还是会觉得一些西方的事物比较“时髦”。其实,近代西方社会的富裕繁荣并非是因为什么基督教的因素——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启蒙运动即是使人们从加诸己身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由于我们的统治者对染指艺术和科学尚无兴趣,所以我把这一运动的重点主要放在宗教事务方面——在这方面轻信盲从是尤其有害并且可耻的。[14]”
恰恰相反,对现代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都是建立在摆脱了宗教桎梏的基础之上。在西方也逐渐抛弃落后宗教,实现社会正常化、世俗化的今天,我们更没必要因为崇拜他们的宗教信仰而去过他们的宗教节日。
中国人向来不抵触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也一向以包容著称,要说非得强行抵制这个节,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无论如何抵制,本来想过节的人还是会去凑热闹,大家乐一乐没有关系,只是该知道的还是得知道。
参考文献:
[1] https://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14/12/why-american-jews-eat-chinese-food-on-christmas/384011/
[2] http://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6/06/01/10-facts-about-atheists/
[3] http://www.pewforum.org/2015/05/12/americas-changing-religious-landscape/
[4] http://www.pewforum.org/2013/12/18/celebrating-christmas-and-the-holidays-then-and-now/
[5]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christmas-pollitically-polarized_us_5859277be4b0b3ddfd8e8f82
[6] Gerard Del Re and Patricia Del Re (1979) The Christmas Almanac, p. 17.
[7] https://www.ucg.org/bible-study-tools/booklets/holidays-or-holy-days-does-it-matter-which-days-we-observe
[8] https://www.juancole.com/2013/12/photo-nicholas-white.html
[9] http://www.nbcnews.com/id/34525202/ns/technology_and_science-science/#.Wj_EkUQ-c1I
[10] http://www.history.com/news/when-massachusetts-banned-christmas
[11] 王海龙(2001)中国人的节日
[12] 许礼平(2014)倾人之国的佳人——记沈崇自白,观察者网
[13] 李志春(2017)圣诞节——一幅盛大的资本拟像
[14] Immanuel Kant (1784) 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ärung?, Berlinische Monatsschrift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